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GDP增长率预测

自2015年12月开始,依据本研究项目所建动态因子模型做出的GDP增长率预测结果相继被公布在互联网上http://xinhuahe.blog.sohu.com/.。从实际经济运行情况看,预测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例如,2015年12月30日笔者依据预测结果得出结论,中国“今年(2015年)第4季度GDP增长率将继续走低,年度GDP增长率低于7%已无悬念”(基础数据截至2015年11月)http://xinhuahe.blog.sohu.com/320997404.html.。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2月29日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2/t201602291323991.html., 2015年中国GDP增长率为6.9%。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1月20日发布的《2015年4季度和我国全年GDP初步核算结果》, 2015年1~4季度GDP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0%、7.0%、6.9%和6.8%,全年GDP增长率为6.9%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1/t201601201306759.html.

2016年1月26日,笔者依据预测结果认为“2015年第4季度美国GDP同比增长率将为2.14%,略低于2015年第3季度。预计2015年GDP增长率将在2.5%左右,并且2016年美国经济仍将延续增长态势,年度GDP增长率低于2%的可能性不大”(基础数据截至2015年11月)http://xinhuahe.blog.sohu.com/321188192.html.。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2016年1月29日发布的数据https://www.bea.gov/newsreleases/national/gdp/2016/gdp4q15 adv.htm., 2015年美国GDP年度增长率为2.4%, 2015年第3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为2.0%,第4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为1.8%。美国经济分析局于2016年2月26日将2015年第4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修订为1.9%https://www.bea.gov/newsreleases/national/gdp/2016/gdp4q15_ 2nd.htm.。2016年3月25日将2015年第4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修订为2.0%https://www.bea.gov/newsreleases/national/gdp/2016/gdp4q15_3rd.htm.

2016年1月28日,笔者预测英国“2015年第4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将延续下滑之势,季同比增长率在2%左右,2016年GDP增长率高于2%的可能性较小”(基础数据截至2015年11月)http://xinhuahe.blog.sohu.com/321201817.html.。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2月25日https://www.ons.gov.uk/releases/ukgdpsecondestimateocttodec2015.和3月2日https://www.ons.gov.uk/releases/ukeconomicreviewmar2016.公布的数据,2015年第4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为1.9%。

2016年2月23日,笔者预测“2016年巴西经济将陷入严重衰退,GDP增长率有可能达到-6%以下”http://xinhuahe.blog.sohu.com/321311264.html.。根据巴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巴西GDP增长率为-3.8%, 2016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率累计同比已跌落至-4%以下http://www.ibge.gov.br/english/estatistica/indicadores/pib/pib-vol-val_201603_3.shtm.,持续的衰退已成定局。

2016年2月23日,利用截至2015年12月的数据,笔者的动态因子模型给出了“2016年韩国GDP将在2.5%以上”http://xinhuahe.blog.sohu.com/321312273.html.的结论。根据韩国央行网站2017年1月25日公布的数据,2016年韩国GDP初步核算数据为2.7%http://ecos.bok.or.kr/jsp/use/reportdata e/ReportDataDetail.jsp.

2016年3月2日,同样利用截至2015年12月的数据,笔者的动态因子模型给出了“2016年印度GDP增长率将居金砖国家首位”http://xinhuahe.blog.sohu.com/321362498.html.的结论。截至2017年1月10日,CIEC数据库中的数据印证了上述结论。

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春、秋两季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WEO)报告,在世界经济预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春季WEO在每年4月中旬发布,此时大多数国家(地区)仅公布了第一季度的数据,其对年度数据的预测包括对第二、第三和第四季度的预测。秋季WEO在每年10月初发布,这时大多数国家(地区)已公布前半年的数据,其对年度数据的预测其实是对下半年数据的预测。笔者对其2015年春季和2015年秋季报告进行分析发现(见表4-1),春季WEO对G20经济体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与实际值相比,平均绝对误差为0.681;秋季WEO对G20经济体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与实际值相比,平均绝对误差为0.295。去除已公布实际值的部分,WEO春季预测平均季度预测误差为0.908(=0.681×4/3),秋季预测平均季度预测误差为0.59(=0.295×4/2)。

表4-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G20国家(地区)2015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 单位:%,百分点

注:预测误差为实际值减预测值,绝对预测误差为预测误差的绝对值。

资料来源:①春季预测取自2015年4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15/01/weodata/index.aspx; ②秋季预测取自2015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15/02/weodata/index.aspx; ③实际值取自2016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16/02/weodata/index.aspx。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蓝皮书”每年在12月中上旬发布对当年和次年的中国经济预测数据,每年4~5月发表对当年的中国经济预测数据(见表4-2)。2010~2015年中国“经济蓝皮书”年底对当年中国GDP增长率的预测与实际值相比,平均绝对误差为0.14个百分点;春季对当年中国GDP增长率的预测与实际值相比,平均绝对误差为0.26个百分点;年底对次年中国GDP增长率的预测与实际值相比,平均绝对误差为0.44个百分点。去除已公布实际值的前三个季度,蓝皮书对当年第四季度的预测误差相当于0.56个百分点(=0.14×4)。去除已公布实际值的第一季度,蓝皮书对当年第二至四季度的预测误差相当于0.35个百分点(=0.26×4/3)。

表4-2“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 单位:%,百分点

注:表中预测误差为实际值减预测值;预测绝对误差指预测误差的绝对值。

资料来源:实际值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历年全国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dtjgb/),预测值取自历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http://www.pishu.cn/),其余为笔者计算。

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笔者相继公布了对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韩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英国、美国和欧盟的预测结果。根据CEIC数据库中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1月底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的最新经济增长率数据尚分别为2015年第二季度和2015年第三季度后经查询,发现两国均系基期调整原序列停止更新所致。,因此笔者仅对其余13个国家(地区)的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进行了比较(见表4-3)。结果显示,预测期为一个季度时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761个百分点,预测期为两个季度时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629个百分点,预测期为三个季度时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289个百分点,预测期为一年时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555个百分点。

表4-3 动态因子模型预测误差比较 单位:百分点

注:①平均值系指笔者曾在http://xinhuahe.blog.sohu.com/上公布过预测结果,并且截至2017年1月底CEIC数据库中已公布相关数据的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韩国、沙特阿拉伯、英国、美国和欧盟的均值,不包括阴影中的国家;②实际绝对误差指模型给出的点预测与实际值间的误差绝对值。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笔者对巴西、加拿大和沙特阿拉伯4个季度的平均预测误差分别为1.745个、1.981个和3.421个百分点。若将这三个国家去除,则其余10个国家(地区)的平均绝对预测误差将显著下降,预测期为一个季度时为0.411个百分点,预测期为两个季度时为0.456个百分点,预测期为三个季度时为0.643个百分点,预测期为一年时为0.714个百分点。上述事实说明,采用动态因子模型对GDP增长率进行的预测,其精度完全可以媲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和中国“经济蓝皮书”中的预测精度。考虑到为此所投入的财力和人力的巨大差距,采用动态因子模型的优势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