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勇于面对内心的焦虑

1.1 恐怖症

⊙恐怖症大致有几种:

●特定物体恐怖。如怕某种动物,猫狗蛇虫之类;如怕闪电雷击水火,也有既恐电恐雷,又恐水恐火;又如怕某种植物;还如怕某种奇形怪状的物体,譬如怕尖锐的刀子等。

●特定环境恐怖。如怕高处,即恐高症;又如怕旷野,怕过桥,怕横穿马路,怕空地;还有如广场恐怖,怕广场、商店、车站、剧场等一切人多的公共场所。

●社交恐怖。这是一类相当折磨人的恐怖症。

●疾病恐怖。像有的人恐癌,有的人恐心脏病,如此等等。

从理论上讲,天下一切自然的或人工的物体、现象、环境,都可能成为恐怖症的恐怖对象。对它们的分类也各种各样。

⊙关于恐怖症,除了现代心理医学上通常说的观点之外,需要补充的是:

●虽然从理论上讲,天下万物都能成为恐怖症的恐怖对象,但是,它还是和正常人的恐怖有平行的规律。例如,雷电是正常人也容易恐怖的现象,它也便较多地成为恐怖症恐怖的对象。只不过正常人的恐怖是轻微的、短瞬的、适可而止的,恐怖症的恐怖是夸张的、频繁的、超过限度的。而太阳月亮、和风细雨这些正常人绝不恐怖的现象,也会成为恐怖症的恐怖对象。

●很多恐怖症都有强迫症伴随,或者说有强迫观念在起作用。比如恐高,就常常有一种扼制不住的要从高处跳下去的强迫观念。正是这种观念使人恐怖,或者加强了人的恐怖。又如恐水症,也常常伴随一种要跳入水中的强迫观念。又如对尖刀的恐怖,常常有一种怕自己控制不住,拿起刀来要伤害周围人的强迫观念在作祟。

●分析某些轻微恐怖症倾向,譬如恐高、恐水,发现恐怖症作为一种带有想象性的观念,其实带有自虐性质,它总在制造能够杀伤你的恐怖观念。譬如,一个会游泳的人看见游泳池,不会有那种似乎控制不住要跳入水中的强迫观念及恐怖,只是见到怒涛洪水或者峡谷深渊的险境,才出现克制不住要扑身下去的强迫观念及由此而生的恐怖。

一般自虐倾向是恐怖症的根源。

●对恐怖越怕越排斥,它便越强大。

这几乎是各种神经症都有的共同规律。

●恐怖观念是非常容易造成的。沃尔普电击猫的实验(将一只饿猫置于笼中,当食物出现它将取食时,突然电击,多次实验),使猫从此一见实验室和实验笼就焦虑恐惧,无疑是对实验室、实验笼有了恐怖症。心理学家还有一个著名实验,一岁的婴儿原本很喜欢玩弄触摸小老鼠,然而,当他每次触摸时,旁边都有人大声尖叫惊吓他,几次累积之后,婴儿就开始怕老鼠了。而这种害怕,很可能成为终生的恐怖症。

不要说一岁的婴孩,五六岁、七八岁的孩子,他不怕老鼠,或不怕猫狗,如果大人反复用语言吓唬他,他最终也会对老鼠、猫狗产生恐怖。

“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一部电影名叫《青松岭》,拉车的马一到一棵老槐树下就要惊厥,而所谓的反面人物钱广就是利用这一点控制了掌鞭驾车的大权。每当马经过老槐树时,他就惊吓一下马,于是马对老槐树产生了恐怖症。这里,钱广比一般心理学家高明的是,他还对马的潜意识输入了解除对老槐树恐怖的程序。

●恐怖症常常是潜意识压抑能量的呈现。譬如有些母女相依为命的家庭中,女儿对尖刀恐怖,总怕自己控制不住要拿刀伤害母亲,其实是潜意识中潜藏的弑母情结的表现。

●恐怖观念常常带有梦的象征意味。譬如,有些男人对尖刀恐怖,不过是因为他阳痿,这是恐怖性交的象征转化。又譬如,有恐高症的人绝大多数都有人生高目标,他真正恐惧的是人生高目标对自己的折磨。

有位患者在一段时间明显恐高,在那个时期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面对一个陡立在面前的峭壁。而且,他明确意识到,这是自己应该一生攀登的高度。他还记得自己非常具体地计算,自己刚刚爬过了1/3的高度,还有2/3的高度让他十分畏惧,感觉可能在攀登过程中会摔得粉身碎骨。在这个梦之前患者曾和妻子探讨过,他一生的目标大概只完成了1/3。

●做梦是潜意识压抑能量的释放,而带有强迫观念性质的各种恐怖症也同梦一样,在释放自己压抑的潜意识能量。

神经症就是人的特殊梦态。

⊙人最大的恐怖是死亡恐怖。

求生怕死,大概是一切动物都具有的。人也一样。

人是有文化的动物。他的一切欲望,包括恐怖,都是被文化加工了的。

譬如,动物都有性爱,但是,动物的性爱一般都直接指向生育,激发它性爱的最多是生育性因素,譬如雌雄之间的体格、性腺气味、漂亮的外表,最多再加上一点风流的气质。

但是,人对异性产生性爱的时候,就远非这些生物属性了。他除了爱异性的体貌之类,还要爱一个人的才能、思想、气质、财富、地位、知名度,多得不可计数的社会性、文化性因素。因为这些文化因素,使性爱得到刺激,成倍地增加或者减少。常常可能因为虚荣心的刺激,会极大地加强一个人对某个异性的喜爱。

以此推理,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生的欲望,绝对不是纯生物现象,是和他在社会中的生存位置相关的,有很多文化因素。如果觉得自己的生命十分有意义,他要做很多伟大的事情,他负有很光荣的使命,他有很多功名利禄要争取,他求胜争强心切,那么,生的欲望就特别强烈;相应的,他对死亡的恐怖也就成倍增长。反之,一个人如果觉得生命的意义不大,没什么价值,没什么事要去做,既不争强也不好胜,一切都很淡漠,那么,生的欲望也就淡化了;作为相应的对立物,对死的恐怖也就小些。

一个人越想成功,越怕失败,求生欲望就越强,对死亡越恐怖。反之,一个人不是很追求成功,不太怕失败,求生欲望就会减低,对死亡的恐怖也减少了。

过去的禅僧出家修行,远离尘世,在荒山野岭中结个草庵,功名利禄之心荡然无存,生的欲望淡化了,死亡恐怖就无了。那就是所谓的解脱。

1.2 疑病症

⊙神经症像人的梦境。

睡觉时如果憋尿,泌尿系统和相关神经会感受到憋尿的压力。潜意识为了释放这个压力,便让人在梦中到处寻找厕所。

神经症和做梦一样,是潜意识在工作。它具有幻想的品质。

有一句格言,神经症其实就是艺术。

艺术家很可能有易患神经症的气质。

内向,自省,幻想,敏感,艺术家确实更容易感染神经症。

⊙面对一大堆为难事,林娜,一个绘画者,时常有点儿神经症,坚持不对亲人说出病情,有一个原因是不认输,不愿意强化自己的病人角色,相信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真要泄下这口气,那真是一溃千里。现在咬着牙不示弱、不叫苦,就是破釜沉舟断了后路。这样,才可能重返生气勃勃的状态。

⊙洛丁体会着内心是躺下还是不躺下的冲突而分析疑病症,真有些纲举目张。

他非常明确地回忆起疑病时的自我角色及心理:觉得自己备受折磨、摧残身心,有一种期望周围环境关爱照顾的心理需要;而亲朋好友对他的照顾和体贴不仅满足着这种心理需要,而且还制造着这种心理需要。

毕竟重获自由的宽阔生活给了他更多的力量和希望,雄心很快在身体修复之后慢慢燃起。很快,他就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人了。

疑病症倾向过去了。

⊙他根据自己的体验,对疑病症做出中肯的分析:

●疑病症(Hypochondriasis)源于希腊语,原意是上腹两侧肋缘下部。可以说,这是人体最敏感的部位,最容易出现疑病症的部位。古人用这样一个词逐渐引申出疑病症,很有意思。

人体也有它的思维,人体各部位也有它的语言。肋缘下部是人体思维语言的敏感部位。

●疑病症首先是一声呻吟,像小孩难受时喊爹喊妈的哭喊,是一种自怜自爱和盼望获得他人怜爱的表示。这种情绪十分逼真。一个人从小的任何呻吟,都得到了周围人心疼关照的好处。正是这种文化,使得疑病的呻吟如此根深蒂固,它总能在现实中再现童年时的收获。

●疑病症更是一种特殊的言语。它还在诉说对他人及环境的不满、冤屈和怨恨。

在诉说身体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时,其实就是在发泄各种各样的不满、冤屈和怨恨,大至认为社会的某种不公,小至认为亲朋好友对其苦衷的不理解。

●疑病症是在“自欺欺人”地制造病相,就是相信自己有病。而生病是可以解脱自己的,是可以推卸各种责任和义务的,是可以战胜家人的。一生病,无理变得有理,理短变成理长。

疑病症对于有些人来讲,还是充实空虚时间的一种方法。今天去这个医院,明天去那个医院,天天有事干。

所以,疑病症总是在受挫劳累身心衰弱时出现。它是应需而来的。

●疑病症又在一个人最内向时,也就是注意力不能投向外部世界时,或者说是在他空虚寂寞时出现。人在这种时候,特别注意自己的身心反应,是身体的敏感时期。说句比喻的话,人在扩张状态,无暇顾及自身,不容易得疑病症;人在收缩状态,容易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身心反应,而对身体的任何不适都会小题大做。

●疑病症常常又在内心最冲突时产生。譬如,当野心与现实可能性距离最大时,最可能对自己不满,最可能自我否定,最可能自我怀疑,最可能自省。而对自己行为的自省、否定和怀疑,常常就象征性地转移表现为对身体的自省、否定和怀疑。这时,疑病症就出现了。

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事业否定、怀疑、反复审视时,就容易过渡到疑病症。

●疑病症总要抓住某些体征,使之成为自己加工的素材。它总要捕风捉影地抓住身体的某些不适,或者抓住一些真实存在的小病,如咽炎、肠炎,然后借题发挥,疑心是肿瘤之类。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总要选择最软弱处、最适宜借题发挥的部位做靶子。

捕风捉影和夸大其词是它的主要伎俩。

●疑病症在抓住某些体征作文章时,常常是一处不行,立刻移位。如果对咽炎带来的癌症恐惧不足以杀伤你了,它可能又变幻出一个冠心病的恐惧来杀伤你。直到最终杀伤你了,它就会盘踞阵地,称王称霸。

●疑病症常常和某些医学书籍、某些医生的不当诊断与言语有关。医生说了两句并不负责任的吓人话,常常有可能在病人那里造成极大的迫害。某些医学小常识在普及时,往往不经意中造成了人们对某种疾病的恐怖。从这个意义上讲,疑病症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种医源性疾病。

●各种神经症,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几乎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疑病症倾向。

从某种意义上讲,疑病症是诸种神经症的基础。

有学者认为,某些人有疑病素质,而疑病素质就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神经症(在森田的理论体系中,用“神经质”这个词代替神经症)。

对疑病素质要特别关注。

●疑病素质发展成神经症,除了外部条件,其精神内部条件就是人们所说的精神交互作用。

所谓精神交互作用,属于一个人对自己某种体征的感觉,会引发一个有疑病症倾向的人的注意力集中;而注意力的集中,又造成了这种感觉的进一步强化;而感觉的强化又造成注意力的更加集中。这样,感觉与注意力的火上浇油的交互作用,就把身体的小小不适发展成一篇大文章了。

就拿心脏不适来讲,最初不过是胸区和肋下有些憋闷,略有些心悸心慌。当你疑病时,就特别注意它,每天号脉检查,再不断地去医院。结果,越注意,感觉越厉害;越感觉厉害,越注意。如此反复,愈演愈烈。

⊙疑病症是一种非理性情绪。以下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能把它勾出来旧戏重演。

●只要有不堪忍受的压力,立刻产生潜在的呻吟需要。

●只要身体有些疲劳,也给了疑病症寻找素材的广阔天地。

●只要对这个世界、对周围的环境、对亲朋好友有点怨气,就会找碴儿。

三个因素同时出现,疑病症更可能发作。

疑病症也是一种自虐情绪,就是通过糟蹋自己对别人说,你看,我都病成这个样子了,你们还不拿我当回事。

所以,一个人要战胜疑病症,除了减压,除了注意不过劳,还要用善意对待他人和自己。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觉得世界对你不公。千万不要对周围的人,特别是家人有怨气和攻击性。

⊙疑病症特别容易在那些有疑病性人格的人中发生。

疑病性人格具有如下八个特点:

●这种人自我要求高,有着求全、求大、求先的强烈倾向。他的人生追求或者说野心欲望,总是和自己的实际处境及实际可能处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

这种矛盾经常造成情绪的高度紧张。

●具有疑病性人格的人往往自私唯我,以自我为中心。当然,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自私唯我、自我中心倾向,而具有疑病性人格的人,这种倾向往往格外强烈。

●疑病性人格都明显内向,自我内审倾向偏重,经常处在自我压抑状态中,易感受自我暗示及他人暗示。

●具有疑病性人格的人,大多对身体比较注意和敏感。不夸张地说,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内容中有关身体的问题占了重要的比重,那么,就有了产生疑病症的倾向。

那些成天考虑自己身体问题的人其实就具有疑病性人格。

●具有疑病性人格的人常常具有偏执性人格、强迫性人格,这些人往往特别爱清洁、讲秩序、处事一丝不苟。说得好听,就是刻板固执,在思维上善于高度集中注意力;说得难听,可能爱钻牛角。另外,还有恋旧、不习惯新变化、用钱吝啬等特征。

●具有疑病性人格的人在情感上往往属于多愁善感型。诗人、哲人、艺术家大多容易滑入这一类。

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疑病性人格。

●具有疑病性人格的人往往对生物性的危险特别恐惧,如蛇咬狗咬、火灾车祸、疾病死亡以及种种有关战争杀戮或手术的血淋淋场面。而对社会性的各种灾害危险却能够处之泰然,譬如诽谤攻击、打击报复、相互倾轧、残酷斗争,都难以吓住他。

●疑病性人格特别关注健康长寿,对医学医药知识表现出很浓的兴趣。当然,往往又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洛丁对疑病症的独特体验:

●疑病症本身就是一种有关自己身体的强迫症。首先,它有一种对自己身体有毛病的强迫怀疑观念,就好像总是怀疑门未关好一样,疑病症总在怀疑身体有毛病。其次,它又有强迫检查行为,去医院左一次诊断右一次诊断,自己把住脉左一次号右一次号,这和关上门反复核查异曲同工。

对房门的强迫怀疑观念和强迫检查行为,是因为对环境的不安全感。那么,对身体的强迫怀疑观念和强迫检查行为,是源于对自己身体的不安全感。

人对自己身体的不安全感,与对自己其他处境的不安全感,具有互相置换的对应关系。

●疑病症又是一种关于自身身体的焦虑症。患有焦虑症的人,会对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乃至整个社会都有无端的种种焦虑。“杞人忧天”就是一个典型。疑病症患者总会把自己的身体往坏处想,觉得自己的身体充满了危险,为它忧心忡忡。

疑病症表现出了焦虑症的全部特征。

●疑病症又是关于疾病的一种恐怖症。

●以此类推,疑病症又是关于身体的一种抑郁症。人患抑郁症会觉得人生毫无乐趣,因而灰心丧气,沮丧低沉,消极没落,会此起彼伏地有自杀倾向。

⊙关于回忆强迫。

例如,想不起一个人名来,就一直想,不想出来不罢休。有时候看电视,里面一个人长得像生活中某个熟人,就一直要把那个熟人想起来,想不出来就难受。这种回忆上的拿得起放不下无疑属于强迫症倾向,或者说强迫性人格。

它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因为一个人经常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来解决某个问题。这种注意力表现出坚持不懈、顽强不息的有始有终,绝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随随便便中断和转移。这种脑力劳动一方面使人有所成就,另一方面就造成了一种拿得起放不下的强迫性人格。

如果对身体的问题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拿得起放不下,就可能发展成为疑病症。如果对感情问题或者一个感情对象长久地集中注意力,拿得起放不下,不能随便转移和中断,那就成了恋旧。

这种拿得起放不下的强迫倾向,对人生来说,有时成也它败也它。最依靠的是它,最受累的也是它。

⊙有关疑病症,心理学有如下几种观点,很值得探究,也颇为存疑。

第一个观点,疑病症是对他人的敌视与攻击性的一种置换转移。

第二个观点,疑病症是一个人内疚情绪的防御性反应。

第三个观点,一个过分自我关注的人,当自尊心降低之后,他会通过疑病症去表达。

第四个观点,疑病症是一个人对以往不道德行为的自我惩罚。一个人做了自感不道德的事情,或者是自疚,或者是有罪过感,他很可能用疑病症这种方式自惩一下。因为疑病症本身就是一种自虐行为。这和一个人用手做了坏事,结果切菜时不小心把手切伤自惩一下一样。

第五个观点,一个人如果曾经有过严重的被拒绝感、损伤感,留下很深的心理创伤,而当他现在求助于人,又没有得到相应的帮助时,这种失助感很可能把原来的心理创伤发挥为疑病症。

1.3 焦虑症

⊙前文曾讲过沃尔普电击猫的实验。

现在要讲一个在心理学史上也小有名气的实验,实验的内容是:猫或狗每踏上连着电开关的踏板就遭到电击。反复遭到电击的猫狗自然产生焦虑,然而,它们很快通过学习避开踏板躲开了电击,这样,它们便能够控制自己的焦虑了。

要彻底分析焦虑症,先要从分析焦虑开始。

⊙焦虑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情绪,人们也在不断地讲这焦虑那焦虑。

但焦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呢?

当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危险等问题,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者是失败感、自疚感增加,就会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的带有恐惧的情绪。

必须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看我们人类。人类社会有一个最基本的旋律,那就是列维·施特劳斯讲的解决矛盾、战胜客体、征服世界。人类全凭这样的实践得以生存,得以发展。

这个解决矛盾、战胜客体、征服世界的基本旋律,就是要不断达到各种目的。无论是有关“食色性也”这样的基本目的,还是有关荣誉、成就这样的高级目的,达不到就会产生焦虑。同样,克服危险、障碍也是一种目的,或者是达到某些目的所必需的。克服不了,同样会受挫。

在这样的基本旋律中,人其实在争取解决一个又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同时也还在面对一个又一个悬而未决的悬念。每一次解决与成功,都能使人的自尊心、自信心、荣誉感、利益、地位得到实现和成长。反之,就是受挫。

任何受挫都会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的带有恐惧的情绪,即所谓的焦虑。这种受挫根本不是确定的失败,只要在实现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出现受挫的可能性,这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就会出现。

⊙焦虑和一般所说的烦恼有什么不同?

一般的烦恼,往往指对过去事情的后悔,或者是对现在事情的不安及不愉快。而焦虑是指向未来的,我们也可以把它定义为“对未来临的危险和问题的或多或少有意识的等待”。

⊙焦虑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之一。

那些对人生设计了高目标的人,焦虑尤其突出。焦虑多了,最终就容易走向焦虑症。

⊙焦虑就是因为在解决矛盾、战胜客体、征服世界的基本旋律中,不能一一如意地达到目的,也不能一一奏效地克服障碍及危险,结果使自尊心、自信心、荣誉感接二连三地受挫。

焦虑症患者往往总在估计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常常在它们出现前,甚至在自己明确地意识到困难和问题之前,会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

心理医生有时将焦虑称做一种“对象不明的恐惧”。

⊙焦虑更多的是那些目的性强的人的事。

那么,是否谁有更大的野心,更多的贪求,更多的目的,谁就有更多的焦虑?

这不确切。一只面对成群野鹿羚羊的猎豹,和一只面对荒凉戈壁没有羚羊野鹿踪影的猎豹,它们想捕食的野心可能一样大,譬如一天一只,但它们的焦虑一样吗?

这要看与野心对应的客观条件。

但这还不全面。一只健壮的猎豹与一只伤瘸的猎豹,同样面对野鹿成群的猎食环境,它们捕猎的野心可能不相上下,但它们谁更焦虑呢?

还要看和野心对应的能力。

这样我们就要研究焦虑真正的意义了。

如果说众多目的是野心的体现,那么客观条件与主观能力如何,就决定了达到目的、实现野心的制约条件。客观条件、主观能力离目的距离越远,自然实现目的的难度越大,焦虑和这种难度往往成正比。

⊙人的任何一种情绪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都是一种必要的应对。为什么达到目的难度越大时,焦虑越大?这本身说明焦虑是有用的。一个面对荒滩戈壁的猎豹,如果不为觅食焦虑,会很容易饿死。一只瘸了腿的猎豹,如果不为如何捕猎焦虑,它就无法生存。

焦虑能够调动人去实现目的、克服障碍的主观能力。毫无焦虑的人是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

关键在于焦虑的适度。

如果焦虑过少,像瘸豹不焦虑自己的捕猎,老鼠不焦虑洞外的猫,小兔子不焦虑守在洞口的狐狸,无疑就会使自己处在危险中。

倘若过多地焦虑,也会使人不堪劳苦。一只健壮的猎豹面对草原上成群的羚羊野鹿,本来稍加构思和努力便可不愁食物,但它却没完没了地为捕食而焦虑,显然是有病了。

⊙如何使自己的焦虑适度呢?

作为一个并非圣贤的健康人,要使自己保持恰到好处的适度的焦虑,主要有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在野心适当的情况下,也即目标适当的情况下,要保持放松、乐观、自信的状态,使自己“自然适应”。具体讲就是,只要野心不大又不小,那么,要听凭自己在放松、自信、乐观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形成一个适度的焦虑。因为焦虑是人类在解决问题、克服障碍过程中的必要情绪运动。当我们处在正常的健康的状态中,特别是处在放松、自信、乐观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形成的焦虑,本身就是适度的。

要注意这个结论的两个前提:一是野心不大不小,二是正常的健康人。

第二个原则,少则加之,多则减之。

对于那些明知道猫在洞外守着而不焦虑的老鼠,一定要增加一点它的焦虑,以免它大摇大摆跑到洞外。对于连猫影也看不见就整日因为恐猫而不思饮食的老鼠,则要减少其焦虑。

这个比喻并非玩笑。

如果一个年轻人面临升学或者就业,对于自己能不能考上大学、能不能找到工作没有一丝焦虑,每天懒洋洋地不思进取,显然是不合适的。作为这个年轻人的父母,大概很有必要提醒孩子前面存在的问题,增加他的一点焦虑,从而调动他奋斗的积极性和必要的紧张度。

反过来,如果一个学生在升学之前,或者在毕业求职之前,对于自己的前途过度焦虑,整个精神被紧张不安和恐惧控制,乃至不能有效地学习生活和为升学就业做准备,那么,他无疑应该减少压力,减少焦虑。

总之,这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

第三个原则,是野心相对于主观能力、客观条件是否合适。如果过大或过小,就要调整自己的野心。过高的目标必然造成焦虑,会从根本上摧残身心健康。过低的目标,会使人缺乏必要的紧张,从而散漫懈怠,人生消极。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焦虑过多的人,他们大多还不能称为焦虑症患者,但说他们是焦虑性人格,或者说他们是焦虑者,则是恰如其分的。

⊙焦虑性人格或者说焦虑者都有哪些特征呢?

总的特征是全部心理活动都有深刻的焦虑印记。他们是焦虑立场,焦虑思维,戴着焦虑的有色眼镜观察与他们有关或无关的各种事情。

焦虑性人格主要有六个特征。

●总是把真实存在的问题和危险夸大。夸大到一定程度,就多少显出无中生有的性质了。譬如,乘飞机有坠机的危险性,但那微乎其微的概率绝不影响千百万人每天飞来飞去。但焦虑者们会极大地夸张这种危险性,觉得每一架飞机都有掉下来的可能,因此,他们乘飞机时就忧心忡忡。又比如高楼有发生火灾的危险,这种概率并不高的危险绝不影响人正常居住。但对于焦虑者们来说,他们出入的每一座高楼都有被夸大的火灾危险性,因此他们总是付出额外的紧张不安。

●焦虑者还总是处在永恒的不间断的预先考虑之中。凡事还没有发生,他就过早地预先考虑,事事如此。焦虑者是比别人付出更多辛苦的。

●焦虑者对万事都往最坏处想,虽然他可能会很理性地排列出事物的种种可能性,但最后会认定最坏的后果很有可能发生。

●因此,焦虑者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尽其所能地采取一切措施来面对问题、防止危险。他们的努力常常过度。

●焦虑者们特别容易对不可控制的、不可预测的事情反应强烈,他们总希望事情都在他们的掌握和视野内。超出这些范围的事情,会让他们特别焦虑。这一点,带有强迫人格的特征。

●他们还对那些模糊的、不确定的事物有特别敏感的反应。这一点也同时有强迫人格的性质。

焦虑性人格常常有可能同时是强迫性人格。

⊙简单说来,焦虑症就是两个方面,一是焦虑的情绪、体验,二是相关的植物神经紊乱等体征。焦虑者们一般不会意识到自己过分的焦虑有什么不合适。直到有一天发展到焦虑症,他们才有可能回过头去审视自己早就有的过度焦虑。

⊙适度的焦虑对于人是必要的。而焦虑者们某种程度的过度焦虑,也有一定的好处。譬如,他们往往会更多地避免事故、危险和失败,他们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加周全,他们总是有备无患,所以更万无一失。

对于一个集体来讲,焦虑者经常是有特别贡献的。

譬如一个家庭,有了一个焦虑者,考虑种种安全问题、生存问题、发展问题,其他人就可以放宽心安居乐业,整个家庭有比较高的安全度。对于一个大的集体,譬如一个公司、一所大学、一支军队、一个政府,有一些事事希望有备无患的焦虑者,肯定对于全局是有利的。有了他们的存在,就可以杜绝各种隐患,避免更多的失误和危险。

整个人类社会也是这样,需要一批过度焦虑的焦虑者。因为全社会绝大多数人有可能在许多问题上缺乏足够的焦虑。

比如生态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大气变暖问题,核泄漏问题,艾滋病问题,等等。人类社会需要一些焦虑者们散布忧患意识。人类总有某种机制,能够战胜一切威逼自己的问题而生存发展下去。而焦虑者们或者说忧患者们的大声呼吁,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发展的机制的组成部分。

⊙焦虑要适度,不可过少,亦不可过多。有时多一些也有多一些的好处,但多要有一个限度。

比如现在的中国,有着弥漫全社会的脱贫焦虑、发财焦虑。这种焦虑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然而,如果谁焦虑过分,去偷去抢,去铤而走险、巧取豪夺,去违法犯法,就是犯了不同类型的罪。如果全社会不顾生态环境、资源环境而破坏性发展,同样也是犯罪。

⊙要分清楚三个层次:正常人有正常的焦虑,焦虑人格具有过多的焦虑(注意:这二者都不是焦虑症),还有就是焦虑症。

焦虑症的全称是焦虑性神经症。

焦虑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具体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性障碍两种临床形式。广泛性焦虑,表现为持续的紧张不安。惊恐性障碍,表现为突发性的紧张不安或恐惧。焦虑症患者除了超常的焦虑情绪外,还表现为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和运动性不安。

据有关书籍介绍,100多年来有关焦虑症的别名有十几种,譬如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血管神经衰弱、神经循环衰弱、血管运动性神经症、战士心脏、努力综合征等。这些名称不用多说明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它们差不多都讲的是心脏方面的各种敏感反应。

不过,从心理医学严格意义上讲,所谓焦虑症的焦虑症状应该是原发的,而不是继发于其他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的。譬如说它并非由强迫症、疑病症等引起的。

强迫症、疑病症也会引起焦虑,但不应诊断为焦虑症。

⊙任何一种神经症,无论是强迫症、抑郁症、疑病症还是恐怖症、神经衰弱,都有焦虑的表现。焦虑是各种神经症的核心。但典型的焦虑症自然有它的原发性质。想要搞清楚各种神经症相互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很多具体分析。

⊙焦虑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焦虑症。

不过,焦虑症和疑病症不那么好区分。焦虑症必然疑病,疑病症必然焦虑。

⊙对一位焦虑症患者的分析:

第一,你自己讲了,你原本就是焦虑人格,而焦虑人格易发作焦虑症,这是一般规律。

第二,你的焦虑症还带有很大程度的医源性原因。

譬如流鼻血去医院,医生关于脑溢血的随便说法造成了你的恐惧,结果使得你在相当长时间内表现出对高血压的疑病。后来,你去医院看心律不齐时,某些医生的不慎说法与一些相应的检查治疗,又加重了你对心脏病的疑病与焦虑。这些在医疗过程中造成的疾病,称之为医源性疾病。

病人对于医生的话都是十分在意和敏感的,特别是在心血管问题上反应最明显。一个人情绪受影响不一定马上就长出肿瘤来,但当下会造成血压和心律的变化。心血管医生说话尤其要慎重。

第三,你这次神经症的发作充分证明人对死亡的恐惧是最大的恐惧。之所以血压高、脑溢血以及冠心病的说法能对你有如此大的冲击,造成如此大的焦虑,就因为它预示着死亡。

对死亡的焦虑是人最根本的焦虑,但是,平常它都转化成泛泛的其他焦虑了。比如,挣不到足够的钱,买不到足够的保险,你会焦虑。其实是怕一旦生病时,没有足够的医疗条件防止死亡。又比如,感到工作能力不如以前了,产生焦虑,其实是在焦虑自己越来越衰老而接近死亡。

第四,关于疑病倾向或者说疑病素质,森田认为有的人属于疑病素质,这些人内向自省;有的人不属于疑病素质,这些人外向不自省。但是可以更彻底地说,疑病倾向或者说疑病素质是人人都有的,只不过程度上有差别。疑病倾向严重的人,可能稍遇挫折就表现为疑病症。而疑病倾向轻的人,要遇到更大的挫折才表现出来。

性格坚强的人在一般情况下,可能不会表现为疑病症,但是当承受的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它就表现了出来。

从事社会性活动的人,每天处在外向的生活中,不容易得疑病症和其他神经症。常年做案头工作的知识分子尤其要警惕神经症。

第五,正常人的正常焦虑无疑是必要的,要不,就像老鼠见了猫都不知道跑掉一样。焦虑人格的过多焦虑在相当大程度上有其存在的理由。譬如凡事往坏处想,危险放大好几倍,始终处在预期之中。这种过多的焦虑虽然多了很多心理支出,但总还是利大于弊,收益大于支出,所以你才会维持现状。现在焦虑过头了,焦虑症发作,你受不了了,弊大于利了,才想到要对过头的焦虑划定一条界限。

从这个意义上讲,焦虑症其实是一种成本核算的现象。

⊙关于焦虑症的七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你有一段时间血压高,到医生面前量尤其高,在家里量就稍低一些,而且也是时高时低,过了一段时间血压也便完全正常了。你注意到当时量血压时的情绪状态了吗?我记得你刚才有一句话,越怕血压高,结果量得越高。

这一情绪变化,已经明显道出你当时的血压高其实是由精神紧张造成的。而精神紧张本质上是强迫症。

量血压的例子典型道出了强迫症的一种心理规律。

第二个例子,当你因焦虑而心律不齐时,每日经常自己号脉。号脉时又心存侥幸,希望没有号出早搏来。结果越号脉早搏越多。有时明明觉得心悸心跳和胸部不适已经过去了,还想彻底证明一下自己现在心律正常,没有早搏和心动过速,就又给自己号脉。号的时候,又有一种怕号出坏结果的紧张期待。结果号着号着心律就开始不齐,胸部不适也开始出现。可以说每天数次号脉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心律不齐。

第三个例子,相当一些人或多或少有恐高现象,站在高楼阳台上或者悬崖边下俯瞰,会感到晕眩和紧张。这时如果看看便不看了,不再做什么计较,便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自然现象。如果一定要证明自己不恐高,强迫自己一次又一次往下看,就和要证明自己血压不高、心律正常一样,越强迫自己内心冲突越厉害。结果,真正发展成为不敢在高楼居住的不可自拔的严重恐高症了。

第四个例子,本来睡觉是件很自然的事情,一次两次失眠,并不需要大惊小怪。但是,如果因为工作的目的急于睡眠,就会害怕睡不着,努力和失眠做斗争,强迫自己睡觉,采用各种入睡的方法,结果可能越发睡不着。而只要日复一日地这样努劲与失眠做斗争,就可能成了真正的失眠者,而且每日为失眠而苦恼。说得更深刻,是为自己无法战胜失眠而苦恼。

为失眠苦恼还是比较单纯的苦恼。

当你和失眠反复做斗争而无效时,那苦恼就造成焦虑了。

就好像一种难以避免的客观困难,如果我们承认它、适应它,那么苦恼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想驱除它而反复努力都无成果,那焦虑就成倍增加了。

第五个例子,吃饭是绝大多数人都具有的正常功能,但对于厌食症患者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厌食症有很多原因。你说有一天突然觉得饭菜油腻堵人,当时立刻想到厌食症,而且有很大的恐惧。后来,听一位会中国辟谷养生术的先生说了一句:既然不想吃,干脆就辟谷,十天八天不吃也没事。你一听他的话恐惧心情没有了,想着干脆辟上几天谷也不错。没想到,还没到晚上肚子就饿了。

这个例子非常深刻。如果当时有另外一个声音支配你,让你更增加对厌食症的恐惧,更努力强迫自己吃东西,吃不下硬吃,结果可能真成厌食症了。

第六个例子,如果你对待工作采取了刚才几个例子中的错误态度:睡不着硬睡,吃不下硬吃,工作不了硬工作,结果就会像恐高症一样恐惧工作,像厌食症一样厌拒工作,像失眠症一样失去工作的能力。

一定要用顺其自然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消除对工作的畏惧。千万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

第七个例子,做爱本来和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的正常需要,甚至是享受,还可以说是幸福。但是,如果把做爱作为一个强迫性的任务交给你,硬性让你和不喜欢的人做爱,而且要赶时间赶进度超额完成任务,那做爱肯定是天下最大的痛苦,而且立刻把你作为男人的功能毁灭了。

阳痿的人绝大多数是由于心理问题。相当一些人一开始只是功能欠佳,但是越怕自己功能不好,就越紧张焦虑。而越紧张焦虑,功能就越不好。功能越不好,越想极力证明自己功能正常。证明不了愈加焦虑,越没功能。这就和你号脉一样,一系列强迫症性质的恶性循环,终于把原本只有一些不良苗头的人塑造成了性功能障碍者。

⊙对焦虑症的最后结论。

●焦虑症必然带来疑病症倾向,而疑病在焦虑症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甚大。

●疑病症大多具有强迫性质,具有强迫人格特别是患有强迫症的人,疑病症尤其严重。

●一切焦虑的本质是冲突。内心冲突是一切焦虑的根源。

⊙对于内心的很多冲突,一定要善于因势利导。有的时候采取勉强的方法会适得其反,甚至极其有害。人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强迫自己,超过限度肯定是对自己的迫害。本来睡不着,就任其睡不着;吃不下,就任自己吃不下,问题也就自然而然过去了。但是,因为我们习惯于强迫自己加倍努力地去争取功利,结果可能完全毒化了生活。

吃饭睡觉本来是人生的需要,甚至可以说是人生的享受,但是只要把它当做一个任务,享受立刻不存在了。再当做一个要百般强迫自己完成的任务,就成了折磨自己的负担了。

比如,一个人本来每顿饭都吃得有滋有味,现在你领他走进一间储藏室,说,这是100斤大米,100斤白面,是你一年的主食,这是100斤猪肉,100斤牛肉,100斤鸡蛋,100斤蔬菜,两百斤水果,是你的副食,还有你一年需要消耗的油盐酱醋都成桶成袋地放在这里,然后对他说,你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它们吃完,最好不用一年时间而用半年时间,用三个月更好,如果一个月吃完最理想。

面对这种情景,所有的人都会把吃饭当做最大的苦恼。

⊙选择就是放弃。

大可不必打肿脸充胖子,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能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