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发展新战略布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一 中国发展新战略布局确立由大国向强国发展的总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确定使我们国家处于关键的历史节点、全新的发展起点,同时吹响了向强国迈进的总号角。“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而且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全方位都进入了新常态。所谓新常态就是新时期,进入新常态就是进入新时期,也就是进入强大国家发展时期。坚持“四个全面”的精神引领、凝聚力量、增进共识,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方略中国才能实现向强国发展的总目标。

我们应立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和踏实的工作方法。要树立整体意识、全局意识的思想观念,处理问题和矛盾时要注意整体效果,抓问题关键,通过抓重点带动整体。向强国发展的总目标要在中央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落实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方略,要认真,多做调查研究,按规律办事,加强与群众联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不要一味追求“短平快”之举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应增进共识后再开展下一项工作。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方略,不断推进社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减少社会问题,惠及百姓群众,让人民满意且拥有幸福感,提高民族凝聚力,统一思想,共同推进向强国迈进的总目标。

贯彻落实“四个全面”要与中国道路相融合,始终坚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中国道路的发展要坚实的理论指导,国家战略布局就是对国家道路起着民族精神、民族共识、民族自信的凝聚的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进步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从马克思的发展学说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我们伟大强国目标的基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了切实可行的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每一举措都凝聚着党中央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期许,力尽所能为实现向强国迈进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共同努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39~40页。。将“四个全面”与三个自信共同升华为实现目标的抓手,也是实现向强国目标迈进的行动指南。

“四个全面”要大力深化改革,加强改革力度。中国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改革必在先行,要加强对改革组织领导,完善改革的推进机制。紧紧围绕优化政务环境和商业环境,协调解决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解决政府机制复杂化、权力集中困难化,破解群众办事难、办事慢等难题。坚决打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推出一批群众认同、反响强烈、利于长远发展的改革措施。改革的先行开路,是为向强国迈进打下基础,铺平道路把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挖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更远更稳。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到了真刀真枪的时刻更要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引导,顶层设计就是为了改革能够有方向、有目标、有方法、有效率,扎实推进中国向强国迈进的总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根本要求。维护社会公平不仅需要改革的先行开路,更需要我们的法律健全和完善,“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加强了维护社会公平的保证。突出重点、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努力提高社会经济和社会治理法律体系的完善。牢牢把握提高立法质量的关键、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突出抓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市场环境和改善民生重点领域立法。完善司法监督体系保证法律的公平性,促进社会平稳发展。法律是治国“重器”,实现向强国飞跃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法律的价值,应抓住法律准绳,提高红线标准、守住底线。上下良性互动、相互协调保证法律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推动由大国向强国发展的总目标的落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党性原则,提高党的标准,严守党的纪律,由大国向强国迈进必须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达到“一岗双责”。巩固扩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持之以恒整顿“四风”。加强权力运转机制,完善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工作作风从严、干部管理从严、思想教育从严、制度执行从严,让广大干部有所畏惧不敢触碰红线,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加大力度整治精神疲软的基层党组织、抓好带头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调动基层党组织积极性,提高战斗能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突破、新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强保证。统筹落实“四个全面”总方略,必须加强从严治党,保证党的领导核心,无论在任何时期这种思想不能动摇,这种坚定的信念不能动摇。面临国际社会大环境的多元化、意识形态不断交锋,我们必须抵制不良思想、不良信仰的渗透巩固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需要正确的政治方向性和党的优良传统加以引导,提高党的廉洁、自律、权力服务于民的意识。加强从严治党使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中、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对党的执政能力有信心,支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提高群众认知、识别问题能力,一起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总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的目标是凝聚人民共识与激发人民斗志,全面深化改革是通过释放制度红利以获得更大的前进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通过构建规范的法律体系来沉淀改革的成果和人民预期,全面从严治党是通过纪律以锻造领导核心和人民认同。综上所述“四个全面”是在政党自律的根基上,通过发展新动力与实行新规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现远大目标的。

二 中国发展新战略布局开启治国理政新途径的总钥匙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的前沿、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提出来的,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生态文明、社会法制等方面是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具有深刻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自信,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然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性的实践飞跃。

(一)“四个全面”谱写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篇章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表明中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新的发展时期,需要国家不断开拓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打开新局面,这一需要既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升的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国家面临的复杂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观点,深刻把握治国理政的重大关系,科学统筹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科学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思考谋划治国理政的新途径,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布局。“四个全面”不仅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治国理政的关键,拎起了治国理政的总纲,集中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方略,还充分体现了治国理政方面的继承完善和发展创新。“四个全面”是对国家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既与我们党长期治党、治国、治军的传统一脉相承,经过系统整合和集成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气质,又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方略择定和全局规划,鲜明地表达了党中央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政治定力和担当精神。“四个全面”作为开启治国理政新途径的总钥匙,要找准“门锁”,握稳“钥匙”。“门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打通一条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全面小康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以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为基础,坚持在实践中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治国理政的方略。“钥匙”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握稳这把钥匙,坚决贯彻、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让发展惠及人民群众。握稳钥匙的人也要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负责任,明确权利与义务、厘清职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明确权力来自群众更要服务于群众,我们要汇集全国各民族力量用这把“钥匙”打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门,把中国人民全部带进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治国理政新篇章。

(二)“四个全面”反映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进步的潮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社会发展的智慧凝结,深刻反映时代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治国理政要顺势而为抓住重点,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时代的潮流,为社会进步开辟更大空间。全面依法治国,是以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依托,保证社会公平正义,逐渐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必不可少的手段。全面从严治党,是保证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也是保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使党成为团结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紧紧围绕群众利益、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与“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联系现实、国内联系国际,深刻地阐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筹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一系列问题,深化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党治国理政方略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社会长远稳定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同时还应该看到中国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从现实发展过程来看,发展方式单一、发展不够充分、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重点问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政府机关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靡之风、享乐主义等脱离群众问题较为突出,贪污腐化的土壤远未消除。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发展的痛点、人民关心的焦点,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党下大力度、下狠决心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团结人民群众力量。要把人民群众期待转化成我们党行动的力量,把人民希望变成生活现实,都需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赖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大举措保证国家快速稳定的发展,所以“四个全面”反映了时代的发展趋势,顺应了社会的进步潮流。

(三)“四个全面”坚持中国道路开启治国理政新途径

我们党始终明确并坚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符合规律又符合目的,对民族共识、民族精神、民族自信的凝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完善和进步都有着重大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四个全面”坚守历史唯物主义,尊重历史发生的客观真实性,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性,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趋势。“四个全面”是与民同心、求变前行的实践理性,能够为治国理政提供新的动力,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国道路发展要坚定“三个自信”,把“四个全面”与“三个自信”融入中国梦的大蓝图,汇成当代社会发展的目标动力与精神信念,体现终极关怀信仰和力量,为重塑当代精神信仰提供目标、动力、保障。它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链接到道路、理论、制度的治理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培养当代精神信仰的方向和根基,理论自信是培养当代精神的灵魂和动力,制度自信是培养当代精神的信仰的保障和支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目标导向要解决理想和现实的差距,问题导向要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四个全面”体现了目标导向主要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起的是综合性的统领作用。“四个全面”还体现着问题导向,我国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四个全面”直面当前我国面临的问题,具有破解难题、使命担当的责任。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重点,提高解决问题的精确度是破解一切难点的关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表明,我国进入新时期、经济进入新常态、治国理政进入新途径,在这样的大背影下中国也要由发展中大国向发展中强国迈进是一个国家大的目标。同时,我国面临的新时期、新常态、新途径需要科学、系统、全面的总方略作为统筹来迎接新挑战、新机遇。在国际环境复杂化、经济多极化的条件下,中国要有大国担当,有能力在复杂的世界环境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统领指挥、引领导向、凝聚力量,开启了治国理政的新途径。

三 中国发展新战略布局打造中国优势新篇章的总方针

开启继续打造“中国优势”的新篇章。无论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继续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还是以“中国奇迹”的升级版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核心都在于完善“中国模式”,打造和增创“中国优势”。“四个全面”是将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中的大手笔,特别是明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意味着中国模式的核心之一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李升泉:《“四个全面”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128/c40531-26462794.html。

(一)“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第12页。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革命家、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全局视野,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深化、逐步完善的过程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喻新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意义》,《河南日报》2015年3月4日,第9版。。“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理论创新成果。

(二)“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从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这个基本命题就成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成为贯穿历次党代会报告的一条主线。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八大,这六次党代会报告的总题目中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八个大字。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23页。。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制定的我们党的执政思想和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徐珂:《读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和重大意义》,http://www.71.cn/2015/0731/825315.shtml。。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10页。因此,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来理解“四个全面”,就是要立足于“三个总体”来理解。

从“总依据”来看,“四个全面”正是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被提出来的。当前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我们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四个全面”就体现和贯穿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从“总布局”来看,所谓“五位一体”,是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实质就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而“四个全面”最突出的特点、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全面,它就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被提出来的,就是总布局的体现,就是总布局的具体化。

从“总任务”来看,所谓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实质或内容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四个全面”就是我们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个全面”战略,既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指引,也是指明方向、协调步伐、全面科学思维的新要求。今天的中国,需要在“四个全面”战略的指引下,从民族复兴大业出发,融汇古今中西、把握时代脉搏,共筑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