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协调发展——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杨明博杨明博,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文献建设部副主任、馆员。

摘要:

传统图书馆是纸质资源占主导地位,文献资源形式比较单一,随着数字信息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资源从多媒体时代向全媒体时代迈进,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电子图书正在凭借多样化的优点给传统的纸本图书带来极大挑战。在用户需求多样化及图书馆经费和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图书馆的资源选择更加困难,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2010~2014年中外文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入藏及利用情况,提出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协调的必然性和策略。

关键词:

电子图书 纸本图书 协调发展 高校图书馆

一 引言

纸张的发明使人类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纸张的产生不仅改变了精神文明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物质生产的状况,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西汉时期发明的造纸术使我国成为纸张的发明地,西汉末东汉初纸本书开始出现,晋朝时期纸本书取代了此前的竹、帛书,从此人类进入纸媒阅读时代。西晋史学家陈寿写的《三国志》一书,1924年其残卷在新疆鄯善县出土,此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纸本书。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纸张不再是储存信息、传播信息的唯一介质,出现了电子书,即以磁、光、电为介质储存、传播信息的载体。电子书的产生源于人类处理越来越多信息的需要。人类社会的进步,知识内容的丰富,带来了书籍的繁荣,也给人们处理信息带来了不便。于是将人们从烦琐的书本阅读和查找中解脱出来,成为一种迫切需要。1945年1月,美国科学家Vinegar Bush提出称为memex电子书的设想——一种供个人存储、添加信息,同时具有快速运转和灵活性等机械性能的设备。到1967年1月,Andries van Dam开发了超链接编辑系统——一种使文本信息能存储于电脑上并可供检索的系统。到1971年4月,全球最早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古登堡工程(Gutenberg Project)启动。到1985年1月,桌面出版系统Aldus Pagemaker 1.0诞生。1987年10月,迈克尔·乔伊斯(Michael Joyce)使用Storyspace软件编写的超文本格式、世界上第一本电子书《下午》(Afternoon)出版,这本电子书在ACM会议上公之于众并通过5寸的软盘发行高虹虹:《论电子图书的现状及未来》,载《文学教育》2013年第1期。。到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迅速发展,电子阅览器逐渐成熟,电子图书日益增多。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书的在线订购阅读系统得以开发,电子书进入人们日常视野,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们开始畅游于电子书的世界,享受电子书的便利,除了像纸本图书阅读方便外,电子书还具有图文声像并茂、阅读过程中可随处做笔记加标签等功能,以及通过内容链接,可以让读者进一步发掘更为详细的资料。电子图书的兴起,对出版业、图书馆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利用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中的数据,采用分层统计法推算出,我国高校图书馆中文电子图书年度总购置量约为6.17亿册,外文电子图书年度总购置量约为4960万册,而中文纸本图书年度总购置量为9961万册,外文纸本图书年度总购置量约为209.6万册《〈2014年移动阅读报告〉发布》,《经济日报》,见http://paper.ce.cn/jjrb/html/2014-12/30/content_226610.htm。。电子图书在图书馆馆藏资源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图书馆已逐渐从纸本为主的资源形式向电子纸本共存的资源方式转变。而且,图书馆纸本图书与电子图书并存的局面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合理配置两种资源,处理好两种资源在竞争中发展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分析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特点入手,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馆藏现状及利用为例,从馆藏建设出发研究高校图书馆应如何调整馆藏结构来迎接电子图书带来的挑战,以期建立一个传承文化、服务社会、服务读者的文献保障综合体系。

二 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特点

2.1 电子图书特点

(1)电子图书内容更丰富多样。电子图书具备多媒体功能,融合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符号,数字技术使电子图书相比传统纸本图书容量更大。

(2)易于携带,阅读更方便。电子图书载体通常小巧方便,如手机、iPad、Kindle等终端都具有电子图书阅读功能,易于携带。通过网络下载或很小电子设备就能阅读大量资料,传播速度快,不受地域限制,省去途中的印刷、搬运、发行等步骤。

(3)具有互动功能。电子图书阅读时,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标记、保存,随时调取保存内容。电子图书能根据读者阅读推送与阅读相关的内容,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插图上色。

(4)低碳环保。电子图书节省保存书本所需空间,节省纸张,可以做到零树木砍伐量,低碳环保。

虽然电子图书具有以上特点,但一些读者仍不喜欢看电子图书,因为电子图书不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看纸本图书的体验要比电子图书亲切得多。另外,长时间看电子图书会对眼睛造成损害。在高校中,电子图书在图书馆尚未占据主要地位,纸本图书还是图书馆最主要的藏书种类。再者,电子图书的阅读范围受到盗版行为的影响,在持续不断保护知识产权的努力中,内容所有者提供电子书的各种数字形式,使之只在一定软件或硬件平台上可以阅读,因此,版权保护以及作者、出版者、发行者和读者之间供应链的问题,是电子图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电子图书的阅读平台众多,也将影响读者的使用。

2.2 纸本图书特点

(1)质感好,读者一页一页阅读,更能享受书香气息,且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2)纸本图书舒适性比较好,纸质材料在灯光漫反射作用下更有利于缓解视觉疲劳。

(3)便于随时取用。一旦阅读设备受损或影响资源使用时,纸本图书存取更简单些。

(4)可信度更高。纸本图书信息知识权威性更易得到知识产权保护。

纸本图书虽然仍保持着一定优势,但由于纸本图书不便于大量携带,每本书都有一定重量,占据一定空间,使得读者不得不放弃一些阅读的机会,而且,纸本图书不便于复制、修改,特别是图书馆里的藏书,读者勾画也是不允许的,很难做标注。相对电子图书,纸本图书价格较高,特别是有些采用特殊纸张、有价值的图书。纸本图书不便于保存,占据空间较大,再者,因为载体是纸张,对温湿度要求较高,容易因环境影响出现发霉发黄现象,不利于长期保存。

三 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发展现状

3.1 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的出版及发行现状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世界出版的新书数量已经达到243万余种Worldometers:Real time world statistics[EB/OL], [2014-12-22], http://www.worldome-ters.info/cn.。从国内外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看,2015年以前以电子图书为代表的数字化出版事业的前景非常广阔。以纸本图书中最为畅销的小说为例,电子图书将占整体小说图书市场份额的48%。以美国电子图书销售额为例,根据此前销售额比例预估美国的电子图书销售额将在2016年达到9.7亿美元,而实际情况是,2012年就已经达到15.4亿美元,高于预期约60%,时间提前了4年。据英国《2013年出版商协会年度数据》显示,在2013年47亿英镑的图书和学术期刊总收入中,有近30%的收入即15亿英镑来源于数字文献服务赵静:《国内外电子图书出版及版权保护探析》,载《图书馆学刊》2015年第5期。。海外出版集团电子图书的出版均呈现增长态势,纸本印刷物持续下滑,企鹅兰登书屋从2014年及更长期来看,已将战略重心放在教育领域,以加速电子化、服务化来应对巨大的教育领域需求。爱思唯尔已决定将通过按需印刷提供全球纸本图书服务。综合来看,海外电子图书的出版具有联合推动发展的特点,无论是出版商、销售平台还是设备生产商,都具有联动效应《海外出版商:我们的策略与数字化布局》,《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9月23日,第002版。。然而,近日发布的《2015年英美图书出版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多数国家2015年纸本图书销量保持增长态势,自2011年以来,纸本图书的销售因受到电子书快速增长的影响曾出现业绩下滑,这种情况在2014年有了转变,例如,美国纸本图书市场在2013年为负增长,2014年则转向正向增长,并于2015年继续维持正向增长的趋势,增长幅度也有所上升;英国也是如此,在2013年度下降9.1%,2014年度则放慢了下降速度,增长率为-1.9%,到2015年呈现正向增长态势,增长率为2.8%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6/01/13/103548ldd.shtml,访问日期:2016年1月13日。。正如之前图书行业预测的那样,纸本图书不可能在短期内消亡,读者对于纸质图书的阅读习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还将保持。

3.2 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的全民阅读现状

根据2015年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分析报告,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此外,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本图书阅读量为4.56本,电子图书阅读量为3.22本。与2013年相比,电子图书的阅读量均有所提升,纸本图书阅读量有不同程度下降。调查显示,2014年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8%,较2013年的41.9%上升了9.9个百分点。然而,在阅读方式倾向调查中显示,超过57%的读者倾向于纸本图书阅读,14.3%的读者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23.5%的读者倾向于“手机阅读”,3.4%的读者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1.6%的读者“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另外,8.0%的数字阅读接触者表示,在阅读过某一电子图书后还会选择购买该书的纸质版本王德银:《坚守与超越:从第十二次全国阅读调查报告透视国民阅读变迁》,载《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年第1期。。通过全民阅读现状来看,电子图书阅读量虽然有所提升,但读者倾向选择纸本阅读的习惯还没有太大改变。

3.3 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校内读者阅读现状

2015年笔者针对北京师范大学读者关于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阅读选择、阅读习惯做了一项调查,参与对象主要是校内师生,教师占27%,本科生占32%,研究生占41%。教师中45岁(含)以下占73%,45岁以上占27%。结果表明,在平时阅读选择中有77%的读者倾向电子图书阅读,在阅读方式接触率上,手机阅读接触率超过40%。如果需要的图书既有电子图书也有纸本图书,57%的读者会选择纸本图书阅读。如果经费有限情况下,78%的读者建议图书馆优先购买电子图书。在平时的阅读习惯中,11%的读者选择阅读整本书,20%的读者选择阅读某些章节,63%的读者只选择相关内容阅读。这说明读者愿意保留传统的阅读方式和习惯,但就阅读便利性来讲,还是喜欢接受电子图书阅读。

四 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入藏及利用分析

4.1 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入藏量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电子图书基本以数据库的形式购买,数据库中的图书存在每年更新替换现象,因此只能计算每年的入藏总量。中外文电子图书2010~2014年每年的入藏总量如图1所示。图1反映出2010~2014年中外文图书的增长量还是比较大,特别是外文图书增长比较快速。而中外文纸本图书2010~2014年入藏量如图2所示。图2中反映出2010~2014年中外文纸本图书增长有所缓慢,到2014年有下降趋势。

图1 电子图书2010~2014年入藏量

图2 纸本图书2010~2014年入藏量

4.2 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利用情况

1.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总体利用情况

本研究仅选取2010~2014年一直使用的中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从2010~2014年各库的访问量或下载量分析中外文电子图书的利用情况。因为各库的购买时间不一样,所以只能比较每一个库2010~2014年自身访问量和下载量的变化,而且各库的计量标准也不太一样,所以各库间不具有可比性,只能从每个库2010~2014年的变化来了解电子书的利用情况。超星电子图书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文数字图书库,涵盖各大学科门类,图3反映了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2010~2014年按月全文下载情况。总体上看,每年2月及8月全文下载量较低,1月、11月、12月下载量较高,与师生的科研周期有关。表1反映了外文电子图书利用情况,虽然统计指标不太一致,但每个库的五年间基本都呈现不稳定现象。而中外文纸本图书的五年借出量则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现象,如图4、图5所示。

图3 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2010~2014年全文下载量

表1 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2010~2014年使用统计

图4 2010~2014年中文纸本图书借出量

图5 2010~2014年外文纸本图书借出量

2.不同出版年的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的利用

为了与纸本图书横向比较,按照出版年提取相同年段,以学术性较高的外文图书为例,电子图书分析指标选取全文下载总量、仅有1次下载的品种数及100次以上下载的品种数。而纸本图书分析指标重点考虑借阅次数、0次借阅的品种数、10次以上借阅的品种数。从表2对比结果来看,电子图书出版年越新的图书下载量越高,纸本图书则是出版年越老的借阅次数越多,与纸本图书的借阅政策有很大关系,一本书一年能被借出次数有限,而年份越久累积的借出次数越多。无论是电子图书还是纸本图书都有20%以上的图书从未被阅览过。

表2 不同出版年外文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利用情况

3.不同学科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的利用

同样以学术性较高的外文图书为例,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电子图书是北京师范大学采购时间最长且使用效果最好的外文电子图书,选取斯普林格出版社电子图书作为外文电子图书研究主体,以斯普林格出版社各学科图书下载量与外文相同学科的纸本图书借出量进行对比分析(见图6),发现人文社科与法律类图书及商业和经济学纸本图书利用率较高,而地球与环境科学、物理和天文学等理工类学科电子图书下载量较高。电子图书以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理工科师生的首选。因此,在经费紧张、馆藏空间缺少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分学科区别对待的策略。

图6 不同学科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利用分析

五 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协调发展必然性

5.1 信息化环境带来的必然性

信息环境的变化推动着图书馆由实体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数字图书馆以数字资源为基础,电子图书作为一种数字资源,将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载体。随着数字图书馆不断升级发展,移动设备终端的不断增多,用户阅读习惯的逐渐改变,电子图书出版量的快速增长,图书馆也将适应信息环境变化带来的一系列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促使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协调发展。

5.2 满足读者需求的必然性

从全民阅读现状和校内读者的阅读现状来看,读者的阅读习惯已从单一的纸本图书阅读逐渐转变为电子图书阅读,随着各类电子阅读工具性能的不断完善,既方便阅读又能贴近纸本图书感官感受的阅读日渐实现。虽然读者在阅读倾向中还保留纸本图书意愿,但实际使用中已经越来越倾向电子图书。电子图书采访已成为资源采访中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读者不单单满足于纸本图书的借阅服务,更希望能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取各类资源。因此,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已成为满足读者需求的必不可少的资源项目,读者需求也将驱动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协调发展。

5.3 优化馆藏结构的必然性

分学科统计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利用率时发现,人文社科专业的读者对纸本图书需求更高一些,更愿意通过借阅方式获取资料,而理工科读者对图书内容的更新程度要求更高,更愿意通过网络实时获取资源。根据读者学科分布特点,应制定合理的馆藏结构来支撑读者教学科研需求,在纸本图书采访中应尽量考虑人文社科类图书的补充,且人文社科类图书具有一定的馆藏收藏价值,理工科图书将更侧重电子图书,一些工具类图书尽量选择电子图书,逐步完善馆藏结构。

5.4 优化馆藏空间的必然性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馆藏随着纸本图书资源的扩充,空间陆续出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很多高校图书馆纷纷采取增建分馆、建立高密度储藏室等措施,而电子图书依据其低碳环保、节省保存书本所需空间、小巧方便等特点,能够极大缓解馆藏压力,从馆藏空间考虑,也成为协调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发展的必然。

六 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协调发展策略

6.1 根据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政策

电子图书具有价格低廉、体积小、易检索、方便获取、共享性强等特点,纸本图书在此方面显得黯然失色。但我们也要清楚,电子图书在内容、技术、标准以及版权问题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而且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阅读习惯在短时间很难改变。纸本图书携带方便,不存在没电无法阅读的问题,阅读的舒适性也是电子图书无法比拟的。再加上很多电子书供应商只给图书馆使用权,存在更新替换的现象,变化很大,一旦停止购买或者无法续订,将会失去这部分图书的使用权。因此,电子图书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完全代替纸本图书,在制定图书馆资源发展政策时,不能顾此失彼。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作为两种不同载体,目前都是用户需要的资源,应根据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特点,进行符合用户需求的选择,从收藏范围、采访方式、收藏语种、版本、收藏级别、馆藏结构、学科资源比例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政策,尽可能实现资源发展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系统完备、符合需求,特色鲜明的馆藏。

6.2 构建基于用户需求的合理资源结构

在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协调发展中,需要做好详细的读者调研,如读者的使用习惯分析,电子图书和纸本图书的使用范围分析。在信息资源剧增的情况下,凭借单馆经费无法完全采购所需图书的所有载体,只能根据读者需求,合理构建资源结构,协调发展纸本图书与电子图书资源,高校图书馆没有固定和统一的结构比例标准,只能以自身发展和需求为导向,在读者对图书馆资源使用中,逐步调整,以寻求满足读者需求和经费协调的最佳平衡点,尽可能做到资源的非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发挥电子图书和纸本图书的使用效益。当然,随着资源泛在化,逐步加大电子图书结构比例已成为现代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必然趋势。

6.3 针对学科特点,确定电子图书和纸本图书协调重点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为本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提供资源信息保障。科学技术日益发达,通信、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日新月异,高校科研人员需要快速了解最新数据和科研信息,而纸本图书的出版和发行周期较长,具有一定的信息滞后性。最新出版的电子图书就充分发挥出环节少、发行速度快的优势。往往理工科学生比较偏爱使用学术性强的电子图书。由于经费的限制,不可能每个专业都配置很齐全的图书资源,需要考虑纸本图书与电子图书的互补性,对于偏好电子资源的专业应更多选择电子图书作为资源补充内容,而偏好纸本图书的专业则更多保证纸本资源。对于工具类图书而言,因电子图书具有方便、快捷检索功能,更倾向于选择电子图书。

6.4 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使用效果评价

制定的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协调发展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定期对电子图书和纸本图书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纸本图书的利用评价包括借阅量、借阅频次、学科类别等,电子图书的利用评价包括下载量、浏览量、浏览时长、与已有馆藏资源的重复率以及学科类别等。做好纸本图书与电子图书的使用评价,建立纸本图书与电子图书合作采购,打通数据壁垒,树立大数据时代的资源建设观念,就可以定期调整协调策略,做到资源采购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节约化。

七 结语

电子图书产业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在协调电子图书和纸本图书时,既要看到其发展的趋势,也要依据图书馆定位、读者需求,客观审视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各自特点,合理地、切合实际地构建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结构比例,使电子图书和纸本图书优势互补,共生共存,科学规划,统筹采购,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便利的资源,促进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