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前进吧!就像从不曾迷茫过一样
- 生活吧,就像没有明天一样
- 韩倩
- 19303字
- 2018-03-28 17:08:22
1.没有目标的人生永远到不了终点
如果人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终点。
没有目标,等于失去行动的方向。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但为什么有很多人总是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呢?原因就在于他缺乏确定自己目标的能力。
那些成功者,非常善于在行动之前,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的目标,因为在他们看来,找到目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在工作中,有的人喜爱随意,总把“到时再说吧”挂在嘴边,他们从来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这个弱点使他们永远被拒绝在成功的门外。一个人只有先有目标,才有成就大事的希望,才有前进的方向。
选择生命中一个明确的主要目标,有着心理及经济两方面的理由。
一个人的行为总是与他意志中的最主要思想互相配合,这已是大家公认的一项心理学原则。特意深植在脑海中并维持不变的任何明确的主要目标,在我们下定决心要将它予以实现之际,它都将渗透到整个潜意识,并自动地影响身体的外在行动来实现目标。
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必须从培养期望做起,但光有强烈的期望还不够,还得把这种期望变成一个目标。这就是说,你应该用想像力在脑袋里把目标绘成一幅直观的图画,直到它完完全全实现。俗话说:“有丰富的计划,就有丰富的人生。假如你能确立人生目标,就已经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譬如说,你对自己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不够满意,想改变自己的落后成绩,取得更高分数。那么你就必须确立一个你所向往的明确目标,而不是模糊不清的想法。像“我想让更多的课程达到及格分数”或者“我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的想法是不行的,你的期望必须是一种具体的目标:“这学期的五门课程我一定要通过其中的四门”,或者“这学期我一定至少要得两个A和两个A+。”
如果你的目标是想获得更好的工作,那你就必须把这一工作具体描述出来,并自我限定准备哪一天得到这份工作。你绝不能对自己说:“我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工作,也许是推销员吧!”你必须用肯定的语气说:“我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工作,没错,我想当推销员。我要推销某种商品。我去找叔叔谈谈吧,向他请教请教,因为他已从事好几年的推销工作了。然后我向招聘推销员的7个公司发送了我的简历,过一个星期,我再致电每家公司,请他们替我安排一次面谈。”
如果你的目标是使家庭更加美满幸福,那你就必须确切地描述一下如何使你的婚姻状况得到改善。你必须把你所希望出现的那种美满婚姻描述出来——希望与你妻子或丈夫能够更深入地沟通,把所有藏在心中的话都说出来;你为了改变生活准备采取什么行动;你们夫妻俩能一起参加某项活动;你还必须找出最有利于沟通的时间,但千万别是对方拖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刚踏进家门时。
美国电影演员理查·伯顿通过切身体验发现,制定一个目标是多么重要!他是一个声誉极高的演员,事业上颇有成就。可有一次他表演失败了,一时想不开,便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想以此消愁,结果是借酒消愁愁更愁,不仅糟踏了自己的身体,还差点毁了自己的演艺生命。
后来,伯顿在其主演的一部影片获得极大回响以后,决心要戒酒。因为他逐渐感到,由于酒喝得太多,他甚至连台词都记不大住了。他说:“我很想见见与我合作过的那些演员,我知道他们的演出都十分出色,可我现在连一个镜头都回想不起来了。”
这一痛苦经历促使他产生了要改变自己生活的强烈愿望。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具体目标,即严格地控制自己,过一种与酒告别的生活。他对自己的未来制订了明确的目标,甚至对与喝酒的朋友在一起会损失什么,也认真考虑了一番。他明白,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他必须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他也相信,只要确定了某个具体目标,他就能实现它。
伯顿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治疗计划,每天游泳、散步,并严禁喝酒。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终于达到了目的。他又重新组织了一个家庭,过着美满、幸福的新生活,他兴奋地说:“我的工作能力完全恢复了。我发现自己的动作或思考都比酗酒时更加敏捷,精力更充沛,脑子转得也更快了。”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暗示”的方法,即运用潜意识将你的明确目标深刻印在心中。拿破仑借助此法,让自己从出身低微的科西嘉穷人,最后成为法国的君主;林肯也是借助于同样的方法,跨越了一道宽广的鸿沟,走出肯塔基山区的一栋小木屋,最后成为了美国总统。
如果一艘轮船在大海中失去了方向,在海上打转,它必然很快就会把燃料用完,却仍然到达不了岸边。事实上,它所用掉的燃料,已足够使它来往于海岸及大海好几次。
一个人若是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达成这项明确目标的计划,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都像是一艘失去方向的轮船。辛勤的工作和一颗善良的心,并不足以使一个人获得成功,因为如果一个人并未在他心中确定他所希望的明确目标,那么,他又怎能知道他已经获得成功了呢?
2.如何寻找人生的方向
在工作中,不少忙碌的人就像走入了雾气弥漫的森林,拼命地想缩短与林外目的地的距离,却因失去了方向感而越走越远,越来越往森林的最深处摸进。
高尔夫球教练总是教导说,方向比距离更重要。因为打高尔夫球需要头脑和全身器官的整体协调。每次击球之前,选手都需要观察和思考,需要靠手、臂、腰、腿、脚、眼睛等各部位的有效配合进行击球。而击球的关键则在于两个“D”,即方向(Direction)和距离(Distance)。初学者中有不少人只想着把球打远,而忽视方向的重要性,其实,方向要比打远更重要!
人生就像打高尔夫球,如果方向对了,即使走得慢也能一步一步接近成功;可是如果方向错了,不仅白忙一场,还可能离成功越来越远。既然方向对于我们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寻找人生的方向就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
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呢?
让心灵指引方向。
在你做事情的时候,身边可能有很多人给你提出意见。这些意见是多种多样的,让你一时之间迷失了方向。其实,每一个给你提出意见的人,都是带有一定的自我心理倾向的,他会在不自觉中想要将他的想法强加给你,或者对你有一定的精神依托。
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比你更了解自己的人,所以在寻找人生方向的时候,一定要首先考虑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只有喜欢,才能有激情,才能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而不是一想到自己将做什么事情,心里就非常抵触,感觉头痛。
钢琴家郎朗,刚开始弹琴时,家里人并不支持,甚至还有些反对,但是他一直在坚持自己的观点,要弹琴,一定要在音乐的领域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经过多方努力,家人终于不再阻止他,他也成功地走上了世界的大舞台。
选择方向,总会有许多的岔路口,但是不管处境有多么困难,我们都要注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心灵为自己的人生导航。
3.策划人生方向要具体
很多人在规划人生的时候,容易犯“空”“大”的毛病。可能我们在想,我想买一座大房子;我想买车;我想开一家自己的公司……但是我们很少想为了实现这样的人生目标,具体应该怎么做。
人生策划必须是明确的、清晰的、具体的,还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如果你单单说,我想出人头地,那么是在哪一方面出人头地?怎样的程度才算是你心中出人头地的标准?这些我们必须要想清楚。
人生定位要适当。
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在无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隶了。
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了脑袋去争。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的生活比自己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力比自己大。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
所以,我们在进行人生定位时,一定要量力而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任由欲望支配,始终活在无法实现理想的痛苦里。
“股神”巴菲特说过:“在你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投资,关键不是范围的大小,而是正确认识自己。”所以,想要找准人生方向,就必须先了解自己。
反方向游的鱼也能成功。
人一旦形成了某种认知,就会习惯性地顺着这种定式思维去思考问题,习惯性地按老办法来处理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解决问题,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这种人的共同特点是习惯于守旧,迷信盲从,所思所行都是唯上、唯书、唯经验,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有时要使问题真正得以解决,就要改变这种认知,将大脑“反转”过来。
当今社会,大多数企业都喊出了“换个方向就是第一”“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等口号,因为人们已经发现,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单靠传统的思想与做法是不可能有多少成功的胜算的。所以,掉转方向,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不失为一种求发展的良策。
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通过多次实验证实存在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现传到欧洲后,吸引了许多人参加电磁学的研究。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怀着极大的兴趣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果然,只要导线通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立即会发生偏转,他深深地被这种奇异现象所吸引。当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第受其影响,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
为了使这种设想能够实现,他从1821年开始做磁产生电的试验。几次试验都失败了,但他坚信,从反向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并继续坚持这一思维方式。
10年后,法拉第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转动,电流产生了!随后,他又完成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如两个线圈相对运动,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
法拉第10年不懈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83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根据这一定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
如今,他的定律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法拉第成功地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是对人们通过反方向思考取得成功的一次有力证明。
通常情况下,传统观念和思维习惯常常阻碍着人们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展开,而反向思维就是要打破固有模式,从现有的思路返回,从与它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难题的办法。常见的方法是就事物的结果倒过来思考,就事物的某个条件倒过来思考,就事物所处的位置倒过来思考,就事物起作用的过程或方式倒过来思考。生活实践也证明,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它对人们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80后新贵茅侃侃,只有初中学历,成为Majoy总裁。他能够获得成功是人们非常惊奇的,但是正如他所说:“人和人的路不同,可能少了几年轻松的时光和一段经历,早吃亏四五年。”同样没有走传统的道路,在人们都前进的时候,他退了一步,但是他一样取得了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跟在别人的身后跑,不管前方的道路是否适合我们发展,我们都喜欢一味地向前冲。这种思想无疑是受到了传统的从众思想与保守思想的影响。我们总是习惯于向前,可是人生的方向并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只有前方才能找到人生的突破口。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如果一直坚持向前,却找不到更好的出路,不妨换个方向,向后看看。
不要以为机会总在前方等着我们,有时候,恰恰是我们最固执的时候,它跑到了我们的身后,轻轻地拍了拍我们的肩膀。
4.走自己的路,但也要听别人怎么说
但丁的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叛逆的狂潮,于是,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只以自己的想法为准。人们很快给这种想法和行为下了一个定义:个人主义。
美国是讲究个人主义的国家。但是,这种对于自我的追求并没有在这个发达的国家产生多少过激的行为,人们的表现还是相对冷静的,因为在美国人看来,个人主义的背后还掩藏着一种氛围,那就是人们虽然可以独立地生活,但是不能只为了自己生活。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虽然未必是“群居”,但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社会关系。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都与别人有着一定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顾及别人的感受,不能一意孤行。特别是当自己的思想还不够成熟的时候,一定要能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和劝告,否则,我们就可能会因为盲目相信自己而吃苦头。
可能很多年轻人会觉得,没有人真正了解我,只有我自己最清楚我想要的是什么,没有人能够完全站在我的角度想问题,所以我没有必要让别人的观点来影响我的判断力。特别是一些取得了些许成绩的年轻人,当别人向他提出异议的时候,他往往会说:“我就是这样做事情的。”要是有人给他提出了一个比较好的处理事情的方法,他也会一口回绝:“这个方法我已经尝试过了。”
这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行为,往往包含了一种自以为是的倾向。这样的思想倾向是非常不利于个人发展的,它常常会带来惰性、自满、不思进取等,阻碍我们的进步。如果这样的想法出现在企业里,更是发展的障碍。
美国航天工业巨子休斯公司的副总裁艾登·科林斯曾经评价史蒂夫说:“我们就像小杂货店的店主,一年到头拼命干,才攒那么一点财富。而他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赶上了。”
史蒂夫22岁就开始创业,从赤手空拳打天下,到拥有2亿多美元的财富,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不能不说史蒂夫是一个有创业天赋的人,然而史蒂夫却因为从来都独来独往,拒绝与人团结合作而吃尽了苦头。
他骄傲、粗暴,瞧不起手下的员工,像一个国王高高在上,他手下的员工都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他,很多员工都不敢和他同乘一部电梯,因为他们害怕还没有出电梯之前就已经被史蒂夫炒鱿鱼了。
就连他亲自聘请的高级主管——优秀的经理人,原百事可乐公司饮料部总经理斯·卡利都公然宣称:“苹果公司如果有史蒂夫在,我就无法执行任务。”
对于二人势同水火的形式,董事会必须在他们之间决定取舍。当然,他们选择的是善于团结员工和员工拧成绳的斯·卡利,而史蒂夫则被解除了全部的领导权,只保留董事长一职。对于苹果公司而言,史蒂夫确实是一个大功臣,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如果他能和手下的员工们团结一心的话,相信苹果公司是战无不胜的,可是他却选择了孤立独行,这样他就成了公司发展的阻力,才华越大,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就越大。所以,即使是史蒂夫这样出类拔萃的老员工,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公司也只好忍痛舍弃。
这个讲究共赢的时代里,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每个人的精力、资源有限,只有在协作的情况下才能达到资源共享。
单打独斗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只有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且懂得与别人合作的人才能成就自己,并因此而获得双赢。所以,前进途中,不要只顾走自己的路,我们也要听听别人怎么说。
5.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
人要使自己在成功后仍然保持激昂的斗志,长久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就要善于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有些时候,我们可能正在做一件很熟悉而令人愉快的事。事情进展很顺利,你的心情也异常轻松如意,觉得一切都很好。可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或者一闪而过的某个念头,突然使你想起了一件伤心的往事,你的心情在一瞬间便低落下来。
接下来你的情绪越来越不好,心里总是想一些令你感到失落的事。你想避开这种想法,可是不行,越是想忘掉的事,越是清晰、反复浮现在你的脑际。这时候,你手里做的事随之缓慢起来,手脚变得不听使唤,明明很熟悉简单的事,你却怎么也做不好。
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状况,在人的一生当中,更是经常出现这种莫名其妙的低沉、失落。有时它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使你从此再也无法振作起来。很多人对此无可奈何,找不出原因是什么。
但事实上,这种事并不奇怪,只是不大引起我们注意罢了。
再举一例,有一个本领高强、以实力压倒群雄的运动选手,他技巧熟练,几乎已找不到对手,简直不知失败为何物。每个人都以他为话题,他的成功与胜利仿佛将永远持续下去。但是,想不到有一天他竟突然失去了获胜的力量,以致名声也突然走下坡路了。熟悉他的人都找不到原因,而外界的人们更是奇怪,传说纷纷。
有一位在西班牙的世界杯足球赛中.为自己的球队赢得胜利的明星球员——尤文图斯队的著名前锋保罗·罗西。他身怀高超的球技,是非常优异的选手,但为什么在世界杯以后短短的二三年内就被众人遗忘?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保罗·罗西从舞台上消失,被普拉蒂尼取代,然后是马拉多纳。
为什么有些人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人却经过多年之后仍旧保有其地位,依然才能出众,备受瞩目?后者与其他人有何差异?是身体的构造不同?还是能在心灵、精神、企图心等方面,找出其间的差异?或者说,是一种保持状态的能力在起作用?
实际上,这正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方向,也就是一个人内心的状态以及企图心。
以在法国科西嘉岛上的贫困家庭出生的拿破仑为例,他拥有坚强不屈的意志,甚至能够控制自己的肉体,视情况为需要调整睡眠时间。但是,拿破仑后来也脱离现实,自认为已立于不败之地,把自己看成了神。他忘记成功是由许多条件与历史因素(亦即当时人们对革命的信仰、基层士兵的欲望、欧洲各国民心一致)所造成的,于是走向衰败。如果他有更深的教养,能够倾听别人的声音并加以反省,能够不断提醒自己不要陷于忘乎所以,或许就可以免于如此快速地走向没落。
实际上,所有的人都是如此。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想要解放的欲望,这正是驱策我们向前走的强烈动机。但是,我们一旦在事业、恋爱、艺术、学术等方面获得成功,就容易忘掉是什么原因或靠谁的帮助才得以成功,就容易放松自己的企图心。
如何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以使自己适应人生中的各种时期和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比如一名作家,在某一段时期里,他会感到有着非常强烈的创作欲望,不断地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来。在写作时,他会觉得思路很顺畅,文字像要从脑海里蹦出来一样。这时候他写的东西,优美感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人读起来不忍释手。
可是,有一天,或者在他付出艰辛的努力终于写完一个长篇之后,他可能会感到浑身轻松,然后预备写下一个长篇小说,但他突然发现自己怎么也写不出东西来。尽管挖空心思,却收效不大。写出来的作品连自己也看不过去。这种情况同我们开始所述一样,作家忽然找不到了感觉,但却很不容易明白这是什么道理。
实际上,这是他的状态出现了问题。当然,这同受外界的诱惑而导致的松懈完全不同,而这种状况又往往令人不明不白,难以找到具体的原因。
但这并非绝对不可扭转的,关键是不论在何种状况下,我们都应对自己的环境、心态、工作性质及周围的人的因素有个明确的了解,调整自己的情绪,改变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这样,才可能扭转颓势,使自己重新找到良好的状态,保持不断进取的势头。
以上的那位作家,是因为太投入太紧张的工作和后来突然松懈形成的反差,形成心理上的疲软和过度紧张。这时候,他只要走出家门,放松自己,去大自然中走一走,用一段时间完全不想写作上的事。再次提笔时,他会发现自己的灵感恢复如初,写作起来异常顺利。
这是调整状态的一种方法,即转移注意力。我们在连续工作和过度紧张的情况下,就容易造成工作效率及心理情绪的低下,因此有必要转移注意力,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休息、恢复。
而对于另一种人来说,情况则完全与此相反。这种人是在取得一定的成功后,变得自大、骄傲、自以为是,从而自然放松了进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他们很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认为自己用不着再像从前一样艰苦努力和辛勤劳作。因此他们开始讲究享受,个性也变得狂傲不羁,颐指气使,高高在上。但是这种日子不会持续太久,到他突然发现自己坐吃山空,需要重新创业时,他会惊慌失措,迫不及待地重操旧业。
显然,这时候他们已找不到当初劲头十足、游刃有余的感觉,做什么事都会磕磕绊绊,极不顺利。这当然是由于身心的懈怠所致。
善于调整自己的人不会允许自己出现这种松懈。不管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他都能正确面对,心神宁静。他不会为任何的成功沾沾自喜,忘记了追求成功的艰辛和困苦,也不会为一时的挫折垂头丧气,失去了重新战斗的勇气。只有这种人,才不会被历史的洪流所埋没、冲走,消失得无影无踪。
记得,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使之在安全、正确的航道上高速前进,一直到达理想的彼岸。
6.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
查理·库冷先生曾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表示了他的创意。他说:“成为伟人的机会并不像急流般的尼亚加拉瀑布那样倾泻而下,而是缓慢的一点一滴。”
普林斯顿大学认为:目标也是这样。当你有一个大目标时,一下子实现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你要化整为零,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如果把一个个小目标实现了,那么离大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了。
制定了目标,是不是就一定万事大吉了呢?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给自己确定了一个生活的准则,他强调:“人活着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间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目标”。有了目标,我们还要为实现目标做计划,也就是说,把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可行的小目标,每天都努力地向目标靠近,哪怕每天靠近一点点,都不要将自己的目标束之高阁。比如一个人,他的人生目标是做一位知名的骨科医生,为所有骨科患者服务。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或许太大,无法实际操作,因此还要进一步分解。他的目标可以这样分解:
高中每学年的目标,初中每学年的目标,每学期的目标,每个月的目标,每天的目标。将大目标变成了每天都可以操作实践的小目标,这样就可以使人坚持不懈地督促自己。当然,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分解方法。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保证目标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只有每个小目标实现了,你的大目标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千万记住不要“好高骛远”。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你好高骛远,所制定的目标无法实现,那就毫无价值了。
25岁的时候,普雷斯失业并面临挨饿。他以前在伊斯坦布尔、在巴黎、在罗马,都曾尝过贫穷挨饿的滋味。然而在这个纽约城,处处充溢着富贵气息,使他觉得失业可耻。
普雷斯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他觉得自己胜任的工作非常有限。他能写文章,但不会用英文写作;白天就在马路上东奔西走,目的倒不是为了锻炼身体,因为这是躲避房东的最好办法。
一天,普雷斯在42号街碰见一位金发碧眼的高个子。普雷斯立刻认出他是俄国的著名歌唱家夏里宾先生。普雷斯记得自己小时候,常常在莫斯科帝国剧院的门口,排在观众的行列中间,等待好久之后,方能购到一张票,去欣赏这位先生的艺术。后来普雷斯在巴黎当新闻记者,曾经去采访过他,普雷斯以为他是不会认识自己的,然而他却还记得普雷斯的名字。
“很忙吧?”夏里宾问普雷斯,普雷斯含糊回答了他。普雷斯想:他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境遇。“我的旅馆在第103号街,百老汇路转角,跟我一同走过去,好不好?”他问普雷斯。
走过去?其时是中午,普雷斯已经走了5个小时的马路了。
“但是,夏里宾先生,还要走60个横马路口,路不近呢。”
“谁说的?”夏里宾毫不含糊地说,“只有5个马路口。”
“5个马路口?”普雷斯觉得很诧异。
“是的,”他说,“但我不是说到我的旅馆,而是到第6号街的一家射击游艺场。”
这有些答非所问,但普雷斯却顺从地跟着他走,一下子就到了射击游艺场的门口,看着两名水兵,好几次都打不中目标。然后他们继续前进。
“现在,”夏里宾说,“只有11条横马路了。”普雷斯摇摇头。
不多一会,走到卡纳奇大戏院,夏里宾说:“我要看看那些购买戏票的观众究竟是什么样子。”几分钟之后,他们又前进了一段路。
“现在,”夏里宾愉快地说,“离中央公园的动物园只有5个横马路口了。里面有一只猩猩,它的脸很像我所认识的唱次中音的朋友。我们去看看那只猩猩。”
又走了12个横路口,已经来到百老汇路,他们在一家小吃店前面停了下来。橱窗里放着一坛咸萝卜。夏里宾遵医嘱不能吃咸菜,于是他只能隔窗望望。“这东西不坏呢,”他说,“使我想起了我的青年时期。”
普雷斯走了许多路,原该筋疲力尽了,可是奇怪得很,今天反而比往常好些。这样忽断忽续地走着,走到夏里宾住的旅馆的时候,夏里宾满意地笑着:“并不太远吧?现在让我们来吃中饭。”
在那顿满意的午餐之前,夏里宾解释给普雷斯听,为什么要走这许多路的理由。“今天的走路,你可以常常记在心里。”这位大音乐家庄严地说,“这是生活艺术的一个教训:你与你的目标之间,无论有怎样遥远的距离,切不要担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5个横街口的短短距离,别让遥远的未来使你烦闷。常常注意未来24小时内使你觉得有趣的小玩意。”
夏里宾先生把60个路口,一次又一次地分割成更小的目标,最终分割到5个路口。每次只是走一段路实现一个小的目标,而总的目标实现起来就容易多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最初之时都有远大的目标,可是最终实现的人又有多少?半途而废丧失信心的人又有多少?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有人问他凭借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许多人都认为马拉松赛是考验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力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让人产生怀疑。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有人又问他有什么秘诀。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然而在10年后,这个谜底终于被揭开了,在他的自传中他是这样写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样若干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四十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可见他用的是分解目标这一智慧,这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3300万次后,恐怕便吃不消了。”“天哪,3300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它非常失望地站着。另一只旧钟见了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钟‘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小钟高兴地叫起来,“只要这样做,那就容易多了,好,我现在就开始。”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3300万次。
在一个大目标面前,或许我们觉得我们根本无法实现目标,常常会因为目标的遥远和艰辛感到气馁、怯伤,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在一个小目标面前我们却往往充满信心地完成,有些急功近利的人,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大目标,天长日久,当他发现目标离自己仍很远时,就会因为自卑而放弃一如既往的努力,其实,我们可以把每个大目标分成无数个我们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当你实现了每个小目标,认认真真做好了每一件事,大目标也就离你不远了。
在生活中,之所以很多人做事会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距成功太遥远。他们不是因失败而放弃,而是因心中无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乃至倦怠而失败。如果我们懂得分解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也许成功就在眼前。
把大的目标分解,经常检查自己实现目标的状况,经常体验实现目标的快乐,用这样的方法,即使是遥远的马拉松,也可以跑的很轻松。火箭是那么笨重而又庞大的一个物体,它飞向月球需要一定的速度和质量。科学家们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结论:火箭的自重至少要达到100万吨。而如此笨重的庞然大物怎么才能让它飞上天空呢?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界都一致认为:火箭根本不可能被送上月球。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让火箭飞向月球吗?就在这时有人提出“分级火箭”的思想,问题才豁然开朗起来。将火箭分成若干级,当第一级将其他级送出大气层时便自行脱落以减轻重量,这样火箭的其他部分就能轻松地逼近月球了。
如同分级火箭一样,学会把目标分解开来,化整为零,变成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然后将其各个击破,不失为一个实现终极目标的有效方法。是啊!你不妨把你犹如登月似的宏大目标进行有效地分解,分段分时实现,不是容易的多吗?不能一飞冲天,那就循序渐进。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困难不可逾越,成功无法企及,正是因为觉得目标离自己太过遥远而产生了畏惧感。
清楚表述未来之梦及人生目标之后,你就可以着手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了。目标不单可以用业绩表示,也可以用时间表示。目标可以涉及人生的各个领域,视你想取得什么成就而定。积土成山,积沙成塔、积水成渊,积小胜为大胜,积小目标为大目标。这样一点一滴地去积垒成功,才能赢得更大的成功。
7.太多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
有一个很上进的年轻人,总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时常觉得很烦躁、很困惑,朋友问他为什么,他便说:
“我是个很有理想并且愿意为此努力的人,从小我就有很多人生目标。自从我大学毕业以后,我就开始经营我的理想和事业,可到现在我付出了许多,学到了很多本领,却一事无成。比如,我一毕业马上去学会计,我觉得那更实用;后来我发现心理学在今后一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马上又去学心理学;在这同时,我想踏实干好现在的工作以证明自己,但因压力觉得不安稳便又去进修与我工作相关的计算机编程,我想我很快就会成为一名高手。诸多的课程让我很疲惫,但是我想到未来一定会有用,又不忍心放弃我正在学的东西,可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我所学的课程进度都很慢,所以我很烦恼,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看不到成就呢?”
目标太多,却没有分身之术,举棋不定,不知应该放弃还是坚持。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诸如此类的困惑。
普林斯顿大学给这些困惑的人做过这样的比喻,“这种选择就像在过一个陌生的十字路口,只要你选准一条路径直往前走,每一条路都可以通往目的地。可如果总是怀疑自己的方向不对,一次又一次地退回来选其他的路,那么不管你以什么样的速度走都总在原点附近徘徊,永远走不到你的目的地。你付出的越多就越会觉得疲劳和辛苦。”
约翰从一家广告公司的小职员,做到副总,正是得益于这条至理名言。
刚到那家公司上班时,约翰很勤奋,很快就掌握了工作的窍门,做起事来得心应手,每天大约只用一半的时间就能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空闲的时间一多起来,他便想起自己学生时代曾写了一半的长篇小说——一直以来,当个小说家也是他的梦想之一,于是在空闲的时间里他便继续了他的文学创作。
直到有一天,老板发现了他的秘密,约翰很不安,但老板并没有因此批评他,而是与他进行了一次开诚布公的交谈。
老板很温和地问他:“我看过你的小说,写得还不错呀!但是,我希望你能和我说说,对人生,你有什么样的规划?”
这个问题早在五年前他就想得很明白。所以他信手拈来,告诉了老板他的很多梦想,比如当一名作家,一名设计师,一个企业的高级管理者,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
老板很认真地听他说完,并没有对此有任何评价,只是问约翰是否听到过这样的故事:
“在森林里,三条猎狗追赶一只土拨鼠。情急之下,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里。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三只猎狗就死守在树下。过了一会儿,一只兔子钻出树洞,飞快地跑,跑着跑着就爬到一棵大树上。兔子很得意,在树上嘲笑下面的三只猎狗,结果它得意忘形,一不小心从树上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它的三条猎狗。兔子趁机逃掉了。嗯,想一想,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
约翰觉得很有趣,认真地想过后:“第一,兔子不会爬树;第二,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条猎狗。”
老板笑着说:“分析得不错,可是,最重要的问题——土拨鼠哪儿去了?”
约翰恍然大悟,“是呀!怎么把它给忘记了?”
老板笑着说:“这只土拨鼠就好像是你最初为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显然,这个目标被你忽视了,想必你已经忘记了。当初刚进公司的时候,你曾信心百倍地说过一句话——‘我要做一个出色的广告人’,正是这句话打动了我,我才让你到我的公司里来的,你不会不记得了吧?”
约翰这才明白老板的用意。这时老板又补充说:“我相信你是广告策划方面难得的人才。我只是想提醒你,人的精力有限,要想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太现实的。好好做你的广告策划,你会前途无量的。至于写小说、搞设计,最好只当成业余爱好。要记住,人生的目标不能太多,人这一辈子若能把一件事做得出色,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
此后,约翰便时常用这话来敲打自己,两年后,他终于升为广告策划总监。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生活的迷失都是所要或所想的太多而又一时达不到目标所造成的。这种想法使很多人不能将精力专注于一项事业,他们总是目标多多,精力分散,总是做着这件事,又想着那件事,最后什么也做不好,还错过了许多近在咫尺的成功机会。所以他们永远也快乐不起来,因为他们永远都不能达成自己的理想。
大凡成功人士,都能专注于一个目标。伊斯特曼致力于生产柯达相机,这为他赚进了数不清的金钱,也为全球数百万人带来了不可言喻的乐趣;比尔·盖茨一心做软件开发,终成为世界首富……
每天都花一点点时间问一下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你最快乐最满足的理想,慢慢地,你会发现,那些遥远的不切实际的梦想和杂念都是你追逐美好生活的累赘,而那些离你最近的事物才是你的快乐所在。把精力集中在这些最让你快乐的事情上,别再胡思乱想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只要我们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就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成果和快乐。
法国马赛一位名叫多梅尔的警官,为了缉捕一名罪犯,查阅了十几米高的文件档案,打了30多万次电话,足迹踏遍四大洲,行程达到80多万公里。
经过52年的漫长追捕,多梅尔终于将罪犯捉拿归案,此时多梅尔已经是73岁高龄。有记者问他这样做值得吗?他回答:“一个人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这辈子就没白过。”
当初多梅尔接过这个案子时,也许他并没有想到这会成为自己矢志不渝、奋斗终生的目标。他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普通案件,履行一个警官应该履行的职责。然而随着案情的一步步深入,作为一名执法者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再也不能淡然处之了。因为一个小姑娘无辜惨死的眼睛还没有合上,他时时刻刻都在被那双眼睛注视着。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多梅尔把缉捕罪犯立为了自己的终生之志。
一任风霜雨雪,途程万里;一任寒暑过往,四时变易。一万八千多个日夜从身边流去了,意气风发的昂扬少年变成了垂垂老矣的衰年暮翁,但他仍然在执着地干着一件事。跬步之积而至千里,滴水之聚终成江河,经过52年的漫长耕耘,多梅尔终于有了收获。
当他把手铐铐在那名同样年老的罪犯手上时,竟然兴奋得像个孩子:“受害者可以瞑目了,我也可以退休了。”
一个人一生中只要能够干好一件事,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他可以像多梅尔那样自豪地说上一句:“我这辈子没有白过!”
的确,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暂,一个人一辈子能真正干好一件事就不错了。有的人,好高骛远,心性浮躁,频繁跳槽,这山望着那山高,老觉得人家碗里肉多,到头来,虽说干过不少事,可连一件事也没有干好。有的人,不务正业,无所事事,一生的全部意义,就是证实了碌碌无为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这种人的人生价值,和那个法国警察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其实,我们如果把人类社会比做一大厦,那么每个人就是大厦上的一块砖,只有大家都能做到尽职尽责,干好自己该干好的那一件事,做一块质量合格的砖,大厦才能牢固、宏伟。当会计的不错算一笔账,当营业员的把微笑送给客户,当演员的努力塑造好每一个角色……这些都是很平凡的事,但一个人若能一辈子干好其中一件事,就没有虚度人生。想想看,美好的世界,不就是由这样美好的事组成的吗?
8.用坚定的信念为目标护航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人生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定信念,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样才能使自己全身心投入,行动起来才能敏捷、有力度。唯有保证目标正确,信念坚定,行动有力,才能保证不断迈向卓越的人生。
“目标”与“信念”这两个词经常连在一起。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具体的、实际的表现,信念则是一种内在的、抽象的、含蓄的表现。现实中的目标就像一个运动的靶子,如果我们没有认定目标的决心,内心没有坚定的信念,稍不留神,它就会溜之大吉。外在的言行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定点,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目标。心里有了对这个目标的向心力、凝聚力,才会对它产生一种激情,去追寻它、发展它、实现它。这种激情是源于对自己内心表现的一种认可,是自身价值在社会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认可,是对信念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和激情,自然而然就会在心中树立对这种信心和激情向往的坚定信念,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走下去。这种信念不是装出来,它是源自我们内心迸发出来的一种力量,是目标带来的信念与激情的良好结合。
有人说:信念是人生的太阳,也是向目标前进的动力。这话一点儿都不错。
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南加州一个小小的城镇中,一个小女孩抱着一堆书到图书馆的柜台。
这个小女孩是个小读者。她父母的书满屋子都是,但都不是她想看的。所以她每个礼拜都会到坐落在一排木结构房子中的黄色图书馆浏览,里面的儿童图书在一个隐蔽的角落,她就在这个角落里碰运气找她想看的书。
当白发苍苍的图书管理员正在为这个10岁的小女孩所借的书盖上日期戳印时,小女孩渴望地看着柜台上“新书专柜”的地方。她为写书这件事一再地惊叹,在书中开创另一个世界是何等的荣耀。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她定下了她的目标。
“当我长大以后,”她说,“我要当一个作家,我要写书。”
图书管理员检索了她的戳记后,并没有像其他大人一样叫小孩谦虚点,而是微笑着鼓励她说:“如果你真的写了书,把它带到我们图书馆来,我会展示它,就放在柜台上。”
小女孩承诺说:“我一定会的。”
她长大了,她的梦也是。
她在九年级时有了第一份工作,撰写简短的个人档案,每写一个档案,地方的报社都会给她1.5元钱。对于这份工作,钱的吸引力比让她的文字出现在报刊上的魔力逊色多了。通过这份工作,她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这离写一本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后,她编学校的校内报纸,结婚,有了自己的家,而写作的火焰还在内心深处燃烧着。她有了一个兼职的工作,把学校发生的新闻编成周报。
但书还是连影子也没有。
以后,她又到一家大报社从事全职的工作,甚至还尝试编辑杂志,还是没写书。
最后,她相信她有话要说,于是开始了创作。她把成品送给两家出版商过目,但遭到拒绝,于是她悲伤地把它丢在一旁。7年后,旧梦复燃,她有了一个经纪人,又写了另外一本书。
她把藏起来的那本书一起拿出来,很快地两本书都找到了出版商。
但书的出版比报纸慢得多,所以她又等了两年。有一天,内含这名自由撰稿人新书的邮包寄到她门前,她打开一看,哭了起来。等了这么久,她的梦终于实现在她的手上。
她记起了图书馆管理员的邀请和她的承诺。
当然,那个特别的管理员早已去世,小小图书馆也扩建成了大图书馆。
她打电话问了图书馆馆长的名字。她给这位图书馆馆长写了一封信,说以前的那位图书馆对一个小女孩的意义有多重大。她在高中毕业后第三十年校庆会回到小镇来。她写信问她是否可以带两本书送给图书馆,因为这对当时那个10岁的小女孩而言是件大事,图书馆复电表示欢迎,所以她带了她的两本书去了。
她发现新的大图书馆就在她母校对面,几乎就在她老家旧址,从前的隔壁人家已经都拆除了,变成一个市中心,还有这间大图书馆。
然后,她把她的书交给图书馆工作人员,而图书管理员把它们放在柜台上,还附上了解说。泪水流满了她的面颊。
她拥抱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之后离开了,还在图书馆外面照了一张相片来证明虽然经过了三十多年,但梦想成真,承诺也兑现了。
站在图书馆公布栏的海报旁,10岁小女孩的梦想和这名作家终于合而为一了,海报上头写着:欢迎归来,姜·米歇尔!
老图书管理员的一句话,如同一把火点燃了女孩儿心中的希望,激励了她孜孜以求的一生。她的成功再次启示我们:命运并不存在于一个小时的决定中,而是建筑在远大目标的建立、经受考验和默默无闻的工作基础上。成功绝不会一帆风顺,青云直上。要想成功,就要靠着顽强的信念和斗志,不懈攀登,克服障碍,寻求机会。
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从小就逃学、打架、偷窃、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却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最终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对他提问: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三百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只谈到了他上小学时的校长——皮尔·保罗。
皮尔·保罗担任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的时候正是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发现诺必塔小学的穷孩子们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奏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一天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握着他的小手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罗尔斯在他的就职演说中说:“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成功的人,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信念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
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挫折与磨难,我们需要清醒的头脑,更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支撑我们为人生目标奋斗的,有我们的家庭、温暖的责任,还有我们的爱,这都是影响我们信念坚定与否的重要因素。当我们明白为什么而做、为谁而做的时候,更能体现我们的激情,更能发挥我们的创造力,更能增强我们达成目标的动力。
9.追求目标要有毅力还要有弹性
成功的方法不仅仅在于坚韧的奋斗,更应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为成功的道路并不只是一条。一条路行不通,积极、灵活地寻找另一条通往成功的路,才可以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山德士上校是“肯德基炸鸡”连锁店的创办人,他在年龄高达65岁时才开始从事这个事业。因为他身无分文且孑然一身,当他拿到生平第一张救济金支票时,金额只有105美元,内心实在是极度沮丧。他不怪这个社会,也未写信去骂国会,仅是心平气和地自问:“到底我对人们能做出何种贡献呢?我有什么可以回馈的呢?”随之,他便思量起自己的所有,试图找出可为之处。
头一个浮上他心头的答案是:“很好,我拥有一份人人都会喜欢的炸鸡秘方,不知道餐馆要不要?我这么做是否划算?”随即他又想到:“我真是笨得不可以,卖掉这份秘方所赚的钱还不够我付房租呢!如果餐馆生意因此提升的话,那又该如何呢?如果上门的顾客增加,且指名要点炸鸡,或许餐馆会让我从中抽成也说不定。”
好点子固然人人都会有,但山德士上校就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不但会想,还知道怎样付诸行动。随之,他便挨家挨户拜访,把想法告诉每家餐馆:“我有一份上好的炸鸡秘方,如果你能采用,相信生意一定能够提升,而我希望能从增加的营业额里抽成。”
很多人都当面嘲笑他:“得了吧,老家伙,若是有这么好的秘方,你干嘛还穿着这么可笑的白色服装?”这些话是否让山德士上校打了退堂鼓呢?丝毫没有,因为他还拥有天字第一号的成功秘诀,我们称其为“能力法则”,意思是指“不懈地拿出行动”:在你每当做什么事时,必得从其中好好学习,找出下次能做好的更好方法。山德士上校确实奉行了这条法则,从不为前一家餐馆的拒绝而懊恼,反倒用心修正说词,以更有效的方法去说服下一家餐馆。
山德士上校的点子最终被接受,你可知先前被拒绝了多少次吗?整整1009次之后,他才听到第一声“同意”。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他驾着自己那辆又旧又破的老爷车,足迹遍及美国每一个角落。困了就和衣睡在后座,醒来逢人便诉说他那些点子。他为人示范所炸的鸡肉,经常就是果腹的餐点。历经1009次的拒绝,整整两年的时间,有多少人还能够锲而不舍地继续下去呢?真是少之又少了,也无怪乎世上只有一位山德士上校。我们相信很难有几个人能受得了20次的拒绝,更别论100次或1000次的拒绝,然而这也就是坚持的可贵之处。
如果你好好审视历史上那些成大功、立大业的人物,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轻易为“拒绝”所打败而退却,不达成他们的理想、目标、心愿,就绝不罢休。
华特·迪斯尼为了实现建立“地球上最欢乐之地”的美梦,四处向银行融资,可是被拒绝了302次之多。今天,每年有成百万游客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迪斯尼欢乐”,这全都出于一个人的决心。
多方努力去尝试,凭毅力与弹性去追求所企望的目标,最终必然会得到自己所要的,可千万别半途而废。这句话说来简单,但我相信你一定会从内心同意,就从今天起拿出必要的行动,哪怕那只是小小的一步。
伊尔莎年轻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带她登上了罗马一座教堂的塔顶。
“往下瞧瞧吧,伊尔莎!”父亲说道。
伊尔莎鼓足勇气朝脚底看去,只见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弯曲的街道,一条条通往罗马广场。
“好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伊尔莎的父亲温柔地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达不到目的地,你就走另一条路试试!”
伊尔莎的生活目标是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然而,在她向这个目标前进了一小段路之后,就发现此路不通。伊尔莎想起了父亲的话,决定换一条前进的道路。
伊尔莎来到了巴黎这个全世界的时装中心。有一天,她碰巧遇到一位朋友,这位朋友穿着一件非常漂亮的毛绒衣,颜色朴素,但编织得极其巧妙。通过朋友介绍,伊尔莎知道编织这位毛衣的太太名叫维黛安,在她的出生地美国,她学会了这种针织法。
伊尔莎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种更新颖的毛线衣的设计。接着,一个更大胆的念头涌进了她的脑中:为什么不利用父亲的商号开一家时装店,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可以先从毛线衣入手嘛!
于是,伊尔莎画了一张黑白蝴蝶花纹的毛线衣设计图,请维黛安太太先织一件。织好的毛衣漂亮极了,伊尔莎穿上这件毛线衣,参加了一个时装商人瞩目的午宴,结果纽约一家大商场的代表立即定购了40件这样的毛线衣,并要求两星期内交货。伊尔莎愉快地接受了。
然而,当伊尔莎站在维黛安太太面前时,维黛安太太的话让伊尔莎的愉快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你要知道,编织这么一件毛线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星期的时间啊!”维黛尔太太说,“两星期要40件?这根本不可能。”
眼看胜利在望,此路又不通了!伊尔莎沮丧至极,垂头丧气地告辞了。走到半路上,她猛然止步,心想:必定另有出路。这种毛线衣虽然需要特殊技能,但可以肯定,在巴黎,一定还会有别的美国妇女懂得编织的。
伊尔莎连忙赶回维黛安太太家,向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维黛安太太觉得有道理,并表示乐意协助。伊尔莎和维黛安太太好像侦探一样,调查了住在巴黎的每一位美国人。通过朋友们的辗转介绍,她们终于找到了20位懂得这种特殊针织法的美国妇女。
两个星期以后,40件毛线衣按时交货,从伊尔莎新开的时装店,装上了开往美国的货轮。此后,一条装满时装和香水的河流,从伊尔莎的时装店里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了。
如果你有了目标,就要积极地实现它,努力尝试不同的方法。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谚语指人生目标的实现,不只有一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