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景观细节

1.“甲”字空间格局

杭州市为了打造南宋御街国际旅游综合体,组织了中国美术学院高水平专家团队,挖掘历史文化碎片,立足古街格局,精心策划创意,以中山路为中轴,以吴山为核心,以坊巷为基础,形成“甲”字形空间格局。在充分保护御街原有的文物古迹、老店的同时,通过有机整合、点缀展示等手法,把市井商业和公共艺术结合起来,呈现了一条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商业老街。

2.公共艺术精品长廊

在公共艺术精品长廊,有“杭城九墙”“西湖之水”“第一个居委会”“印刷史话”“四世同堂”“南宋名人园”“百工百业”“十万人家”等8个展示单元,分别镶嵌在沿街的各个坊巷、建筑里。在中山中路112号民居,考古专家发现了宋代香糕砖路面,南宋后期的石板路,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石板、粉沙土路面,层层叠压,使千年御街遗迹保存得相当完整。考古专家就地保护,把这里设计成御街陈列馆,游客透过玻璃,就能看到御街到中山路的演变。在鼓楼,有个四方墙面里镶嵌着老式自行车、木楼梯、老电表、换气扇、木箱子、煤炉等老物件,这就是“杭城九墙”,能让人回想起过去的岁月和生活情景,产生亲切与沧桑之感。又如在中山中路209号恒丰典当公司门前,有个“印刷史话”的石刻水池,里面浸着刻有李清照《声声慢》和沈括《梦溪笔谈》的石刻,以证明杭州乃雕版印刷术发源地和南宋坊刻书市的兴旺历史。在中山中路与清泰街交叉口的“南宋名人园”群塑,把南宋时期的陆游、李清照、辛弃疾等20位名人聚集一堂,供人瞻仰。而在中山中路北段上,分布着“百工百业”的各组人物雕像,展示清末民初中山路上商贾交易场景。商贸文化是中山路的本源,而文化艺术作品使之更加熠熠生辉。

3.引水入街

在路面铺彻条石,在街巷交接处增筑题刻有巷名的白色坊墙,再引水入街,这些都是这次中山路改造项目中的可圈可点之处。

在鼓楼到西湖大道段,从中河凤山闸取水,通过凤山路、中山南路,一直到鼓楼进水口,流经13个水景池,最后通过暗管,从西湖大道出水口排入中河,形成一个流动的水循环。因地势不同,每个水景池水流有急有缓,有温和的涟漪,也有湍急的奔流。流水夹岸,潺潺源源,把古老的街道给流“活”了,流出了灵动和财气。绿萍、睡莲,令水池平添生气,而初露芳容的紫色千屈菜、淡黄水罂粟,更让人耳目一新,淡雅恬静中衬托出诗情画意。

4.新老建筑交相辉映

御街留存下来的老建筑,都成为了街区上醉人的风景。其中既有古代中式建筑,又有近代小洋楼,还有无法被遮盖的现代建筑,不但没有刻意地完全复古,还新增了不少设计新颖的构筑物,相互衬托,相互丰富,也相互协调,从景观上来说也是如此,青石板路面,路边的花草小景,小桥流水,相互呼应,亦古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