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诊上以猪口腔黏膜、鼻吻部、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病原】口蹄疫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该病毒具有多型性及易变异的特点,已知有7个主型(即A型、O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亚洲型)。各型不能交互免疫,各主型还有若干亚型,目前已知约65个亚型。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1%~2%火碱液,3%~5%福尔马林、0.2%~0.3%过氧乙酸等消毒药液对本病毒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症状与病变】病猪蹄部出现水泡,多发于蹄壳与皮肤交界处,严重者可致蹄壳脱落、跛行、口腔黏膜、鼻盘、吻突也发生水泡或糜烂,吞咽、咀嚼障碍。哺乳母猪乳房出现水疱或烂斑,泌乳力下降。乳猪常呈急性胃肠炎、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除口腔、鼻盘及蹄部发生水疱和溃烂外,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黏膜也有烂斑或溃疡;小肠、大肠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仔猪因心肌炎死亡时可见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松软,似煮熟样;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纹,有“虎斑心”之称。

【辨证】肺经受热。

【治疗】动物发生口蹄疫后,一般不允许治疗,而应采取扑杀措施。确需治疗时,宜严格隔离、精心饲养、对症施治、清解肺热、解表利湿、防止继发感染。

方1 口腔可用清水、食醋或0.1%高锰酸钾冲洗,糜烂面上可涂1%~2%明矾或碘酊甘油(碘7g,碘化钾5g,酒精100mL,溶解后加入甘油10mL)或冰硼散(冰片15g,硼砂150g,芒硝18g)涂搽。蹄部可用3%来苏儿洗涤,擦干后涂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等,再用绷带包扎。乳房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洗涤,然后涂以青霉素软膏或其他防腐软膏,并定期将奶挤出以防发生乳房炎。

方2 食醋洗患部后,用熟石膏粉、锅底灰等量混合,加食盐少许,撒在创面上,每日2次。

方3 口蹄疫抗血清按每千克体重0.5mL 1次肌内或静脉注射。同时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然后涂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对体质虚弱者,还可考虑适当给予强心补液和抗菌消炎等,增强其抗病力。

方4 冰片5g,硼砂5g,黄连5g,明矾5g,儿茶5g,患部以消毒水洗净后,研末撒布。

方5 贯众15g,桔梗12g,山豆根15g,连翘12g,赤芍9g,生地黄9g,花粉9g,荆芥9g,木通9g,甘草9g,绿豆粉30g,大黄12g。共研末加蜂蜜100g为引,开水冲服,每日1剂,连用2~3剂。

方6 血针或白针疗法。选山根、玉堂、承浆、卡耳、缠腕、涌泉、滴水、蹄门、耳尖等穴。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畜舍卫生,经常进行消毒,对购进的动物及其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进行严格检疫,平时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可以预防口蹄疫的发生。

在疫区最好用与当地流行的相同血清型、亚型的减毒活苗或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康复血清或高免血清用于疫区和受威胁区动物,可控制疫情和保护幼年动物。猪场一旦发生疫情,应立即上报有关主管部门,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患猪及可疑感染猪一律捕杀、深埋或焚烧。对怀疑受污染的粪便、饲料、圈舍及运输工具等,应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禁止人畜流动,消灭传染源,防止疫情蔓延。对猪场或疫区及其邻近受威胁区的健康猪只,用口蹄疫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在口蹄疫流行期或处理病猪等时,应注意防止经创伤接触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