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了哈佛又如何?人生的另一种修炼
- 郭宇宽
- 1002字
- 2021-03-24 20:57:10
生活的意义在于远行
我和父母提出要做“间隔年”以及考研时,他们很开明,都很支持我。
大一时,我和朋友聊到搭乘顺风车回家的想法,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放寒假后,我从北京跑到青岛和朋友会合,两人背上行囊开始了搭顺风车回家的旅程。
在拦了一辆又一辆的车未成功后,我们都有点泄气。然而,当我们在青岛胶南收费站搭到第一辆车时,我和朋友高兴得在马路边跳起来。
那一次,我们先后搭乘了15辆顺风车,最终回到了南川。
鲁渝顺风之旅给我打开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第二年暑假,我又独自从北京骑车回到南川。一路最难的就是翻越秦岭,天快黑了,我终于见到了秦岭垭口,我对着来时的路疯狂地喊叫,像一场尽情的宣泄,又似歇斯底里的欢呼。那一刻我已经忘记了上山的艰涩,只感觉汗水浸透的衣服弄得后背冰冷。天快黑了,我跨上自行车再次上路,当我以40迈的速度下山赶往广货街镇投宿时,差点泪下。我永远不会忘记,20岁那年我曾独自到过秦岭之巅,从此再没有过不去的坎和山。
后来,我还参加了中国《国家地理》举办的“校园行之客”,穷游网举办的“轻年计划”活动。这些活动赞助我去了台湾、东南亚等地,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结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诸多体验之后,我发现我最喜欢的还是骑行,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会认识很多人,有更多的机会和当地人接触和交流。京渝骑行那次,到了山西界时遇到瓢泼大雨,我浑身都湿透了。当时遇到一个当地人,邀请我到他们村里过夜,去的时候他已经吃过晚饭,又重新生火做面条给我吃。虽然我们仅有一面之缘,但至今我们仍经常联系。骑行是一种虽然很累,却可以获得更多自由空间和体验的旅行方式。
在中国青年基金会“间隔年”计划的资助下,我以骑行的方式穿越了美国、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伯利兹。一开始我只想骑行66号公路,可是我从西雅图骑到洛杉矶的时候已经是11月了,再走66号公路到芝加哥的话会非常冷,我最后接受了朋友的建议选择南下,在下加利福利亚的沙漠里和一对墨西哥情侣结伴骑行了二十天,最后从LA PAZ作轮渡横跨加利福利亚海到达墨西哥本土。进入墨西哥后开始学习西班牙语,读大学的时候我都没有想过多学一门语言,想来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不过现在也不晚。危地马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一家超市都有铁栏杆围着,稍大一些的超市就会有荷枪实弹的保安驻守,虽然气氛很紧张,但是路上遇到的人还是非常热情的。间隔了207天后我从伯利兹再次返回墨西哥,在坎昆结束了旅行。路上207天教会我的东西,足够我一生受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