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1930年5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展寻乌调查前后,为反对教条主义而写的一篇论述调查研究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原题为《调查工作》。1930年8月,在红四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曾有油印本、石印本流传,可惜后来均因战事而散失。因此,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亲自主编的《农村调查》《六大以来》,以及后来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毛泽东选集》,均没有收入这篇文章。1951年,毛泽东主持编辑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也只能付之阙如。

1959年,当时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从福建龙岩找到了《调查工作》的石印单行本,末页上印有“特委1930' 8、21。翻印”字样。分析起来,这很可能是由当时的闽西特委翻印的。对于这篇文章的重现,毛泽东十分高兴。1961年3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回忆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深情地说:这篇文章是经过一番大斗争才写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队伍中的官僚主义。他说他对自己的有些文章并不喜欢,而对于这篇文章却是十分喜欢的。他还写道:在写《调查工作》这篇文章之前,“先写了一篇短文,题名《反对本本主义》,是在江西寻乌县写的。后来觉得此文太短,不足以说服同志,又改写了这篇长文,内容基本一样,不过有所发挥罢了。当时两文都有油印本”。可惜的是,《调查工作》虽然发现了,但毛泽东所说的《反对本本主义》的短文始终没有找到。因此,后来准备公开发表《调查工作》一文时,毛泽东便把它的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最早是在1964年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和乙种本中公开发表的。后来又收入了1982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和1986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等著作。1991年《毛泽东选集》出版第二版时,特地补选了这篇文章。这是《毛泽东选集》第二版中唯一补选的一篇文章。

《反对本本主义》之所以深得毛泽东的喜爱,是因为它在我们党的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上、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从来就反对离开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早在1920年初,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就坚持了这样的思想:作为中国人,关于中国这个地盘内的情形,不可不加实地调查研究。后来他在找到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后,更是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自己从事实地的革命斗争,坚决反对任何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倾向。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为了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武装斗争的具体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在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把调查研究提高到肃清唯心观念和实现对革命正确指导的高度上来加以认识和阐述,提出了克服唯心观念的两个具体方法:(1)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做政治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2)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方法。这两个方法所强调的中心思想,实际上就是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关系,蕴含了关于党的工作指导上的思想路线问题,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先声。当然,应该指出,古田会议决议本身尚没有也不可能直接地、明确地提出和表述党的思想路线问题,这一理论任务是由随后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来完成的。

《反对本本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概括和表述。根据这一思想路线,毛泽东提出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关系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由此可见,《反对本本主义》所倡导的这条思想路线的特点是:“不唯上”“不唯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思想路线的初步提出,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极为重要的一步,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大为提高的表现。没有这种觉悟的提高,就不可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提出中国革命的新的科学结论,就不可能产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因而最终也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对本本主义》是中国革命思想史上的一篇重要的著作,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不仅提出了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而且阐明了贯彻落实这一思想路线的方法和途径是调查研究。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鲜明地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样一个著名的口号,并从认识论的高度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和说明,指明了调查研究就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言简意赅地表述了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思想,即“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在中国革命斗争实际中,调查研究不仅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体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因此,调查研究的过程,一方面是从群众中来,向群众寻求真理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到群众中去,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反对本本主义》正是从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出发,科学地阐明了它在党的思想路线形成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反对本本主义》不仅在调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地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而且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著名论断,初步阐述了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点的雏形。

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社会性质和革命特点都有极大的特殊性,不了解或者很少了解中国革命的外国同志,是不可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的。因此,坚持由中国同志独立自主地认识中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反对本本主义》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革命的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尖锐地批判了“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们”,指出他们坐在房子里,以为“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的天真想法,“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一种本本主义的路线。毛泽东敢于如此明确地阐述独立自主的思想,充分反映了他的伟大革命胆略和科学的求实精神的高度统一。

无疑,《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它初步明确地提出和表述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涵盖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所以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并列在一起,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其源也盖出于此。

《反对本本主义》不仅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而且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也焕发出了现实主义的斗争精神。1961年,毛泽东正是借着这篇失而复得的重要文章,开始在全党重申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努力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当时,他曾这样解释说:这篇著作讲的是民主革命的问题,但中心点是讲要作调查研究,所以仍然有用。

1961年3月,毛泽东将刚刚发现不久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印发给在广州参加会议的中南、西南、华东三个地区的中央局和省市区党委负责人,让他们好好学习。在随后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又详细介绍了这篇著作,重申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要求县以上的领导机关都应当联系最近几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深入学习和讨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同时要求县级以上的领导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订出制度,形成风气。无疑,这对于纠正“左”倾错误,克服三年经济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不仅重申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而且根据社会主义建设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强调了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他曾特别提到文中的第六个问题,即“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问题,并富有远见地指出:第六段我看现在用处不少,将来也用得着。

《反对本本主义》所强调的研究中国国情,走自己发展的道路,这是来自对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中国革命是极其艰巨复杂的,它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由此而规定的阶级关系、革命动力、对象和进程等,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分析的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的西方国家,也不同于列宁所分析过的俄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靠的就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信念,才逐步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

研究中国国情,立足于国情,走自己的道路,这也是我们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建设和改革中的成功与挫折,都可以从是否立足于国情、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方面找到原因。正因为如此,认真学习《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所体现的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独立自主的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和工作任务跟过去相比,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有许多新的情况、新的事物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认识。而认识这些新的情况、新的事物的最好方法就是调查研究。“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在80年前告诫人们的至理名言。它对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同样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首先,我们要继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正认识到只有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够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并贯彻落实下去。在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国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科技进步和创新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等等。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依”“无经典作家论述作根据”的前提下,必须时时坚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加以实事求是地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像毛泽东当年一样把向实际作调查放在第一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出正确、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来;要在全面掌握客观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研究手段,从新的高度研究问题,得出新的看法和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创造性地推动工作。

其次,要特别注意针对当前深化改革过程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为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越深入,获得的材料越丰富,才越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典型,善于解剖麻雀,深入了解情况,防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有一股调查研究的挤劲、钻劲和韧劲,深入细致,开动脑筋,改进方法,提高水平;要多搞一些专题调查、少搞面面俱到的跑面调查,多搞蹲点调查、避免走马观花,多搞直接调查、少搞间接调查。总之,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了解群众实际,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前不久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为了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调查研究理论,继续发扬我们党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深入实际,体察民情,正确反映群众的意志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原载《人民论坛》2012年2月“中期”,收入本书时略有修改,重拟了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