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没有信用,金融市场就失去了基础——每天学点信用知识

信用评级:金融界的“天气预报”

来看两个小故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政治顾问卡维尔曾经公开宣称:“过去我总以为,如果能转世的话,下一次我将选择做总统、教皇或棒球打击王。但是现在我觉得,下一辈子,我要操作债券。身在债券市场,你可以任意威吓他人。当然,如果能够像评级机构主管那样,对债券价格颐指气使,就更神气了。”

1996年,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出版一项长期研究成果《无疆界市场》,核心思想是“全球资本市场对主权国家政府的牵制越来越多,而主权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力却日渐削弱。”该书宣告:谁掌控全球资本市场的定价权,谁就掌控了全球资金的流向,就掌控了主权国家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就掌控了主权国家兴衰成败的命脉。试问:当今世界,谁掌控着全球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定价权呢?答案是:那就是以穆迪、标准普尔为代表的美国信用评级机构。

对于信用评级业国人了解得很少,信用评级业为什么这么威风?它到底在国家经济和金融服务体系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信用评级是一种社会中介服务,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或为单位自身提供决策参考。信用评级最初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1902年,穆迪公司的创始人约翰·穆迪开始对当时发行的铁路债券进行评级,这种信用评级后来延伸到各种金融产品及各种评估对象。

在现代社会,金融已与信用密不可分,信用评级甚至成了整个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命门和枢纽,如果没有良好的信用评级,那么任何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都无法进入国际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是任何债券发行人进入国际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必备的通行证。如果信用评级达不到投资级别,那么债券发行人即使能够勉强发行债券,也将付出极高的代价(只能发行收益率极高的垃圾债券)。如果信用评级被长期维持在投资级别之下,那么债券发行人就可能永远无法跨入国际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大门。因此,当今世界,任何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想在主流国际金融市场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维持投资级别以上的信用评级(BBB-)。

我们已经知道了信用评级的重要性,那么信用评级评的是什么呢?

首先,信用评级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受评对象违约风险的大小,而不是其他类型的投资风险,如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再投资风险及外汇风险等。

其次,信用评级所评价的目标是经济主体按合同约定如期履行债务或其他义务的能力和意愿,而不是企业本身的价值或业绩。

再次,信用评级是独立的第三方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经验,就各经济主体和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大小所发表的一种专家意见,它不能代替资本市场投资者本身作出投资选择。

具体地来说,信用评级可分为企业信用评级、证券信用评级、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和项目信用评级等四类:

企业信用评级。几乎囊括了所有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企业,包括工业、商业、外贸、交通、建筑、房地产、旅游等公司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信用评级以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组织的信用评级。关于这些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安全性评估是重中之重。

证券信用评级。广大投资人都应对这方面有所了解,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承担着极大的风险,企业的信用评级可以为投资者简单而客观地提供有关债务偿还的风险情报,保护投资者免遭由于情报不足而蒙受的损失。证券的信用评级主要包括长期债券、短期融资券、优先股、基金、各种商业票据等的信用评级。其中最重要的是债券信用评级,在我国已经形成制度,国家已有明文规定,企业发行债券要向认可的债券评信机构申请信用等级。关于股票评级,除优先股外,国内外都不主张对普通股票发行前进行评级,但对普通股票发行后上市公司的业绩评级,即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排序,大家都持肯定态度,而且有些评估公司已经编印成册,公开出版。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国际上流行国家主权评级,体现一国偿债意愿和能力,主权评级内容很广,除了要对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对外贸易、国际收支情况、外汇储备、外债总量及结构、财政收支、政策实施等影响国家偿还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外,还要对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所造成的财政负担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评级。根据国际惯例,国家主权等级列为该国境内单位发行外币债券的评级上限,不得超过国家主权等级。

其他信用评级如项目信用评级,即对其一特定项目进行的信用评级。

总之,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信用经济,因此不论对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来说,信用评级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安全锁。

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三大“评委”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曾说,“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有时候,两者的力量说不上谁更大”。弗里德曼甚至说,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来说,最重要的访客也许不是其他国家的首脑,而是来自穆迪的职员。

这里所说的穆迪就是一家国际性的信用评级机构,因为其非凡的金融影响力而成为了幕后的强权。我们常说三大信用评级机构,都是指什么呢?这些评级机构对金融秩序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穆迪就是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另外两家是标准普尔和惠誉,毫不夸张地说,这三家机构掌握着证券、金融产品和公司的生杀大权。

过去数十年来,以下场景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普)之一宣布下调某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该国货币金融和资本市场就立刻风雨飘摇:汇率暴跌,股市崩盘,企业倒闭,乃至社会动荡、国家破产和政权更迭。比如在1997年9月3日,标准普尔宣布下调泰国主权评级,由A下降至A-,长期评级由AA下调为AA-;短期外债和泰铢评级尽管维持A-1和A+1不变,前景则下调为负面。与此同时,标准普尔宣布近期还可能再次下调泰国主权信用评级。尽管泰国政府立刻发表声明,指责标准普尔下调评级有失公允,泰铢汇率当天应声下跌超过4%。菲律宾比索和马来西亚货币皆大幅下挫,标志着东南亚货币危机进入新的阶段。信用评级公司的一纸降级声明,威力甚至远超过总统、总理、财长和央行行长的信心讲话。

过去一些年,三大评级机构曾对一些金融衍生品给予过高的信用评级,加快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和膨胀;但是最近两年,它们又无情地大幅调低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利用垄断话语权,利用预期心里,引导预期行为,事实上引发恐慌,引发市场走向恶性循环。“三大”在过去的评级中犯了很多错误,又有谁来给他们打分呢?!

事实上,在最近的几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就受到过广泛的批评。信用评级机构被指在美国次贷危机苗头显现时反应迟钝,没有及时下调次贷产品的信用评级和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从而导致损失扩大,加重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并使其最终演变成金融危机。

特别是在欧债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希腊债务危机最关键的时候,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相继下调了希腊、西班牙等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动摇了欧洲金融市场的信心,从而使欧洲股市和欧元汇率一路下跌,欧元区债务危机雪上加霜。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信用评级机构究竟是在警示危机,还是在加速危机?

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既是裁判员又是利益分享者,它们收取巨额评估费,拿人钱财自然要替人消灾。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破产,当时美国银行的金融衍生品不良投资高达23万亿美元,但美国银行的信誉等级却纹丝不动;当2007年美国的房市开始崩溃时,穆迪解雇了那些发出警告的分析家,提拔了那些华尔街的拉拉队。这在西方媒体上,已经有广泛的报道;同样,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联邦赤字在2010年攀升至GDP的10%,债务规模扩张到美国GDP的95%,按照常理应该得到“三大”的降级评判,但结果却是安然无事。而赤字程度远没有美国严重的一些欧洲国家则遭到标普们的轮番唱空。

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诸多问题和缺陷不断暴露,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组织也开始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或着手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也要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长期以来形成的美国评级模式及由其控制的国际评级体系潜藏着巨大风险,一次评级机构更新的风潮正在我们眼前酝酿,不是吗?

国家信用:国债热销的背后

战国时,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唯恐老百姓不信,于是命人在都城的一个城门前,放了一根高三丈长的木柱,并到处张贴告示:“谁能把城门前那根木柱搬走,官府就赏他五十金。”老百姓看到告示后议论纷纷。大家怀疑这是骗人的举动,但一个年轻力壮、膀大腰圆的小伙子说:“让我试试看吧!我去把城门那木柱搬走,要是官府赏钱,就说明他们还讲信用,往后咱们就听他们的;如果不赏钱,就说明他们是愚弄百姓。他们往后说得再好,我们也不信他们那一套了。”说罢来到城门前把那根木柱搬走了。商鞅听到这一消息,马上命令赏给那人五十金。那位壮汉看到自己果真得到了五十金,不禁开怀大笑,一边炫耀那五十金,一边对围观的老百姓说:“看来官府还是讲信用的啊!”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遍了整个秦国。“移木立信”后,国家信用深深植根于社会,社会信用由此孕育发展,商鞅下令变法,秦国于是政行令通。

移木立信的故事我们都曾听说过,它其实就是国家信用的树立过程。那么,国家信用在金融市场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国债与国家信用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活动。国家按照信用原则以发行债券等方式,从国内外货币持有者手中借入货币资金,说白了,国家信用其实是一种国家负债。国家信用既是国家为弥补收支不平衡、建设资金不足的一种筹集资金方式,同时也是实施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措施与手段。

国家信用影响了金融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国家信用是强有力的杠杆之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政府债券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大银行或在公开金融市场上发行的,银行不仅可以从中取得大量回扣,而且政府发行的各种债券还为银行的股份公司提供了大量虚拟资本和投机的重要对象。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财政危机的加深,通过国家信用取得的收入,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弥补亏空的主要手段。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国家信用已不单纯是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而且已成为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经济杠杆。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信用甚至从国内发展到了国外,即一国政府以国家名义向另一国政府或私人企业、个人借债以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它既成为弥补一国财政赤字的手段,也成为调节国际收支、调节对外贸易的有力杠杆。这种国家信用主要不是用于弥补经常性财政收支出现的赤字,而是聚集资金用于经济建设的手段。特别是对国外发行政府债券,一方面可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扩大对外贸易,调节国际收支。国家信用的财务基础是国家将来偿还债务的能力,这种偿债能力源于属于国家(全体人民)的财务资源,它的现金流来源于三个方面:国家的税收收入、政府有偿转让国有资产(包括土地)获得的收入以及国家发行货币的专享权力。

那么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都有哪些呢?

①公债,这是一种长期负债,一般在1年以上甚至10年或10年以上。通常用于国家大型项目投资或较大规模的建设。在发行公债时并不注明具体用途和投资项目。

②国库券,这是一种短期负债。以1年以下居多,一般为1个月、3个月、6个月等。

③专项债券,这是一种指明用途的债券,如中国发行的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等。

④财政透支或借款,在公债券、国库券、专项债券仍不能弥补财政赤字时,余下的赤字即向银行透支和借款。透支一般是临时性的,有的在年度内偿还。借款一般期限较长,一般隔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时(包括发行公债收入)才能偿还。有的国家(如中国)只将财政向银行透支和借款算为财政赤字,而发行国库券和专项债券则作为财政收入而不在赤字中标示。

说到国债,大家可能会比较了解,它是近些年的个人投资热点,收入稳定,而且安全。其实国债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战国后期,周赧王听信楚孝烈王,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他让西周公拼凑6000士兵,由于没有军费,只好向富商地主借钱,可六国根本不听他的话,他借的钱很快就花完,债主纷纷上门讨债,他只好隐藏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这也是成语债台高筑的由来。看来国家信用是一定要以雄厚的实力来支撑的。

我们现在买卖的国债,大致有四种:

凭证式国债是一种国家储蓄债,可记名、挂失,以“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不能上市流通,从购买之日起计息。在持有期内,持券人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提取现金,可以到购买网点提前兑取。提前兑取时,除偿还本金外,利息按实际持有天数及相应的利率档次计算,经办机构按兑付本金的2‰收取手续费。

无记名(实物)国债是一种实物债券,以实物券的形式记录债权,面值不等,不记名,不挂失,可上市流通。发行期内,投资者可直接在销售国债机构的柜台购买。在证券交易所设立账户的投资者,可委托证券公司通过交易系统申购。发行期结束后,实物券持有者可在柜台卖出,也可将实物券交证券交易所托管,再通过交易系统卖出。目前已停止发行。

储蓄国债(也称电子式国债)是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流通记名国债品种。电子储蓄国债就是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的储蓄国债品种。

记账式国债以记账形式记录债权,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发行和交易,可以记名、挂失。投资者进行记账式证券买卖,必须在证券交易所设立账户。由于记账式国债的发行和交易均无纸化,所以效率高,成本低,交易安全。

为什么把钱存在银行最放心

1976年,一位曾经在美国读过书的经济学家尤努斯,将27美元借给42名农村妇女用于生产,使他们摆脱了贫穷。随后,他逐步建立起了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格莱泯银行。任何妇女,只要能够找到4个朋友,在必要时候同意归还贷款,那么格莱泯银行就向其发放贷款,如果借款人违约,其他人在贷款还清之前就不能借款。

这一做法非常成功,今天,格莱泯银行拥有超过2500个分支机构,超过98%的还款率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家成功运作的银行,这家成功的银行已经向超过750万人提供贷款,其中97%是女性,65%的借款人以此摆脱了贫穷线。并且,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已经有90多家模仿该做法的银行,传统的经济理论无法支撑这种想法,尤努斯却为此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我们从故事里的借贷中看到的就是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有什么特点呢?它又是怎样评级的呢?

银行信用是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给企业或消费者个人的信用。在产品赊销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买方提供融资支持,并帮助卖方扩大销售。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方式授予企业信用,贷款和还贷方式的确定以企业信用水平为依据。商业银行对不符合其信用标准的企业会要求提供抵押、质押作为保证,或者由担保公司为这些企业作出担保。后一种情况实质上是担保公司向申请贷款的企业提供了信用,是信用的特殊形式。银行信用的概念说起来有点繁琐,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感受过银行信用,比如向银行做各种贷款、申领信用卡等。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银行信用是支柱和主体信用,是连接国家信用和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的桥梁,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具有先导和推动的作用。可以说,银行信用的正常化,是整个社会信用健全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构筑强健金融体系的基石。

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是存贷款人的中介。但银行作为中介人与一般商业经纪人、证券经纪人不同,存款人除按期取得利息外,对银行如何运用存入资金无权过问,正因如此,银行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由简单的中介人逐步发展成“万能的垄断者”。在资本主义社会,银行信用是主体,但商业信用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因为银行贷款一般是针对商业票据进行抵押或贴现,银行直接对企业发放的不要任何担保品的信用贷款只占一定比重。从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的关系来看,直接信用是基础,间接信用是后盾。没有银行信用的支持,商业票据就不能转化为银行信用,商业信用等直接信用的运用和发展就会受到极大削弱。

一般来说,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①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银行贷放出去的已不是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商品资本,而是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分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它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规模上的局限性。

②银行信用的借贷双方是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由于提供信用的形式是货币,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使用方向上的局限性。

③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往往不相一致。

此外,商业银行都会进行信用评级,这是对银行内在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判断,反映了对银行陷入困境而需要第三方(如银行所有者、企业集团、官方机构等)扶持的可能性的意见。商业银行财力级别定义为:

AAA级银行拥有极强的财务实力。通常情况下,它们都是一些主要的大机构,邮政银行信用等级证书矢量图营运价值很高且十分稳定,具有非常好的财务状况以及非常稳定的经营环境。

AA级银行拥有很强的财务实力。通常情况下,它们是一些重要的大机构,营运价值较高且比较稳定,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以及较稳定的经营环境。

A级银行拥有较强的财务实力。通常情况下,它们具有一定的营运价值且相对稳定。这些银行或者在稳定的经营环境中表现出较好的财务状况,或者在不稳定的经营环境中显示出可以接受的财务状况。

BBB级银行的财务实力一般,它们常常受到以下一个或多个因素的限制:不稳固或正处于发展中的营运价值,较差的财务状况,或不稳定的经营环境。

BB级银行财务实力很弱,周期性地需要或最终需要外界的帮助与支持。这类机构的营运价值不可靠,财务状况在一个或多个方面严重不足,经营环境极不稳定。

B级银行是银行财务实力最弱的一个级别。这类银行缺乏必要的营运价值,财务状况很差,经营环境极不稳定,经常需要外界的扶持。

当然,为了维护银行信用避免坏账,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通常都要求提供抵押物,就是根据借款客户的全部或者部分资产作为抵押品的放款,放款银行有权接管、占有抵押品,并且在进一步的延期、催收均无效时,有权拍卖抵押品,以此收益弥补银行的呆坏账损失。

银行也不得不防的信用风险

2008年年底,冰岛数家大银行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破产,不少英国和荷兰储户损失惨重,英国和荷兰政府不得不拿出大笔资金救助这些储户。但两国政府坚持要求,这笔损失应由冰岛政府赔偿。冰岛政府则抗议说,在经济重建的压力下,拿出这些赔偿款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经过多次磋商,英国、荷兰与冰岛三国政府达成协议,确定冰岛向两国赔偿54亿美元,冰岛议会随后通过了这个议案。偿还这笔债务意味着冰岛32万人口每人平添了1.5万美元的债务,尽管大部分的钱可通过出售银行资产来筹集。

这里引用这条旧新闻是想请大家思考一下:银行是否也存在信用风险呢?

银行与货币信用密切相关,事实上,银行的信用与信贷在英文中是一个词。银行在一笔又一笔的存贷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流动资金。银行加速货币的流动是通过交换媒介完成的,今天的很多交易并不涉及货币而是信用,但同时,银行承担了更多的信用风险,渐渐的,商业信用由银行来承担了。

银行业是整个经济的核心体系,银行危机具有传染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一旦发生银行倒闭事件,如处理不好,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引发整个银行业的危机,而银行业的崩溃又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危机。正是由于银行业的特殊地位,各国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都非常重视金融风险的控制和银行危机的防范。

银行的信用风险是银行最具威胁力的风险。银行容易出现信用风险是与其经营产品的特点密切联系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信用关系的一方无法兑现。银行信用风险引发的不良资产表面上是企业对银行的失信,实质上是对银行的出资人、所有者和广大金融消费者的损害。

这样说并不夸张,现代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信用维持运转的。银行体系和金融体系是以承诺和信任为基础的,人们用货币换取其他金融资产,并相信这些资产能够跟货币一样拥有实际的作用。在正常的年代,活期存款和货币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乱世人们会关心金融机构的履约能力,他们会要求金融机构兑现支票账户的承诺。如果所有人都同时向银行要求提取他们的现金,那么银行将无法照做,因为银行已经把相当大比例的存款贷出去了,如果真的有相当大比例的存款者要求提取他们的现金,那么银行就有可能出现崩溃,这就是所谓的银行挤兑或银行恐慌。

因此为了防止恐慌,通常政府会为银行担保,这样可以防止引发没有根据的恐慌。存款人知道,即使银行失败,政府也会确保他们拿回自己的钱,这使得他们不至于一听到风吹草动就会去银行取钱,进而将银行拖入到一蹶不振的地步。

比如受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影响,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银行——诺森罗克银行去年遭遇流动性短缺,向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紧急求助。英国政府去年9月批准英格兰银行向诺森罗克银行贷款救急。然而,正是央行贷款救急,反而引发诺森罗克银行储户挤兑风潮,陷入危机。这是英国140年来首次出现挤兑风潮。

最终,英国政府不得不将诺森罗克银行收归国有,并通过英国政府对它进行重组的新方案,为此,英国政府向诺森罗克银行提供了200亿英镑贷款,但是这似乎仍不足以弥补诺森罗克银行以往900亿英镑的债务黑洞,但无论怎样,银行的最后一个担保人是政府,如果不是政府对联邦储蓄和贷款机构的担保,存款人早就发生了亏损。

除了信用风险外,市场风险也不得不防。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证券价格及其他资产和商品价格的波动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存款和贷款的利差是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利率的波动自然会造成收入的波动。对于有些商业银行,尤其是那些开办跨国业务的银行,汇率波动也会给它们的外币资产带来贬值的风险。此外,一些实物资产的价格波动也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比如,用做贷款抵押物的房屋的价格跌了,也会间接给银行带来损失。

最后是操作风险。这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破产清算。这则消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巴林银行是英国举世闻名的老牌商业银行,有着233年的悠久历史,在全球掌管着270多亿英镑的资产,它曾经创造过无数令人羡慕的辉煌业绩,被人们看做是金融市场上一座辉煌耀眼的金字塔,连英国皇室的伊丽莎白二世和威廉王子都是它的顾客。这座久负盛名的“金字塔”怎么会突然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呢?说起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更加让人难以置信:它竟葬送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一名普通职员之手!

搞垮巴林银行的是一个刚满28岁、名叫尼克·里森的交易员。里森的主要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的套利活动。然而过于自负的里森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去做,他判断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伪造文件、私设账户挪用大量的资金买进日经指数期货。1995年日本关西大地震打碎了里森的美梦,日经指数大幅下挫,里森持有的期货头寸损失巨大。此刻如果里森立即平仓,损失还在可控的范围。然而自负的里森选择了孤注一掷,继续大量买进期货合约,结果损失进一步扩大。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他失败的投机活动导致巴林银行的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已经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英格兰银行束手无策,于2月26日正式宣告巴林银行破产。

总之,银行也并不是绝对安全的保险箱,一方面政府应该防范那些没有根据的挤兑,一方面考虑到政府不可能对银行的所有风险进行担保,政府必须加强对银行的行为的监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银行的信用,避免毫无根据的恐惧,同时又能及时消除有根据的恐惧。

不良贷款:银行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银监会报告称:2010年二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保持“双降”,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截至2010年二季度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549.1亿元,比年初减少425.2亿元;不良贷款率1.30%,比年初下降0.28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186.0%,比年初上升31.0个百分点。

而银监会2009年年报数据也显示,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03年的17.9%下降至2009年年底的1.6%,不良贷款余额从2.1万亿元下降到了0.4万亿元,而拨备覆盖率则从19.7%上升到了155.4%。

不良贷款一直是困扰银行的大问题,那么,什么是不良贷款?不良贷款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不良贷款会直接影响到银行业务发展,它不仅会侵蚀银行的利润或资本金,严重的还会引发银行破产。

而为了防止出现贷款坏账,提高贷款质量,银行需要对已经发放的贷款进行谨慎科学的管理,密切监控贷款的风险,所以要对贷款进行科学分类。从1998年起,我国开始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方法,更多关注借款人的偿还能力,而不是像之前的四级分类那样,简单地看借款是否逾期,因而更科学,更有助于银行控制贷款风险。

贷款五级分类也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比较科学的贷款划分办法,从每笔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出发,把贷款划分为五个档次,评估贷款的质量和真实价值。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包括:

正常贷款:借款人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银行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的把握,各方面情况正常,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因素,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会遭受损失。

关注贷款: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没有问题,但潜在的问题如果发展下去将会影响贷款的偿还。

次级贷款:贷款的缺陷已经很明显,正常经营收入已不足以保证还款,需要通过出售、变卖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

可疑贷款:己肯定贷款要发生一定的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诉讼未决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还不能确定。

损失贷款:贷款全部或大部分已经无法收回,即使执行破产清算或抵押担保,贷款仍然会全部或大部分损失。

五级分类只能防范不良贷款的发生,如果不良贷款已经存在又该如何处理呢?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办法是“内部化解”,另一种办法是“体外输血”。

“内部化解”,商业银行可以用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自身积累的盈余核销坏账,也可以采取债权拍卖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体内化解”不良贷款,关键是在严格控制不良贷款增长的同时,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逐步消化、降低不良贷款。

“体外输血”都是依靠外部力量来化解不良贷款。“体外输血”是指把不良贷款从商业银行账面剥离,交由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处置。1999年,我国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照账面价值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了1.39万亿元不良贷款。“体外输血”是指从外部为商业银行注入资金,用于化解不良贷款。2003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并向农村信用社注入了1650亿元专项票据或再贷款,用于解决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

商业信用:商业合作的基础

1596年到1598年,一个有名的人叫巴伦支,他是荷兰的一个船长,他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他经过了三文雅,到达一个俄罗斯的岛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三文雅地处北极圈之内,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保持体温;他们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

在这样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冬去春来,幸存的商人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委托人手中。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在当时,这样的做法也给荷兰商人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

这是一则著名的体现了商业信用的故事。那么请思考一下,商业信用的意义是什么呢?

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很大的外在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影响着其他信用的发展。从历史的维度而言,中国传统的信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自给自足的以身份为基础的熟人社会的私人信用,一个部分为相互依赖的契约社会的商业信用。

说的再具体一点: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账款所形成的企业常见的信贷关系。

商业信用是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一个企业授予另一个企业的信用。如原材料生产厂商授予产品生产企业,或产品生产企业授予产品批发商,产品批发商授予零售企业的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一句话,商业信用关系到我们日常商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本质上而言,商业信用是基于主观上的诚实和客观上对承诺的兑现而产生的商业信赖和好评。所谓主观上的诚实,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交易双方在主观心理上诚实善意,除了公平交易之理念外,没有其他欺诈意图和目的;所谓客观上对承诺的兑现,是指商业主体应当对自己在交易中向对方作出的有效的意思表示负责,应当使之实际兑现。

商业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购商品、预收货款和商业汇票。

赊购商品,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商业信用形式。按期是否支付代价分为免费信用、有代价信用和展期信用三种。

①免费信用,企业无须支付任何代价而取得的信用,一般包括法定付款期限和销售者允许的折扣期限。目前,我国“欠账”方式的应付账款则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免费信用,容易引发拖欠行为。

②有代价信用。是指企业需要支付一定代价而取得的信用。购买这需要取得商业信用,则需要放弃折扣,而所放弃的折扣就是取得此种信用的代价。

③展期信用。是指企业在销售者提供的信用期限届满后以拖延付款的方式强制取得信用。它是明显违反结算制度的行为,且会影响企业信誉,是不可取的。

预收货款是指销货单位按照合同或协议规定,在付出商品之前向购货单位预先收取部分或全部货物价款的信用行为。它等于向购货单位先借一笔款项,然后用商品归还,这是另一种典型的商业信用形式。

商业汇票是指单位之间根据购销合同进行延期付款的商品交易时,开具的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是现行的一种商业票据。

商业汇票必须经过承兑,即由有关方在汇票上签章,表示承认到期付款。根据承兑人不同,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汇票在同城、异地均可使用。汇票承兑期限由交易双方商定,一般为1~6个月,最长不超过9个月。如属分期付款,应一次签发若干期不同期限的汇票。汇票经承兑后,承兑人即付款人有到期无条件支付票款的责任。

商业汇票是一种期票,是反映应付账款或应收账款的书面凭证,在财务上作为应付票据或应收票据处理。采用商业汇票可以起到约期结算、防止拖欠的作用。用于汇票到期要通过银行转账结算,这种商业信用便纳入银行信用的轨道。

商业汇票作为一种商业票据,可分为无息票据和有息票据两种。无息票据属于免费信用。如开出的是无息票据,则所承担的票据利息就是应付票据的筹资成本。

其实,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就像货币一样,尽管在用它,但它随时处于贬值状态,商业信用也是如此。为什么会贬值?因为经济在发展,因为经济中的泡沫。可以这样说,经济危机大部分是由信用危机引发的,因为信用危机会产生信任危机,并因此形成一个怪圈,直至经济循环遭到破坏。

最古老的高利贷信用

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犹太商人夏洛克为人刻毒、贪婪,而基督教徒安东尼奥则乐善好施,借钱从不收利息,坏了夏洛克不少生意,为此夏洛克怀恨在心。一次,安东尼奥为帮助好友,不得已向夏洛克借高利贷。夏洛克不收利息,但却同安东尼奥签了一个生死契约,如到期不能归还就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一磅肉。后来安东尼奥不能如期偿还借款,双方诉讼至法院。夏洛克坚决要按照契约割肉,聪明的鲍西亚假扮律师,出庭为安东尼奥辩护。她准许安东尼奥割肉,但依照“契约”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一点,否则就要夏洛克抵命,财产全部充公。夏洛克于是败诉。

在这个故事中,夏洛克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利贷发放者,代表了社会的阴暗面。高利贷这种民间信用形式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屡禁不绝。那么,高利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所谓高利贷信用,就是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高利贷在人类最古老的社会即已存在,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高利贷甚至都是占经济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比如说在旧中国,借贷习惯按月计息,月息3分,即3%,这在现在看来,有点高的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已经是最“公道”的水平。月息3%,即使不计复利,年息也达36%。比现在的银行利率水平高好几倍。但是,那时实际的月息通常大大高于3%。至于高到何种程度,很难说出上限。

那么高利贷是怎样界定的呢?经济史学者通常会按照如下方式定义高利贷:选定一个“我们觉得合适”的数字,比如20%的年利率,然后把利率超过了20%的任何借贷定义为高利贷。这样的定义从字面意思上看并没有错,因为超过20%的利率的确比较“高”。

高利贷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它是信用的基本形式。换句话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前,在现代银行制度建立之前,民间房贷都是利息很高的。在当时,由于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人们开始采用还本付息方式借贷。因当时剩余产品有限,可贷资财极少,借入者只有付出高额利息才能得到急需的商品和货币。这是高利贷产生的历史根源。

高利贷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都是占主导地位的基本信用形式。当时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是其存在的客观基础。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小生产者的经济极不稳定,其生活常常陷入窘迫境地。而且他们还背负各种苛捐杂税的负担,为维持简单再生产不得不向高利贷者告贷。高利贷的另一个贷放对象是奴隶主和封建主,他们为维持荒淫无度的奢侈生活或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不顾高利去借高利贷。由于高利贷的借者不是为了获得追加资本进行经营,而只是为了获得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所以只能忍受高利盘剥。

由于高利贷的高额利息侵吞了经营者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利润,同时又极力维护高利贷存在的基础,阻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这是新兴资产阶级所不能允许的,他们必定要起来与高利贷作斗争。

这种斗争并不是一般地反对借贷关系,而是要借贷关系服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斗争的焦点就是要使得利息率降低到平均利润率以下。同样的资本要获得同样的利润,借贷的利息也要符合这个规律的要求。这种斗争的手段最初是法律,就是用法律来限制利息率。例如,英国1545年为6%,1714年又把上限降到5%。当高利贷垄断了信用事业时,任何降低利率的法令都只能在一时一地起些作用,并不能真正动摇其垄断地位的根基。这种斗争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资产阶级自己的股份银行,通过银行集中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支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比较早的典型股份银行是1694年在英国建立的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的建立就标志着高利贷垄断地位的结束和资本主义现代信用关系的建立。

在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1066—前771年),高利贷信用就已出现。到了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放款收息的事已较普遍。唐、宋以来又有发展,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代,高利贷信用更加活跃,国民党政府时期的高利贷十分猖獗。高利贷信用就是在小生产者不断破产的基础上生存、发展的。

我国历史上高利贷的利息率很高。年利率在30%~40%是比较低的,自汉代以来就有“倍称之息”的说法,有的时期高达200%~300%。另外高利贷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驴打滚:多在放高利贷者和农民之间进行。借贷期限一般为1个月,月息一般为3~5分,到期不还,利息翻番,并将利息计入下月本金。依此类推,本金逐月增加,利息逐月成倍增长,像驴打滚一样。

羊羔息:即借一还二。如年初借100元,年末还200元。

坐地抽一:借款期限1个月,利息1分,但借时须将本金扣除1/10。到期按原本金计息。如借10元,实得9元,到期按10元还本付息。

由于高利贷有主体分散、个人价值取向、风险控制无力等特点。高利贷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一些利率奇高的非法高利贷,经常出现借款人的收入增长不足以支付贷款利息的情况。但在一些时候,由于地上金融在程序上的繁琐和复杂也给急需用钱的借贷人带来很多问题,而民间借贷却在这方面起到了无法替代的重大作用。因而,对于高利贷恐怕不仅要严堵,更要合理引导。

个人信用:你的专属金融身份证

6月初,胡小姐好不容易看中一套满意的二手房,自己的存款外加亲友能够提供的借款刚好够首付,但她去银行申请贷款时意外出现了,胡小姐因个人信用不良被银行拒贷。原因很简单:她读大学期间申请了一笔助学贷款,毕业后一直是父母亲帮着偿还贷款,但是因为疏忽大意有时没有及时还贷,致使她的个人信用报告出现了负面记录。胡小姐大呼郁闷,但也无计可施,好不容易看好的房子就这样失之交臂,而且她还不知道这个信用污点会不会给以后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个人信用还是一个新鲜的词汇。那么个人信用指什么呢?它会对我们的金融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所谓个人消费信用是指个人以赊账方式向商业企业购买商品,包括金融机构向个人提供的消费信贷。个人消费信用的对象主要是耐用消费品,如房屋、汽车、家具、电器等,甚至包括教育、医疗及各种劳务。个人经营信用是企业信用的人格化和具体化,是企业信用关系在经营者个人身上的集中反映。

个人信用可以算得上是你的另一种“身份证”。千万不要小看了个人信用,良好的信用记录是你的宝贵财富,可以在你申请信贷业务、求职、出国等诸多方面带来便利。不过,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在你的信用报告中出现了一些负面的信息,例如,信用卡没有及时足额还款、贷款逾期偿还等,这些信息都会如实展示在个人信用报告上,当这些记录数量较多或金额较大时,可能在你申请信用卡或贷款时,金融机构会认为你的信用意识不强或还款习惯不好而拒绝给你贷款或降低贷款的额度。这就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麻烦。

当你去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的工作人员就会在您的授权下查询你的信用记录。如果记录显示有借款未及时归还、有费用没有按时缴清,你申请新的贷款可能就会批不下来,毕竟赖账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如果信用记录良好,你就能够更顺利地获得贷款,甚至还能获得一些优惠。

当然,对于银行来说,信用记录只是进行贷款审查与管理的重要参考,而不是唯一的依据,银行还会通过其他渠道对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和核实。

个人信用的出现是很有必要的,它也是金融信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借贷时,你告诉对方自己是个很有信用的人,尽管你信誓旦旦,可是空口无凭,对方仍然无法相信你,因此判断一个人讲不讲信用得看他的实际行动。而行动需要客观记录,没有记录,人们就无从了解他的过去,也就无从判断他的将来。

个人征信系统里,就客观地记录着一个人过去的信用活动,它主要包括三类信息:第一类是基本信息,包括个人的姓名、证件号码、家庭住址、参加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等信息;第二类是个人的信用活动信息,包括贷款、信用卡、担保、电信缴费、公共事业缴费等信息;第三类则是个人的公共信息,包括欠税、法院判决等信息。

在我们国家,个人信用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在信用体系发达的国家,个人信用记录应用非常广泛,在贷款、租房、买保险甚至求职时都会用到。一份良好的信用记录会给个人带来许多实惠,他可以享受到更低的贷款利率,获得更高的信用额度,可以更加方便地办理各种手续,由此信用也变成了一笔切切实实的财富。

那么,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发展情况如何呢?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建设了两大征信系统,一是企业征信系统,为470多万户借款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收录人民币信贷余额17万多亿元;还有一个是个人征信系统,目前,这个系统为5亿多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保存了5000多万人的信贷记录。这两个系统在为银行了解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贷款审查、防范信贷风险,以及帮助企业和个人积累信用财富、获得更优惠的金融服务、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个人来说,我们就应努力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这里有三个要点:

首先,要尽早建立您的信用记录。可能有的人会说,为了免除信用污点,我干脆就不借款好了,这样不就一清二白了吗?这里要说明的是,不从银行借钱不等于就有好的信用,没有信用的历史记录,银行就难以判断个人信用状况。所以,建立信用记录的一个简单方在去就是与银行发生借贷关系。

其次,要努力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这就是说要重视信用,树立诚实守信观念,及时归还贷款及信用卡透支款项,按时交纳各种费用,否则就会对个人信用造成影响。

最后,要多关心自己的信用记录。生活繁忙,金融交往也很频繁,由于一些无法避免的原因,你的信用报告中的信息可能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一定要早发现。一旦发现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内容有错误,应尽快联系提供信用报告的机构,及时纠正错误信息,以免使自己受到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