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遗憾有时正是生命透进光的缺口

【谁没在深夜痛哭过】

“人生是由哽咽哭泣及微笑所组成的一段过程,而其中哽咽是绝大部分。”

2012年,我背着大包小包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开启了北漂生涯。彼时,天气阴沉,不知何时会掉下雨滴,就像我未知的前方一样,让人担忧。

去北京的决定是突然而果决的,我在宿舍纠结了一天,然后在太阳逃离窗口的时候打电话告诉父母,我要到首都闯一闯。消息发出去之后,并没有预料之中的强烈反对,父亲只给我回了一个字:好。

就这样看似毫无忧虑的我,欣喜地踏上了北上的路。有些事情只有真正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才会迎来恐惧。当我踏上北上的列车时,才惊觉对于北京,除了天安门、“大裤衩”这些著名建筑,我知之甚少。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可于我而言,这句话并不适用,因为在坐上火车那一刻,我就开始对未来胆战心惊,毫无底气。

火车开动之后,我的心情变得更加复杂而紧张,甚至一度心生退意。人类果然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式,看似无畏的勇气背后不知藏下了多少怯懦和犹豫。

旁座的姐姐见我一人,开始和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了天。几分钟后,我们竟如同许久未见的好友一般,开始聊起了各自的生活。

我说出了自己的恐惧与未见,期冀从她那里得到些许安慰和鼓励。出乎意料地,她并没有说一些心灵鸡汤般的哲理语句,反而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印象深刻,每次想起便会荷尔蒙再度升高的故事,一个她自己的故事。

那是一段并不愉快的经历,整段经历是蜿蜒前行的。

高考中,她因为做错了三道大题,成为家里的罪人。朋友极尽嘲笑,亲戚们也开始暴露自己毒舌的属性,父母当时并没有过多指责,因为他们正在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为了祖母的遗产争得死去活来。那被人类歌颂的血缘、亲情,在所有的利益面前瞬间分崩离析。那时的她,像极了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或是为了远离当时一片狼藉的场面,家境拮据的她,怀着可能被众叛亲离的勇气,报考了一个三本院校。

当她怀揣着自己暑假赚的6000块钱踏进学校的时候,她以为一切喧闹终将与自己隔绝。但是事实上,天真的想法只维系了几天,便不攻自破。专业老师并不看好这个寡言少语的孩子,因为在她看来,法律专业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之外,利索的嘴皮子也是一名律师出人头地不可缺少的法宝,而这个孩子,显然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糟糕的情况在不断地蔓延,那段时期,她如同造物者手中的失败品,什么都做不好,注意力像手中的沙子一般怎么握都握不住。课文理解不了,丧失阅读能力,法律条款、单词统统在跟她作对,连最简单的问题都会堵住她的嘴。考试更不用提了,考前总是睡不好觉,刚迈进考场全身就开始发抖,像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一样。

她一直溺在泪水中,从未上岸,深度抑郁,一度心生退学的想法。她深夜给母亲打去电话,想要获取安慰,家人说当初你自己做的决定,死都不要死回来。于是她只好自己硬撑着。为了防止自己再胡思乱想,她报了八门选修课,把自己的时间填得满满的。为了应付每科超过6000字的论文,她总是第一个跑到食堂去打饭,背日语,背法语,做英语听力,背法律常识……虽不至于像匡衡一样凿壁偷光,但是只要有光的地方,她都待过。

一个追着阳光跑的人,是永远不会输在路上的。

在不停歇的灌输之下,大脑勉强接受了来自外界的压迫。虽不能到达天才的地步,但是起码恢复了正常的记忆功能。四年的大学生涯也在马不停蹄中准备落下帷幕,为了能够拿到好的工作机会,她到处参加比赛,只是为了让自己在与聘用单位较量时能够多一点筹码。与此同时她还要忙毕业论文,在有限的时间内打一场不能失败的战争,是那时她的唯一目标。上天果然不会亏待努力的人,她的毕业论文很惊艳,老师甚至生出了让她留校任教的打算,不过还是被她拒绝了,因为她已经进入了当地最著名的一家律师事务所。

在刚进入事务所的时候,她过去光鲜的外衣再次黯然失色。为了能够追赶同事的步伐,她过上了每天“哒哒哒”飞速敲打键盘的生活。为了跟进一个案子,她常常整夜都在做准备,等到一切就绪时,晨光也恰好如期而至。如今,她已经成为北京最著名的律师事务所的招牌律师之一。这次她本可坐飞机回京,只是因为贪恋沿途的风景才会与我相遇。

“在最难熬的时光要学会一路狂奔,不要多想,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人生来便是要努力的,你可以哭泣,但是不要忘了奔跑。”她拍着我的肩膀,身上散发着莲花的香味,清新而让人愉悦。

终点站很快到达,天空依然阴沉着,不知下一秒云上染墨,雨滴降落,还是阳光冲破云雾,普照大地。

当我与她告别,重新背着沉重的行李,阔步向前,我知道等待我的不一定是美好的未来,但是只有拼一拼,才足够对得起自己。

每个人都有一个蜕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自己咬着牙度过,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熬过了便化茧成蝶,熬不过,便像蒲公英一样,被生活的风吹着走。

【生命本身带着残缺和遗憾】

一个故事总要留点遗憾,才足够让人麻木的神经重新恢复生气,世间被风霜尘封,才能够体会阳光普照的感动。

医院,是这种体会最为集中的地方。各种情感在这里与消毒水汇聚,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化学反应。

大一的时候,邻居家的姐姐住进了重症病房。她原本要入住的是妇产科的普通病房,但是因为难产被推进了原本不属于她的领地。

这个位于医院三楼的病房,与其他病房相比,更加接近于死神。生与死在这里不断进行着殊死搏斗,输赢参半。在这里,所有的温馨都披上了担心的外衣,时间被悲伤占据。到处散发着悲凉气息。

因为自小便和邻居家的姐姐亲近,犹如亲姐妹一般,自她出事之后,我便会每日前去探望,生怕自己哪天没去,再去的时候她就像朵云一样飘走了。我讨厌这种感觉,就像走在自己熟悉的路上,突然一脚踩空,心也跟着直直地往下坠。

邻居姐姐所在的病房住了三个人,为了化解一屋子低气压,人们都自觉地开始熟悉起来。家属们一个个都忧心忡忡,病人们却表现得异常勇敢,像极了日本电影《勇气》里的场景。每个病人都变成了一个小太阳,用自己并不旺盛甚至不知何时就会燃烧殆尽的生命力,驱散着亲人严重的阴郁。邻居姐姐一直有家人陪护,所以我每次去,都不用花太多心思去照顾她,只是因为那份担心,所以常常会探望罢了。

作为生与死的旁观者,我在病房里认识了不少人。老刁婆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来自山东,是个心脏病患者,前不久刚动过手术,已至耄耋之年。本已经是死神手上的人,但在她身上我丝毫没有嗅到萎靡的气息,相反她的精神一直很好,常常会在病房里骂人。因为都是以开玩笑的方式,也没人愿意跟她计较,老刁婆的称号也是因此而得来。她不爱在病房待着,总是喜欢四处走动,这个楼层的人都知道她。

据说,开始住院的时候,隔壁病房的一个小孩没搞懂这位奶奶的性情,以为她像自家奶奶一样和蔼可亲,便缠着她要听童话故事。哪知老刁婆对哄孩子根本没兴趣,给她讲了个鬼故事,把孩子吓得好几天都不敢去厕所。

孩子的家长找来,看到是位老婆婆,便也不好意思说些什么。老刁婆丝毫没有内疚悔过之意,反而对讲鬼故事来了兴趣,隔三差五地跑到不远处的幼儿区吓唬小孩子,大有把自己变成童话故事里巫婆的趋势。后来,整个楼层的孩子见了她就躲,老刁婆这才消停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与大人斗嘴上。

病房里的人很喜欢和她开玩笑,仿佛和她斗上几句嘴,比特效药还有效。

“老刁婆,你怎么还没死啊!”“还没吃到你的干饭,我怎么舍得死呢!”布满皱纹的嘴并没有因为缺少牙齿而减少战斗力。(在我们那里,吃干饭指的是葬礼上的宴席。)

那人笑笑便也没了后续。

我极喜欢听老刁婆讲过去的事情,那些染上了时光的印记的故事,由骂骂咧咧的语气说出,变得逗趣生动,甚至有些超现实。因为总缠着老刁婆讲故事,邻居姐姐甚至曾吃醋地说我是以看她的名义去蹭故事的。老刁婆也经常赶我,但是我把自己变成了“502强力胶”之后,她也变得没辙。

我是一个爱听故事的人,这一点无可否认,不过我的故事还没听完,便意外地迎来了大结局。

在邻居姐姐住院的第十一天,我又趁着午休的时候,跑到了医院准备蹭段故事听。邻居姐姐当时已经可以自己进餐,我进门时,她正在缓慢地进食。所有人都在,独独见不到老刁婆,于是我便指着她的床,随口问了一句:“那位快进棺材的老太婆又跑哪儿斗智斗勇去了?”

“她昨天半夜心脏病犯了,走了。”邻居姐姐淡淡地说,眼睛没看我。

我一声不吭地出了病房,跑到了医院楼下的小花园坐了一会儿。那是我第一次觉得生命如此脆弱,需要小心轻放。我安静地再次回到了病房,瞄了一眼空荡荡的病床,假装那里从来没有住过人一样。

病房里的氛围一如既往地热闹,没有人再提起过老刁婆。每个人都知道,那个大家熟悉、和大家亲近的“朋友”带走了她,也随时可能带走自己。

邻居姐姐的病情很快就转危为安,唯一的遗憾就是,她失去了再次生育的能力。

姐姐没有抱怨,也没有哭泣,有的只是满足,感恩上天手下留情。

生命原本就是一条小溪,时间会让它慢慢变成一条大河,你可以体会不同的生活方式,接受不同的人,又和不同的人相遇、离别,让河流变得宽阔而丰富。

一个人因为有了残缺,才会变成一支军队,一条大河。

【接受遗憾也是接受生命的多样性】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未完成的梦,那些曾经想做却不能做,能做却没有做的事,在时间的尘封下,会时不时地出现,引起内心的骚动,让人不能释怀。

“你最遗憾或者说后悔的事是什么?”

来自马来西亚的新兴女摄影师Alecsandra Raluca Dragoi,拦住形色匆匆的路人,向他们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她请这些素不相识的人在一张白纸上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拿着各自的答案展现在镜头前。

这些人中,有年过七旬的老人,有尚未毕业的学生,他们都有各自感到遗憾的事情,有些人后悔自己没能好好对待家人,有些人遗憾在过去没有足够努力,有些人开始对年轻时做过的蠢事后悔莫及,很少人敢说自己是毫无遗憾地活在世上。

这些人在镜头前展现的不再只有面容,还有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话。曾经听过一位老摄影家说过,摄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把记忆定格,在时间里散发着芳香。Dragoi就这样简单直白地把遗憾的主题拉长,她认为摄影让自己和被拍摄对象产生了某种深刻的关联,触及到了在灵魂上折磨多年的那些束缚。从某种程度上,这次拍摄让那些被拍摄对象敢于用最直接的方式面对过去的阴影,进而对过去释怀。

如果有一个像Dragoi这样的摄影师站在你的面前,你会在那张白纸上填写什么?

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会各不相同。因为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未完成的梦,那些曾经想做却不能做,能做却没有做的事,在时间的尘封下,会时不时地出现,引起内心的骚动,让人不能释怀。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在幻想,如果“那件事”我没有那么做,我的人生会不会因此不同,当然这个“不同”的倾向往往是会向更好的一方面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诱惑人们不断地去猜想如果当初做了其他选择会怎样。

村上春树曾经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再劫面包店》,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新婚不久的一对小夫妻深夜两点醒来,突然饥饿难耐,非要吃点什么不可。可是冰箱里什么都没有。丈夫提出要一起出门去餐馆,但是妻子不喜欢这个时候出门。于是两人把家里所剩无几的可以吃的东西扫荡一空,但是饥饿感丝毫没有减少,反而让两人更觉饥饿。

饥饿的丈夫突然想起了自己曾经有过相同的经历,便给妻子讲起了自己曾经抢劫面包店的经历。

原来年轻时,丈夫曾经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去抢劫一家面包店,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面包。

抢劫原本进行得很顺利,丈夫和伙伴如愿拿到了面包,但是这次行动严格来说却称不上抢劫,因为面包店的老板让他们听一下瓦格纳的音乐作为交换。两个人在犹豫中,还是接受了老板的建议,听完了瓦格纳的音乐,拿走了面包。

但是两个人对这次的行动并不满意,他们进行了几天的讨论,在抢劫好还是交换好这两个问题上纠结不清。在理性上,两人都认为交换好,因为这样做不伤及任何人,却让每个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在直觉上,两人却觉得拿着刀子直接威胁老板把面包抢走更加刺激。

丈夫认为当初没有做出的选择,让他“留下了一道非常黑暗的阴影”,觉得自己“被诅咒了”。

妻子认为如果不帮丈夫把这个咒语解除,那么这个“遗憾”将会像蛀牙一样,折磨丈夫到死。于是为了解除这个诅咒,两人决定再去抢劫一次面包店,在寻找面包店无果之后,两人抢劫了麦当劳。

初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十分荒诞,但是在细细品味之后,才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深意。每个人都有一些这样未完成的小事。没人喜欢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遗憾,但是却又无法避免让接受遗憾成为人生的课题。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顺遂,正是因为月亮阴晴圆缺,我们才能看到月亮的不同形态,同样的正是因为这些遗憾,我们才能与现在的人和事相遇。有时候,遗憾意味着另外一种圆满。

【过于追求完美也会损失美】

完美主义者常常是不讨人喜欢的一类人。完美是一件好事,但是过于追求完美就变成了一种强迫症。

一些过于追求完美的人们在苛求自己的同时会不自觉地苛求别人。有时候深知一些事情是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的,他们还是纠结个没完没了。本来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如果合作对象变成了完美主义者,就会变得十分难搞,因为他们会对每一个细节都特别在意。

在完美主义者的大脑构架中,他们与外界的关系只有两种——完美或者糟糕。按照完美主义的标准,他们与外界建立的如果不是完美的关系,就会被定义为糟糕的关系。

身边有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朋友,做事情时总要苛求完美,对别人做的事情也会毫不留情地挑三拣四。我曾经问过他,为什么不放过自己,也不放过别人。他给我讲了他小时候的故事,这件事在今天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事,也很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略,却让他记了一辈子,甚至改变了他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小时候的他是个十分乖巧可爱,一直是被老师和家长称赞的孩子,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有一次,这位“别人家的孩子”在课堂上和同桌说悄悄话开了小差被老师抓了“现行”,当时老师心情不佳,就把他狠狠批评了一下,让他站在教室的后面听课。这本是在课堂上再正常不过的惩罚,没想到却从此改变了他的性格,让他深受刺激。因为从小到大都没有人批评过他,甚至连一句硬话都没有对他说过,老师对他的批评让他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的认知。从那之后,他好像变了个人,不爱和人说话,别人主动和他打招呼也是装作没看见,仿佛与人交往成了一种罪过。

他的人际关系深受影响,让他总是小心翼翼地维护与周围人的关系,他对别人的意见十分看重,常常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推翻自己的主张。就这样他慢慢丧失了自己,只为成为别人眼中完美无瑕的人。

人们很容易走向一个误区,认为只有追求完美,或者至少让自己看起来是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才是成功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完美是被鄙视的,那些留有遗憾的人总觉得自己像个loser。可是可笑的是完美几乎是不存在的。

生活中,用完美主义去要求自己的人有很多人。记得有这样一篇报道,说的是贝克汉姆的完美主义给家人带来的困扰。

退役以后的小贝,褪去了世界著名球星的华丽外衣,回归家庭之后,给家人带来了不少麻烦。

小贝对家里的物品摆放要求很高,必须要达到完美的效果:所有的物品都要摆成直线,最好可以对称。他的衣柜里,所有衣服都按照颜色区分开来,所有东西都不能打乱。家里的三个冰箱也不可以乱放,必须按照要求分别用于摆放食品、饮料和沙拉。如果冰箱里的饮料不成对,他甚至会扔掉一瓶来达到自己的标准。维多利亚因为丈夫的完美主义叫苦不迭,直接把贝克汉姆比作是魔鬼的化身,因为他让人觉得十分不自在。

不可否认完美主义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自己的正面作用,但是有时候也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扎西拉姆·多多在《当你途经我的盛放》中写道:“我们害怕被排除在标准答案之外,我们依赖各种体系、价值观、审美观,我们需要反复被证明,证明‘我’的存在。”

完美主义者因为害怕受到伤害,所以不断地苛求自己变得完美,不断地制造着一种假象,企图把自己变成别人眼里的超人。

人们在很多时候总会滋生一种想法,觉得只要自己变得完美了,便可刀枪不入,抵御世间所有的偷袭,却没想到也把幸福隔离在外。

记得徐帆在一次访谈时,有位观众问她:“您的丈夫是中国乃至亚洲最顶尖的导演之一,您认为他在您心中是完美的吗?”徐帆答道:“我不会用‘完美’这个词来描述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完美了,那他就不是人了,每个人都会有优点有缺点,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

这句话说得让我忍不住想要为她点赞。能力有限是人的本质,每个人都有自己办不到的事情,也都会犯错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水平不足把自己逼进一个死胡同,累了自己,也拖累了别人。

生活本就是在残缺中成长的过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认清真实的自己,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因为有些人,正是因为自己的不完美才会变得独一无二。就像我们每次想到维纳斯时便会想起她的断臂,其实在每个人身上都有“断臂”。

生命本就脆弱,我们要懂得临渊而思、适可而止,可以追求完美,但不要被它束缚。这不是自我逃避,而是让自己选择一种舒服的方式活着,生命会因为有所取舍,而更有质量。

【正视自己的伤口,才有痊愈的可能】

每个人都有一段难以治愈的伤口,伤及筋骨,刻在心上,除了我们自己,没有谁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发作。

收到一名叫作雷的男孩的邮件十分意外。那时,我在微博上经营了一个跟树洞相似的微博,每天都会有人通过私信或者邮件的方式把自己内心想要说的话发给我,我会选择最动人的内容发出去,不署名,只是简单地让他们有个情绪的发泄口。一个有秘密的人不一定幸福,但是一直把秘密压在心底的人一定是痛苦的。我用这种方式,分享他们的秘密,让他们可以有一个发泄口。

每个人的秘密其实都不一样,那些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各种问题,有时候即便是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一种压抑的情绪。

雷的故事与《失孤》里的井柏然经历极度相似,却又有各自的不同,毕竟人生不是狗血的电视剧,虽然有时它真实起来比电视剧还狗血。

他是一个被拐儿童,大概在四五岁的时候,被一个人贩子带到了现在的养父母家。他说当时他记得自己父母的模样,也记得父母的职业,但是他不敢提,因为他同时还记得人贩子在最初带走他的时候曾经这样威胁过自己:你要是敢跑回去,我就杀了你父母,我每天都会监视你,所以别跟我耍花样。

他不知道人贩子跟自己家到底有没有前仇旧怨,也不知道养父母到底和这个人贩子有没有牵连,那时的他还没椅子高,就这样在一句话的威慑下,学会了不吵不闹,安静思考,将自己伪装成一个不懂世事的孩子。

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他曾经想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但他已经把父母的样貌和名字统统忘记了。他开始在潜意识里怀疑自己曾经的记忆,甚至有时会错误地觉得那不过是一场梦,自己自小就应该是养父母的孩子,一个乖巧懂事的儿子。

十六岁的时候,他想去办个身份证,这才知道自己确实是黑户。从派出所回来,他什么都没说,这里毕竟是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养父母也确实对自己不错,他有什么权力去质疑过去。

他像电影《失孤》里井柏然扮演的角色一样,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决定隐瞒自己的过去。每个身处这种环境的孩子都会产生这样的错觉,我的亲生父母为什么还没来找到我,他们是不是早就放弃我了。但是有时候又会想,万一自己的父母还在每日每夜地寻找自己,不回应的自己是不是成了罪人。

这个问题成为了他心头上的一块病,纠缠着他让他极度不快乐。他曾经尝试远离养父母到外地打工来逃避这个问题。他到了一个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城市,开始重新过一段生活,尝试用时间和重新开始来疗伤。但是没有人能够彻底与过去隔离,在深夜里他依然会被这个问题纠缠。

收到他来信的时候,我也十分苦恼,不知该如何为他解答,毕竟这是与一生有关的课题。后来,看到了一篇文章说有些伤口埋得越深伤害越大,不如暴露出来,处理杀毒,痛过之后便可痊愈。

我于是建议他找养父母老老实实地说清楚,把自己想说的全都说出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顾虑,然后再考虑其他问题。

到了五月份的时候,雷突然给我发了封邮件,询问我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我有些不知他的目的,便询问缘由。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男孩真的按照我说的方法去找了自己的养父母,许诺一辈子做这家的儿子,但是有个要求就是让他们同意自己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其实,儿子的身世也一直是养父母心头的一块疤,被揭开了,反而觉得释怀了。于是他们清清楚楚地跟儿子描述了当年的情况,凭借着当年人贩子给的信息,找到了雷的家。

在他没有和我联系的几个月的时间里,雷的生活发生了从未料想到的转变。他现在已经成功认回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两个家庭也因此平复了心头多年的伤痕。

雷说一切都是因为我的建议,其实每个人的决定都是自己做的,故事能有圆满的结局,不过是因为他的勇敢、坦诚,如果他不告诉我他的故事,向我揭开自己的伤口,谁又能帮得了他呢?

每个人都有一段难以治愈的伤口,伤及筋骨,刻在心上,除了我们自己,没有谁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发作,我们又因为这个伤口的疼痛而煎熬。不要自欺欺人地祈求这些伤口自行愈合,而要忍痛去找其中的症结,就像医生用手术刀切去肿瘤,身心才能痊愈。

【只要你活得用力,生存本身便足以打动人】

没人希望离开这个世界,拓人也好,我们也好,都希望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活着才有希望。

去年,冰桶挑战风靡了整个夏天,人们在一场名为公益的活动上,秀着自己的花样儿,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活动真正要传达的含义。

在那段时间有一部名叫《我存在的时间》的日剧又被翻了出来,很多人也开始了解真正的ALS(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病。

这部剧讲述了患有ALS的年轻人拓人的经历,说是一部患病的剧,倒不如说是一个寻找自己的剧。因为整部剧都在向人们提问:人为什么活着?

整部剧没有太多冠冕堂皇的说教,而是直接把赤裸裸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让人们自己去思考。

秒针总是不停歇地跳动,滴答滴答……提醒观众眼前这个笑容温暖的男孩正在步入生命的尽头。这便是剧的开头。

世界上有太多活得浑浑噩噩的人,他们做的工作枯燥乏味,即便不做,也没什么影响;他们都很平庸,不热情也不善良,学问也是处在差不多的位置上,慵懒而自私。作为子女,他们并不出彩,作为下属他们也没太尽力。因为太过平凡,他们的存在似乎已经找不到与世界的关系。

深以为,这部剧便是给这类人量身定做的。

故事的开头就充满了紧张气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为了能够得到一份工作而奔忙。犹记得女主角惠出场时,她的闺蜜说的一句话,她指着人群说,看,好像蚂蚁。是的,大家都像蚂蚁一样,渺小且努力,努力地把自己伪装成公司需要的那种人才的样子。拓人的面试很失败,惠也是。在一次次失败中,人们不断与希望做着较量,终于面试100次失败的同学自杀了。在整部剧的结尾处,拓人曾经提到过这个自杀的同学,他说他的死对自己的触动很大,但是毕竟死的不是自己,所以他也没有因此而改变什么。

真正慢慢改变拓人的是他在一场面试上的表现,面试官问他:你在学生时期做过最多的是什么?拓人原本准备了一套完美无瑕的说辞,但是还没说完就先被自己的伪装给说笑了,他的理性让他继续说下去,这样才能赢得被聘请的机会,而他的感性告诉他,那不是他。于是感性占了上风,他卸下了自己所有的包袱,坦率地讲起了自己,说自己学生时代做得最多的事是“演戏”,小学的时候扮演默默无闻,中学的时候扮演好学生,因为那样做父母会很高兴,到了后来成绩渐渐跟不上了,便扮演不了优秀的儿子了,于是他开始演无所谓,吊儿郎当。

在那一刻,拓人撕掉了面具,成为了自己。当他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出来之后,他猜想自己一定不会被录取,但是公司的负责人却被那一刻真实的拓人所打动了。他录取了拓人,并告诉他,我想和真实的你做同事,一起努力吧。我们就应该是这样的,不扮演谁,去做有血有肉的自己。

而对于亲情呢?拓人绝对是个缺爱的孩子。

这个连向母亲告知病情都要微笑着说对不起的少年可见他的内心承担了多少次父母的无视。

剧里的拓人有着很多和父母有着相处障碍的孩子的影子,他们被父母忽视,甚至连自己最喜欢吃什么,母亲也不了解。剧里拓人的母亲会因为小儿子考进了医学院而欢呼却忘记了大儿子的工作还没有着落;因为小儿子爱吃炸鸡而去做炸鸡,会因为小儿子爱吃螃蟹而去做螃蟹,丝毫没有留意大儿子的手已经变得不方便了;母亲会因为小儿子逃课就变得忧心忡忡,丝毫没有留意大儿子生了病变得郁郁寡欢……

在生活里,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因为不够优秀而被父母忽略,渐渐变得平凡,像一朵开在深谷里的花,只剩下孤芳自赏,或者自暴自弃。

ALS的到来,让拓人逼迫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去解决这些隐藏的问题,而接下来拓人所做的便是争取他生存的时间。

他向父母坦白自己的病情和不满,学会了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女孩……

当然,他也时时刻刻都在恐惧,病魔将自由一点一点从他身上剥夺。没人希望离开这个世界,拓人也好,我们也好,都希望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活着才有希望。

当拓人连自主呼吸都不能继续的时候,他开始害怕,对未来的每一天都十分恐惧。在最后一集中,拓人到大学里去演讲,他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心路:“我害怕死亡,也害怕生存,无论决心去死还是继续生存,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虽然我身边的人都说,只要活下去就好了,但是我能否只为了家人和重要的人就活下去呢?能否在失去表达能力的情况下继续生存下去呢?关于这些,我一无所知。但是只有一点,我很清楚,那就是不管变成什么样子,我都是被爱与温暖包围着的。家人、朋友、前辈、主治医生,医院中的工作人员,照顾我的几位以及一直陪在我身边的女朋友。我能否只为爱与温暖继续生存下去呢,能否因此而感受到自己活着的意义呢?现在不要说做事情,连活着都变得十分艰难:排泄,洗澡,吃饭,吸痰液。即便变成了这样,我还是要继续生存下去吗?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可是只要我活着,周围的人就能感受到活着的价值,只要我活着,就能不断向社会探求活着的意义。那么,在我只是活着的状态下,我要怎么做才能维持自我呢?到那时,能支撑我的,不就是我曾活过的时间,我曾存在过的时间吗?”

这令我想起艾佛烈德·德索萨(Alfred D'Souza)的那首诗:

Dance as though no one is watching you.

Love as though you have never been hurt before.

Sing as though no one can hear you.

Work as though you don't need the money.

Live as though today is your last day.

翻译成中文意思是:

去爱吧,就像不曾受过伤一样;

跳舞吧,像没有人会欣赏一样;

唱歌吧,像没有人会聆听一样;

干活吧,像是不需要金钱一样;

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世界和平共处的方式,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也许看起来是很有意义的,也许是苍白无力的;也许过得十分安稳,也许看起来尽是折腾;也许走到哪儿都有人认识,也许走到哪儿谁也不认识……我们贴着专属于自己的标签,努力地给自己贴上更多的标签。我们既然已经来到了世上,便没有打算活着回去,你要怎么活只有你自己知道,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有意义。

只要你活得用力,生存本身便足以打动人。

【不要怀疑自己的韧性】

世界上有一样东西是不用怀疑的,那就是你的韧性。谁也不知道自己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到哪里,但是只要你不放弃,很多你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都能做到。

朋友的先生几个月前回国了,轻描淡写地向她道歉,请求复合。如果放在五年前,作为全职太太的朋友很可能会软弱地接受这个建议。但是,如今,绝不!

2010年,已经结婚两年的好友突然找到我,她怅然若失的样子,仿佛丢了魂魄。我当时并不知道她出了什么事,因为自她出嫁之后,日子过得十分太平,再加上她还在攻读研究生,即便已经结了婚,身上还是留着摆脱不了的稚嫩,所以她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来找我哭诉,渐渐地我也开始把她所谓的“大事”习惯性地大事化小。

那次我见她,以为她像以往一样遇见了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觉得她敢说出来,我便可嘲笑一番。没想到,这件事真不小。原来她那声称去美国探亲的丈夫,一到美国便没了联系,当她以为丈夫在美国出了什么意外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丈夫带走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她曾试图和丈夫取得联系,但是终究失败了。这个男人,就这样丢下自己尚未满四岁的孩子以及正在读研究生的妻子,没有办理离婚手续,毫无征兆地像个劫匪一样消失了。

上帝安排给你的狗血剧情,谁也没有拒绝的权利。在崩溃之后,就要学会接受和发起挑战。

成为落单人妇的朋友开始时并不知道该怎么办,向来习惯了依赖别人的她,这次要独自去面对摆在面前的难题。她看清自己的现状,停止了抱怨,开始了边读书边工作边照顾孩子的生活。

半年之后,她已经可以熟练地更换灯泡,巧妙地安排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懂得怎样去省钱……命运就是这样,总能在你绝望的时候教会你很多技能。

2012年,朋友突然带着儿子来到我家。当时已经是深夜,母子二人显得异常疲惫,他们拖着两个大箱子,那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他们的房子到期了,而当时朋友并不知道自家的房子是租来的,那个男人向她隐瞒了太多事情,而这些事情就像定时炸弹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等到朋友发现一切的时候,房东已经下了逐客令,母子二人紧急之下只好找到了我。

朋友在我家并没有呆多久,大概觉得总赖在我这里不合适,所以几天后不顾我的挽留,拖着两个大箱子回家跟父母住去了。

其实,这两年她跟父母的关系并不好,时常听到她那爱面子的老妈在大街上破口大骂,说自己养了个赔本货,男人不要了,还要养个拖油瓶。

朋友回家住,想必心里也是不舒服的。曾去看过朋友几次,当时的她面黄肌瘦,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但是只要她的儿子在场,她从来都是一副活力满满的样子,前后的对比让人心疼。

那段时间,她的工作学业压力很大,不过她学会了一项减压的技能,那就是哭。她一下班就哭,等哭着到了家门口,再把电梯当成变身器,擦擦眼泪拿着钥匙开门,笑着去拥抱在家等待自己的儿子。

我从不劝告朋友放弃,因为有些人放弃了一次,便开始学会了放弃,而她当时并不能放弃。走下去是她唯一的选择。

2013年,研究生毕业的朋友出任了一家公司的经理,日子貌似也开始走上正轨。与她见面时,身上已经再也见不到一丝当年软弱的气质,留给我的只是职场精英的自信。那些年的硬撑,终于撑出了一片灿烂千阳。

在没有其他男人的帮助下,朋友已经迅速成长为了一个能够淡定处理一切事情的女强人。她独自半夜开车送得阑尾炎的儿子去医院,独自带着儿子去逛公园、参加辅导班……

2015年年初,那个男人毫无征兆地回国了。男人的第一句话是:我以为你会熬不过,看来你过得还不错。怎么样,现在我养你。

当时我并不在场,如果我在场恐怕会给那个男人一个响亮的耳光,打醒这个狂妄自大、不知廉耻的人。

朋友并没有过多赘言,她只说了一句话:不需要了,我们签字吧!

那个男人回国的第一个星期,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朋友给我发来短信:我终于离婚了,快来祝贺我。

我马上打电话给她,约她在一家咖啡厅见面。那是一次与以往不同的见面,她看到我时特别高兴,终于甩掉了一个狗皮膏药。

我恭喜她的同时,开始为她不值,把她以前受的委屈一个个道来。可她却说自己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她说可能是太难受了,自己都不忍心留下这些事情。我知道她只是习惯了,习惯了坚硬,便忘记了曾经的苦痛。

人就是这样,当有了依赖,便会变得脆弱,把自己逼进了一隅之地。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点伤害就会让我们觉得天崩地陷,一点点愤怒就会燃起我们的不满……内心装满了纯真,却也软弱得可怕。可是当一些危机不可预期地到来,你以为自己终将会在某个节点死去,可是一步一步走下去,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竟然一点点丢掉了软弱,重新拥有了盔甲,成为一名战士。

【别为落后于人找借口】

人们习惯了为自己落后于人而找借口,给自己的不努力找理由。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宽容程度都会高于他人,但是当刻意的自我欺骗演绎成一种习惯性的臆想,最后伤及的只有自己。

一个年轻的歌手,在一次歌唱比赛中得了冠军。在他夺冠那一刻,流言便传开了,说他是个富二代,冠军全是靠家里人给买来的。事实上,这位歌手的实力特别强,在比赛开始后,不管是观众、评委甚至是比赛时的对手都已经认定他一定是本届比赛的冠军了。可是当他的家庭情况被爆出来之后,很多人竟然开始把矛头对准了他,把他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否认了。

这时候似乎没人在意他的努力,也没人在意他的唱功了,人们把他身上所有的优点都全盘否决了,只因为他家有钱。

我有个朋友,家境不错,但是如今取得的成绩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几年前,他结婚了,后来跟妻子商量资助了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是农村的,父亲常年酗酒,母亲早亡。朋友觉得孩子总是跟着酗酒的父亲不好,便跟他父亲商量,把孩子接到了城里来住,其实已经相当于半个养子了。

孩子被接过来之后,学习很努力,每天都会学习到很晚。夫妻二人也把这孩子当亲生儿子一样对待,怕他学习太累,还经常带他去游乐场放松心情。

朋友以为孩子跟自己的感情会慢慢变深,虽然可能当不成亲父子,但是至少可以让孩子心怀感激,知道世上有人无私地帮助自己。

孩子被接过来半年之后,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向朋友问了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眼神也不对,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这让朋友大惑不解。

直到有一次,妻子在帮孩子打扫房间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

作文里的几句话,大致的意思是:世界上有太多的不公平,自己父亲这样每天从早忙到晚什么也得不到,害得自己只能跟着叔叔过。而有些人却可以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就能衣食无忧,比如我叔叔,每天除了玩电脑,就是看书,有时还可以陪自己出去玩。有钱人就是好,什么都不用操心。

当时朋友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没想到自己作家的身份,竟然让孩子误以为敲字是一种休闲。他当时特别想跟孩子吼一句,什么叫有些人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却可以衣食无忧?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干的人,是你亲生父亲!正是因为你父亲什么都不干,只知道酗酒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我是同情你,才会把你接过来。我天天累成狗,还要挤时间陪你玩,我容易吗?

至此,朋友也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老师看他的表情会不一样。

夫妻二人很惆怅,他们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解释真实的情形。

还有一件事,一位叔叔家的儿子考上了国外的名校。这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于是叔叔就跑到饭店订了几桌菜,把亲友都叫过来给这个弟弟好好庆祝一下。

没想到,在酒桌上有一个叔叔的朋友可能是喝多了,说话便开始口不择言起来。好像看透一切的样子,大声对叔叔说:“现在有点钱就去国外上学,你们家孩子要是成绩不好,奉劝一句,还是不要跑到国外丢人去了。”

叔叔听了非常生气,我那弟弟本就是靠自己的成绩考上的大学,硬被说成是花钱买的。当然,为了不影响饭桌的气氛,叔叔还是和颜悦色地向那个人解释:“您说的那是不正规的学校,我家儿子考的可是名牌大学,外国名校录取条件很苛刻的,我儿子拿的可是全额奖学金。”

没想到解释了半天,对方扔过来一句话:“都一样,给钱都能上。现在有钱的是主子,到哪腰杆都硬。”

叔叔当时气得说不出来话,拉着弟弟就走了。我想他跟那人的交情也告一段落了。

不知什么时候,社会进入到了一种仇富的状态,很多人都把别人的成功简单地归结到对方的财富身上。别人的财富就这样成为了他们没有成功的借口。

这种臆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让很多人不思进取。每个人都有通过努力获取成功的权利。但是很多人,都只认为草根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努力,而富有人家孩子的努力取得的成功则要归功于良好的家境。

在一些人看来,所有富有的人都是不需要努力便可以获得成功的。

仇富心理,让人们总是以一副“世界都欠我的”心态来处理事情,特别是当自己的竞争者家境不错的时候,他们在一开始就打退堂鼓,认为自己无论多努力都是无法超越对方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出色的表现是每个成功评判者都无法忽略的。

当你全力以赴地去做每一件事的时候,没有人能够否定你的优秀。

世界真的不欠你的,也不欠任何人的。每个人都可以享受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幸福的生活。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内定的成功,只是你还不够努力而已。

【再过几年,你会成为怎样的自己】

我太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儿顾影自怜,从而荒废时间,忘记前行。我抱怨大学时间太匆匆,却从来没有珍惜过每一分钟,整天混沌度日。我总是对未来充满幻想,可是却不肯逼自己一把。

某天下午四点,我收到了一个越洋电话,打电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好闺蜜丽佳。

我刚按下接通键,就听她在另一端疯狂地叫嚷着:“亲爱的,你猜我在哪儿?”

“不知道,家?”我并不想猜下去。

她的情绪并没有因我的冷淡而改变,继续语气高昂:“我在普罗旺斯!这里的薰衣草美翻了!”

“你怎么跑那儿去了?”我随口问道。

“你居然忘了,大学毕业那年,我们不是约定今生一定要去一次普罗旺斯吗?你看我办到了。我现在就在薰衣草最美的地方,普罗旺斯!!”她显得很兴奋,似乎要每说一句话,都企图把薰衣草的香味传递过来。

我听了没有说话,大四那年,我们一起看了一个电影,是在普罗旺斯拍的,当时我特别兴奋地跟她说,在25岁之前,一定要去那里看看。而现在,她已经去了普罗旺斯,我则依然呆在办公室里,连北京都没怎么出去过。

她听我这边没有动静,貌似有点着急,一直在电话里确定我是否在听。我跟她说:“我嫉妒了。”她马上扔给我一句:“活该,这些都是你自找的。”

是啊,这些都是我自找的。

2009年,我第一次进入大学。她睡在我的上铺,整天泡在图书馆里,说自己要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我当时什么也没说,只是在心底笑她真会做梦。

后来,听说大二的时候要考普通话,普通话一向不好的她开始疯狂练习口语。而当时,在没有方言环境中长大的我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了她的普通话老师。

大二那年普通话考试如期而至,她竟然考了一级甲等,而我只考了个二级乙等,连专业的普通话要求都没有达到。她问我怎么普通话说这么好居然没过,我笑着说你忘了老师说过普通话越好的越不容易过,看来是真的。其实,这不过是我的狡辩罢了,因为在考试前,我连练习都没有练习过。

同样是大二那年,她要报一个日语学习班,问我要不要一起。当时我好像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所以拒绝了她的提议。半年之后,我跟她逛街,一个日本男孩迷了路,正巧被我们碰到,她上前用流利的日语询问情况,让日本男孩十分感动。事后,这个日本男孩成了她的男朋友。再后来,男孩甚至为了她放弃了在日本的事业和生活,在中国定居。我经常调侃她,居然能勾搭日本小帅哥舍弃日本的碧海蓝天投身到帝都满是雾霾的环境当中。

大三那年,她说她要跨专业考韩语,问我要不要一起。我说自己要学PS,不想学其他的。她觉得也不错,便没再缠着我一起学。那年年底,她已经当上了我的韩剧“同声传译”,让我可以不用等字幕就能够以直播的方式看到最新的韩剧。而当她问我要怎么P图的时候,我连图层到底要怎么弄都有些糊涂。

大四那年,我开始找工作,而她则窝在宿舍里为考研备战。英语只有四级的我,在应聘时屡屡受挫,好不容易找了个工作,每天老板都要拖班。我说我要辞职,日子过得太苦了。她气愤地说:“哪有不苦的工作,哪个老板想养个姑奶奶啊!今天北京下大雨把宿舍楼的门前的小道都淹了,我还不是得穿着拖鞋去图书馆。我这个没收入的都没抱怨,你这个拿着工资的有什么好抱怨的。”

后来,她真的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而我还是公司最底层的员工。几年后,研究生毕业的她进入了一家央企,当上了宣传部的负责人。我则只是公司的一个小组长。

我也曾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做出了那么多错误的选择,可是回头想想,还真是自找的。

当她埋头苦练普通话,整天为了前鼻音后鼻音发愁的时候,我在宿舍里看着小说。当她练习日语、韩语的时候,我还是在混日子。当我为了公司拖延了十分钟的下班时间而抱怨的时候,她还在学习,而那时已经晚上十一点了。

当我还在为工资太低而觉得公司待我不公的时候,甚至忘了她已经为了公司的宣传方案熬了好几个通宵。

而今她拿着高薪,有着闲暇时间,有着美满家庭,我有什么资格去质疑别人。那些自己的梦想不是被自己掐死的吗?

我太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儿顾影自怜,从而荒废时间,忘记前行。我抱怨大学时间太匆匆,却从来没有珍惜过每一分钟,整天混沌度日。我总是对未来充满幻想,可是却不肯逼自己一把。

接完那次电话之后,我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自我反省后来也报考了日语学习班,而如今我已经可以简单地应对日语会话,虽然还达不到流利的程度,但是简单的交流并无障碍。

我相信,只要我脚踏实地地去做,再过几年,我便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我付出的,终有一天会回馈到我身上。

你是不是也像曾经的我一样,每天泡在电脑上看韩剧、看微博、聊QQ,成为别人生活的旁观者?你能够熟练地说出别人的失败和成功,却无法从自己的身上找出任何可以开口的东西。

认真想一想,你现在最想做什么?想要成为怎样的自己,取决于从现在起你每一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