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常用的塑料着色方法

当光作用于塑料制品时,部分光线从制品表面反射,产生光泽,另一部分光线经折射与透射进入塑料内部,遇到颜料颗粒时,再次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显现出来的颜色是颜料颗粒所反射出来的颜色。

常用的塑料着色方法有:干法着色、糊状着色剂(色浆)着色、色母粒着色。

一、干法着色

直接用色粉(颜料或染料)添加适量粉状助剂与塑料原料进行混合着色的方法,称为干法着色。

干法着色的优点是分散性好、成本低,可根据需要任意指定数量,配制十分方便,它省却了色母、色浆等着色剂加工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因而成本低,买卖双方不受量的限制;缺点是颜料在运输、仓储、称量、混和过程中会有粉尘飞扬,产生污染,影响工作环境和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二、糊状着色剂(色浆)着色

糊状着色法通常先把着色剂与液态的着色助剂(增塑剂或树脂)混合研磨成糊状物后,再将其与塑料均匀混合,如搪胶、涂料等用的色浆。

糊状着色剂(色浆)着色的优点是分散效果好,不会形成粉尘污染;缺点是着色剂用量不易计算,成本较高。

三、色母粒着色

配制色母粒时通常先调配出合格颜色的颜料,再将颜料按配方比例混入色母载体,通过造粒机的加热、塑化、搅拌、剪切作用,最终使颜料的分子与载体树脂的分子充分地结合起来,再制成与树脂颗粒相似大小的颗粒,然后供成型设备制造塑料制品使用。使用时,只需要在着色的树脂中添加较小的比例(1%~4%)就能达到着色的目的。

与干法着色相比,色母粒着色有以下明显的优点:改善了由于色粉飞扬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使用过程中换色容易,不必对挤出机料斗进行特别的清洗,配方稳定性强,可以保证相同牌号的色母前后两批颜色保持相对的稳定。

色母粒着色的缺点是着色成本高,制备数量不灵活。另外珠光色粉、荧光粉、夜光粉等色粉制成色母后再用来着色塑料,比直接混入塑料着色,其效果(如光泽等)要减弱10%左右,而且注塑产品还容易产生流线状条纹和接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