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伊斯兰先贤:马注思想研究
- 金宜久
- 800字
- 2020-08-29 03:47:43
前言
在盛夏日,每天清晨散散步,算是锻炼吧。居地离北海还算近,不时到北海沿着“海边”走走,比在马路上溜达,既有安全感,也别有一番情趣。
2007年秋,我受邀到国家清史工程的典志组“打工”,负责与宗教志和会党教门志的有关专家的联系工作,顺带要读两志各篇的文稿并相应地提出阅读意见。2012年8月中旬,在北海无意中遇到了同人马西沙先生。一路闲谈,很自然地谈起国家清史工程的进展情况。他负责主持的会党教门志教门篇,主审专家已完成一审。个人负责主审的一篇文稿,也已完成一审交差;宗教志和会党教门志的其他诸篇文稿,有的完成一审,有的也进入主审阶段。我在清史工程中承担的工作大致完成。这时,国家清史工程让我走人,是合情合理的事。随之,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相关情况,其中谈及各学部正组织创新工程的项目,他动员我提出申请。
在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有“回族四大著作家”(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复初)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起,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积累工作,已陆续进行。随后,完成王岱舆和刘智的思想研究,于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分别以《中国伊斯兰探秘·刘智研究》和《王岱舆思想研究》问世。继前两者的研究,成为申请“马注思想研究”的前奏。
马注思想之所以值得重视和研究,完全与他出生于回族世家,自幼受儒学教育从而在融合伊斯兰与儒家思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他的《清真指南》则是伊斯兰教中国化方面的杰出代表作。
当前,世界范围内伊斯兰教的赛莱菲耶(通称“尊祖派”)极其活跃。它在国际政治领域,已经产生了可见的危害;它在思想、文化、宗教领域的流传,人们同样不应低估它的严重影响。
在华夏大地上,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总结并传播伊斯兰教在中国地方化和民族化的成就,乃是从思想、文化以至于宗教领域抵制赛莱菲耶的重要手段。但愿“马注思想研究”在这方面能够做出点有益的工作。
2014年年底,研究项目告一段落。其中仍可能有所欠缺,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金宜久
201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