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行政化、市场化、企业化叠加导致特定群体教学和科研积极性障碍

(一)行政化、市场化、企业化的叠加障碍了年轻博士教师的积极性形成

高校的行政化对行政等级较低的年轻的博士教师更为不利,市场化和企业化对职称和名声都较低的年轻博士也更为不利。行政化和市场化、企业化彼此叠加起来,将年轻的博士教师们置于一个特殊的困难境地。一个新毕业的博士教师在座谈会上说:“刚当教师,很多地方让人不舒服。”所谓“很多地方”,包括待遇上、生活上、教学上、科研上。

1.“博士不如农民工”

博士们说,读了20多年书,收入不如初中毕业的农民工。一位博士算了一笔账,北京市的技术工人月收入已经有三四千元,有的达到了5000多元,而自己得到收入中的国家部分是1100元,学校给的是2500元,加到一块不到4000元。

2.“没有地方住”

博士的收入尽管近年来有所提高,但是跟不上房价的上涨。工作后买不起房子,学校的周转房早已没有空位,学校周围的房租畸高,这给年轻博士们出了一个凭其智力无法解决的难题。一位博士在问卷上留言说:“本人是2009年来校工作的教师,北京大学毕业。在个人专业能力方面,应该是这个年龄段比较突出的。现阶段最不满意的就是收入水平低,买不起房子。本人是独生子,父母均年过60,属下岗职工。目前家庭收入及资产根本不可能买得起房子,现正申请限价房,也迟迟未有结果。”另一位博士在座谈会上提道,有个作家写了20世纪80年代博士毕业合住筒子楼,自己毕业了,发现住的地方与那个时候没有两样。不同的是,如今的房租不断涨价,真担心有哪一天付不起房租。他问道: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博士的生活条件如何能够改善呢?

一位工会委员说,本系的一位女老师生了小孩,去看她的时候发现,她们一家四口人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

3.“成不了家”

男博士们说,丈母娘们都要求结婚必须有房子,并且须是买的产权房。孔夫子说三十而立,自己三十多了也成不了家。再说,工资养不起一家人,不敢妄谈成家。

4.“孩子上不了学”

外地进京的博士因为没有住房,在高校只能上集体户口,而集体户口的孩子没有地方去上学,更上不了好一些的小学。女博士们说:“如果上学问题能解决,收入低一些也值。”

5.“申请不到课题”

博士们谈到申请科研项目时说:“博士在教师堆里是个小毛毛虫,课题哪里能轮得到年轻人。”一些高校设置了博士启动金,但不是每个人都有。

6.“为生活紧张奔波”

“想体面,物质是基础,民富才能国强嘛。”很多博士教师跟着别人做课题、出外讲课,挣些辛苦钱。有些博士凡是课题负责人接受就加入,有的同时加入七八个课题组,今天做甲课题,明天做乙课题,自嘲“每场戏都去跑龙套”“狗揽八泡屎,泡泡揽不清”。

一位博士说:“有博士学位,要说挣钱也容易。你只要肯吃苦,每个月拿几千块钱也不是多难的事。可是呢,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了。连导师都提醒我,学术上该有长进了。”

7.“未来能好吗?”

博士们说:“不敢确信未来会比现在还好。”“只要选了北京,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如此的整天奔波,什么时候是个头?”不少博士青年教师缺乏安全感,心有后顾之忧。

8.“我能成才成家吗?”

教授们在座谈会上说,新来的博士们比我们还忙,在最富有学术创造力的阶段却不得不为生活奔波,在某种程度上是我国出不来大师级人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行政化、市场化、企业化的叠加干扰了教授们的积极性方向

教授们与年轻的博士教师不同。他们尽管在行政化体系中处于没有权力的一端,但是只要愿意和努力,就有担任或兼任行政职务的机会。在市场性的经营中,教授们显然处于有机会、有资源的高端。一些有名气的教授在高校过得“很滋润”。

但是,“教授也有教授的难处”。

1.经营权力和圈子

教授们有资历和条件拿课题。然而,对于如何拿课题,则不能不“各有高招,有什么使什么”。一位教授的观察是“说是申请,其实是拉。拉课题说穿了,就是沟通权力,经营圈子,搞个人交易”。高校的课题大部分来自行政部门,一些教授频繁地“跑部进局”,送礼品、搞招待;还有就是进入评审委员会,各个评委彼此关照和串换。这位教授说:“大家都不讲学术了,真是为国家的科研担心”。

2.争相担任行政职务

因为行政部门掌握了学校的机会和资源,纯教学的教授们缺乏影响力,对能否申请到资源缺乏确定性,一些教授就争取当处长,甚至当科长。“当教授又当处长,机会就多”“当官在学术上有损失,但总比被别人支配要强”“荒废了学术,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3.创新乏力

另一些教授采取争官和纯课题取向。“当官有用,做课题有用,创新和教学好没用。”于是,热衷于拉关系,当官员,做“双肩挑”,或热衷于拉项目,干实惠的,但不愿意搞创新、搞教学。

4.学术粗糙和造假

一位“海归”教授指出,回到国内看到了不少学术造假,特别是胡编乱造。“你想想,我回来后,一个月几千块钱根本就不够。一天到晚,你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大家都要去搞项目,写这些论文,不管真假,然后再评职称。”“一个新思考、新理论需要很长时间,酝酿不出来能行吗,抄吧。”“逼着你造假,并不是你自己愿意造假,被逼无奈啊。”

5.为生存安全而奔钱

一些教授尽管有绩效收入和个人经营收入,少数教授的这些收入还比较高,当前消费的压力不大,但是对退休后的生活却有强烈的“后顾之忧”。他们担心,退休后收入肯定会大大降低。一是在职收入中的很大部分不做基数计算,包括校内工资、绩效收入和课题收入、个人兼职等收入统统不再有。二是因为国家给的在职工资低于公务员,所以退休后的退休金依然低于公务员。三是退休费依据在职时的工资计算,退休后退休费却不再随在职人员的工资上涨而变化,因而越是退休早数额就越低。这些,都会导致退休后收入不稳定,生存不安全,生活不体面。预期到这样的未来困境,他们只好未雨绸缪,趁在职时多多攒钱。当然,这干扰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6.凭良心教学和科研

一些将精力和时间集中于教学和科研的教授说,自己“教学凭良心”。“教机械制图,备课、教课的水分很大,灵活性很大,全靠良心,要是凑合也能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