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正视出身: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皇帝
- 朱元璋:最牛“草根”皇帝的16堂逆袭课
- 欧阳彦之
- 10068字
- 2018-03-30 16:49:44
毫无疑问,朱元璋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皇帝,他以他的成功诠释了陈胜、吴广没能实现的豪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出身再寒微,一样能“逆袭”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没有哪位开国皇帝比朱元璋的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凄惨。
朱元璋的老家凤阳,是一个灾害频发之地。凤阳所在的淮河是一条有名的害河。竺可桢教授曾根据大量史料,整理出上自成汤,下迄光绪各朝代、各地区的水旱灾害年数,发现淮河流域是我国旱涝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之一。据河南省历代旱涝等水文气候史料统计,自公元620年至1949年的1330年间,豫东一地一年发生旱灾的次数为453次,涝灾次数为448次。俗话说的“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凤阳县,平均每四年就要发生一次较为严重的旱涝灾害。
朱元璋的出生并没有为这个苦难的家庭带来多少欢乐,因为在他之前,他的父母已经先后养育了五个孩子。这对于没有自己的土地的佃农夫妇来说,第六个孩子的出生只是增加了他们生活的负担而已,他们根本没有想过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长大后能光宗耀祖。为了能好养活,父母为这个新生儿取名为“重八”。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朱元璋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为地主家放牛来贴补家用,不过,这一切对于这个贫寒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淮河流域发生大面积的饥荒。朱元璋这个贫寒的家庭就像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小舟一样遭遇了灭顶之灾。
这一年,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相继死去。在埋葬父母和大哥之后,家里难以维持生计。二哥年少,没有能力承担起生活的重压。迫于无奈,大嫂只好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但是,灾难并没有结束,家里已经没有一粒粮食,这两个年幼的孩子衣食无着,生存堪忧。于是,二哥与朱元璋商量,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各奔东西,也许还能找到一条活路。
多亏了邻居汪母有好生之德,她怜悯朱元璋这个幼小的孩子,就到附近的皇觉寺求人,请寺庙收留他。于是,朱元璋就成了一个小沙弥。
用现在的话来说,朱元璋显然是一个穷二代,甚至连穷二代都不如,但他从来没有让贫穷熄灭自己内心奋发的火焰,没有在贫穷中自甘堕落。
从朱元璋近乎凄惨的身世中,我们可以发现,穷,并不是如人想象的那般恐怖,只要有上进心,奋发图强,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幸运之门一定会为你打开。
我们再来看看曾任美国副总统的亨利·威尔逊“逆袭”的故事吧。
曾任美国副总统的亨利·威尔逊在他的一本自传中写道:
我们家很穷,当我还是个婴儿时,贫穷就露出了狰狞的面孔。我知道穷的滋味,当我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她连一点儿面包屑都没有时,我承认穷,但我不甘心。可以说,我一生所有的成就都要归结于我这颗不甘贫穷的心。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我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我10岁时,就独自离开了家,给人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不过每年我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11年艰苦的学徒生涯,为我换得了一头牛和六只绵羊的报酬,价值几个美元。在我21岁之前,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分钱,每分钱都是经过精心计算去花费的。刚过完我的21岁生日,我就带着一队人马去采伐大圆木,那地方人迹罕至,条件极为艰苦,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每天,我都在太阳出现之前起床,然后一直工作到星星出来为止。一个月后,我获得了6美元的报酬,在当时,6美元对我来说真是天文数字,这些钱就像月亮一样闪闪发光。
我从来没有忘记要摆脱贫穷的诺言,我绝不会做贫穷的俘虏,所以我不会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我要竭尽全力地摆脱贫穷。你知道吗?在我21岁之前,我想方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但我做到了。
辞了伐木工的工作后,我步行到100里之外的内笛克学习皮匠手艺,整个旅途我只花了1.01美元。一年之后,我已经是内笛克一个辩论俱乐部里的佼佼者了。
后来,我发表了著名的反奴隶制度的演说,又过了几年后,我与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查尔斯·萨姆纳一同进入了国会,再后来,我成了美国的副总统。此时,贫穷早已离我远去。
我所面对的贫穷不是选择,而是命运,父母的结合命定了我穷困的开始。但我得感谢我的贫穷,它催我奋进,我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它。我感谢我的父母,当然,我的父母也为我感到骄傲,一个穷孩子终于梦想成真。
朱元璋和威尔逊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以一个人的出身和当前的状况来评判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显然是一种迂腐的先入为主的观念。
有的人天生富贵,含着金汤匙出生,自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上的是最好的学校,浑身上下全是名牌,从来不为生计发愁,想创业就有资金支持他,失败了也无所谓,更让人羡慕的是还有一大笔钱等着他去继承……有的人却是自打娘胎起就没过过好日子,连一个鸡蛋都吃不上,家徒四壁,一穷二白,别说娱乐了,连温饱都成问题,年年穿着不知谁施舍的衣服,想靠知识改变命运,却连学费也交不起……
这时候的很多人可能会埋怨父母,不明白同样是父母,为什么别人的父母就能赚到钱,而自己的父母却把日子过得无比艰难?为什么人家的父母拥有巨额财富,而自己的父母却一贫如洗?很多人因为生活的压力而抬不起头来,看着别人五光十色的生活,而自己的生活只是一片灰暗。你可能会因为贫穷而自卑,可能会因为贫穷而失去朋友、失去心爱的恋人,也可能会因为贫穷而被别人看不起,总之,因为贫穷,你承受了很多压力……所以,你觉得自己完全有理由抱怨,可是有用吗?
相信自己,也许正是因为贫穷,才让你看清楚人的本性,领悟到用金钱无法衡量的财富;也许正是因为贫穷,才让你看透了生活的实质,明白人生的真谛。所以,不要觉得穷是耻辱,穷就是错,堕落才是罪过。千万不要在意别人怎样看你,最重要的是你要相信自己,看得起你自己。
常言道,十年河东转河西,莫笑穷人穿破衣。无论你现在有多么贫穷,也无论别人现在有多么富有,谁又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所以,不要因为穷而怨天恨地,抱怨父母,同样是贫穷的父母,为什么有的穷孩子就能成功,而有的人就一事无成?所以,穷不是你的错,同样也不是父母的错,抱怨只会让你穷得可悲,还不如从实际出发,用心去改变生活。无论你的起跑线是高还是低,决定你最终成绩的是你的奔跑速度和耐力!
2.高身价是自己给的
朱元璋出身贫贱,却不像刘邦那样为抬高自己的身价故弄玄虚,说什么自己是赤帝的儿子下凡,斩白蛇而起义。朱元璋经常把“淮右布衣”、“江左布衣”、“起自田亩”、“出身微寒”一类的字眼挂在嘴边。他甚至把自己贫贱的出身、不幸的遭遇诉诸于文字刻在故乡凤阳的皇陵碑上,作为教育子孙后代以及各级官吏永远不忘创业艰辛的教材,命令凡途经这里的大小官员及自己的后代必须到此跪拜诵读。
很多开国皇帝习惯拉扯古代同姓的有名人物做祖先。朱元璋也曾想这样做,由于父亲、祖父都是佃农,外祖父是巫师,在当时的社会里都是极其卑微的人物,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于是,朱元璋和他的文臣们商量修玉牒(皇家家谱的叫法)的时候,原来打算拉宋朝著名的学者朱熹(朱熹是徽州婺源人)做祖先。这时候恰好有一个徽州姓朱的典吏来朝见,朱元璋打算拉本家,就问:“你是朱文公(后人对道学先生朱熹的尊称)的后人吗?”姓朱的典吏不明白底细,怕撒谎惹祸,就直说不是。
朱元璋一想区区的典吏小官尚且不肯冒认别人做祖宗,而且几代以来也没有听说自己的祖先和徽州朱家有过瓜葛,万一硬认上,白给人做子孙倒也罢了,被识破后反而要落人笑话。于是,朱元璋打消了攀附朱熹的念头。
做不了名人的子孙,朱元璋干脆就做自己。他总是说:“四民之中,农民最劳最苦。春天鸡一叫就起床,赶牛下田耕种,插下秧子,得除草,得施肥,大太阳下晒得汗直流,劳碌得不成人样。好容易等到收割,完租纳税之外,剩不下一丁点儿。万一碰上水旱虫蝗灾荒,全家着急,毫无办法。可是国家的赋税全是农民出的,当差做工也是农民的事……”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努力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杀官吏、杀豪强,甚至鼓励农民扭送贪官污吏赴京。
做不了豪门的人,就做你自己,肯定自己,活出最好的自己!我们任何人的高身价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自己给的。
有这么一则故事。
一位铁匠的女儿因生活不如意想要自杀。铁匠知道后,并没有劝说女儿,只是把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放在铁砧上狠狠地锤了几下后,随手丢入身边的冷水中。只听“滋拉”的一声,水沸腾了,一缕缕白烟向空中飘散。铁匠对他的女儿说:“你看,水是冷的,铁却是热的。热铁遇到冷水,两边就展开了较量——水想使铁冷却,铁却想使水沸腾。现实也是如此,生活好比冷水,你就是热铁,如果你不想冷却,就要让水沸腾。”
其实,生活就像是水,一直在竭力冷却你,如果你不想被冷却,那么你就要想尽一切办法使水沸腾,依靠他人只会让自己更加懦弱。坐在健身房里让别人替我们锻炼,是无法增强自己肌肉的力量的。没有什么比依靠他人的习惯更能破坏独立自主能力的了。
就算是一个天赋一般、社会地位低微的普通人,只要他肯自己努力,也终究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相反,有些人总是想着在前人的树下乘凉,从来没有想过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这样的人永远也享受不到真正的属于成功者的喜悦。
再来看一个小故事。
一位富甲一方的企业家到一个贫困地区考察。当他目睹当地一户贫困人家吃饭的情形时禁不住落下泪来。原来,这户人家吃饭的碗竟是几只破得不能再破的陶罐,更让他吃惊的是,他们全家连一双像样的筷子都没有。
这位仁慈的企业家对这户人家很同情,决定资助他们。可是当他走出这户人家的家门后,马上改变了主意。因为他看到这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都长着适合做筷子的竹子。
事情明摆着,他们之所以贫困,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助的精神,就算是给了他们钱也是治标不治本。
如果依靠他人,你将永远坚强不起来,也不会有独创力。要么抛开身边的“拐杖”独立自主,要么埋葬雄心壮志,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
爱默生说:“坐在舒适软垫上的人容易睡去。”依靠他人,觉得总是会有人为我们做任何事,所以不必努力,这种想法对发挥自助自立和艰苦奋斗精神是致命的阻碍。只有抛弃身边的每一根拐杖,依靠自己的人,才是能取得胜利的人。一个能顺应时代而懂得改变自己,并最终主宰自己命运的人,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
3.承认差距,但不能妄自菲薄
对于大多数“草根”创业者来说,他们在创业之初,不可能一开始就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相反,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要想扭转局势,就必须正视自己的差距,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一步步地把自己的劣势变成优势。
竞争是无处不在的,创业也不例外。有竞争的地方就存在竞争对手,存在竞争对手就会有实力上的差距。在面对实力强于自己的竞争对手时,“草根”创业者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要知道,无论竞争对手的实力多么强大,你与他都处在一段长距离的比赛过程中,终点还很遥远,最终鹿死谁手还很难说。这就好比龟兔赛跑,谁能说实力不如兔子的乌龟就一定不能取得胜利呢?
所以,一旦你踏上了创业的征程,就要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任何竞争对手。朱元璋的成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元至正十一年,民间秘密团体白莲教的领袖韩山童及其门徒刘福通,利用元政府征发15万民夫修治黄河的机会,有组织地进行宣传活动,并且秘密决定发动起义。但是,由于走漏了消息,韩山童被俘遇害,刘福通逃回颍州(今安徽阜阳)。当年五月,刘福通率众起义,以红巾裹头,号称红巾军。随后率部西进河南,相继攻克项城(今河南项城南)、罗山(今河南罗山)、真阳(今河南正阳)等地,队伍迅速发展至十余万人。在刘福通起义的影响下,大江南北许多地方都相继爆发了反元起义,其中力量比较强大的势力有:徐州的李二(芝麻李)、赵均用,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的郭子兴、孙德崖,湘汉流域的布王三、孟海马,蕲(今湖北蕲春)、黄(今湖北黄冈)的彭莹玉、徐寿辉等,均属红巾军系统,诸多起义军中以北方的刘福通、南方的徐寿辉两支队伍最为强大。除此之外,张士诚的起义军实力也非常强大。如此众多的红巾军队伍构成了星火燎原之势,沉重地打击了元朝政府的腐朽统治。
在朱元璋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时,情况并不乐观。红巾军虽然队伍众多,但实际上各自为战,并没有统一的纲领和行动,彼此之间甚至还互相攻伐。所以,在朱元璋通往帝业的道路上,不仅要面对着元政府这个最大的障碍,而且还必须想办法化解来自于各支红巾军队伍的竞争压力。而朱元璋偏偏又是个放牛娃出身,起点很低,他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在与众多的竞争对手角逐中,其实力并不占优势。
不过,朱元璋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和所有的竞争对手,承认自己的不足,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军事实力、拥有的地盘以及在红巾军中的资历都不如竞争对手。但是,这一切并有没对他构成太大的心理压力。相反,他在脚踏实地地经营和斗争中早已练就出了果敢、刚毅的个性品质,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深信,没有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难,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纵观朱元璋的创业历程,我们可以知道,一个“草根”创业者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像朱元璋那样,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坚持必胜的信念和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
具体来说,现代的“草根”创业者应该怎么做呢?以下是一些建议,供有创业梦想的“草根”创业者参考。
1.有承担风险的意识
创业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是否能够承受?一般人开始创业时都只想到乐观的一面,想着公司运营后,如何在几个月内回收资本、盈利。但对风险的出现缺乏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应对举措。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说过,创业时要以最坏的结果打算,你能承担多大的损失、支撑多长时间、如何应对创业瓶颈阶段才是最重要的。经营企业,产品开发风险、市场风险、资金回笼风险、供货商的风险等时刻围绕在你的周围,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患于未然。
2.经营管理能力最重要
很多人在创业的时候,手里至少都有一两个项目才开办公司。经营赚钱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只要有非常出色的经营能力,自然会找到投资者。要知道,很多投资家天天都在找好项目投资。
创业初期,创业者个人的能力非常重要,事无巨细,都要自己亲自动手,创业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在创业者的个人能力中,业务能力、开发客户能力、综合应变能力十分重要。创业者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业务经理,能够拿到订单就什么都好办了。很多创业成功者,都是做业务出身。有了客户,有了订单,事情自然就变得容易多了。
3.创业要有足够的资源
很多人在初次创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资源欠缺的情况。资源不足,会使企业创业成功的概率降低,但要有完全充分的资源也是不可能的。
一般来说,要有进入一个行业的起码的资源。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业务资源——赚钱的模式是什么
客户资源——谁来购买
技术资源——凭什么赢取客户的信赖
经营管理资源——经营能力如何
财务资源——是否有足够的启动资金
行业经验资源——对该行业资讯与常识的积累
行业准入条件——某些行业受到一些政策保护与限制,需要进入资格条件
人力资源条件——是否有合适的专业人才
以上资源,创业者虽不需要全部具备,但至少应具备其中一些重要资源,其他资源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来获得。
4.正视低起点,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
台湾著名作家罗兰曾经说过:“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要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更大的发展,不是看他眼前职位的高低,收入的多少;而是看他是否随时学习。一离开学校就停止学习的人,不会有光明的未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元璋一开始就是不幸的。因为家境贫寒,年幼的他丧失了读书的机会。然而,在起跑线上的落后并没有影响朱元璋以后的发展。这是因为朱元璋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懂得利用一切机会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
不可否认,朱元璋学习的起点很低,但他十分好学,对待儒士的态度也很恭敬,他的身边不乏饱学之士,例如冯国胜、陶安、刘基、朱升等。随着一大批儒雅之士成为朱元璋的智囊团,朱元璋在与这些人谈古论今、分析时势时,也受到了这些有才学的人的熏陶。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朱元璋也提升了个人素质,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更为重要的是,朱元璋在学习上非常自觉,即使在马上打天下的战争年代,他也总是争分夺秒地读书。
这种可贵的学习习惯在他立国后也没有改变。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特意命人在奉天门建立文渊阁,专门收藏经史子集,并且设置若干名大学士在那里长期研究各种文化典籍。他自己也经常御驾亲临,“命诸儒进经史,躬自批阅,终日忘倦”。朱元璋尤其喜欢读史书,留意总结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并时常引以为戒。经过多年的自学,他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明史》记载:“太祖高皇帝在军中喜阅经史,操笔成文,雄浑如玄化自然。”
不可否认,多年知识的积累使朱元璋完成了从草莽英雄到知识分子的转变。例如:在读《尚书》时,朱元璋发现各种版本的注释并不统一,于是命宿儒进行订正,著有《御注洪范》,这也可以说是朱元璋的学术成果。此外,经过多年的自学,朱元璋不仅能够自由地创作诗词,而且能够流畅地写赋。这也足以证明朱元璋的勤奋好学并非浪得虚名。
据统计,现存朱元璋的各体诗词共计100余首,这些诗词气势磅礴,颇具王者之风。学习不仅为朱元璋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知识积累,更为他的“草根创业”之路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由此可见,人们都应该树立一种学习的心态,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论语》记载,孔子到大庙去助祭,遇到每件事情都要发问。有人就说,谁说鄹大夫的儿子懂礼呢?每一件事情都要问。孔子听了后说,这就是礼呀!也就是说,问自己不懂的东西去,并没有违背礼。孔子主张每事问,不耻下问。
孔子主张对于学习知识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他对学生仲由说:“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教导仲由什么是真正的“知”,不懂装懂不是真正的“知”,只有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才算是真正的“知”,真正的懂得。
学习只有抱着这样的态度,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另外,接受大学教育,就会得到较好的智商培养。即使是成人或者已经创业的老板,也可以再次走进校园,接受这方面的训练。很多管理者进入大学学习工商管理课程,就是很好的后天素质培养方式。
来看一个现代的故事。
张董事长,他年轻时从事汽车代理业务,积累了1亿的财富。后来他改行做大型百货超市,财富不断翻番,60多岁时,他的资产已经近60亿元人民币。
当别人请教他的成功秘诀时,他只是淡淡地说:“赚钱其实很简单。我的秘诀就是多读书,不断补充知识,学习、学习、再学习。我的办公室书桌上,永远都会有几本书供我翻阅。”
有一次,他同一家厂商谈判,这家企业的总裁是位四十几岁的荷兰人。张董事长跟这个总裁聊天,聊到最后,他就问这位来自荷兰的总裁:“总裁啊,你到底是喜欢打高尔夫球,还是喜欢游泳,或者是慢跑?还是有其他的嗜好,比如画画?”
荷兰的总裁说:“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所有的领导者都是阅读者,因此,我最喜欢的当然就是阅读。”
对方一讲到阅读,张董事长就兴奋起来了,因为他本人也非常喜欢读书。后来,他就问这位荷兰总裁:“那你最喜欢读哪一方面的书籍?”荷兰的总裁说:“我最喜欢研究中国的哲学。”张董事长就问他了:“你最喜欢读谁的书籍?”对方说:“我最喜欢读老子的。”
张董事长更兴奋了,继续问道:“你喜欢读老子的什么书?”对方说:“《道德经》。”
恰巧张董事长对老子已经有了30年的研究,对老子的哲学理念有非常透彻的理解,于是双方谈得越来越投机。荷兰总裁对张董事长非常折服,甚至还要拜他为义父,这个合约自然也就签下来了。
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功,他的知识储备非常重要。只有不断读书,才能让我们在面对生活和工作时,可以有足够的知识供我们随意提取,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事业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可以使我们交到更多的朋友,积累丰富的人脉。
成功人士总是利用各种机会来阅读,获得用来帮助自己更快地实现目标的想法和洞察力。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如果能在某一时刻运用到某一关键知识,所产生的效果非同一般。这些知识将为他们节约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当然,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的知识宝库增加了无法总计的内容,我们若想把一切知识都学到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在知识的宝库面前望洋兴叹,我们还得要努力学习。
还有,学习任何知识都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勇气,凭一时热情学一点点,看一两篇消闲的短文,或看一两本杂书,这样的学习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正如孔子所说的要“学而不厌”,学习要没有止境,要没有满足。要想获得知识,就是要“不耻下问”,向一切有知识的人学习,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如何,只要他有知识,就要虚心向他请教。
总之,要领导好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没有聪慧的头脑,没有广博的知识是不行的。朱元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正视自己读书不多的现实,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心态并付诸行动,他的学习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假如朱元璋不坚持学习,也许他也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军事统帅,但是,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政绩卓著的帝王。
经过天长日久的积累,朱元璋不仅熟读史书,更能写出不错的文章来。他身上这种学习的自觉性,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值得我们学习。人们应该随时注意为自己补充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素养的人。
5.正视压力,潜能是“逼”出来的
我们上学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临考试前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可见,人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既有求发展的需要,又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惰性。能够卧薪尝胆、自我警醒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人需要的是鞭策和当头棒喝式的促动,而“逼”就是最自然的好办法。人们常说压力就是动力,就是这个意思。
朱元璋,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的儿子。幼时家境贫寒,年纪轻轻便为地主放牛补贴家用,从小就体会到了何为世态炎凉;十几岁时,家人先后离去,再加上元政府腐败,战乱频频,民不聊生,朱元璋不得已出家做了和尚,开始了四处讨饭的生活。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因为生活困顿而放弃希望,相反,他一直在努力寻找一切可以读书的机会。那时候的他,生命里只剩下两件事情:一是填饱肚子,二是读书。
在四处讨饭的日子里,朱元璋受尽了白眼和冷遇,他开始愈加发奋。虽然他看不到出路在哪里,自己的未来又在哪里,但他知道,若不讨饭,他就要饿死,这种紧迫感逼迫着他不停地向前走。
“都是逼出来的。”这样的话在生活中听到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可又有谁仔细想过,这平平淡淡的几个字,包含了多少感人的故事和成功的真谛。
想要成功,不仅不要怕被逼,而且还应该主动逼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逼自己,使自我经常处在一个积极进取、创新求变的良好的紧张状态,使潜能时常处在被激发的状态。除了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保持这样的心态外,就是要订立较高的目标来逼自己,使自己不断提升。
要说全世界最爱“自找麻烦”的人,年过半百的美国妇女卡罗琳·赫巴德算得上一个。这位和蔼可亲的美国大婶一方面是物理学家的妻子和4个孩子的母亲,另一方面又是随时准备到世界各地抢险救灾、拯救生命的勇士。她是“美国救灾行动队”的创建者和领导人。这一组织的宗旨就是“搜寻和营救”,无论国内国外,哪里有灾难,他们就到哪里去。
1988年12月,亚美尼亚发生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5万:写字楼、住宅、工厂、学校倒塌无数。几个小时后,赫巴德闻讯登上飞往亚美尼亚的飞机。她和其他营救队员在零度以下的严寒中,在覆盖几英里的废墟中摸爬了8天,尽可能多地搜寻还有希望救活的人。
卡罗琳·赫巴德参加的营救活动不计其数。他曾到过地震后的萨尔瓦多和菲律宾,去过巴拿马的密林中搜寻生存者,在纽约和田纳西州寻找因桥梁折断而受难的人;到过遭飓风袭击后的南卡罗来纳州;到过飞机、火车失事现场和火灾水灾现场;搜寻救援过丢失的孩子、失踪的猎人和溺水者。
人们无不为她抢险救人、见义勇为的事迹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当谈到20年来的收获和体会时,她说:“我喜欢遇到紧急情况时产生的那种紧张感,那种兴奋感。当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时,我会感到满意、自豪。在受灾现场,你能看到人类本性最好的一面,也能看到人类本性最坏的一面。而且我也曾处于某种危难境地之中。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品尝生活,活出了新意。”
逼自己,就是战胜自己,必须比自己的过去更新;逼自己,就是超越竞争,必须比别人更新。别人想不到,我要想到;别人不敢想,我敢想;别人不敢做,我来做;别人认为做不到,我一定要做到。潜能的力量,真的非常大!
逼自己,一方面要勇于接受挑战,把自己丢进新条件、新情况、新问题中,走投无路,才会想方设法;破釜沉舟,才会背水一战,这就是兵法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另一方面,要用自律、用目标管理、用时间管理、用行动结果来逼自己。以创新之心逼出创新的行为,得到创新的结果。
朱元璋用他的成功告诉我们,生命力是从压力中体现出来的。被逼不是无奈,是福。要么是被“看得起”,委以重托,要么是有好运气,否则不会逼到你的头上来。被逼,心态就会改变;被逼,目标就会明确;被逼,就会分清轻重缓急,抓紧时间;被逼,就会马上行动。不寻求突破,不创新,就休想跨过这道坎,于是,潜能在逼迫之下迅速集聚爆发,如核聚变。目标达成了,“被逼”的状态解除了,人就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