- 中国:“一带一路”将带来包容性全球化: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六)
- 王灵桂主编
- 6894字
- 2020-08-29 01:55:06
第一部分 “一带一路”倡议
美国智库观点摘要
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
原文标题:Retracing Marco Polo's Footsteps
文章框架:受马可·波罗的启发,三名探险家组成了丝绸之路项目团队,于2017年春天从威尼斯开车来到了北京;该团队成员希望通过自己的见闻为亚洲重新连接平台提供基础数据;中国有远见的经济政治项目可能面临多重挑战。
观点摘要:
1.受马可·波罗(Marco Polo)在中亚历史上著名旅行经历的启发,三名探险家组成了丝绸之路项目团队(由《国家地理》杂志的青年探险家计划赞助),于2017年春天从威尼斯开车来到北京。他们开车横跨欧亚大陆,以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视角回顾丝绸之路。在参观古代遗址和现代建筑的同时,其还探索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铺筑的新“路径”,并分析背景,借助资源和文化,来界定21世纪中国与中亚的来往。
2.三名探险家相信其项目是非常及时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刚推出阶段处于超活跃状态,涉及数十亿美元的交易。三年半后,到2017年1月,从可靠的和有组织的数据来看,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分析仍然缺乏透明度。然而,中国成功的关键在于地方层面,因此,丝绸之路项目团队以自下而上的角度进行“探险”。三名探险家开车跨越16个国家,行程达15000公里,他们参观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许多突出项目。其利用作为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的综合经验和技能,通过所见所闻为重新连接亚洲平台提供基础数据。
3.他们的项目研究方法很简单:观察和记录沿途看到的事物,创建一个账户和一个新的分析层,以研究新的丝绸之路。最终的研究结果将主要以书面形式呈现,但也可能会以替代媒介,包括摄影和电影的形式呈现,这将使其体验更具体,其也更容易传播。三名探险家将探索一些仍处于早期施工阶段和已经完成的项目,并和每天参与到这些项目中的人交流。沿着丝绸之路居住的人们如何适应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问题还没有答案。21世纪的丝绸之路正“铺设”在古老的文化和传统之上,这些项目将为正在经历这些变化的沿途居民“发声”。
4.中国开始计划建设炼油厂、公路和隧道,其有远见的经济政治项目可能面临多重挑战,如俄罗斯自身的野心,以及其缺乏对欧亚大陆文化的了解。中国资助的基础设施项目涉及不同的民族、语言和宗教。现场问责的缺乏可能导致社区位移和环境恶化。中国领导的项目将如何克服这些复杂的挑战?也许进一步的投资和外交可能被证明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由三名探险家组成的团队旨在研究这些问题。
5.另外,为了方便考察,三名探险家试图研究当前有关陆地边界的规章制度,以分析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时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不幸的是,他们在许多国家的边境口岸很难找到最新的或准确的海关流程和检查信息。但他们仍打算记录在此方面的经历。丝绸之路的冒险还将持续几个月,他们的丝绸之路项目也将继续进行。三名探险家离开中国后,预计会做一个纪录短片,并发表一些记录他们旅行和发现的散文。其还可以与中国在一些项目上进一步合作,以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居民对该倡议的认识水平。丝绸之路项目不会离开他们的“探险”。中国也愿意谱写新的一章——类似马可·波罗的旅行故事,该团队渴望成为它的叙述者。
在边界上走得更远:建设北美基础设施的动力
原文标题:Going Even Bigger on the Border: A North American Infrastructure Push
文章框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已经下降到GDP的2.5%左右,日本和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最高。
观点摘要:
使北美人民更好地工作,令人信服的理由不仅是为了保障安全,还需要帮助美国工人变得更具竞争力。若美国工人必须在全球市场上进行竞争,则不仅美国内部需要世界级的基础设施,而且北美的北部和南部地区也需要世界级的基础设施,这样他们才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竞争力和降低出口成本。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亚洲专家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已经下降到GDP的2.5%左右,而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增长到GDP的5.5%。日本和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最高,分别占GDP的5%和8%以上”。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连接亚洲互动网站分析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项目的影响。该网站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处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心。各种评论不尽相同,但都指向这一倡议。在地理上,‘一带一路’倡议跨越65个国家,涉及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0%。经济上,该倡议涉及中国近4万亿美元的投资”。亚洲正在前行。
亭可马里磋商
原文标题:Trincomalee Consultations
文章框架:随着印度洋重回全球贸易的核心位置并与西太平洋日益融合为一个整体,孟加拉湾可能会成为连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关键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虽然是一项经济举措,但与会者同样认为其具有战略意义。
观点摘要:
1.随着印度洋重回全球贸易的核心位置并与西太平洋日益融合为一个整体,孟加拉湾可能会成为连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关键通道”。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印度中心与探路者基金会在斯里兰卡科伦坡联合举办了首届会议,以寻求加强孟加拉湾邻国之间的区域合作。来自孟加拉国、印度、日本、马尔代夫、尼泊尔、挪威和斯里兰卡的高级官员和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
2.与会者承认,印度洋地区已经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场所。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孟加拉湾连接着亚洲发展最快的经济体,该地区的长期经济前景需要靠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缅甸等国的推动,而这些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抓住印度和中国等国家所提供的经济机遇。与会者还讨论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的潜在安全隐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虽然是一项经济举措,但与会者同样认为其具有战略意义。这一倡议引发了竞争,孟加拉湾的邻国必须找到一种方式从这些机遇中获益,并促进该地区的互联互通。与会者认为经济的互联互通是亭可马里港发展的主要动力。发言者指出了斯里兰卡在促进贸易增长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他们建议应该通过海陆空将亭可马里港与外界联通,以支持孟加拉湾贸易的发展。与会者讨论了亭可马里港在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地位。亭可马里港是斯里兰卡最大的天然港口,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战略潜力。但自二战结束后,该港口的战略潜力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与会者指出,近年来亭可马里港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并将成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重要的商业和战略枢纽之一。与会者认为该地区各国应该采取措施增加贸易量,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并欢迎印度在推动该地区一体化项目上发挥领导作用。亭可马里港虽然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近年来重要性不断下降。而如今,孟加拉湾共同体以及次区域互联互通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随着大国对孟加拉湾政治的持续介入,印度洋地区各国亟须在构建地区安全和经济框架,营造有利的战略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亭可马里港建设成为一个活跃的商业和战略港口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2016年中国对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资助
原文标题:Chinese Finance to LAC in 2016
文章框架:中国在拉美及加勒比地区(LAC)的投资额度将增加;中国在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投资对借贷双方来说都有一定的风险。
观点摘要:
1.在未来几年里,更多的中国政策性银行将关注拉美及加勒比地区。2016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对拉美及加勒比地区(LAC)的贷款额达到200亿美元,即便这些银行还重点关注了“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其他重大海外项目。随着政策性银行、区域性基金和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项目越来越广泛,中国对这一地区的贷款额度将更大。
2.拉美国家政府面临的挑战将是如何提出能够吸引中国投资伙伴同时在经济和环境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协定。正如2016年4月毛利西奥·马克里所指,阿根廷和其他拉美国家希望与中国建立更加“成熟”的伙伴关系,达成能够带来长期利益的金融交易合同。虽然中国提供的贷款是拉美及加勒比地区重要的资金来源,但借贷双方都要承担风险。2016年,中国为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提供的大部分贷款流向相对“动乱”的政府和企业,这表明中国领导层还能够接受和容忍潜在的风险,期待获得长期回报。即便如此,委内瑞拉贷款违约仍是中国政界关注的话题之一。中国在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金融投资主要集中在采矿和能源等行业,这些行业将引发环境和社会冲突,损害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利益。
2017年,习主席的专属年份
原文标题:2017, the Year Chairman Xi Will Come into His Own
文章框架:习近平将在5月份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展示其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外交政策创新成果。
观点摘要:
1.在让中国丧失合法性和惩罚中国的声音中,一个政治煽动者于2017年1月接管了白宫。然而中国却保持沉着冷静,并悄然寻求与特朗普政府的相处之道。中国多年来对于承担全球责任的声音一直采取回避态度,但随着美国放弃全球化领导者的角色,习近平于今年1月成为首位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中国国家元首,中国接过了美国的“衣钵”。
2.今年展现习近平执政成绩的其他重要场合还有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届时将有超过20位国家领导人出席。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习近平将展示其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外交政策创新成果。接下来习近平有望出席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的系列活动。面对美国全新的政策及其他许多G20国家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等的困扰,G20领导人将于今夏在德国汉堡会面。习近平将处于有利位置,其自信的姿态与其他众多国家领导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另外,8月份,习近平将出席在北戴河召开的年度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那是为今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做最后准备的会议。
俄罗斯与印度正在靠近金砖国家及全球治理
原文标题:Russian and Indian Approaches to BRICS and Global Governance
文章框架:历史上,印俄关系的紧密程度远远强于中俄关系的紧密程度,但近年来,特别是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Yevgeny Maksimovich Primakov)提出的中印俄“战略三角”发生了改变;金砖国家成员国分别在不同的国际机构中持有不同立场,同时它们的战略目标也大不相同,但是金砖国家成员国之间的利益交错与冲突正是它们在某些问题上开展有效合作的原因之一。
观点摘要:
1.历史上,印俄关系的紧密程度远远强于中俄关系的紧密程度。但近年来,特别是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Yevgeny Maksimovich Primakov)提出的中印俄“战略三角”发生了改变。尽管在历史上印度与俄罗斯有着密切的双边关系,并同为许多多边组织的成员,但印俄两国开始出现分歧。虽然两国于2016年10月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但印俄军事关系正在弱化,经济关系也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印俄都担心两国与其他战略竞争国之间的关系,即印度因中俄两国关系密切而感到焦虑,而俄罗斯也对最近印美关系的发展表示担忧。事实上,尽管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但是两国关系已经不同以往。同时印俄双边关系的弱化也会对全球秩序改革造成影响。自2006年以来,印度和俄罗斯在全球秩序改革上的合作主要在金砖国家框架内展开。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最为活跃,同时针对全面改革全球秩序提出了明确目标。对于俄罗斯来说,印度和中国是其在金砖国家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这与普里马科夫提出的中印俄“战略三角”有着直接关系。
2.由于成员国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金砖国家成员国间的合作一直受限。金砖国家成员国分别在不同的国际机构中持有不同立场,同时它们的战略目标也大不相同。对于俄罗斯来说,金砖国家一直都与政治事务相关,是其与美国在全球体系中进行博弈的重要工具。而印度则认为金砖国家主要是关注地缘经济的,同时正努力提升其在全球治理主要机构中的话语权。对于印度来说,利用金砖国家与美国抗衡只是一种附带手段,这不应是金砖国家的主要目标。但这种差异和分歧并没有妨碍印度与俄罗斯在金砖国家框架内开展合作。事实上,金砖国家成员国之间的利益交错与冲突正是它们在某些问题上进行有效合作的原因之一。对于印度来说,金砖国家能够让其参与全球治理更具代表性,但是中俄两国关系的紧密可能不利于印度的言论表达。更让印度感到沮丧的是,中国提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这表明中国已经在金砖国家框架之外参与全球治理,这似乎“违反”了金砖国家的核心准则。
美、日、中在东南亚的共同之处
原文标题:Common Ground for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China in Southeast Asia
文章框架:过去十年,东南亚在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大幅提升,这个价值2.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是全球经济增长中“难能可贵的亮点”;东盟虽有瑕疵,但已经表现卓越,它扮演着亚太区域主义驱动者的角色,而外部力量也不断重申“东盟中心性”的重要性;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全球利益的三大经济体,美国、日本与中国成为东南亚地区最为重要、活跃的外部力量并不意外;可惜的是,尽管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但中日、中美之间的竞争主导着三国在此区域内的活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观点摘要:
1.过去十年,东南亚在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大幅提升。这个价值2.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是全球经济增长中“难能可贵的亮点”。此外,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也成为为数不多能够书写自身命运的区域性政治组织。然而与此同时,东南亚也面临了从非法交易违禁品到极端天气事件等一系列跨国安全威胁。不过这一区域关键海域航线的重要性依然不断提高。每天,世界商船总吨位的一半以上和全球海运贸易的三分之一都要“经过”这里,“完成”它们从波斯湾和印度洋前往东北亚经济强国的航程。积极参与东南亚地区事务所带来的机会和该区域面临的挑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和跨国公司通过与东南亚国家进行双边合作以及与东盟进行多边合作,不断增进与该区域的往来。而东南亚国家基于经济与战略因素,对这种全球关注表示诚挚欢迎。在经济上,虽然东南亚地区前景光明,但该区域国家除新加坡与文莱外均为发展中国家,东南亚迫切需要外国投资来维持自己的上升势头。最为重要的是,东南亚地区面临着数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资金缺口,这限制着区域经济发展,也使不平等现象难以消除。由于本土资本、国际开发银行的拨款无法满足这种规模的资金需求,大国投资对于区域潜能的发掘就显得至关重要。从战略上讲,东南亚国家欢迎各种外部力量的参与,以确保区域的合作伙伴关系保持高度多元化。由于东南亚国家普遍较小、军事与经济实力有限,与各方力量建立稳健的伙伴关系能够避免一个单独的外部力量主导区域事务。总体来说,东南亚地区更乐于见到的是各种势力的均衡,对此,印度尼西亚的说法就是动态平衡。东南亚国家在欢迎并鼓励国际力量参与区域事务的同时,也自然寻求实现自身的主张。当东南亚国家与外部力量就投资或安全进行合作时,其在外部力量面前往往处于弱势。不过,东盟这个区域组织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它们能够发挥超出国家实力的影响力。在这里,一些国家事务会升级为东盟事务,以使其在外部力量面前拥有更大的筹码。东盟虽有瑕疵,但已经表现卓越,它扮演着亚太区域主义驱动者的角色,而外部力量也不断重申“东盟中心性”的重要性。
2.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全球利益的三大经济体,美国、日本与中国成为东南亚地区最为重要、活跃的外部力量并不意外。从宏观层面上看,三国在东南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繁荣、稳定与团结对于包括中国、日本与美国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活力的提升都十分重要。可惜的是,尽管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但中日、中美之间的竞争主导着三国在此区域内的活动。虽然每个国家都更加深入地参与该区域事务,但三国之间就各自在东南亚地区的政策与活动鲜有沟通。各方在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各国所共同关切的领域,一定有因此而失去的机会。为消除隔阂并进行更为深入的互相理解,美国进步中心与日本笹川和平财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共同合作,于2016年12月12~13日在日本东京召集东南亚问题专家举行了一个三边对话。美国进步中心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在就美、中、东南亚关系开展了两年细致的研究工作后,发现在东南亚的国际关系事务上,日本的作用与美国或中国的作用同等重要。
3.尽管中国与东南亚的往来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但中国参与当代东南亚事务的时间并不长。由于曾经支持该区域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国与许多东南亚国家在几十年间的双边关系紧张且停滞,到20世纪90年代才恢复正常关系。自1991年以来,中国加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除菲律宾以外所有东南亚国家最大的非东盟贸易伙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开始涌入该区域。中国虽一开始对与该区域多边往来的“价值”有所怀疑,但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领导人重视多边外交,中国现在与东南亚各国以及东盟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2010年以后,南海紧张局势影响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关系,但中国依然是东南亚国家不可或缺的区域伙伴。来自中国的专家认为,现阶段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政策聚焦点是让“双方”关系变得更加全面,即进一步增强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在贸易之外,引入投资、建立民间纽带与进行安全合作。为实现这些目标,专家提出了四大关键工具: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内容(这一倡议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将中国与该区域内的国家联系起来);军事演习,如最近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进行的联合军演;高层往来,如习近平主席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的会面;教育与智库层面更为广泛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