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研究
- 梁双陆 李娅
- 7387字
- 2020-08-29 04:32:45
第一节 云南产业结构现状
一 产业结构与工业化进程不匹配
改革开放之初,云南省的产业结构基本呈现出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传统农业省份的特征。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为42.7∶40∶17.3。1978~1986年这十年间,第一产业的比重仅仅高于第二产业1~3个百分点,表现为一种非典型性的“一二三”产业结构。自1987年,第二产业比重开始超过第一产业比重,并呈逐渐上升趋势,1987~1991年,云南省的产业结构呈现为短暂的“二一三”结构;但自1992年开始,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云南省的产业结构呈现为稳定的“二三一”结构;1992年后,工业一直保持4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变为15.9∶42.5∶41.6。全国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10∶46.6∶43.3。2011年,云南省的第一产业比全国高5.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全国低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全国低1.7个百分点。总的来看,云南省第一产业比重偏大、第二产业较弱、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见图2-1)的矛盾仍较突出,产业结构层次低。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图2-1 2011年云南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
1978~2011年的34年间,云南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很稳定(保持在40%左右,工业保持在35%左右)、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的特征。云南从“一二三”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演进基本符合一般规律。但是根据钱纳里的研究,云南省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比重仍有继续提高的空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云南第一产业的比重高于全国水平,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水平(见图2-2、图2-3),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图2-2 云南省历年三次产业结构
图2-3 全国历年三次产业结构
二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不合理
云南省198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85%, 2011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59.4%,下降了25.6个百分点。而全国198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68.7%, 2011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34.85%,下降了33.85个百分点。可见,云南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幅度很小。云南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最大差距为1999年,云南高出全国26.6个百分点,最小差距为1982年,云南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云南省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8个百分点。从图2-4中可以看出,云南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2011年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仍是云南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
图2-4 2011年云南省与全国三次产业就业比重
1980年云南省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为8.1%, 2011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为13.1%,增加了5个百分点。1980年全国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为18.2%, 2011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为29.5%,增加了11.3个百分点。可见,云南省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加的幅度很小。云南省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最大差距为1999年的14.9个百分点,最小差距为1985年的8.4个百分点,平均差距为12.1个百分点。从图2-5、图2-6可以看出,云南省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云南省第二产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弱。
图2-5 云南省历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
图2-6 全国历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
1980年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6.9%, 2011年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27.5%,增加了20.6个百分点。1980年全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13.1%, 2011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35.7%,增加了22.6个百分点。可见,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加的幅度是很快的。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最大差距为1999年11.9个百分点,最小差距为1984年和1985年的4个百分点,平均差距为7.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较于第二产业,云南省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产业。
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可以反映出每个产业吸纳就业的强度。综上所述,云南省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第二产业是吸纳就业能力弱的产业。
三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反映出云南农业发展方式仍然粗放
从云南农业的内部结构看,种植业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见图2-7),但是种植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牧业第二,林业第三。云南是个农业大省,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省87%的人口在农村,75%的国民收入、70%的财政收入、60%的创汇收入和80%的轻工业原料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云南农业已经由原始农业阶段进入传统农业阶段,并且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相对于全国农业的发展而言,云南的农业经济增长仍然是比较缓慢的,出现了诸如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低速增长、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新问题。从根本上分析原因就在于云南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型增长方式。
图2-7 云南省历年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
1978~2011年,云南省农业增长率平均高于全国水平0.7个百分点,最大差距为1979年全国水平高于云南13.13个百分点,最小差距为1995年云南与全国水平相等(见图2-8)。云南农业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图2-8 云南省与全国历年农业增长率
(1)农业劳动方式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全省大多数地方的农田作业仍以手工劳动和畜力耕作为主,部分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广种薄收,刀耕火种,野养猪牛的现象还存在,全省机械化程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例如,2006年全省机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仅为9.5%,机播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仅为0.3%,机收面积仅占总收获面积的1.2%;而同样的指标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55.4%、32.0%、25.1%。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云南省农业长期发展不足,再加上农业生产单一、经营粗放等状况,使云南省的农业商品经济一直呈现以粮为核心的单一产业结构。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林牧渔业产值比例偏低。以当年价格计算,2011年云南的农林牧渔产值比例为48.8∶10.7∶35∶2.4,其中林业的产值效益之低,与云南省居全国第四位的森林面积和第三位的活立木蓄积量极不相称。此外,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合理结构尚未形成。全省粮经饲种植面积比例虽由1998年的74.4∶23.5∶2.1调整为2006年的73.4∶24.3∶2.3,但经济和饲料作物的比例仍然明显偏低。
(2)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均较低。2006年,全省农业劳均产值4140.27元,比全国农业的6738.03元低2597.76元;劳均产粮708.49千克,比全国的1497.6千克低789.11千克;劳均产油料108.7千克,比全国的141.7千克低33千克;劳均产蔬菜瓜果1248千克,比全国的2097.7千克低849.7千克;劳均产肉类13.03千克,比全国的134.70千克低121.67千克。
(3)农业经济的规模效益低,农户经营规模偏小。目前,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发展要求适度规模经营的趋势与现有农户超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加入WTO后,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发达国家的大农业对中国小规模经营农业的冲击将是很大的。资料显示,中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地面积仅有0.29公顷,而美国为66.81公顷,加拿大为109公顷;如按家庭计算,中国每户农户平均耕地面积不足0.5公顷,而美国每个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为190公顷,是中国的380倍。而云南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3公顷,每个农户五谷杂粮都种一些,鸡鸭鹅兔都养一点,大大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
(4)农业资源消耗高,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云南地形地貌多样,气候类型复杂多变,光、热、水、土、动植物等农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资源拥有的数量和种类,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十分罕见,这一切为发展农业的多样性提供了较好条件。然而,从实际情况看,云南农业一方面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目前农作物秸秆的饲用率不到20%,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不到40%,化肥的利用率不到30%。物质投入利用率低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民增产不增收,而且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阻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资源的利用处于粗放式经营和掠夺式开发的状态,深度系列化开发的产业(产品)较少,许多产品均为原料型初级产品或中间产品,而不是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5)农业经济增长缺乏科技支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据云南农业部门的统计,2006年云南农业的科技贡献率仅为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70%以上。按照有关专家提出的根据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划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标准,云南农业目前尚处在外延增长阶段。另外,云南全省科技投入排在全国第10位,而科技产出率却排在第25位;全省农业科技成果约有70%没有推广运用,而发达国家农业技术转化率在60%左右;农业科技队伍量少质弱,中高级科技人员紧缺,以种植业为例,全省农村平均每5000人口和每5000亩耕地才有一名农技人员,远远不能支撑农业的快速增长。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83.92%,但广大农民受教育程度很低,小学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43.47%, 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21.03%,这一切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
四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反映出轻重工业结构失衡和资源型、重型化为主的结构已到了非改不可的阶段
云南工业的突出问题表现在非烟工业主要集中在以有色金属、磷化工业为代表的矿产业,属传统的原料型、资源型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生产业在云南还很薄弱。工业产品以初级加工品为主,产业链短,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长期以来,云南轻工业过于依赖烟草产业。当前烟草制品占全省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接近1/3,如果扣除烟草制品业,云南省工业经济的总量、增速、质量、效益、装备技术水平在全国的排名都将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以原材料为主的矿产业发展严重受制于国际市场。矿产业是云南省多年来依托矿产、电力资源打造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经过较长时期的优化调整提升,产业集中度得到相对提高,产业布局趋于基本合理,品种结构正在加快调整,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的成果开始显现。但是云南省矿产业发展以选冶、初中级原材料生产为主的格局没有根本性的改观,矿产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取决于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的走向,产业发展的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1.云南省工业结构的现状
2011年,云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为2773个,年平均从业人员约为92.62万人。云南工业资产总额为11053.93亿元,全部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为7527.7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664.48亿元,工业总产值7780.83亿元。
(1)2000年以来,在改革、调整难度加大的背景下,面对需求不足、竞争加剧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云南工业生产仍保持了平稳增长,如图2-9所示。
图2-9 云南省历年工业增长率与第二产业增长率
(2)在工业经济类型上,云南省工业呈现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工业所有制结构“一大、二公、三少、四小”(一大:公有制比重过大;二公:公有制工业过多;三少:三资企业、港澳台企业太少;四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营、个体工业的比重太小)的情况有所改观。公有制工业和非公有制工业的产值比例由1995年的89.7∶10.3调整为2000年的61.7∶38.3。
(3)工业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过调整,云南省工业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行业的结构性特征日益明显。从39个工业行业大类看,优势产业发展加快,资金、利税快速向发展前景好的优势行业聚集。如2010年利税总额最大的五个行业(烟草加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利税总额达1059亿元,占全省的75%,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4)工业产品结构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工业产品结构伴随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业政策导向得到进一步调整,云南一些优势产品、名牌产品生产总量增加,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名、特、优”产品战略得到进一步实施,如烟、糖、机床、变压器、云南白药、有色金属产品等。
2.云南省工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总体工业实力仍然薄弱,1978~2011年,云南省工业增长率平均低于全国水平0.1个百分点,2002年两者相等。2005年之前,云南工业平均发展速度低于全国;2005年后,云南的工业增长速度开始高于全国,但整体工业发展水平仍然滞后。
图2-10 云南省与全国历年工业增长率
(2)工业结构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云南工业在烟草工业的有力支撑下,位次居西部省区市中上水平,但若扣除烟草工业,云南工业在西部的名次将明显后移,这一方面说明云南烟草工业的支柱作用,另一方面说明在云南的经济结构中,支柱产业单一。多年来,云南工业支柱产业单一,资产约占全省25%的烟草加工业实现利税总额约占全省的80%。云南工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受到烟草加工业的摆布,烟草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全省总体的经济效益水平。
(3)工业生产能耗高,拉动生产成本上升,产品成本费用居高不下。云南主要工业产品能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处于高位,例如发电标准煤耗高10.2%,原煤生产单耗高12.4%,每吨水泥综合能耗高8.9%;从成本费用的构成来看,2010年云南省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27.9%,而销售费用上升32.5%、管理费用上升31.5%。
(4)产品科技含量低,名牌产品少。近年来,云南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及产品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说,提高的步伐并不快,许多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也较低,导致市场竞争力较弱;名牌产品少,且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性行业,导致生产能力大量过剩。由于科技投入少,许多企业的技术设备和产品未得到更新,云南省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0%,低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
(5)云南省内各区域工业发展不均衡,省内工业主要集中在昆明、曲靖和红河沿交通线分布的T形地带,广大的边远地区工业化程度很低,发展速度较慢。
3.云南省重工业与轻工业结构(1978~2011年)
一个地区的轻重工业结构反映了该地区重工业发展的程度,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的轻重工业结构经历了从主动调整到市场配置的过程,轻工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重工业比重先下降后上升。云南的轻工业比重一度相对较高,但近年来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见图2-11)。
图2-11 云南省轻重工业比重
云南省的霍夫曼系数与全国平均差距为0.19,最大差距为1994年云南省低于全国0.46, 1987年云南低于全国0.01,相差最小(见图2-12)。只有2008年云南高于全国0.06。1987~2002年,云南轻工业比重一直超过重工业比重,霍夫曼系数大于1;在全国产业结构重型化的趋势下,云南表现出不同的特征。2003年之后,云南省轻工业比重下降很快,重工业比重不断增加,2011年达到71%,霍夫曼系数小于1,并不断下降。工业结构呈现出重型化特征,结构调整符合云南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的特征。
图2-12 云南省与全国历年的霍夫曼系数
从传统的工业化进程评价看,体现轻重工业结构的霍夫曼系数是重要的评价指标。霍夫曼在研究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后得出的经验结论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系数呈不断下降趋势,当霍夫曼系数小于1时,表明该国的发展阶段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目前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霍夫曼系数都小于1,但还没有一个省被认为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2011年云南省的霍夫曼系数为0.41,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云南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霍夫曼系数还将下降,轻工业比重还将下降、重工业比重还将不断提高。
五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生产性服务业没有发展起来
从1978~2011年的数据来看,云南省的第三产业以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为主,占到32%左右,其次是交通运输、金融、地产。与全国比较,云南省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占服务业的比例与全国水平相当,房地产业所占比例低于全国5个百分点(见图2-13)。
图2-13 1978~2011年云南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与全国对比
1.基本特点
(1)服务业总量扩大,发展态势平稳。云南省第三产业增长率平均高出全国水平2.1个百分点,1981年云南省高于全国水平7.4个百分点,但2006年云南省低于全国水平5.1个百分点(见图2-14)。2011年云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70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占GDP的比重为41.6%。
图2-14 1978~2011年云南省与全国第三产业增长率
2010年,云南省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93.26亿元,比上年增长7.9%;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6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80.87亿元,比上年增长9.13%;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4.03亿元,比上年增长9.3%;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6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1%;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6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7%。
(2)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及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日益加快的大趋势下,云南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一是传统服务业稳定增长,占服务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及住宿餐饮业等传统行业实现增加值878.5亿元,增长10.69%,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0.3%,比重下降0.65个百分点。二是新兴服务业增长较快,占服务业比重略有上升。2010年全省金融业、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12.67亿元,增长13.48%,增速比传统服务业快2.75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0.25%,比重上升0.14个百分点。三是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业快速发展,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43.09亿元,占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43.92%。
2.云南省服务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服务业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受工业快速增长的影响,2010年云南服务业增长速度比上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则由上年的13.6%提高到15.8%,上升了2.2个百分点。云南省服务业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比重偏低,与发达省区市差距明显。云南省服务业只占全国比重的1.9%,居全国第24位;与列全国第1位的广东相比仅为广东的13.79%;云南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居第5位,占西部第1位的四川是云南省的2.12倍。
(2)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从总量上看,2010年云南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服务业分别比广东低1632.03亿元、3962.38亿元,比江苏低1575.04亿元、3762.12亿元;金融、房地产业等新兴行业比广东低2283.68亿元、2590.5亿元,比江苏低1730.84亿元、2377.5亿元。从内部结构看,云南服务业呈现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传统服务业提升不足的特点。从省内区域发展看,地区发展差距较大,滇中的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四州市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58.3%;最高的昆明市为1039.21亿元,占全省的36%,最低的怒江州为28.4亿元,仅占全省的0.98%,昆明是怒江的36.6倍。
(3)受体制和机制制约服务业市场化还不充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服务业市场有了很大发展,但除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公路运输业和部分社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外,其他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普遍较低,政府仍然承担着较多社会经济职能。一些社会服务被政府职能所取代,如医疗卫生、体育、文化和信息媒体等,这些行业市场化进程缓慢,使云南省服务业市场化水平偏低。部分服务行业垄断性强,市场准入受到限制。目前有不少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邮电、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等,仍处于政策性或行业性垄断经营的状态之中,限制其他经营者进入的现象比较普遍。受行政性垄断、行业和开放度的限制以及体制、机制的制约,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限制多、门槛高,抑制了民间资本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云南省服务业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