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作案工具很重要

为什么作为一国水师,其主要战力全都为制式的四百料战船,其中原因,也是曾经作为一个门外汉的李天养所百思不得其解的。直到他亲身上阵,跟随李德他们一起经历过几回海贼之旅以后,才有所得。

四百料座船,按照现代的计算方式,差不多也就是在230吨排水量左右。而在明朝时代,有据可靠的记录,除了那无人知晓,至今只闻其声,而不得其所的郑和宝船以外,上千料以上的海船,以明朝的造船技术,确实是能够制造出来的,甚至有那两千料左右的大船。

这是李天养亲身所见,做不得假的。

如此一来,四百料战船,真要跟那些上千料的海船比起来,从体积上来说,却是是相差太大了。但实际上,从其对于海上作战的实用性上来说,两者却反而是小的比起大的来说要实用得多。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以我们中国的造船技术而言,而非欧洲同时期的造船技术。

明朝造船业,远洋贸易当中,十之八九其实都是以福船为主,其中优势,首尖利于破浪,底尖能降低海水的阻力,吃水深,则能帮助船主运送更多的货物;同时,作为硬帆操风的利处,则是能最大限度的利用风力,还能减少人员操做风帆的难度。因为硬帆是能够360度旋转的,这就意味着,任何角度吹过来的风,硬帆都及时调整角度来相配合。

但是,相对的,越是大船,其所需要配备的硬帆面积也就相应增大,而在明清之时,硬帆多是以竹篾,草席之类编制而成。这就意味着,硬帆的面积,从一开始就不能制作得过大,因为越大的风帆,其重量就越重,故此也就有了所谓的二桅、三桅之类的帆船说法。

然而,这个办法,其实只能治标,并不能治本。这也就是,越大的福船,其本身的速度会越慢,原因就是,风帆面积不够,造成的风帆的受风面不够,从而使得推力不足罢了。

作为海贼和水师的首选,对速度的要求是放在其心里的第一考量。如果连一艘海船都追不上的话,那作为一个海盗,那实在是太失败了,而如果,一艘巨大的战船,却因为速度跟不上海贼的缘故,而无法保障周边海域的安全,水师又呦呵岩棉面对众多背景深厚的海商团体!

灵活性上,那就更不用多说什么了吧。笨重的大船,想要掉个头,都需要拐上一个很大的弯度才行,这从简单的航行距离上来计算,所需要花的时间就是小船的一倍以上。

同样的道理,作为当时明朝顶尖的技术,水密隔舱技术,这造就了明朝远洋船只漏水沉没的风险,与之而来的,则是船体坚固度的下降。虽然明朝也有补救的办法,像四百料战座船,就采用双底结构,加固了船壁的厚度和坚固度,但是也减少了船体内部的容积,增加了造船的成本,这是商船所不会采纳的技术。

(当然,还有很多的原因造就了明朝四百料战船的主力地位,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喜欢这方面的哥们儿,可以去百度一下。我也只是一个半吊子水平,就不在这里献丑了,免得有那喜欢专研的哥们挑出刺来。)

故此,明朝时期的沿海一带,海贼也好,水师也罢,其实多数的战船,都是四百料左右的福船,或者其他海船改造而成的。综上所诉,水师与海贼座驾的选择当中,速度大于灵活性,而灵活性又大于坚固度,最后才会考虑到船体内部的空间大小。

而蜈蚣船,则是李天养这些年来所见过的,最为出色的海贼战船,也是他冒着天大风险,也要把它弄上手的原因。

虽然只能照应着黯淡的月光,但是也不难发现到这是一艘出色的海船。光是狭长的船身,从简单物理学上就能告诉大家,它的速度是多么的出色。

长度约有十余丈左右,然而宽度却只有一丈多一点,这样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最大限度的减低了海水的阻力,虽然这些,都是以牺牲了船体内部的大多数储物空间为代价;但是,随之带来的速度上的优势,让被它所盯上的任何一个目标,都难逃它的魔掌。无论是追踪猎物,还是逃脱水师的追杀,都是李德这些年来引以为豪的。

自从获得了这艘蜈蚣船之后,李德又不惜血本地为它改造升级,船身中段两杆高约三丈多的桅杆,和两旁船壁间收纳起来的上百根船桨,无论是顺风还是逆风之时,都能让船速保证在一个极快的标准之上,方便海贼抢占上风口,或者最快的速度脱离水师战船的搜捕。

而船体前后,都是尖首尖尾,这在危急之时,可以让船身不用转舵就能快速变向,这是其他船只都无法比拟的一个巨大优势。这让本就是流线型的蜈蚣船,在灵活性上,甩出其他船只一大截。

当然还有一点,蜈蚣船本就是明朝船坞为了打击海贼和倭寇,仿造的荷兰船只。这在当时,以专注于运载能力为主的明朝造船业当中,这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与之对应的,则是让蜈蚣船的坚固度上面,虽然还达不到欧洲船只的水平,但是比起明朝绝大多数的海船来说,它甚至可以当做大海当中的一只撞角,直接把一艘普通的福船船壁,给撞出一个大洞来,而自身却没有丝毫的损毁。

而在当时,明朝水师,也只是在嘉靖年间制造过一批蜈蚣船,为明朝的抗倭大业做出了不少的贡献,甚至,在朝鲜著名的梁露海战当中,也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到万历年间,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水师却主动放弃了这一水中利器;只是这一造船技术,到最后还是流落民间,被广大群众给保存了下来,直到清朝末年的时候,才被大家改造成了‘快蟹’船,大放光彩。

当然这是后话,至于李德又是从什么地方获得的这艘蜈蚣船,倒也算是他们大人之间的秘密,不足为外人所知。但是,以李德他们团队如今的身家和势力,也就只有这么一艘蜈蚣船,其中的珍贵程度可想而知。要不是因为要赶在七月初一之前回来过鬼节,方圆数十里也未必能再看见到一艘远行的海船的话,李德也未必会把这艘蜈蚣船给开回村子里来。

要知道,这艘蜈蚣船,本身就是以李德的绰号为名,船号‘狂鲨’。如今方圆数百里的琼州海域,对于这艘贼船的传说,倒是比李德本人还要来得广阔,可以说,这也算是他李德的一张名片了。如果要是被人发现,这艘海船如今正停靠在谭门村外的话,只要是不傻的人,也都能联想到声名远扬的狂鲨,跟小小的一个谭门村子,必然有非同一般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