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发展成果共享研究
- 苗瑞丹
- 9639字
- 2021-03-23 10:01:54
第二节 研究综述述评
近年来,伴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科学发展成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则成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文化发展成果共享问题的研究,国外学者目前为止并没有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国内理论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但这些研究还处在起始阶段,还不能够满足实践的发展和需要。本书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评析了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 对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思想的渊源探析
文化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探究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思想的渊源之前,十分有必要首先对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思想的渊源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关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思想的发展渊源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思想来源于共同富裕思想。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把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进入新阶段新时期,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思想是对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首次提出“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命题,指出要“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要求人民能够共享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成果。1998年江泽民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论述二十年来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进一步强调了发展成果共享的主体应该是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总结十三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所取得的经验中,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是我们党首次正式提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命题,并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一大重要思想和战略正式确定下来。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又从不同角度多次论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问题。
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论述。2004年9月16日,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我们着力抓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强调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从党的执政经验和历史任务角度论述。2004年9月19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总结五十五年来历史经验中指出:“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关于巩固党的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党历史任务中指出:“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角度论述。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关于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中指出:“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从坚持以人为本的角度论述。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问题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规律的角度论述。2008年《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把我们党在3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其中“一个结合”就是:“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讲话同时还指出,要继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一定要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好地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0年10月18日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坚定不移推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见,在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既是我们取得改革开放伟大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四次提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命题,指出贯彻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就要不断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就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就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两个同步”、提高“两个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可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关于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思想的发展渊源
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思想是对共同富裕思想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思想在文化领域的丰富和扩展。同时也是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服务的发展方向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等思想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1997年5月1日,江泽民从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保护弱势群体角度,首次把共享文化成果与共享物质成果并列提出,他指出:“通过发展残疾人事业,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使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建设,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人民文化利益的问题,指出:“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并强调“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006年3月28日,李长春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关于充分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问题中指出:“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文化发展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文化工作者各尽其才、各得其所,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涌向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激励广大文化工作者创作和生产更多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促进文化自身繁荣,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006年9月制定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同时纲要中进一步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标志着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理论层面进入到实际操作层面。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进一步把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命题在党的报告中正式明确地提出来。
党的十七大以后,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实践,遵循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多次论述文化发展成果共享的问题。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并从文化产品的创作导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和开展全面健身运动八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如何进一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高度论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思想具体到文化建设领域,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通过协调机制建设、服务设施网络建设、评价和反馈机制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建设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等举措,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 在有关“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研究成果中,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内涵
学界对于共享发展成果的定义,主要从共享的主体和共享的客体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有代表性的观点:汪荣有认为所谓共享,就是要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安全体系,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的福利,从而使每个成员得到全面的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与正义。吴忠民认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共享发展成果包括三个方面含义: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能够得到维护和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发展条件能够得到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准和发展能力能够随着社会发展进程而不断地得以提升。
从共享的主体角度来看,佘远富认为共享发展成果的主体应该是全体人民。“全体人民”具体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正在参与、支持、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社会成员;二是指长期参与社会改革发展活动、现已退休退职人员;三是指将要参与社会改革发展活动的潜在的后来人员。孟庆瑜认为共享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从终极意义上讲就是指以各种社会角色或形态存在的自然人,从现实意义上来看,这里的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全体国民、企业和国家等所有类型化的社会主体。
从共享的客体角度来看,李昌麒认为共享的客体即“发展成果”是一个多义性的范畴,需要从广度上加以理解。“改革发展成果就是指在改革发展中,公民和社会群体能够感受得到的一切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利益总和,它的范围囊括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一切社会文明进步成果”。佘远富进一步指出,共享的客体分为经济成果、社会成果、政治成果和文化成果等。其中,经济发展方面的物质成果是成果共享的核心和重点。
同时有学者从辨析“共享”及相关概念的角度对共享的科学内涵进行了解读。张春龙比较分析了“共享”与“和谐”、“平均”、“共富”、“共建”、“发展”各概念,指出:和谐处于核心的地位,是目标和前提;“共建”是实现“发展”,实现“共享”的前提;“共享”的过程就是“共富”的过程;“共富”和“共享”是“共建”的动力。
(二)关于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要性
目前学术界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要性问题上基本形成了共识,都认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十分必要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目的维度,俞宪忠认为在社会主义改革的进程中,实现绝大多数人受益是实现现代化的动力,现代化进程可持续性的内生力量和根本动力是最大多数的人民大众。提高社会公众的受益程度,是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孙向军认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和社会主义改革目的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维度,邱耕田、万峰峰认为普遍受益原则是社会发展以人为本所追求的重要原则。社会主义中国要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得到实惠或利益,并且这种利益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强或增加的行为规范与目标要求。葛培贤认为确立起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理念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为重要的任务,只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维度,吴忠民从社会公正层面上分析了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性。他认为,从社会公正和社会发展基本宗旨的层面上看,社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理念就是:社会成员应当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并以此作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理念依据。张贤明认为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目标。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秩序”;二是“共享”。“秩序的存在既表明人们在利益问题上的合作,也意味着秩序本身就是所有社会群体共享的一种重要的利益。”因此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更为重要的前提条件,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赵敏强调“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正义的要求,是和谐的基础,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进而提出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扬以人为本精神,更加关注民生,努力消除“社会排斥”,注重保护“少数人”的权益。
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经验维度,秦宣认为总结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一个政党要长期执政就坚决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民心向背“关键看一个政党的实践所带给人民群众的亲身感受和切身利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经验昭示我们,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归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从社会主义的民生建设维度,郑功成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地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全面改善民生、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从而正式宣告我国进入一个全面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的新时代。潘玲霞则认为“共同富裕”与“成果共享”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开启了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新阶段,而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集体致力于使改革成果共同分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些与时俱进又独具特色的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实现路径
关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实现路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中心和重点内容,学者们从不同层面、多维视角对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实现路径进行阐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中重复的内容较多,综合多名学者的论述,归纳为以下主要观点:
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确立起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利益观。赵建杰认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需要强有力的观念支持。党和政府要加强政策导向和理念教育,使人们的思维方式从零和博弈转向均胜共赢,在全社会确立起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利益观,充分有效地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在实现机制上,建立全面有效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机制。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仅要在思想意识上确立共享的观念,同时需要在实践层面上各种机制和体制的有效保障。关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实现机制,学术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整体宏观角度构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机制。
李昌麒、甘强认为我国当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机制可分为“基础机制—分配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基础机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分配机制——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保障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建设责任型、服务型政府。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手段,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
第二,从微观的多维视角探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首先,经济维度。付宇将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重新诠释为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必要前提。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继续在公有制基础上探索如何实现劳动和所有权的直接同一,重新建立起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从而保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张克中、郭熙保提出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地惠及穷人,且经济增长过程中可能伴随着环境恶化、腐败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亲贫式增长战略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赋权于民是亲贫式增长的支柱。为了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需要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治理制中嵌入自下而上的社区驱动发展模式,从而形成政府、市场和社区三位一体的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
其次,政治维度。蒯正明认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需要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协调和决策机制。一是建立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利益表达机制。要通过疏通渠道建立和完善人民利益诉求引导机制、疏通原有体制内利益表达渠道、建立相应的组织和机构反映和维护群众具体利益等方式,创造一个公平正义、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环境,这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政治前提;二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通过完善专家论证机制、完善中枢决策机制和完善决策的责任追究机制,而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决策保证决策和中枢决断的科学性,这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保障;三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健全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和相应的利益约束机制,以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运用公共权力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和使人们能以合理的行为方式获取应该获取的利益,这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环节。
再次,社会维度。林其屏认为,要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重视社会事业的建设。建设就业优先机制、建立教育公平机制和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起着基本性保障作用。张贤明提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关键是建立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其目标取向是构建民生政治新形态,立足点是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最后,法律维度。李昌麒、甘强认为应从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益的公平分享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利益的公平分享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环境利益的公平分享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产业利益的分享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利益公平分享的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公共投资利益的公平分享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融资体制改革成果的公平分享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财税法律制度八个方面去构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法律制度。通过这八个方面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可以有效化解中国改革发展成果分享不公的现实矛盾和冲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制度性保障。
(四)关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研究的不足之处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内学者对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相关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采用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多个层面、多种角度研究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思想的基本内涵、必要性、限制因素、实现路径等相关问题,研究思路不断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探讨到微观分析全面深入展开。与此同时,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思想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应不断拓展,目前理论界的研究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拓展理论研究的空间。
一是目前国内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共享思想相关的系统研究较少,因此要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共享思想研究,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享思想与中共领导人共享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二是关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思想在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地位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经济意义和功能,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改革进程本身的依赖,因此需要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一项独立活动领域的特征和价值进行定位,以对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深入研究。
三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限制性因素研究,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都局限于共享意识缺乏、体制原因和生产力原因的研究,而缺少多维度深层次的分析,应进一步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研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展开。
四是关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实现路径研究,低水平重复性劳动成果较多,创新性研究成果较少。国内大多数学者仅是局限于对现有制度和体制的变革研究,而对于探索建立合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规律的新制度和新体制研究较少,应在创新制度和体制上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
五是对于国外共享思想的系统研究较少。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分缺乏对于国外发展成果分享的理论和实践的系统研究,因而也比较缺少对于国外发展成果分享的成功经验借鉴,系统的国外共享思想研究应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