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马哥”的低调创富经(1)
- 企鹅帝王马化腾的8堂人生创富课
- 章岩
- 4770字
- 2018-03-29 15:06:19
2013年,腾讯掌舵人马化腾以560亿的财富新高,4年来第一次超过李彦宏,成为IT新首富!很多互联网创业者,都把他看作自己的偶像,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为像马化腾一样成功的人……
1.执著并专注于某一个目标,你一定会有所成就
马化腾这个名字,也许会有人感觉陌生,但对互联网上那只戴着红领巾的小企鹅形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几乎每一个网民都用它来聊过天,它的知名度超过了互联网上任何一个名字。2011年,腾讯发布的微信更是掀起了一股风暴,现在,每13个中国人中就有4个人逢人会说“Q我”或者“咱们微信联系”。妈妈们透过QQ群和微信群聊家常、聊孩子们的学习,同学们用QQ和微信聊作业、聊八卦……它们的出现改变了数亿人的沟通习惯。
QQ和微信的孕育者就是马化腾。
目前,腾讯QQ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即时通信服务网络。
1971年,马化腾出生于广东潮阳县,后来随父母举家迁至深圳。他的家境富裕,爸爸是上市公司盐田港的董事。
在马化腾小时候,曾经很喜欢天文,可是当计算机出现在他的生活中的时候,他的生命中便有了新的“最爱”。早在深圳大学读计算机专业的时候,马化腾的计算机水平便已令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他既是各种病毒的“克星”,为学校的PC维护提供了不少不错的解决方案,同时又经常干些将硬盘锁住的恶作剧,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马化腾的第一桶金来自大学的毕业设计。1993年,在他毕业前夕,他设计了一个“股票分析系统”。不久,这个软件被一家公司看中,花5万元从马化腾那里买了下来。这一下可把他乐坏了,他还专门找朋友帮忙将钱提回了家。
尝到甜头的马化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随后,他与同学合作开发了“股票接收系统”,让用户利用电视实时查看股票行情。它的市场销路十分好,价格最高的时候,一台卖到了2000多元,这又让马化腾赚了几万元。直到后来与马化腾合作的同学出国,他们才停止制售“股票接收机”。
马化腾大学毕业以后,在一家公司做软件工程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接触了ICQ——一个以色列人开发的即时聊天工具。马化腾觉得ICQ这个东西很好,但没有中文版,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他想,自己能否也做个类似于ICQ的中文版本的聊天工具呢?
1998年11月,马化腾与同学合作,注册成立了一个后来改变国人沟通方式的公司——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并仿照ICQ,开发了一个中文软件——QQ。从此,他踏上了创业征途。
刚开始,腾讯的日子非常艰难,只有3个员工。为了能让腾讯存活下来,他们什么业务都敢接,做网页、做系统集成、做程序设计……简直就是个小作坊。马化腾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QQ放到互联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就连马化腾本人也没有料到,这个不被人看好的QQ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发展了500万用户。大量的下载和暴增的用户量使马化腾兴奋的同时,也让腾讯难以支撑,因为用户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让小作坊式的腾讯公司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没有资金更新设备,甚至连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快发不出了,马化腾只好四处寻求融资渠道。
QQ当时并没有直接为马化腾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甚至想靠QQ顺手牵羊捞点“外快”都很难,IT界的精英们也根本看不起这个“小玩意儿”,认为整天摆弄这个没多大出息。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马化腾在不经意间,打造了一个庞大的QQ帝国,改变了中国人沟通的方式,甚至有许多年轻人可以不用微博,不用Email,却万万不能没有QQ。
对于马化腾的成功,有人总结原因说是运气太好。而马化腾自己总结说,是对QQ的专注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成功的创业者身上似乎总是有着这样的气质——专注,这也是所谓“君子之学,博于外而尤贵精于内”。专注,则能够不懈努力;专注,则能够不受干扰;专注,则能够目标明确;专注,则能够抵抗压力;专注,则能够成就不凡的创业者。
马化腾的创业故事向人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热爱某一个事物,专注于某一个目标,你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2.学会有目的地选择,用研究的心态去尝试
马化腾说:“一开始接触网络,我就知道它哪些方面是有用的。我是有目的地选择,并不只是玩。所谓的玩,是想知道这个东西为什么好,用户为什么会喜欢它,是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去尝试。”
1994年的时候,马化腾在家里创建了当时国内罕见的4线BBS,结识了丁磊、求伯君等人。当时的那个简单的BBS交流圈子给了他们很多灵感。
1997年,通过惠多网这个当时中国最顶尖级的技术人才聚集的圈子,马化腾了解到了ICQ这个软件。刚接触,他便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
当时,ICQ是由犹太小伙子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制作的一个异想天开式的新玩具。ICQ即“I Seek You(我找你)”的意思,俗称网络寻呼机。
他们最初的想法只是要编写一个小程序,方便他们三人之间互相联系。由于这个软件十分受欢迎,他们因此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定名为Mirabilis,正式向人们提供ICQ服务。1998年,他们以4.07亿美元将ICQ出售给了全球最大的网站之一“美国在线”(American Online)。
大家都在寻找商机,但商机就像刻意要跟你捉迷藏一样,让人总是找不到。马化腾认为,如果把商机当作有明确目标活动的副产品来看待,就会发现商机总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在日本东京,有一家名为新都的理发店,每日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这家理发店是靠什么招术来吸引顾客的呢?有好奇的人前去打探,发现其生意兴隆是靠“出租帮手”赢得的。这个新颖的创意源于发生在理发店里的一个小故事。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一位顾客到店里理发,理到一半时,他的手机响了——老板让他立即将一份拟好的协议打印出来,送到客户的公司。这下可把那位顾客急坏了,望着窗外的大雨和镜子里刚理了一半的头发,他进退两难。思考再三,他最后还是放弃了理发,冒着大雨去打印社打印协议,结果在客户面前显得很狼狈,自己也一整天心情不好。此事虽被人们当成了笑话,却提醒了理发店的老板,于是,一个新的服务项目就此在新都理发店诞生。
经过策划,该店雇佣了一位办理贸易手续的专家、一位日文打字员、一位英文打字员、一位英文翻译和两位办理文件的女秘书。如果顾客是带文件来的,在理发时,女秘书就会帮他整理文件;如果顾客需要打印文件,也可以在店内完成;如果顾客需要办理贸易方面的手续,店里的专家则可以提供服务。所以,顾客在等候或理发的时候,也可以和在办公室里一样处理公事。
此项服务的推出,一下子吸引了那些工作繁忙的顾客,使他们觉得来理发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机会,还可以及时处理手上的工作,真是一举两得。而新都理发店也依靠这个特色服务,使自己的年营业额成倍增加。
在我们的生活中,商机无处不在。在旧的商机消失后,新的商机又会出现。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专家认为,商业机会要转化为财富,必须做到下面5个“合适”: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合适的客户、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合适的渠道。马化腾能够成为好商人,就是因为找到了这些合适的好点子。
3.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要注意长远机会
众所周知,创业之路是艰辛的,甚至是痛苦的。如今,很多看似声名显赫、名利双收的成功者,生活得非常惬意,但是回顾他们白手起家的过去,就会发现他们也是经历无数挫折、遭受无数创伤之后才最终登上成功的巅峰的。
世间的任何一件事情,一切急功近利的思想与行为都是短视的,都是非常有害的。
马化腾对青年创业者说:“创业不是说着玩的事,腾讯也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连我们的服务器都无处托管。创建一家公司可比单纯写软件复杂多了。”
在创业的第一年里,马化腾和他的团队一直喂不饱那只小企鹅(QQ的卡通形象),也看不到赚钱的模式。马化腾回忆说;“那个时候,时间好像过得特别快,稍微一眨眼,一个月就过去了,月初对我来说,意味着又要给员工发工资了。为了那只喂不饱的小企鹅,我们到处去蹭服务器,还到各大高校网站的聊天室里去灌水。”
世上只有两种人,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把他们区分:面对同样的一袋土豆,一种人会首先留下一部分用于播种,而另一种人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吃掉。这就是深谋远虑和急功近利的差异。
不同的成功者,有着不同的奋斗历程,但在这奋斗的历程中,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路途上洒满了汗水,充满了漫长等待的煎熬。很多人觉得这样太辛苦,也太慢,渴望拥有更快捷的方法,走一条笔直不阻的捷径,其结果往往是走上一条路:急功近利。
一个穷人向一个富人请教成功之道,富人却拿出了3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穷人面前。
“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大小的利益,你选择哪块?”富人问穷人。
“当然是最大的那块!”穷人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好,请吧!”富人一笑,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穷人,自己则吃起了最小的那块。富人很快就吃完了手里的西瓜,而穷人则还差几口。
不等穷人吃完,富人已经拿起了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并且得意地在穷人面前晃了晃,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穷人马上明白了富人的意思:富人吃的瓜虽无自己的瓜大,却比自己吃得多。如果每块代表一定的利益,那么富人占的利益自然比自己多。
吃完西瓜,富人抹抹嘴对穷人说:“要想成功,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要将目光放到长远的大利上,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有些人总是好高骛远,看不起小报酬,总希望能找到一击制胜的突破点,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绝大多数的成功者,他们的巨大财富都是由小钱经过长期的努力逐步累积起来的。一个想致富的“野心家”,必须首先从心理上摒弃那种“一夜致富”的幼稚想法和观念。
马化腾认为,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我们曾险些把开发出的QICQ软件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别人,现在有点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正是因为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
对外部人而言,马化腾的成功之路是一个垄断者不断扩张的传统故事;但对马化腾而言,让腾讯一骑绝尘的并不仅仅是所谓的腾讯模式,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目光长远,而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一点点利益。
这是马化腾谋财的唯一选择,也是每一个有志于成功的人的最好选择。
4.要独立创业,就一定要找到方向
马化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道:“我父母从来没想到我会做生意、搞商业,一直以为我是书呆子,我自己也这么想。通常意义上的那种生意,我肯定是很怕的,而且不喜欢,除非我喜欢这个技术,又有人看上了,那我就会顺理成章地去做。这需要有外界的推动,否则的话,要我去不顾一切地往这个方向去追求,我不是(那种人),对做生意,倒买倒卖什么的,一点兴趣都没有。”
1998年对中国互联网而言,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1998年2月,张朝阳成立了搜狐;10月,周鸿祎成立了3721;这一年,马化腾也开始考虑独立创业。
创业期的马化腾,有一段时间,一直没想清楚要做什么,但创业的想法并没有改变。他知道自己对着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感觉可以在寻呼与网络两大资源中找到空间。
腾讯的创业团队是从做传呼的润迅出来的,他们之前就在做服务,这一点给了马化腾很大的帮助。
马化腾多次提到:“应该说,我在开公司之前,也没有什么对商业上的理解,虽然做过一些项目,有些别的收入,但是主要还不是从做商业的角度去看,而是以技术的角度去看。觉得能够用自己的编程技术做一件事情,能够做出一个产品去卖,或者是能够帮到别人,能够提高效率等,这些对我们来说更有意义。”
—个人在创业时,首先要找到方向。也许大家还记得几年前的VCD大战、保健品大战……均是一家一炮打响后,众多商家蜂拥而上地“跟风所至”,最终损兵折将者也大有人在。而今天,腾讯帝国的创始人用他自己的经验提醒我们,假如要独立创业,就一定要找到方向。马化腾是幸运的,至少,他做到了远离热闹、保持清醒,可能寂寞,但却有一份观察的从容与距离,能够清醒地明白别人在做什么、自己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