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博客的由来及发展现状

一 博客的定义

1.名词解释

博客(Blog),名词,有时为了区分也称博客网站(网页),指网上写作的一种特定形式和格式,由按时间倒序排列的文档组成的栏目,两侧通常还有补充,频繁更新,一般大量使用链接。

博客作为动词,指在Web Log(网络日志)上写文章。

博客(Blogger),名词,指拥有博客网站或者在博客上写作的人。方兴东、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第35~36页。

2.博客的定义

对于博客的定义,目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他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作Blogger或Blogriter。”方兴东、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第36页。

3.方兴东对博客内涵的基本定义

作为中国的“网络旗手”以及博客中国的创办人,方兴东对博客的定义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他认为:博客是一种“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零进入壁垒”主要是满足“六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零许可、零时差)。博客概念一般包含三个要素:网页的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性化的众多帖子组成;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内容可以是关于各种主题,形式上可以采用各种外观布局,也可以有各种写作风格,但是文章内容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博客的三大主要作用:个人自由表达和出版、知识过滤与积累、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方兴东、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第38页。

4.本书对博客的界定

博客(Blog)是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以“零门槛”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共享(包括新闻、知识、思想等)和自我表现为目的,即时更新、倒序排列的个人媒体和个人门户的结合体。

博客(Blogger),也称为博主,是借助个人媒体或个人门户表达自己看法、记录生活状态或传播知识,从而进行大众传播或人际传播的人。

二 博客发展概论

1.博客的国外发展史

博客在国外的发展和兴盛与几大标志性事件密不可分,时至今日,这些事件对博客发展的推动作用还在持续。

博客给人类带来的第一次震撼来自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Drudgere-port)。1998年1月17日,德拉吉在他的网站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在付印前的最后一分钟,星期六晚上6点,《新闻周刊》抽掉了一个重大新闻。这条新闻注定将动摇华盛顿的地基: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德拉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报道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的人,“德拉吉报道”也迅速成为全球知名的新闻媒体。“德拉吉报道”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让世界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博客的力量。人们将这个事件称为“拉链门”,并将其与“水门事件”相提并论。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新闻机构之一法新社,还将德拉吉列入“20世纪最具推动力和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之一”,与CNN创始人泰德·特纳、电视发明人约翰·拜尔、无线通信之父马可尼等名人比肩而立。“德拉吉报道”既是网络媒体战胜传统媒体的一次创举,同时也可以被看作博客发展史上的第一笔浓墨重彩。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震惊全球的恐怖袭击,这一恐怖袭击事件也成为博客发展的分水岭,对后来博客的发展形成了重要影响。恐怖袭击的幸存者们在自己的博客中对“9·11”事件进行了最真实、最生动、最具体的描述,所提供的文本对事件真相的逼近和还原远远超过了任何一家主流媒体。由此,博客第一次成为主流媒体新闻的来源,主流媒体也不得不对博客加以关注。同样,博客们(Bloggers)对“9·11”事件最深刻的反思与讨论,也架起了人们沟通与倾诉的桥梁。在恐怖袭击中冷静下来的人们,除了追求新闻事实本身外,还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的管道,更需要彼此间的支持与关怀,博客就成为大家沟通与倾诉的桥梁。

正是在这两大事件之后,博客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队伍迅速壮大。据说每40秒,在世界上就有一个人成为博客。不少专业网站也都在这个阶段转型为极富感性色彩的博客网站,许多美国知名的在线媒体也陆续开辟了博客专区。

2002年12月5日,美国多数党领袖洛特被Marshall“博客”了,丢掉了共和党领袖一职;2003年3月,在伊拉克战争期间,萨拉姆·派克斯(Salam Pax)通过博客在炮火中不间断地讲述在自家窗外看到的巴格达实况,使人们能够及时获取战争状态下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情况和情绪,也使得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500多名随军记者成为新闻史上的反面教材,大大降低了美国媒体在公众中的可信度;2003年6月,著名的学院派博客金·罗曼斯科(Jim Romensesko)率先在其网站上揭露《纽约时报》记者系列造假案——“布莱尔丑闻”,使《纽约时报》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总编和执行主编被迫下台……这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向全世界展示出了博客巨大的能量,使博客得到了巨大发展,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甚至使用博客,加入到博客群体中来。尽管博客在国外并没有重演互联网普及初期的迅猛势态,但其还是不可阻挡地在世界范围内繁荣起来。博客的力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主流网络媒体纷纷开辟博客专区,吸引博客加盟,以免落伍。2002年6月,美国犹他州政府的信息主管Phillip Windley宣布了一个新的计划,要求州政府的2000名IT职员和18000名其他政府雇员,都使用博客作为新的交流和沟通工具。2007年前后,美国国内大约有500万个博客站点,并以每天15000个的速度不断增加。

图1-1是全球博客发展阶段分布图,通过这个图可以了解博客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萌芽阶段、成长阶段、普及阶段和成熟阶段,博客目前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特点越来越明显,同时受到了研究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图1-1 全球博客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互联网实验室,2005。

2.博客的国内发展

在我国,博客是从2002年开始兴起的,得到了方兴东等人的大力推广,正是他们将“Blog”翻译成中文“博客”,并创建了国内第一家较有规模的专业博客网站——“博客中国”(www. rip. bokee. com)。事实上,博客在我国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主要源于两个事件:一是王吉鹏和互联网反黄事件,二是木子美和木子美性爱日记事件。王吉鹏在2003年6月18日发出挑战三大门户网站、批评网络色情的文章《网站CEO的下一个称呼——老鸨》,掀起了互联网反黄事件的序幕,在我国博客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木子美则在同年6月19日发表了个人性爱传记《遗情书》,随之在互联网上兴起了身体写作之风,受到众多网民的关注,批评之声遍起,当然也有支持的声音,以致传统媒体也进行了积极的“配合”。身体写作成为当年互联网不可回避的话题,许多研究者纷纷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博客的重要意义在我国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博客一举成名、家喻户晓,这是我国博客发展史的分水岭。在这两大事件之后,王吉鹏和木子美不仅迅即成为我国最知名的博客,而且带动了我国博客的巨大发展,博客数量迅速增加,各大门户网站也纷纷开始设立博客专区,迎合时代的潮流。截至2006年8月底,我国博客总量达到1748.5万人,其中活跃博客769.4万人,博客空间量达到3374.7万个,人均注册博客空间1.93个。《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 www. cnnic. com. cn/html/Dir/2006/09/25/4176.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