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海洋是资源宝库。在陆地资源日益减少的形势下,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自然资源不足的根本出路之一。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开发海洋,对于解决食物、能源、水资源和其他多种资源不足,有长远战略意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发现海洋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开发领域。目前,我国的海洋产业主要是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和海盐业,海洋石油工业刚刚兴起。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还可形成规模较大的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业。海上旅游业,海水资源开发、海洋能利用、深海采矿技术也将逐步成熟,并形成新兴产业。因此,我们要重视发展新的海洋科学技术,不断扩大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比如:我们要发展深海矿物开发和冶炼技术,为开发深海后备资源做好技术准备。深海区和南极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资源20世纪是不能开发的,但是,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对这些资源进行勘探,储备开发和冶炼技术,目的是为21世纪准备后备资源。国际海底的锰结核资源,总储量约有3万亿吨,21世纪初就可能进入商业性开发阶段。不少国家已作为第一批先驱投资者申请了开发区,还有一些国际财团申请了勘探区,争夺是很激烈的。

我国应当分享国际海底的矿产资源。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要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的勘探,并且适时地发展开发和冶炼技术,为建立深海采矿业做好准备。又比如,把海水作为资源综合性开发,很可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我国沿海的许多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形势十分严峻。开发利用海水资源,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非常必要。有人主张把海水直接利用作为战略问题来考虑,其中首先是解决工业冷却水问题,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据说美国科学家研究在沿海滩涂上用海水灌溉油料植物,含油量比黄豆还高。我国沿海一些地方目前也在筛选耐盐植物。这些研究获得成功之后,海水就可以大量直接用于工农业生产。海水淡化也是有重大意义的。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和从海水中提取各种元素的技术,现在看经济效益还不显著,但一二十年之后意义就大了。

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要十分注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减轻海洋自然灾害问题。目前,全球性环境恶化和海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都会危及人类的生活,因而引起了科学家的焦虑和社会的广泛关注。1982年5月至1983年9月,曾经出现20世纪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日本长崎发生大水灾和夏季低温,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出现干旱,全球性气候异常。这些年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生重大的海洋污染事故,引起沿海国家震惊。例如,1989年美国阿拉斯加的油轮事故,污染了大面积海域,不仅鸟类、鱼类大量死亡,仅清理费就花去10亿多美元。我国沿岸海域海洋污染也值得注意。1988年上海等地居民因食用受到污染的毛蚶,使近40万人患甲肝。1989年黄骅地区海水受到污染,发生大面积赤潮,使海水养殖业蒙受重大损失。以胶州湾为例,近60年来,海域面积缩小了170平方公里(相当于原有面积的30%),造成这一后果的人为因素居主导地位。

解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减轻海洋自然灾害的问题,更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要常年对广大海域进行环境监测,必须使用各种先进技术和装备,形成立体监测网。对海洋环境进行科学评价,也是很复杂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合作,也要有正确的政策引导。

最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已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130多个沿海国家普遍建立了大陆架、专属经济区或渔区制度,扩大了海洋权。这就是说,在3.6亿平方公里的海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沿岸近海,成为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这些海域的法律地位已经与公海不同了,沿海国家在这些海域具有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具有对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污染和人工设施建设的管辖权。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且都离不开海洋科学技术。例如,大陆架划界,既要有精确的海底地形图,又要弄清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等。新中国成立40年来,我们各部门做了许多工作,但还很不详尽。因此,我们必须组织力量做好我国管辖海域的基础测绘工作和资源综合评价工作。

山东社会科学院蒋铁民教授主编的《中国海洋区域经济研究》一书,是作者对我国海洋区域进行全面系统的经济分析,也是他们多年来对海洋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成果。

这部著作对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建立现代海洋区域管理体系,实现海洋事业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

严宏谟

一九九〇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