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套路”太深,如何破解

受访者王汝佳,国内本科毕业后,选择去日本留学。后考入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硕士课程。

出国前靠自学考出日语N1

汝佳的日语完全是自学出来的。

从小学高年级起,汝佳便开始看日语原版动漫,久而久之,到了初中便也能说上那么一点儿的日语了。高中时,渐渐成为声优迷妹。“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插上耳机听日语广播。其中的意思也能凭感觉猜出个八九不离十。高中时本想去考个日语等级,但被父母制止了。在他们看来:应该将心思用在正经的学业上。”

进了大学,汝佳对日语仍心心念念:既然学了日语,总要用能力考级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日语水平吧!于是在大二那年她报考了N1。虽然没有正经报班学过,但那份独特的,日积月累与日语相伴的年月中培养出来的熟悉度和语感,让她自信满满。

最终,汝佳顺利拿到N1证书。说到学日语的心得,汝佳谦逊地说,学语言,之前可能只能懂20%,然后便是靠“猜”,只要你不断地“重复”,最终一定能达到那80%,直到最后的100%。

“我喜欢唱歌,包括日语歌曲,听学唱日文歌对我提高日语帮助也很大”,汝佳补充道。

“日本游”促成留学

“我在读高中时曾萌生过去日本留学的想法,但父母不太同意。在他们看来我当时年龄尚小,想法不成熟,之后还是会变的。于是,留学之事便不了了之了。”

大二那年,汝佳随父母一起去日本旅游。

汝佳说:当车站牌、菜单上看到那些熟悉的文字,而我又都认识时,当时的心里甭提有多自豪了,成就感爆棚。

“日本的服务真的好”,这是日本给她最直观的印象。

说到服务业,汝佳提到了美国。“初二时,我曾去过美国,有一次买快餐。我说了两遍,但对方都没听懂,于是我看到那个服务员皱起了眉,明显不耐烦了……也许我是个比较敏感的人,那一瞬间感觉不是很好,当时就想:我以后肯定不会来美国留学的。”

当时的想法或多或少带着几分的幼稚。但与父母的日本游,却让她暗下决心,大学毕业后一定去日本留学。

选专业看“细节”

在汝佳看来,日本大学的专业名称与中国学校的不大一样。特别是最近比较流行的“文理融合”专业。该类专业应该更偏重理科方面,如果一个学生数学不是很好,那么选择这类专业时一定要慎重。

“选专业看细节。切忌仅从字面理解其意义,需多方面了解才能更准确地知道专业名称背后真正的研究。”

日本文化带来的违和感

汝佳深感日本人“套路”之深:他们一句话后边隐含的意义,永远让你一头雾水。特别的暧昧。明明可以用命令的语气,但日本人通常不会,而是会用疑问句,征询的语气说出,总之,“套路”太深。

“以我目前的修炼还搞不大清楚日本人的套路。要真正搞清楚,还需要努力学好日语,从文化研究入手较好”,汝佳自嘲道。

她提到了印象较深的一件事。住宿时,有外国留学生乱扔垃圾,老师明明知道是谁,但他不会也没打算直接将那人“揪出来”,而是采取口头说教的方式:希望今后不要乱丢垃圾。在汝佳看来,这种做法对日本人或许会有用,但对中国留学生根本没有效果。

在日本,汝佳也碰到过感人的一幕。“有一次我去国立图书馆,出来时天下着雨,那天我碰巧没带伞。后来是一个老奶奶撑伞热情地将我送到了车站……”

在她看来,日本的老人,很和蔼,也很好学,图书馆里常常能看到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仍在捧书学习。“他们很积极向上,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我认识的许多日本老人还在学中文,很让人佩服呢!即使年龄大了还是会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找事情做,完全没有空巢老人的那份消极。”

留学就是“想好了”再来

今年4月,汝佳走进了日本最好的学府东京大学继续深造。

对于留学这件事,汝佳的看法是,只要你做好充分心理准备,能够接受身为外国人在异国他乡“两面不讨好”的状况,那么留学便值得尝试。总之一定要“想好了”再来。

TIPS 小贴士:日本的“文理融合”专业

时代变迁,社会对人才的判断标准发生了变化,复合型人才炙手可热。而日本国内少子化日趋严重,生源不足,势必加速大学的淘汰。为了有效缓解上述危机,近年来大学学部和研究科纷纷进行改组和改编,这其中便包括开设“文理融合”专业。这也给那些学业偏科的学生敲响了警钟。另外选择报考“文理融合”时,切忌对院系名称进行表面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