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思想界的反应与对策

鸦片战争打过了,《南京条约》签订了,道光皇帝对于英国究竟位于何方,距离中国远近,英国为什么由年轻的女王统治,感到一头雾水,毫不知情。这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颟顸、封闭与腐朽。

经过战争的洗礼,一批处在第一线的官员和具有经世致用主张的学者和思想家,做出自己的思考,提出应对主张。

林则徐在接任赴广州处理鸦片交涉以前,对外国事物的了解也是不多的。由于他为官办事具有实事求是的品格,与英美官员和烟商交涉,需要有国际知识和处理手段,他便俯下身段,努力学习域外知识。他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对所能搜集到的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进行摘译。凡西洋国情、中外交通、中西历法、各国货币、鸦片产地种类、各国对中国禁烟的反应,以及地球仪、航海图、地图集、地理书等,无不悉心搜罗荟萃。在他的主持下,先后汇译了《澳门新闻纸》《华事译言》《各国律例》《洋事杂录》《四洲志》等。掌握夷情,恰当制订禁烟方策,与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等的破坏禁烟活动进行斗争,整顿广东海防以备敌来犯等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林则徐是最早了解西方有关万国公法(今称国际法)知识的中国官员。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上册)中称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评价。他在对外交涉中主张严厉禁烟,但不停止正当的中外贸易;主张抵抗外敌侵略又主张学习敌人的长处。他总结与英国斗争的经验,提出“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八个字林则徐:《致姚春木、王冬寿书》, 《道咸同光名人手札》,第二集。。这就是他主张造炮、造船、发动群众抵抗侵略的理论根据。

鸦片战争给中国精英提出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外国,走出“天朝上国”的封闭圈子。鸦片战争期间担任台湾道的姚莹,曾击败英国的进攻。此人在鸦片战争前就开始搜集外国书籍。鸦片战争后,更注意寻求抵抗外国侵略的办法。他认为:要雪中国之耻,首先需要知道敌人的虚实。书生眼光短浅,不勤远略,对海外夷势夷情,平日不肯讲求,一旦外国猝然来攻,惊若鬼神,畏如雷霆。这种拘迂之见,误尽天下国家大事。他对英、法、俄等国的情况,印度、尼泊尔入藏的交通要道,以及喇嘛教、天主教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英国在吞并印度之后,早已蓄谋窥伺中国的西藏,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和边疆地区的防务。

林则徐被贬后,把《四洲志》交给他的朋友魏源。《四洲志》被梁启超誉为“新地志之嚆矢”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崇文书局2015年版,第273页。。此书据英人慕瑞著《世界地理大全》编译而成,刊行于1841年,对当时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沿革、地理概况、山川河流、民情风俗、政治制度、物产税饷、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种族隔阂等进行了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国家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意在通过对这些殖民主义国家国情的了解,寻求御敌之法。该书作为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之作,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译作,为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

魏源在鸦片战争中担任裕谦幕友,主张抵抗英国侵略。他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该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和社会现况,介绍外国军事和科技,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该书“叙言”开宗明义地指出,是书“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筹海篇》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提出许多强国御侮的办法,中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了“制夷”,首先应洞悉“夷情”。魏源批评当权顽固派闭塞无知和拒绝吸取敌人长处的守旧态度,认为在对外战争中,只有对敌人保守自己的机密,没有怕了解敌情的。要“制夷”,就要效法西方,设厂制造轮船和枪炮,聘请西洋工匠舵师教授,选派本国巧匠精兵学习制造、使用;仿照西方选兵、练兵和养兵的经验,改造军队,变通取士制度,增设水师科,凡能制造战舰、轮船和枪炮、水雷等新式器械的,都作为科甲出身;创办民用工业,如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火轮机、火轮舟、自转碓、千斤秤等,凡有益民用的,可与军需工业同时举办;允许私人设立厂局,制造轮船、器械等,自行出售。等到那时,人们会云集鹜赴,中国的机器工业也将与西洋各国并驾齐驱。魏源斥责那些把外国的一切机器制造都说成是“奇技淫巧”而加以排斥的人是不明白“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魏源:《筹海篇三·议战》, 《海国图志》第二卷。的道理。《筹海篇》中再三歌颂三元里等处人民的英勇斗争,指出“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歼夷兵”;广东“捐战舰者皆义民,两擒夷舶于台湾,火攻夷船于南澳者亦义民”魏源:《筹海篇二·议守下》, 《海国图志》第一卷。。魏源以为从人民群众抗英斗争胜利的经验来看,外国侵略者是可以打败的。该书流传到日本,对推动日本维新运动起到重要作用。《海国图志》50卷于1843年初刊,以后续有增编,1852年再刊时扩编为100卷。

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物。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物,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10卷,于1848年刊刻出版。《瀛寰志略》全书以图为纲,系统地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简况,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欧美各国考察和介绍。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打击还不是足够大,《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还在一份奏折上批示,英吉利到底在哪里,道里远近?中国朝野还是笙歌如旧。魏源、徐继畬等先进士人反映出来的新思考,影响的范围很有限。魏源的书倒是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