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教养方式,很多家长会把管教和惩罚混为一谈。大多数家长告诉我的都是他们如何惩罚自己的孩子,很显然,当谈到这个问题时,他们的内心很不舒服,很难有愉悦的情绪。他们会说自己总是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会大喊大叫、训斥、拿走孩子的某些机会或限制他们的自由,不让他们出房间等。甚至有个三岁宝宝的妈妈告诉我,有时她实在没有办法,会将自己关到房间里,任凭宝宝在外面哭闹——管教和惩罚似乎成了同义词。
实际上,管教和惩罚是不同的,他们并不是同义词,准确地说,惩罚只是管教孩子过程中的一小部分,管教本身有着更为广阔的含义。
管教包括家长在教导孩子时所做的所有事情。管教意味着教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有合宜的行为。管教的目的是教导孩子能够独立思考,有能力选择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做。
第一,管教重在合作,而不是控制。
很多家长对于管教的目的感到迷惑。他们认为管教的目的就是使孩子的行为得到控制,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无论如何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样的目的不仅不正确,往往也难以实现,最终会陷入权力之争。实际上,管教的目的不是控制孩子的行为,而是得到孩子的配合,让孩子能够主动选择合作。合作意味着你的孩子选择做正确的事情是因为这样的决定是合理的,而不是因为家长的意愿。
另外,管教不应该成为一个负面的因素,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感觉不舒服。管教孩子也不应该是每次都让家长觉得头疼的事情。得到孩子的配合,参与到他们的成长当中,可以令管教成为一种享受。当然,学会如何正确管教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因为管教孩子是一门艺术。
因此,就管教而言,重在合作,而不是控制。
第二,认清管教和惩罚的区别,避免让惩罚成为管教的全部。
惩罚带给孩子内心恐惧,而管教却可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内心更有力量,为什么会这样呢?作为家长怎么知道自己是在管教孩子,还是在惩罚孩子呢?
首先,惩罚往往是缘于孩子过去犯了错误,因为过错被处罚,因此,孩子会因为受到惩罚而害怕。家长惩罚孩子是一种反击式行为,家长感到非常生气,态度是敌视;而家长行动的焦点集中在孩子过去犯的错误上,惩罚的结果是扯平,孩子为错误行为付出了代价。性格比较柔和的孩子会因为害怕不敢做决定,而那些有个性的孩子则会挑战权威,和家长对抗。
管教则不同。家长管教孩子指向的是未来正确的行为,是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更加成熟,往往在一开始时通过训练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提升孩子的能力,这时家长的态度充满了关爱,而且孩子明白家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将来得到益处,因此他的内心会更有安全感,也更愿意和家长配合。
因此,当家长的行为是指向过去而不是面向未来,是为了过去孩子的行为而处罚他,处罚之后没有教导,孩子改变的原因只是因为害怕,那家长的行为就是惩罚而不是管教;教导孩子时,孩子仍然能够感受到家长的关爱,面向未来,孩子内心更有安全感,这是在管教。
第三,在爱中管教。
在管教孩子时,不要直接对孩子的行为马上做出被动性的反应。
家长可以遵循下面三个步骤:1.明确的家规和行为规范教导孩子选择正确的行为模式;2.通过训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乐于遵从教导;3.用恰当的方式管教孩子,让孩子能够遵从先前的教导,改正错误的行为。
正确管教,就要积极面对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冲突和矛盾,赋予孩子成长的力量,努力让自己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智慧型家长。在管教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努力得到孩子的配合。那么如何得到孩子的配合?在下一篇章中,我会用具体案例来为大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