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特稿

当代中国军事战略思维新境界

毕京京京京,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中将、教授。

【内容提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观世界”“观时代”“观强军”“观战争”,围绕强军兴军阐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展现了科学缜密的战略思维逻辑、特色鲜明的战略思维品质、厚重精深的战略思维底蕴,形成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开拓了当代中国军事战略思维新境界。

【关键词】军事战略思维 军事指导理论 新境界

军事战略思维,是哲学思维、哲学素养、哲学视野、哲学境界在军事领导思维领域的具体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人民军队最高统帅,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观世界” “观时代”“观强军”“观战争”,围绕强军兴军阐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开拓了当代中国军事战略思维新境界。

一 科学缜密的战略思维逻辑

习主席强军思想,立意高远、气度恢宏,贯穿其中、构成经纬的是严密的思维逻辑。战略筹划过程实质是战略思维过程,思维过程必定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思维的逻辑性。习主席军事战略思维,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维规律,主要包括判断战略形势、确定战略目标、提出战略思想、做出战略决策部署并组织实施等环节。

环节之一:准确判断战略形势,明确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

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形势,历来是我党执政兴军的前提,是制定军队建设大政方针的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指出,世界正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参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第244页。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转换、新旧秩序更迭、新旧体系更替的关键期,我国快速崛起、由大向强,进一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阻力压力和风险挑战陡然上升,我国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更加突出,控制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维护和平面临新的考验。这个历史阶段最考验我们的政治智慧。这清晰标定出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时代坐标。

环节之二:鲜明提出强军目标,拎起国防和军队建设总纲

目标,是战略筹划的中心环节,是全局之纲、全局之魂。战略的核心问题是达到一定的目的。战略目标,既是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也是战略实施的归宿点,是整个战略的基本指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运筹全局、谋篇布局,高屋建瓴、提纲挈领,首先明确的是奋斗目标。强调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219页。;强军梦的本质属性,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并鲜明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时代命题参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244~246页。,明确了强军目标的世界参照和时代标准。强军目标重要思想,举纲带目、举要治繁,抓住了建军治军的要害,拎起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统揽全局、把握根本的战略指向。

环节之三:系统阐发战略思想,确立强军兴军的明晰思路

战略思想,是战略思维的体系性理论成果,是战略思维逻辑的系统展开,也是指导全局的基本观点。习主席以强军兴军为中心问题,提出一系列相互联系并极具创造性的重大战略思想,如关于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关于军事战略指导与军事斗争准备,关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建军方略,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关于下更大气力推进科技兴军,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关于全面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关于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关于军事辩证法等。这些重要论述鲜明回答了新形势下为什么要强军、强军目标是什么、怎样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等重大课题,展现了习主席战略思维逻辑的深刻性与系统性。

环节之四:周密进行决策部署,把实干兴军往深里落

实践是战略思维逻辑的最终指向。马克思主义战略思维最注重实践,以战略实践的深化、战略布局的优化和战略现状的转化为目的。习主席在党、国家和军队发展的关键时刻,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并强力推进。面对长期积累、盘根错节的矛盾,习主席以现实问题为鲜明导向,以钉钉子精神铁腕治军,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直击沉疴积习、冲破利益藩篱;同时讲求领导艺术,知关节、得要领,阔斧扫除各类弊端、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影响之大、效果之好,令全党全国全军耳目一新、为之一振,开启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新征程。

二 特色鲜明的战略思维品质

习主席军事战略思维,继承发展我们党指导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战略智慧,至广大而尽精微,登泰山而小天下,既体现战略思维的一般原则,又具独特的风格魅力,展示出卓越的战略智慧、非凡的战略胆魄、坚定的战略意志和高超的战略艺术。

第一个特点:登高望远、总揽全局——习主席战略思维的根本要义

战略思维从本质上说是总揽全局的思维方式,在空间上着眼整体,在时间上着眼长远,在次序上着眼根本,始终把握事物发展方向和总体趋势。习主席的战略全局观,着力在两个维度上展开。

一是具有宏大视野,通观全局。习主席强调,领导干部要观大势、观全局,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战略对象是一个系统联系和发展变化的总体。习主席要求善于从地区和全球的角度来把握和筹划国家安全,讲的是从系统联系的总体上观大势;强调“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见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转引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24页。,注重战略格局、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变化,讲的是从发展变化的总体上观大势。习主席观大势的鲜明特点是: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敏锐洞察新转折、大变局,着重从国际战略大棋局、地缘战略大格局、军事革命大趋势、国家安全大战略等维度进行系统分析,同时抓住最大变量、认清主要威胁、关注新型领域。其思维逻辑,是从时代主题到时代特征、从安全要素到相互关联、从整体分析到主要矛盾依次递进,体现了分析国家安全形势的系统方法论。

二是立足远大目标,维护全局。习主席强调,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自觉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思考处理军事问题;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坚决完成军事斗争任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制高点和根本着眼点。

第二个特点:强军制胜、履行使命——习主席战略思维的价值本色

把握战略全局的至高理念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以全局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把打赢战争作为军队的头等大事、第一责任,是我党军事战略筹划的最高原则,也是我军建设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习主席强调,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66页。。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干称王称霸的事,决不会搞侵略扩张,但也不会在别人的挑战面前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不会任人肆意向我们挑衅。习主席提出新的历史时期“四个坚决维护”的军队使命,指出我们不希望打仗,但只有我们有准备、有强大军事力量、有打赢能力,才能从战略上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以武止戈”的目的。

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习主席始终保持战略警觉。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会顺顺当当、一帆风顺。要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习主席反复强调底线思维,要求坚守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一旦面临国家被侵略、政权被颠覆、国土被分裂的危险,就要断然出手,甚至不惜牺牲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求我们立足最复杂困难情况的底线,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着眼应对最严重事态,做好应对危局、僵局、困局的准备。

习主席讲:有位老领导当年跟我说,我们执政的同志始终要把三件事放在心上: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不要搞丢了,老前辈确立的正确政治制度不要搞坏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地盘不要搞小了。现在虽然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选择增多了,我们可以纵横捭阖、灵活运用,但千万不能忘记,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的手段。只有军事这一手真正强了,我们底气才足,腰杆才硬。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遇到重大挑战时,我们没有退路,必须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寸海必争;对那些恶意挑衅我们、侵蚀我们利益的,该出手的出手,该教训的教训;时刻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一旦用战争解决问题,就要干脆利索,坚决打赢;只有敢亮剑、有好剑,最后才可能出不了大事。

第三个特点:保持定力、坚毅沉稳——习主席战略思维的压舱之石

习主席多次强调保持定力,先后讲过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前进定力等。这些定力,都可以从战略定力上来理解。习主席强调增强战略定力,形成了战略思维的新范畴。所谓战略定力,就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实现战略意图和目标的坚定战略自信、意志和毅力。习主席的战略定力,使国防和军队建设有了更加坚实的“主心骨”。

习主席坚韧的战略定力,表现在政治方向上,就是坚定“四个自信”,在各种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守得住信仰,经得起风浪,波澜不惊,稳如泰山,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在大是大非上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决不能模棱两可、随波逐流。表现在确定战略方针上,就是毫不动摇坚持积极防御、有所作为。习主席指出,坚持积极防御,是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现实和未来得出的结论,绝不是权宜之计,要牢牢坚持住。表现在军事斗争上,就是既要坚决又要沉稳、既要敢战又要善战、既有血性又有韬略,管控风险、稳中求胜。

战略定力不仅表现为“坚”,还表现为“韧”。即信心与恒心同在、决心与耐心同在,既要“每临大事有静气”,更要“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饭要一口一口吃,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急躁、不浮躁,愚公移山,咬住不放,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在国际斗争上要经得起摩擦、经得起争议、经得起鼓噪、经得起相持、经得起折腾,甚至经得起多方联手对我,经得起多头起火生乱,顽强持久、长期作战,直至达成战略目的,这也是战略定力的表现。

第四个特点:辩证谋划、综合施策——习主席战略思维的统筹妙诀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各种关系纵横交织,辩证谋划尤为重要。习主席善于运用辩证法分析复杂事物,对富国与强军、战争与和平、政治与军事、政略与策略、机遇与挑战、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维权与维稳等进行辩证思考。比如,在富国与强军上,强调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在机遇与挑战上,强调所谓机遇,从来都是由成功应对危机、成功实现对危机的转化而来的,不存在一帆风顺、吃现成饭的所谓机遇;在政治与军事上,要求既要有军事头脑,更要有政治头脑,军事要服从服务于政治;在备战与止战上,强调“有文事者,必有武备”,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些重要论述,言简意赅、经典睿智,是唯物辩证法在军事领域中的创新实现和宏观运用。

在辩证谋划上,最能体现战略艺术的,是依据辩证法矛盾规律的本质属性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整体运筹。在军队建设上,要求我们紧紧抓住强军目标,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备战打仗、科技兴军、军民融合的强军兴军布局。在军事力量运用上,强调“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强调战略就是谋篇布局,为我们调整优化军事战略布局指明了方向。二是重点突破。习主席在战争指导上抓住枢纽,着眼我国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战略利益拓展的重点在海上、多种矛盾和斗争的焦点在海上,坚持把战略指导重心放在海上,同时确保战略全局稳定,扭住关系全局的战略枢纽,增强战略布局的平衡性、立体性和外向性,收到了落一子而全局活的效果。这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蕴含的全面与重点统筹的科学方法在军事领域的运用。

第五个特点:中流击水、改革创新——习主席战略思维的活力之源

战略历来贵创新,激活全局靠创新。战略思维作为军事艺术的至高境界,其活力在于审时度势、锐意创新。习主席强调,要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创新。他指出,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快推进军队改革,谋求军事优势地位的国际竞争加剧。在这场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我们必须到中流击水。习主席的战略创新思维,其核心是适应安全环境新变化、军事革命新趋势、战争形态新演变、强军目标新要求,更新军事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用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方法、新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各项建设。

习主席的战略创新思维体现在指导军事活动的各个方面。比如,在军事战略指导上,强调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确立了战争准备的新基点、深远经略的新思路、战略塑造的新作为、战略布局的新设计、战略体系的新构建,强调从政治高度思考战略问题,高度关注科学技术对战争的影响,高度关注太空、网络等新型安全领域,努力克服短板,避免“阿喀琉斯之踵”;要把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搞清楚;战争指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面对信息化战争加速发展的大势,我们必须勇于创造,“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军队政治工作上,鲜明提出政治工作时代主题,以“四个牢固立起来”“五个着力抓好”为主线,不忘初心、固本开新,开拓了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境界。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上,强调必须抓住战略契机深化改革,把握改革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蹄疾而步稳等,指导新一轮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军事领域检验标准上,指出要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扼住了强军之根本、兴军之价值,揭示了军事领域活动最本质的规律,具有航向标意义。这些极具开创性的战略思想,对于指导军队建设走在时代前列、充满生机活力具有重大意义。

第六个特点:谋势造势、争取主动——习主席战略思维的博弈神韵

善棋弈者重谋势,因敌制胜谓之神。习主席指出,积极防御根本在防御,要义在积极;战略就是要谋势造势,主动塑造,战略博弈的根本目的是争取战略主动。谋势造势、争取主动,实际上是全部战略思维品质最综合集成的运用,是全部战略思维品质最出神入化的体现。可以说,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势”纵横驰骋、翱翔搏击的。《孙子·势篇》说:“善战者,求之于势。”造势,是通过自身努力,积极谋求和占据那些能增强自身能量和优势的空间位置,主动创造一种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战略格局和战争态势。英国战略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说过:“战略真正的目的与其说是寻求战斗,还不如说是寻求一种有利的态势。”转引自〔美〕约翰·柯林斯《大战略:原则与实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78,第9页。

新形势下,战略博弈更趋复杂激烈。习主席善于谋势造势,彰显大国领袖的独特魅力。首先,善于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提出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崇高理念,把中国国际战略中的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外交相互结合,着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并以“一带一路”倡议长远布局,进一步赢得有利中国发展的国际大态势,挤压霸权主义和强权国家的战略空间。其次,善于多手并举、联动出招。把外交策略、军事策略和经济策略结合起来,加强军事行动与国家政治外交行动的协调配合,形成“大棋局”、打出“组合拳”。再次,充分发挥军事力量的战略功能。坚持后发制人,必要时也要先发制人、抢先下手;精心谋划和展开维权军事行动,努力实现维权维稳积极平衡、动态平衡,抓住机会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习主席领导下,我们增强战略指导的进取性和主动性,挑战之中见机遇,阻力之中蓄动力,困局之中寻突破,视危机为契机、化危机为转机。你进一寸,我进一尺,针锋相对,刚柔相济,寻找战机、创造战机、抓住战机,对方每挑衅一次,我必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坚决反击并营造更加有利态势。

三 厚重精深的战略思维底蕴

高超的战略思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实际上是一种思想境界。“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出自(清)刘开《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习主席军事战略思维,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政治底蕴、历史文化底蕴和实践底蕴,是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创新成果,是察古鉴今各种战略睿智的思想结晶,是优秀战略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生动展现。

第一,习主席军事战略思维蕴含着深邃的哲学素养

哲学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战略思维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战略思维本身就是哲学思维的产物。我党我军战略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在领导活动领域中的具体运用。习主席明确指出,“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日), http://www.ghdj.gov.cn/lingdaojianghua/2014-02-10/314.htm。。这里,习主席特别强调了哲学与战略思维的关系。

哲学是智慧之学,为战略思维提供了最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是点亮战略思维的智慧之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事求是的观点、系统全面的观点、发展创新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是战略思维的理论基础,并与战略思维着眼宏观、把握全局,面向未来、志在长远,抓住枢纽、推动全盘,鼎新求变、出奇制胜等特征是内在相通的。习主席在筹划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哲学思想之真谛,汲古今中外优秀哲学思想之精华。他讲到战略谋划时,引用陈澹然《寤言·迁都建藩议》: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指出这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相互联系的。拘泥于一时、局限于部分,难免犯固步自封、一叶障目的错误。

军事战略思维实质上就是军事哲学思维。军事哲学是对军事问题的哲学思考,是哲学思维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李际均说:每一种战略思维背后都有一种哲学基础。军事哲学是军事领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是对军事问题“认识的认识,方法的方法”参见李际均《军事战略思维》,长征出版社,2013,第98页。。钮先钟认为,战略研究有四种境界:历史境界、科学境界、艺术境界、哲学境界参见钮先钟《战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285~306页。历史境界,以依赖经验为主题,目的是“通古今之变”;科学境界,以产生知识为主题,目的是“识事理之常”;艺术境界,以运用智慧、发挥创造能力为主题,目的是“探无形之秘”;哲学境界,以灵感思维为主题,目的是“究天人之际”。。哲学境界为最高,原因在于它能够“超凡入圣、学究天人”,更好地把握本质。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是我党我军在军事领域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习主席军事战略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在军事领域中的生动体现。习主席善于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运筹战争和军事问题,提取强军兴军的创造能量,谋取与国相称的战略主动。其军事哲学思维融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为一体,谱写了富有创见的军事战略思维新篇章。

第二,习主席军事战略思维蕴含着崇高的理想和担当

哲学是信仰、信念的本源。古人说“道始于情”出自《郭店竹简·性自命出》。。思维力量的底蕴,首先是信仰、使命与情怀。我们党的战略思维始于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始于对人民大众的真挚情怀,始于对中华民族强盛的执着追求。习主席信仰如磐、担当如山,指出:“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 http://gov.cn/ldhd/2013-05/05/content 2395892.htm。

当前,我们正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处于我国由大向强、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伟大进程中,习主席有着引领中华民族阔步走向伟大复兴的强烈雄心抱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的使命担当,要求军委班子时刻以党和人民为念,以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念,以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念,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决不辜负全军广大官兵的期望,并把“三个为念、两个决不辜负”定为座右铭。他要求全军在实现强军目标上勇敢承担起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这种使命担当的实质所在,是对党、国家、军队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就是把党的事业和国家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的无比忠诚,就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博大情怀,就是对全党全军殷切期望的庄严承诺,就是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强力推动国家和军队由大向强跃升的崇高追求。

第三,习主席军事战略思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战略思维是综合性思维,需要宽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深厚的修养作支撑。习主席爱学习、爱读书,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精通中国和世界历史与战略文化。战略学家约翰·科林斯指出:“如果说在某个领域中,通才比专才更为可取,那么这个领域就是战略。科学家是沿着相当狭窄的途径探索知识领域的,而战略家则不然,他们需要有尽可能广泛的基础知识。”〔美〕约翰·柯林斯:《大战略:原则与实践》,第37页。习主席说过:“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02页。习主席在领导强军兴军的实践中大量借鉴吸取中外历史文化的精华,结合实际,赋予新义。

精通历史文化,最重要的是洞悉历史规律。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出自龚自珍《古史钩沉论》。毛泽东也说过:“规律自身不能说明自身。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来发现和证明规律。”《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见《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第106页。习主席指出:“具有历史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即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能够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1年9月1日), 《习近平党校十九讲》,中共中央党校自编读本,2014,第255页。习主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治军兴军中举重若轻、从容笃定。习主席引用庄子《逍遥游》: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正是浩瀚的大海,负载着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习主席引用《礼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些实际上是习主席战略思维过程与战略筹划实践的真实写照。

第四,习主席军事战略思维蕴含着丰富的实践历练

实践是一切真知的最终来源,也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坚实基础。五年来,习主席亲自推动军事战略创新发展,形成重大创新成果;亲自决策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确立了新形势下政治建军大方略;亲自决策指挥维权维稳等重大军事行动,坚决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亲自部署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带领全军啃硬骨头、涉险滩。习主席先后到全军各大单位视察调研,亲自上战舰、进战车、登战机、入班排、到哨所,倾听官兵心声,了解战备实情,每到一处都深入调查研究,既吸收了战略筹划的丰富实践材料,又指导部队把各项建设往实里抓、细里抓、深里抓。实践需要战略意志。克劳塞维茨有言:“意志力在任何时候都是构成力量乘积的一个因数。”〔德〕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一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商务印书馆,1978,第40页。习主席集勇气、坚强、顽强、刚强等品质于一身,既有坚定意志,又善于激发和凝聚全军官兵意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猛药去疴、壮士断腕,勇于担当、当仁不让,从而赋予强军兴军伟大事业深厚伟力。

习主席军事战略思维把我们党筹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智慧提升到一个新境界。统帅风范,其力无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认真学习领会习主席军事战略思维,必将使我们开阔战略视野,提高战略素养,勇于战略博弈,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奋力迈向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