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不优秀,认识谁都没用(1)
- 你要怎样努力,才能让梦想落地
- 张伟玮
- 4926字
- 2017-11-08 14:47:11
【你是有才华的“空想家”吗】
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的区别,可能是转念之间的事情:成功者习惯有了想法就立即去做,而失败者心中有了想法总是一拖再拖。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的人,当看到别人成功时,总是后悔不已地说:“我原来也想到了,只可惜我没像他那样去做。”成为了“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那么,成功怎么会属于你呢?
别人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什么做不到,只有不去做。如果你只是一味空想,而不付出行动,再美好的梦想终是黄粱一梦。就像成语中那位守株待兔的人,始终一事无成。行动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投资,而成功则是对长期的投资的一次性回报。成功始于行动,不断地追求成功,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几十年前,有一位在剑桥留学的韩国学生,他在喝下午茶的时候,经常去听一些成功人士的聊天。时间长了,他发现成功其实没有那么难。1970年,这位韩国留学生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布雷登教授。这篇论文很快引起了剑桥大学,乃至世界的轰动。
这篇论文后来又发展成一本书,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这本书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不断采取行动,就会成功。因为上帝分给每个人的都是上上签,只要你坚持去做,就一定能够成功。成功始于行动,没有行动,一切梦想都只是空谈。
我们经常看到年轻人坐在一起,畅谈各种各样的理想,就好像自己马上就要建立一个伟大的商业帝国一样。但遗憾的是,真正有能力去把想法变成现实的年轻人,实在太少了,希望你是其中的一个。
著名演讲大师齐格勒曾经说过这样一个例子:世界上最大的火车头停在铁轨上,为了防滑,只需在它的驱动轮前面塞一个几厘米见方的小木块,这个庞然大物就无法动弹。但是一旦火车头动起来,这小小的木块就再也挡不住它了。当它开到时速最高时,一堵厚1.5米的水泥墙也能被它撞穿。火车头的威力变得如此强大,只在于它动起来了。
人的潜能是无限大的,甚至堪比这个巨大的火车头。当我们只是空想而不付出行动时,就像火车头停止了,无法动弹,但是人一旦开始行动,便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说到人的潜能,我忽然想到另外一个小故事。
一个老人掉进了2米深的枯井,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看夜晚快要来了,老人觉得再没人救他,他就会冻死在枯井里了。老人非常着急,也非常害怕。出于本能,老人紧闭双眼,用力向上一跃,希望救援的人能够看到他。这时,奇迹出现了,老人居然自己跳到了地面上。
如果不去试,不去行动,老人怎么知道自己可以跳出2米深的枯井呢?但是他试了,并且成功地实现了自救。这,就是行动的力量。
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时,曾约过同班的另一位高材生,建议他一起创业。但那位同学说:“不行呀,我们还年轻,知识不够用,等我毕业后再说吧!”比尔·盖茨只好自己一个人放弃学业,走上了创业之路。
大学本科毕业时,比尔·盖茨又来找到他的那一位同学,同学说现在的知识还是不够,等研究生毕业后再说。等到他研究生毕业后,比尔·盖茨没有找他,因为那时,他早已成为亿万富翁,全世界各种各样的顶尖人才都想进入他的公司。
比尔·盖茨说:“一旦做出决定就不要拖延。任何事情想到就去做!立即行动!”看到了就要立即去做,这是任何一个成功者都具有的共同特质。成功始于行动,只有立刻行动起来,成功才会早日到来。如果像那位一直嫌知识储备不够的同学那样,将行动拖到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机会岂不是早就溜走了?
成为比尔·盖茨一样的人物,并不是痴人说梦。只要我们有梦想,去行动,坚持不懈地尝试不同的方案,终有一天,你会走上成功之路。不管你现在决定要做什么事,不管你现在设定了多少目标,请你一定要立刻行动,而且必须积极地努力。
为何说空想者注定与成功无缘呢?因为空想者最大的爱好是谈论、幻想和渴望,他们总是想要去做某些事情,但却没有付诸行动,或是只付出了一丁点儿的行动,你想,这样的人能成功吗?
有位朋友从年轻时就对美国的人文景观情有独钟,对美国文化也非常痴迷,他买了很多关于美国旅行及社会文化的书,并反复研究旅行的路线,总喜欢和身边的人交流美国文化。结果好几年过去了,人们问他怎么还没去美国旅行,不是研究很久了吗?
这位朋友不好意思地说自己研究了很久,但是觉得去美国走一趟太累了,而且自己英语也不好,到那儿难免会遇到麻烦,跟团去又没意思,不如再等等吧。
结果这一等,又是好几年过去了,至今他还未曾踏出国门。
很多人说:“成功开始于想法。”但是,只有这样的想法,却没有付出行动,还是不可能成功。成功需要行动去实现,行动是成功的基石。
成功者从来不拖延,他们说:“今天能做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他们忙忙碌碌尽其所能干了一天之后,第二天又接着去干,不断地努力、失败,直至成功。失败者总是考虑他的那些“假若……怎么办”,所以总是因故拖延,然后就顺利不起来。
【聪明的人未必都能成功】
世界上许多成大事者都是一些资质平平的人,而不是才智超群、多才多艺的人。这使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那些看上去智力不及我们一半、在学校排名一般的学生却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人生的旅途上把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有些人,尽管在学校里表现不佳,后来却能专心一个领域,耕耘不辍,最终到达目的地。尽管智力平平、学历不高,但是他们总想方设法保持领先,一步一步地积累了自己的优势,而那些所谓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却仍在四处涉猎、毫无目标,最终一无所获。
其实,个人素质主要包括形体素质、智商、情商(心理素质)三个部分。西方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诸多要素中,居核心与决定地位的是情商,智商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见,学历不高的人总是能当上老板,而高学历的人往往只是打工者。具备高学历并不一定就能成功,它只是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而已。当你知道这一点之后,你就不要嘲笑那些“土得掉渣儿”的大老板了,他们能成功,情商和见识一定不会比你差。
杜邦公司创始人伊雷尔的哥哥维克多可以说是一表人才,他口齿伶俐、头脑敏捷、身材挺拔、相貌英俊,外表上简直没什么缺点。他是一个社交明星,给每个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都是完美的。但是熟悉他的人知道,他从来就没有认认真真地办过一件事,就是答应别人的事,他也可能会忘掉。
他仅仅是个吃喝玩乐的专家。如果派他外出考察,他回来后拿不出多少有价值的商业情报,却能绘声绘色地描述旅途中的美味佳肴。伊雷尔做火药买卖时,维克多在纽约给他做代理。维克多凭借社交手腕发展了一些客户,但是其中一位,拿破仑的弟弟杰罗姆——一位花花公子,却毁了他。在纵欲无度、花天酒地的生活中,他们俩很投缘,只要杰罗姆缺钱,维克多就慷慨地掏腰包。正是杰罗姆的一笔笔巨额借款,导致了维克多的贸易公司破产。
伊雷内则是截然相反的人。他身材不高,相貌平平,头脑一般,但在学习和工作中有股近乎痴迷的专注劲儿。小时候在法国,家境还很宽裕的时候,他受拉瓦锡的影响,对化学着了迷。
那时候他父亲皮埃尔是路易十六王朝的商业总监,兼有贵族身份,谁也想不到这个家庭在未来的法国大革命中会险遭灭顶之灾。拉瓦锡和皮埃尔谈论化学知识的时候,小伊雷内稳稳当当地坐在旁边,竖起耳朵听着,他对“肥料爆炸”的事尤其感兴趣。拉瓦锡喜欢这个安安静静的孩子,把他带到自己主管的皇家火药厂玩,教他配制当时世界上质量最好的火药。这为他将来重振家业奠定了基础。
若干年后,他们全家人为逃脱法国大革命的血雨腥风,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他的父亲在新大陆上尝试过七种商业计划——倒卖土地、货运、走私黄金……结果全都失败了。
在全家人垂头丧气的时候,年轻的伊雷内苦苦思索着振兴家业的良策。他认识到,目前战火连绵,盗匪猖獗,从事商品流通有很大的风险,与其这样倒不如创办自己的实业。但是有什么可以生产的呢?这个问题萦绕在他脑海里,就连游玩时他也在想。
有一天,他与美国陆军上校路易斯·特萨德到郊外打猎,他的枪哑了三次,而上校的枪一扣扳机就响。上校说:“你应该用英国的火药粉,美国的太差劲。”一句话使伊雷内茅塞顿开。他想:在战乱期间,世界上最需要的不就是火药吗?在这方面,我是有优势的,向拉瓦锡学到的知识,会让我成为美国最好的火药商。后来,他就靠着这股专注劲,克服了许多困难,把火药厂办了起来、并成为举世闻名的杜邦公司。
历史上,很多看似平庸的人,比那些高学历、高智商的聪明人还要成功,很是令人奇怪。通过仔细分析,人们发现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那些聪明却不坚定的人,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四处出击,结果分散精力,浪费才华。
相反,那些看似愚钝的人有一种顽强的毅力,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如磐石的决心,一种从不受任何诱惑、不偏离自己既定目标的能力。
电影《阿甘正传》讲述了一个名叫阿甘的美国青年的故事,他的智商只有75,进小学都困难,但是,他几乎做什么都成功:长跑、打乒乓球、捕虾,甚至爱情,最后,他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比他聪明的同学、战友却活得并不成功。阿甘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妈妈说,要将上帝给你的恩赐发挥到极限。”这部电影表达了美国人的一种成功理念:成功就是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阿甘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拜赐于他的轻度弱智、不懂得计算输赢得失。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简单坚持,认真地做、傻傻地执行。很多时候企业里缺的不是“聪明人”,而是这样的“傻子”。
聪明人遇到问题总是怨公司、骂领导,算计着要有一分收获才肯一分耕耘,没多少收获便不肯耕耘了。每个决策,每个命令,都要看自己有多少得益,有多少损失,如果不划算,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殊不知,很多事情前期是十分耕耘,三分收获,后期才是三分耕耘,十分收获。阿甘并不是真的愚者,真的愚者是欺负他的人。他成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计成本的努力……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的“单纯”或者说“执着”。
有句老话叫“知易行难”,懂得道理很容易,付诸行动却很难。聪明人喜欢“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潇洒,但是,他们往往只限于“头脑风暴”,而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刚愎自用,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你不优秀,认识谁都没用】
很多人觉得认识一些有实力的人,跟对一个“重量级”人物,比自己修炼要容易得多。我们在社会中也经常听到或看到,有一些原本很不上进的人,就是因为接触到了一些大人物而飞黄腾达。
结果,很多人受此影响,把本来可以用于提高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到处巴结别人身上。到头来,除了弄得自己很累以外,自己的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人是群居的动物,这个社会已经不适合个人单打独斗了,想要成功,你必须要拓展自己的人脉,建立自己的圈子。特别是一些成功的、优秀的人,更是你应该多交往、多学习的目标。
但是问题来了,你要知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你不够优秀的话,又怎么能融入到优秀的人的圈子。换句话说,你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平庸,就算结识了有钱有势的朋友,他们又凭什么给你提供机会、与你合作,或是把你拉到他的事业路线中呢?
有位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毕业之后进入了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当然,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学生,从底层做起是很正常不过的事。但是这位毕业生却有点不甘心,他心想,凭我这么大牌的学校背景,我怎么着也得很快升到中层吧。
总之,他觉得自己背景好、人聪明,工作时总是马马虎虎对待,对自己部门的领导也缺乏尊重,在办公室里口碑很差。就这样,过了一两年职位也没有任何变化。这位高材生可真有点生气,成天闷闷不乐地去上班。
有一天,他和朋友在家附近的羽毛球馆里打羽毛球,突然发现自己所在公司的董事长也在这里打球,于是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就跑步过去主动和董事长打招呼。董事长对他没什么印象,但是听说他是自己公司的员工,也很有礼貌地交流了几句。
这位高材生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索性自己也不打球了,专门坐在球场边上给董事长加油叫好,给董事长拿水递毛巾,很是殷勤。董事长看起来也很高兴。
就这样,他没事就去羽毛球馆等着给董事长献殷勤,董事长也不推辞,他感觉自己就像和董事长成为了好朋友似的。于是他上班时,更是肆无忌惮,完全没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