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无论私藏还是绽放,梦想总会飘逸出醉人的芬芳(2)

有些时候,她总感到力不从心,能想到却做不到。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她开始有了畏难情绪。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她常常彻夜难眠,以致产生退学的念头。

在感性与理性交锋的关口,方璐又一次默默地告诉自己:如果遇到困难就想着放弃,也许这辈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她给自己放了一段时间的假,出去旅游,暂时不去想这些棘手的问题。旅行回来,她恢复了往昔的从容和冷静,放弃了退学的念头。她一如既往专注地投入研究中,很快收获了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又一次找回了自信。

这个时期,她悟出了一些令她受益一生的东西,这也是后来她成为博导后,在教导学生时常常说到的:“做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当积累到一定时候却依然没有成果,你很可能是遭遇了最难熬的阶段。熬过这个坎儿,前方的路会越来越清晰。”

博士毕业后,方璐在香港和新加坡做了一年博士后。这时,她的同学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相当一部分人去了大型工业企业,拿着不菲的年薪。她本来也有这样的机会。但出于对科研的挚爱,加上不能释怀的校园情结,她最终还是决定回到母校中国科大,传道授业解惑。

作为一名教师,她把教好学生看得很重,对学生非常用心、毫不懈怠。她奉行“宽进严出”的理念,不看重报考她实验室的学生的“出身”,就算平均成绩点数不高,她也乐意接收。她要求自己的学生要有做科研的态度。毕业推荐时,只有达到她所设定的目标的本科生,她才会写推荐信;对于研究生,她设定了高于学校毕业标准的要求,那就是在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期刊或会议上发表成果,才可以顺利毕业。

一方面是严要求,另一方面,她为学生学业精进、学有所成做了各种尝试,付出了诸多努力。她经常与学生一对一面谈,对他们的研究状况予以点拨。她注重塑造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很多细节上,诸如写论文的逻辑思维、与其他科研学者交流等,她会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问题。

除了学业上的问题,她也很愿意倾听学生的其他想法,无论是未来的选择,还是生活、情感上的困惑,她都会不遗余力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她姣好的面容,葆有知性智慧的微笑;她飘逸的长发,昭示着在路上简单而丰富的人生。怪不得在众多学生的心目中,她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神”。

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赞誉,这位工作上的灭绝师太、生活中的女汉子淡定而从容地说:“我不在意这些外在的标签,我在意并恪守的,是在我最好的生命时光里,融入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1949年的一天,16岁的叶甫图申科十分幸运地被选入名扬全苏的莫斯科少年足球队。少年足球队队员这个身份,无疑,是令许多同龄人为之着迷的。可是,这份喜悦在叶甫图申科的感觉中,有点错位的恍惚,因为他在酷爱足球的同时,也酷爱文学。

教练通知他,明天全队报到集训,正规的足球生涯马上就要开始了。听到这个消息,叶甫图申科自然是心潮澎湃,他怀着几分激动、几分喜悦的心情待在家里。

突然,门外传来了铃声,邮递员送来了一份邮件。叶甫图申科接过一看,落款竟是一份文学期刊的名字,打开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诗作已经发表。这一切来得如此突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一刻,他的决定是,告别足球生涯献身缪斯。尽管这个决定遭到了包括他母亲在内的许多亲朋的反对,但他不改初衷。

1951年,叶甫图申科进入莫斯科高尔基文学院学习。1954年毕业后,感觉敏锐的诗人不惧怕任何压力,通过诗歌公开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他擅长以激情澎湃的政论诗干预生活,作品和言论经常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和激烈争论。他也常常在群众大会上朗诵作品,拥有数以万计的听众和读者。

叶甫图申科的诗歌,有相当一部分借用了《圣经》伊甸园故事情节,融进了新的意象、新的细节,构思新颖,耐人寻味。

《是苹果自己从天上坠落》就是一例。他这样写道:“是苹果自己从天上坠落,还是恶魔把它扔进草窝?也许天使翅膀碰折了树枝,也许夜莺妙曲带来了冲击?……”在他看来,苹果的坠落是一种创痛,“但时代的创伤越是疼痛,审美的趣味越趋向永恒”。

《没有意思的人世上没有》这首诗视野开阔,气度恢宏,诗人以非凡的想象力把人比喻为天体与星球,深刻地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他这样写道:“没有意思的人世上没有,人们的命运如宇宙星球。星球跟星球从不相似,没有两个天体完全相同……”

叶甫图申科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个爱国的、富有正义感的战士。他维护正义,不怕威胁,不惧诽谤,永远说真话,永远有为普通人仗义执言的勇气和魄力。他自始至终大声呼唤着人的尊严,呼唤着对人格的尊重,呼唤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呼唤着社会的公平公正与和谐。

在《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这首诗中,叶甫图申科这样写道:

“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那就请你们去问问宁静的辽阔耕地和原野,还有白桦和杨树林。请你们再去问问埋在白桦树下的士兵,他们的儿女将回答你们: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不仅为自己国家士兵们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也为全世界的人们能安然地步入梦境。在树叶和海报的簌簌声中睡吧,纽约,睡吧,巴黎……”

“让城市的睡梦回答你们: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是的,我们英勇善战。但不希望在战斗中士兵们又一次阵亡在祖国忧伤的土地上。请你们去问问母亲们,去问问我的妻子,你们那时就该明白: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对叶甫图申科来说,正是那封突如其来的邮件改变了他的人生航道,让他从一个足球运动员变成一位伟大的诗人。1984年,他的长诗《妈妈和中子弹》荣获苏联年度国家奖,这正是对他作为誉满全苏的杰出诗人的充分肯定。

枯根朽蔸上开出梦想之花

他出身卑微,家境贫寒,没受过正规教育,但他热爱根雕艺术,到了迷恋的程度。劳作之余,一有机会,他就专往枯根朽蔸处搜寻,别人去过的地方他去,别人没去过的地方他也去。长年累月,就像老鼠搬家一样,他从天南地北、天涯海角搜集了为数众多的枯根朽蔸。

那时候,他对根雕只是热爱,并没想过这些根根蔸蔸将来能给他带来什么。他的业余时光,他为数不多的钱,一点一滴地消耗在这些别人眼里“破破烂烂”的玩意上。有人说他傻,要那些东西做什么,他听后冲那堆枯根朽蔸一笑。

旁人并不知道,那时,他的心中一直埋着一颗种子,那就是做一个艺术家。多少年过去,他从不言弃,一直胸怀这个春阳般美丽的艺术梦想。

不幸的是,在一次开山爆破作业中,雷管伤了他的一只手和一条腿。他失业了,断了经济来源,还因疗伤欠下了不少债务。在他人或同情或怜悯或嘲笑的目光中,他学会了沉默,学会了思考。

那些日子,他坐在家里,面对那堆枯根朽蔸,心里堵得慌。终于,他鼓起勇气,拜师学艺,走上了根雕艺术之路。期间,他凭着一点薄弱的雕刻技术和能吃苦的精神,在临摹上苦下功夫,创作了一件题为《金龙戏珠》的根雕作品,被台商以万元高价买走。无疑,这对他是极大的鼓励。

小小的成功激励着他,为寻求根雕艺术的真谛,不久,他又揣着还债后所剩不多的钱,挺着残疾之躯踏上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这是一次寻求艺术真谛、寻求尊严的艰难之旅。

那些日子,为了两个馒头,他给人画过像;因为居无定所,他当过街边的流浪汉,甚至被当成小偷抓进收容所……当时的他,不仅没有获得做人的尊严,甚至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

“不怕,眼睛还在动,就能活。”当他面对生活的诸多挫折,忍无可忍地准备以自杀来告别苦难时,母亲在他临出门时说过的一句话突然响在他的耳畔。正是这句话将他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是啊,只要还能动,总会闯出生路的!”

此后,他遍访根雕名师,踏实为人,诚心学艺。几年后,他的根雕技艺日趋精进,创业的设想也在苦苦酝酿中成熟。他一瘸一拐地回到了老家,以从未有过的勇气,贷了平生第一笔巨款,开始悉心摆弄那堆“破破烂烂”。

做,远没有想象的简单。从事根雕艺术,要经常外出寻找合适的材料,有走不完的山路,这对残疾的他来说,是一个考验。一次,一位朋友告诉他,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有一块做根雕的好料,他一听马上就坐车赶了去,没想到还要走三十多公里山路。

顺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走了大半天,他累得趴在地上直喘粗气。不一会儿,又下起倾盆大雨,山路更加泥泞难行,一不留神,脚底一滑,他从山坡滚了下来。浑身是泥的他挣扎着爬起来,一步也走不了了。

那时,他又一次滋生了甩手不干的念头,但转念一想:“真没出息,这点痛苦算什么?”在同伴的搀扶下,他咬着牙,硬是拄着拐杖到了目的地。

因长期使用刻刀、锯子、电磨等工具,时间长了,他的双手到处是伤痕。一次,他连续工作了五六个小时,一不留神,锋利的刻刀划破了手臂,鲜血汩汩地流出来。他二话没说,包扎好伤口继续干。

经过一次又一次痛苦的洗礼,他变得更坚强了。在他看来,生命即使断了一根弦,照样也能奏出最强音。经年历练,他终于练就了一手绝活,诞生自他的刀下的根雕作品既具自然美,又具雕琢美,栩栩如生,形神兼备。

《龙飞凤舞》《八仙过海》《金龙戏珠》等作品在国内外根雕展上屡获大奖。随之,慕名而来的人踏破了他的门槛。他成功了。

枯根朽蔸看起来不起眼,但一经雕琢,就有了灵性和灵魂,如花璀璨。一如身负残疾的他,在经过生活的雕琢打磨之后,才实实在在有了生而为人的尊严。

他叫江南旺,同是残疾之躯,前前后后,在世人眼里却是两重天地。当别人问他有什么秘诀取得如此骄人成就时,他说,没什么秘诀可言。一个胸怀梦想、永不言弃的人,哪怕自己是枯朽的树根,只要悉心雕琢,总有一天会开出花来。

做一个身段柔软的人

一位特级厨师教徒弟削菠萝,刀法娴熟,一眨眼的工夫就将几个菠萝削好了。徒弟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半天才回过神来:“师傅,你怎么削得又快又可以不伤及自己呢?”师傅笑了笑,拍了拍徒儿的腰身:“孩子,其实也没什么。削菠萝的时候,想要不伤及自己,只要把身段放软,身体千万别僵着硬着就行了。”

其实,做人何尝不是如此,放软身段,低姿态做人,生命就会更有弹性、更有活力。

在娱乐圈,林志玲就是这样一个放软身段成就自己的典型。三十多岁的她,早已过了模特的黄金年龄,但娱乐圈的种种界限和禁忌因她而打破。

她不会唱歌,主持节目也不够有特色,演戏也只是新人,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模特走秀,可是作为模特,她又年龄偏大、身材不够好。但她能从头到脚为二十多个品牌代言,名正言顺取代林青霞、萧蔷等人,成为台湾当之无愧的第一美女。

她不用拍剧集、做访问、上综艺节目,只要在光鲜场合换换衣服就是广告女王。她的形象出现在众多频道,让人百看不厌。她美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腻,少一分则淡。有人说,她是21世纪的芭比娃娃,就算是惊鸿一瞥,也可以满足一个正常男人的所有幻想。

她为什么会这么走红?关键是她善于放软身段。她这样说过,《三国》是男人的戏,小乔在其中,如水一样柔软、温柔,但水的力量同样可以强大,它可以以它的柔软,融化一切。在美丽之外,如水柔软,正是林志玲多年的成功哲学和生存法则。

可以说,正是她的美和她为人处世的柔软身段,使她具备了让社会闭嘴的潜力。林志玲的造型师时家宁说:“她是我见过的最会做人的女人。”在他看来,林志玲从不会因自己的主观喜好,抹杀别人的努力和心思。

造型师准备的每一件衣服,她都会试穿,就算是最不喜欢的动物图案款式,也是如此。她从不把自己的压力转嫁到别人身上,总是努力让身边的人在轻松的氛围里工作。

再比如说邀约,艺人常常需要倚赖经纪人负责拒绝邀约,并长袖善舞地与人保持特定的关系。但林志玲从不这样,若有必须推掉的邀约,只要对方是认识的人,再忙再累,她也会亲自打电话给对方,或当面和对方说明。

她的柔软表现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有一次,林志玲代言的浪琴表举行招待会。浪琴表副总张正勋希望林志玲可以表演一段舞蹈,但经纪人认为不适合,怎么也不同意。林志玲在旁听到,等到出场时,自己偷偷脱了鞋,光着脚上了台,在原本只需要摆摆姿势的段落中,跳了一段长长的舞蹈。

让张正勋惊讶的还不止于此,浪琴表邀林志玲到西安宣传,与当地一百多位经销商一起吃饭。一桌一桌的经销商走到台上,和她合照、握手。张正勋注意到,身高174厘米又穿高跟鞋的林志玲总是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睛平视地和对方握手。

“她就那样蹲了八十几次,我从来没看到任何一个艺人这么做!”因代言活动,经常与港台大明星互动的张正勋大声惊叹,“这就是她的身段,她的身段非常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