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款式设计与服装流行趋势

流行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特定群体中或社会中一种广为流传的事物或形式,服装流行又常称为时尚流行,即在某一时期及地区内具有引导性服装穿着以及搭配方式。服装流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中会有不同的流行内容,并且受环境因素、社会事件因素、人文发展因素、消费意识变化等影响,在空间、时间上不断地处于变化的状态,其变化的方向就是流行趋势。流行趋势,即流行的方向,各专业人士所预测的即将在社会中大面积出现的潮流内容。因此,服装流行是现在进行时,而流行趋势则是将来时,两者之间又存在着诸多的关联因素。款式作为服装成形的首要元素,在服装的流行趋势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1.3.1 款式设计的流行

服装的流行通常是消费者能直观看到的内容,它包括多方面的流行,如款式的流行、色彩的流行、面料的流行、装饰工艺的流行、各元素的搭配流行等。它代表着服装设计的内容在获得市场与消费者认可后的一种进步表现。服装的流行传播基本有三种方式:自上而下的传播,即由社会的上层阶级或具有号召力的名人穿着影响了大范围的大众穿着;自下而上的传播,即因大众的某个穿着特色被设计师提升设计为具有风格的服装,进而赢得上层阶级及大范围的流行,如牛仔裤的出现与流行;平行的传播,即在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的现代社会,服装流行信息通过多种传媒渠道同时向社会各个阶层传播,或某一地区、民族、国家的服装流行向另一个地区、民族、国家传播,形成空间的平行传播。

服装的款式元素在整个服装流行过程中是最容易被传播的,它凭点、线、面的绘画构成就可以将服装廓型与结构比例分割表达出来。因此,当一种服装款式开始流行的时候,有经验的服装设计师就可以通过服装实物,甚至是图片,来模仿设计出类似的服装款式。它比面料与工艺的模仿要来得更快速、更直接,但从款式设计到最后服装款式成品的实现则更需要制版师、工艺师与缝纫师的经验与水平。这就是即便画面上呈现的是同样款式图样,不同能力的服装品牌或企业制作出的却是品质效果完全不一样的款式版型的原因。如果再结合品质不同的面料与工艺,最后呈现的服装成品便很容易分出优劣。

由于服装款式的改变改良在服装设计中的周期比较短,相较于新面料与新工艺较长的开发周期,它是最容易被消费者所意识到的变化。随着现今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整个服装流行的周期在不断缩短,因此,在服装的流行过程中,消费者对于款式的流行与变化也异常敏感,款式设计能力继而成为服装设计师应变流行变化的一项重要能力,设计师需要在流行趋势的影响下快速感知与设计下一个周期可能会被目标消费群体所接受与追捧的服装款式。在各种流行趋势的信息指南中,专业人士通常也会对下一阶段所要流行的款式做出明确的预测,作为给服装设计师开发的参考,给消费人群消费的参考。

1.3.2 款式设计的近现代发展

服装设计在20世纪之前尚未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来进行研究,所谓的关于服装的设计与制作通常是以时装店与裁缝店的形式出现,因此款式设计也没有单独作为一项服装设计学科的内容来被传授,而是在店中以师传徒的方式流传下来。在20世纪前,虽然全世界各个国家以及东西方地区的服装各有历史与特色,但很少有评论或记载将服装的某种进步与变迁归功于某一个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成就,服装设计师尚未被认可为一种带有创意性及设计主动性的职业。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西方服装业进入了日异崭新的时期。每个年代都出现了与社会进步、工业变革、文化运动相呼应的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服装,服装的款式承前启后,出现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廓型结构,成就了这些年代中的经典。创造新视觉形象的服装设计师也从台后走向了幕前,成为了这个产业的明星与推手。服装设计师这个职业也日渐成为一个代表着创造美与时尚的智慧性职业。20世纪的西方服装对当今全球的服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在款式设计上,给予了当今设计师诸多关于廓型、比例、结构上的灵感。而这一阶段的东方服装,由于国家社会进入工业化较晚,虽然服装各具民族特色,也进行了改进改良,但在大胆创新设计上还是未能实现世界性的突破,所谓的服装设计师更是寥寥无几。因此,这一阶段的东方设计虽独具韵味,却并未对当代服装设计以及消费者的穿着习惯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对于20世纪服装款式设计基本历史的了解,能使设计师更好地把握当今流行款式的发展动向。

20世纪10年代是现代服装的开端,女性服装的款式变革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与转折点。在这十年间,前五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服装款式仍以突出女性人体特征为主,S形的廓型、胸腰臀的结构分割线,束缚着女性的身体脏器,影响着女性的生理健康(如图1-11所示)。这个阶段的女性服装款式与19世纪末的主流服装款式没有太大区别,其款式设计的意图仍建立在男性对于女性的审美偏好上,体现的仍是男权社会主导的审美观,而男装本身早已打破了束缚,演化为由衬衫、领结、背心、西装套装组合而成的基本款式搭配,成为男士约定俗成的穿着模式。白天的工作时间,男装以条纹裤和日礼服为主,如遇正式场合则将外套换为礼服;晚间正式场合都以燕尾服、直挺的衬衫、白色马夹相配。在后五年的发展中,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女性社会意识的解放,势必会出现与女性的服装意识相呼应的款式变革。在这场女性服装款式的变革中,被后来誉为“现代服装第一人”的法国设计师保尔·布瓦列特(Paul Poiret),在其作品中首次提出了解放女性身体束缚的概念,打破了紧身胸衣款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提倡展现女性自然的体态。因此,他所设计的服装款式在原本的服装廓型中减少了刻意强调身形的曲线,更多的是直线与自然弧线的表现:简单、狭长的上衣和长裙,裙子包裹着身体直至地面,并融入了古希腊罗马的款式等民族风格的概念,运用了褶皱来表现女性身体的流线性。同时,“蚕蛹”式款式与裤装设计也是他的款式设计特色。布瓦列特的思维为后来的服装设计提供了更多突破性设计的灵感。战后的女装流行一种较为宽松且裙摆上升至靴子以上的款式,紧身腰带与胸衣的分离,使胸衣后来演变为女士内衣胸罩。

图1-11 John Peacock绘制1910's服装款式

20世纪20年代是现代服装概念开始传播与蔓延的时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女性逐渐走向社会,对于服装的要求变得简单与便捷。因此保尔·布瓦列特(Paul Poiret)对于解放女生紧身衣的服装理念得到更多的响应与支持。许多女装款式摆脱了之前高领的束缚,降低了领口成V字形,腰部线条更贴近人体本身变得自然,腿部线条也作为裙装款式的重点来表现,如图1-12所示。这时期的裙型趋于合体简洁,甚至发展出与之前截然相反的上大下小的裙形,后来演化为现代服装款式中常见的鱼尾裙。由于战争的原因,从男性的军装变化出女性的军装,女装款式出现了制服化、中性化的设计,卡其布军装的出现对以后制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阶段中出现了一位直到今天还被崇拜与学习的法国女性设计师——可可·夏奈尔(Coco Chanel),她的设计观念与保尔·布瓦列特(Paul Poiret)一致,都致力于解放女性过于被束缚与强调的身体曲线。她所设计的款式简洁、易穿易行动,运用了许多非紧身的束腰带、不加装饰的领口线条。可可·夏奈尔(Coco Chanel)式的女装款式摒弃了繁复的装饰与结构,平直、简洁、长及膝盖,追求一种稚气简单的天真气息(如图1-13所示)。她甚至开发了泳装与运动休闲服的雏形。这种独立女性式的服装款式风格对整个20世纪的女性服装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男装款式在继承并改良20年代特色的基础上,出现了流行一时的被称为“Oxford bags”的英式宽大裤型。

图1-12 Paul Poiret在1910's的设计

图1-13 Coco Chanel在1920's的设计

20世纪30年代是战后复苏的年代,服装款式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战后初期短期内经济萧条,服装款式和人的状态一样变得线条下垂而不利落。直到经济复苏,服装业也出现了新面貌。整个30年代的服装款式基本以自然、合体、美观、大方的形式风格呈现,为了展现人们对于新生活的良好愿望,其中不乏对于20年代服装的改良设计,例如在夏奈尔式的直身短裙基础上加长裙摆形成长裙款式,富有垂坠感,流行一时;在运动休闲服的基础上设计了专门针对网球运动的网球服装,裙子比日常穿着的短裙更短,出现了日后被称为“迷你裙”的雏形。在这个阶段,受美国电影工业“好莱坞”的发展,以及女明星们荧幕服装的影响,成熟妩媚的服装风格也成为部分女性追求的时尚。日装和晚礼服款式因长度不同而被区分开来,晚装的露背款式也彰显了战后女性自主地凸显女性美的特质,体现修长而苗条的身材特点,整体轮廓仍是平直流线型的,不强调胸、腰、臀的曲线。20世纪30年代中期,最被推崇的设计师是意大利人艾尔莎·夏帕瑞丽(Elsa Schiaparelli),她受“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影响,在服装款式的设计中增添了许多趣味细节(如图1-14所示)。她是最早把女性服装款式中的肩部线条作为重点来设计的设计师,通过垫肩的方法加宽视觉上的肩宽效果,带有明显的军装风格,这也延续了20年代部分女装制服化、军装化、中性化的特征。20世纪30年代后期,女装款式呈现出一些复古风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新维多利亚”式的服装款式出现,体现了对19世纪维多利亚风格服装的革新,虽对女性S形的身体线样有所强调,但并非通过紧身胸衣来凸显胸、腰、臀,而是通过更为合体的剪裁来达到款式效果。整个30年代的男装款式仍以西服为日常着装,燕尾服为礼服着装,翻领与裤形都有所加宽,形成上大下小的廓型。

图1-14 Elsa Schiaparelli的趣味设计

20世纪40年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复苏的时期。前五年因战争原因,服装款式都以简朴风格为主,无论便服还是礼服都趋于简单的线条。此时,军装款式呈现统一化、标准化的现象,空军所穿着的风行夹克成为当时的流行。普通群众的款式呈现两种鲜明风格:一种是充满女性韵味的少女装款式;另一种是后来被称为“Tom Boy”的假小子款式,常见款式是直身裙、长裤、白色短袜、球鞋的搭配组合。后五年,整个世界进入了战后修复与追求新生活新文化的阶段,简单统一的制服款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服装美的需求。其中,巴黎的服装设计师因设计了突出女性特征的服装款式而重新作为世界时装中心被关注。“New Look(新风貌)”的服装风格由法国著名的时装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所设计倡导,其款式特征是:整体款式呈X形,肩部圆润,运用垫肩使肩部线条略向下,袖长到小臂中间或短袖配长手套,强调胸部向前上方硬朗挺起,上衣短、腰部细、臀部翘、裙长且宽(如图1-15所示)。“New Look新风貌”的款式成为迪奥(Dior)品牌发展至今近一个世纪以来最经典的款式廓型,并被无数的设计师所借鉴。同时,战后的美国服装风格也对现代休闲服装的款式产生了影响,圆领衫、运动衫以及类似军装的款式都推动了年轻休闲装的发展。在欧洲,对青少年服装款式的研究与开发也在积极地进行。20世纪40年代中,另一种女性服装产生突破,即泳装款式发生两段式变化,成为胸罩与短裤的分体式着装,遮体部位减少,之后的比基尼(Bikini)就是由此发展而来。

图1-15 Christian Dior的New Look造型设计

20世纪50年代是人们认可服装设计师的年代。二战前设计师被认为是制衣工裁缝,战后由于服装新款式的层出不穷以及服装风格的革新,服装设计师成为了引领服装潮流与审美的重要职业。20世纪50年代初,迪奥公司在“新风貌”款式风格的基础上改良推出了一系列直线式突出胸、腰、臀的款式,剪裁更简约明朗,如郁金香形款式和以字母“H、A、Y”为廓型的款式。在此期间,另一位成名于30年代的西班牙设计师巴伦西亚加(Balenciaga)也以独特的款式设计再次赢得关注,他的设计带有军装线条的特征,在强调胸线、腰线的基础上,从后背拉长直身线条,有雕塑感硬朗的外观(如图1-16所示)。他的款式与夏奈尔式一样讲究穿脱简便,有女性的凹凸感但不夸张。在整个50年代中,特别是中晚期以后,女性服装款式都在往简约美感与功能性的方向发展,进一步表现了独立女性的自我意识,衬衫式连衣裙、七分裤是较有代表性的款式。同时,英式男装款式仍保持着典雅风格,西装、领带、礼帽、手杖为基本配备,并出现了以十几岁青少年为对象的“泰迪男孩”(Teddy Boys)风格,从合体外套、领结、紧身长裤的款式中都表现出青少年的自我主张。同时,意大利男装设计师异军突起。意式设计将男式西装的肩部加宽,通过袖子的剪裁将肩线延长,衣长比传统西装要短,露出臀部的口袋设计。意式的年轻风格引领了之后的国际男装潮流。这期间,服装业的发展仍受电影工业与音乐发展的很大影响,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等明星们在荧幕上的穿着将服装款式的潮流推向了普罗大众。

图1-16 Balenciaga在1950's的设计

20世纪60年代,各国的服装款式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风格化趋势。由于工业化的发展,服装进入了批量化生产的年代,款式设计不再拘泥于合体或凸显身材,不追求细节变化。宽松简洁的款式更受大众喜爱,青年装、童装、宇宙装、激进装、嬉皮装都展现着服装款式年轻化的发展趋势。这个被后世喻为“反文化”的年代,将年轻文化、大众文化、性自由、女权运动作为服装款式的诉求融合到了一起。之前成名的法国设计师夏奈尔此时设计出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套装款式:常用毛料缝制的上装外套与半裙两侧线条平直,不强调腰线与胸线,用不同色的面料镶边,并将口袋开在外套的前襟,外套呈敞开式,无纽扣或仅用一枚胸针;内搭丝质衬衫,领形曲线柔软,中间用蝶形式的领结修饰。款式风格柔中带刚,与以往的裙装式的款式设计产生明显的差别,独立女性的形象更为鲜明。同是法国设计师的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受当时太空探索热的影响,设计出了“宇宙太空款式”(如图1-17所示),并在男装设计中运用了神父式的立领代替一直以来的领带装饰。另一位法国设计师新人安德烈·柯列杰斯(Andrew Courreges)热衷于现代、激进服装款式的设计,他的未来主义设计风格(如图1-18所示)将女装的膝上几英寸定为日装裙装的最佳长度,为迷你裙款式的成形奠定了基础。在英国,青年时装设计师迅速成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师是玛丽·匡特(Mary Quant),她为少女们设计的大胆短裙款式“迷你裙”(如图1-19所示),成为这个年代的年轻潮流款式。20世纪60年代另一个受人注目的次文化所引导的服装风格则是“Hippies嬉皮士”,该种款式崇尚大自然,以柔软、颓废、无序的着装款式与搭配(如图1-20所示),打破了西方传统男装的稳重与硬朗。这种打破性别差异的中性化款式虽未成为服装界的主流,且成为这个年代中款式设计的“趣味化、年轻化”的象征。在这个年代中的主流男装则仍沿袭着上个年代中意式着装款式的风格。

图1-17 Pierre Cardin设计的太空装

图1-18 Andrew Curreges的膝上设计

图1-19 Mary Quant设计的迷你裙

图1-20 Hippies的随性服装款式

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服装款式更多元化、更注重功能与形式统一的年代。期间,存在着两种鲜明的服装趋势:一是女性化的款式风格,强调女性的柔美气质与风韵;二是无性别化款式,由男装及制服工作服发展而来。女性追求男女平等的权利之下,比迷你裙更短的款式“热裤”深受年轻女性的欢迎,其款式与紧身短裤和男装西装短裤相似,但更紧更短。热裤搭配短上衣或夹克是当时年轻人中很流行的穿着方式。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女性服装的男性化是女装设计的“无性别趋势”的表现,如法国设计师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设计的吸烟装(如图1-21所示),风靡一时。由无性别风格所倡导的长裤款式颇受欢迎,常见的两种款式:一种是宽松的“袋装裤”,裤裆较合体,显得腿部较修长;另一种是风靡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的喇叭裤,在臀部与大腿处剪裁贴身,从膝盖以下裤脚渐张开,如喇叭状。同时,牛仔裤也因其之前的男性化与实用性被改良设计成女式款型,并延伸出牛仔裙、牛仔夹克等。牛仔装搭配圆领衫成为青少年的日常穿着,其体现的随意性、实用性、功能性的服装风格十分受欢迎。滑雪服装在冬季也得到了普及。20世纪70年代还有一个特色,服装设计师开始在世界各地吸取民族服装的灵感,东方设计师开始崭露头角,如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高田贤三(Kenzo Takada)等设计的服装款式与工艺无不体现了东方式的审美风格。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次文化“朋克”的出现,皮质紧身外衣、紧身裤、撕裂式款式都为后来的小众摇滚风格服装开创了先河(如图1-22所示)。

图1-21 Yves Saint Laurent设计的吸烟装

图1-22 1970's朋克风格装

20世纪80年代的服装款式是从风格迥异回归保守精致的穿着,并受名人与媒体的影响很大。女装款式受英国王妃戴安娜(Diana)的影响,秋冬款式追求体态的端庄与苗条,肩线宽又高耸,肩形较方,下身为较直的筒裙;春夏款式则更简洁轻巧,流畅的线条更多表现出女性婀娜的身形。这种刚柔并济的女装款式是一种现代女性的独立表现,并仍引导着女装男性化的趋势。在此期间也不乏仍追求另类风格的设计师,并因此走上国际流行的舞台。法国设计师让·保罗·高提耶(Jean Paul Gaultier)设计了男式裙款,带动了男性穿着裙装的风潮,他为当红明星麦当娜(Madonna)演唱会设计的尖锥胸衣(如图1-23所示)轰动一时;英国设计师薇薇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则沿袭并取灵感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朋克”风格,通过内衣外穿的款式、撕扯的手法将矛盾冲突的叛逆风格带上了高级流行服装的主题中。男装款式进入“雅痞”式的复古流行年代,西装与双排扣老式西装,突出很厚的垫肩,乐于塑造一种内外兼修的形象与品味,成功的同名设计师品牌有意大利的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其服装如图1-24所示)、美国的拉夫·劳伦(Ralph Laurent)。

图1-23 Jean Paul Gaultier设计的尖锥胸衣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受到“多元文化”、“国际文化”、“环保文化”等多重文化影响的年代。在这个服装风格继续多样化的年代中,欧洲设计师与美国设计师发展成为两大特色阵营,出现了许多至今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设计师。在20世纪70年代“嬉皮”、“朋克”等次文化风格的影响下,年轻的欧洲设计师中有诸多表现冲突、拼凑、讽刺、趣味的作品,服装款式不再流于符合人体的穿着,而是从更多其他的艺术中吸取灵感,将服装设计提升到艺术表现与穿着形式的统一,其中英国设计师的表现尤为突出:约翰·加里亚诺(John Galliano)的设计充满激情与想象力,不规则、多元素组合的夸张款式与装饰手法,体现了他戏剧化的表现力;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的设计注重英式剪裁、法式与意式的工艺结合,款式中松紧对比强烈,常以狂野的方式表达设计中的情感,浪漫、神秘又富有现代感。同时,在“后现代设计风格”的影响下,比利时设计师马丁·马吉拉(Martin Margiela)通过解构、拼接等手法设计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款式(如图1-25所示),冲破了服装惯有的廓型与线条,其艺术概念与表达已超越了服装的穿着实用性,对新世纪解构主义服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美国市场中,由于本土设计师异军突起,并结合精准到位的市场营销,为消费者带来了实用且美观的服装,消费者对于服装的流行就不再单纯地向欧洲看齐了。美国有三位设计师极具代表性:在20世纪80年代业已成名的拉夫·劳伦(Ralph Lauren)将西部牛仔形象中的牛仔裤、流苏羊皮外套进行精炼设计,结合运动服饰与英国的乡绅风格,创造了美国上层阶级的穿着形象(如图1-26所示);卡尔文·克莱恩(Calvin Klein)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以男装为灵感设计女装款,他曾设计的单排翻领运动夹克与长裤女套装就已获得市场追捧,直至20世纪90年代,他自由、舒适、年轻、简约式的实穿性款式设计塑造了平民化的风格,通过在年轻群体中的市场营销,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与认可;唐娜·凯伦(Donna Karan)的款式设计更多放眼于欧洲市场,她的款式设计注重多场合、多搭配,没有夸张的廓型与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职业女性工作与休闲的穿着需要。总而言之,20世纪90年代是新世纪服装风格极速多样化的前奏。

图1-24 Giorgio Armani服装

图1-25 Martin Margiela的解构设计

图1-26 Ralph Lauren设计的美式形象

整个20世纪的服装史为今后的世界时装塑造了众多的经典形象与经典款式,纵然面料制造技术与版型技术不断改良与进步,许多后辈设计师的款式灵感仍来源于20世纪中每个年代的经典代表作。

21世纪开始至今,随着服装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与服装人才培养机制的日益成熟,高级成衣设计与成衣设计发展迅速,高级订制也仍以其历史性的地位引领着服装艺术的尖端潮流。服装风格在此环境下融合了各国民族的设计智慧,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服装款式设计因此变得更丰富多彩,在继承并改良经典的基础上,延伸出更多符合现代人生活与个性的款式。服装设计师与品牌也致力于发展各自鲜明的风格特色,往往在同一作品中集合了多种经典灵感。以一种款式或一件作品名扬天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同时,消费人群对于服装款式的选择也不局限于如同20世纪般的随波逐流,而是希望通过服装来表达各自的风格与个性。因此,服装款式设计也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专业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