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鹅场的隔离卫生

第一节 完善鹅场的隔离卫生设施

一、科学选择场址和规划布局

场址选择和规划布局直接关系到鹅场的隔离卫生和场区环境的维持。只有好的场地和合理的规划布局,才能为隔离卫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场址选择

鹅场场址的选择,主要是对场地的地势、地形、土质、水陆运动场,以及周围环境、交通、电力、青绿饲料供应和放牧条件进行全面的考察。鹅场场址的选择必须在养鹅之前作好周密计划,选择最合适的地点建场。

(1)地势和地形 鹅场的鹅舍及陆地运动场的地势应高燥,地面应有坡度。场地高燥,这样排水良好,地面干燥,阳光充足,不利于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滋生繁殖;否则,地势低洼,场地容易积水潮湿泥泞,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有利于蚊蝇等昆虫的滋生,冬季则阴冷。地形要开阔整齐,向阳、避风,特别是要避开西北方向的山口和长形谷地,保持场区小气候状况相对稳定,减少冬季寒风的侵袭。场地不要过于狭长,也不要边角太多,以减少防护设施的投资。

(2)土壤 鹅场的土壤,应该是洁净卫生(见表2-1)、透气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以砂质土壤最适合,便于雨水迅速下渗。愈是贫瘠的砂性土地,愈适于建造鹅舍。这种土地渗水性强。如果找不到贫瘠的砂土地,至少要找排水良好、暴雨后不会积水的土地,保证在多雨季节不会变得潮湿和泥泞,有利于保持鹅场和鹅舍干燥。

表2-1 土壤的生物学指标

注:清洁和轻度污染的土壤适宜作场址。

(3)水源 鹅是水禽,当然宜在有水源的地方建场。在鹅场生产过程中,鹅的饮食、饲料的调制、鹅舍和用具的清洗,以及饲养管理人员的生活,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同时,鹅的放牧、洗浴和交配等都离不开水源。鹅场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水源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是水量要充足,既要能满足鹅场内的人、鹅用水和其他生产、生活用水,还要能满足鹅的放牧、洗浴等所需用水。二是水质要求良好,不经处理即能符合饮用标准的水最为理想。此外,在选择时要调查当地是否因水质而出现过某些地方性疾病等。三是水源要便于保护,以保证水源经常处于清洁状态,不受周围环境的污染。四是要求取用方便,设备投资少,处理技术简便易行。

(4)场地面积 场地面积要根据饲养规模和以后发展规划来确定。占地面积不宜过大,也不能过小,应满足饲养密度的要求。

(5)青饲料的供应 鹅是草食家禽,不仅需要较多的精饲料,也需要大量的青饲料的供应(每只种鹅每天需要青饲料1.5~2.5千克)。种草养鹅场地的选择还要考虑草场的位置和草的供应。场地尽量靠近草场。

(6)其他方面 鹅场是污染源,也容易受到污染。鹅场生产大量产品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饲料,所以,鹅场场地要兼顾交通和隔离防疫,既要便于交通,又要便于隔离防疫。鹅场距居民点或村庄、主要道路要有300~500米距离,大型鹅场要有1000米距离。鹅场要远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兽医院、医院、造纸场、化工厂等污染源,远离噪声大的工矿企业,远离其他养殖企业;鹅场要有充足稳定的电源,周边环境要安全。

鹅场应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物,如树林、河流等作为场界的天然屏障,既要考虑鹅场避免周围环境的污染,远离污染源(如化工厂、屠宰场等),又要注意鹅场是否污染周围环境(如对周 围居民生活区的污染等)。

(二)规划布局

鹅场的规划布局就是根据拟建场地的环境条件,科学确定各区的位置,合理的确定各类房舍、道路、供排水和供电等管线、绿化带等的相对位置及场内防疫卫生的安排。鹅场的规划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鹅场的环境控制和卫生防疫。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高,规划布局对其生产的影响越明显。场址选定以后,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因鹅场的性质、规模不同,建筑物的种类和数量亦不同,规划布局也不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建场投资,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管理的高效方便。

鹅场规划布局应遵循原则:一是便于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便于搞好防疫卫生工作;三是充分考虑饲养作业流程的合理性;四是节约基建投资。

1.分区规划

鹅场通常根据生产功能,分为生产区、管理区或生活区和隔离区等,见图2-1。

图2-1 地势、风向分区规划示意图

(1)管理区 管理区是鹅场的经营管理活动场所,与社会联系密切,易造成疫病的传播和流行,该区的位置应靠近大门,并与生产区分开,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不得进入生产区。场外运输车辆不能进入生产区。车棚、车库均应设在管理区,除饲料库外,其他仓库亦应设在管理区。职工生活区设在管理区的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以免相互污染。

(2)生产区 生产区是鹅生产的场所(饲养区),该区的主要建筑为各种畜舍,生产辅助建筑物。生产区应位于全场中心地带,地势应低于管理区,并在其下风向,但要高于病畜管理区,并在其上风向;生产区内饲养着不同日龄的鹅,因为日龄不同,其生理特点、环境要求和抗病力也不同,所以在生产区内,要分小区规划,育雏区、育成区和成年区严格分开,并加以隔离,日龄小的鹅群放在安全地带(上风向、地势高的地方);种鹅场、孵化场和商品场应各自分开,相距300~500米以上;饲料库可以建在与生产区围墙同一平行线上,用饲料车直接将饲料送入料库;放牧的鹅场或放牧的鹅群还要靠近牧地方便放牧。

(3)病畜隔离区 病鹅隔离区主要用来治疗、隔离和处理病鹅。为防止疫病传播和蔓延,该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并在地势最低处,而且应远离生产区、牧地和放水的池塘。焚尸炉和粪污处理地设在生产区下风向。隔离鹅舍应尽可能与外界隔绝。该区四周应有自然的或人工的隔离屏障,设单独的道路与出入口。

2.鹅舍间距

鹅舍之间的距离影响鹅舍的通风、采光、卫生、防火。鹅舍之间的距离过小,场区的空气环境差,舍内微粒、有害气体和微生物含量过高,增加病原含量和传播机会,容易引起鹅群发病。为了保持场区和鹅舍环境卫生的适宜,鹅舍之间应保持15~20米的距离。

3.鹅舍朝向

鹅舍朝向是指鹅舍长轴与地球经线是水平还是垂直。鹅舍的朝向与鹅舍通风换气、防暑降温、防寒保暖以及采光等环境效果有关。朝向选择应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地理位置、采光和通风排污等情况。鹅舍朝南,即鹅舍的纵轴方向为东西向,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开放舍来说是较为适宜的。这样的朝向,在冬季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的温热效应和射入舍内的阳光防寒保温;夏季辐射面积较少,阳光不易直射舍内,有利于防暑降温。

4.道路

鹅场设置清洁道和污染道,清洁道供饲养管理人员、清洁的设备用具、饲料和新母鹅等使用,污染道供清粪、污浊的设备用具、病死鹅和淘汰鹅使用。清洁道和污染道不交叉。

5.贮粪场

鹅场设置粪尿处理区。粪场靠近道路,有利于粪便的清理和运输。贮粪场(池)设置注意:贮粪场应设在生产区和鹅舍的下风处,与住宅、鹅舍之间保持30~50米的卫生间距,并应便于运往农田或其他处理;贮粪池的深度以不受地下水浸渍为宜,底部应较结实;贮粪场和污水池要进行防渗处理,以防粪液渗漏流失污染水源和土壤;贮粪场底部应有坡度,使粪水可流向一侧或集液井,以便取用;贮粪池的大小应根据每天牧场家畜排粪量多少及贮藏时间长短而定。

6.运动场和水塘

根据鹅的饲养数量设置运动场和水塘。

7.绿化

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可以净化环境,改善小气候,而且有防疫防火的作用,鹅场绿化应注意如下方面。

(1)场界林带的设置 在场界周边种植乔木和灌木混合林带,乔木如杨树、柳树、松树等,灌木如刺槐、榆叶梅等。特别是场界的西侧和北侧,种植混合林带宽度应在10米以上,以起到防风阻砂的作用。树种选择应适应北方寒冷特点。

(2)场区隔离林带的设置 主要用以分隔场区和防火。常用杨树、槐树、柳树等,两侧种以灌木,总宽度为3~5米。

(3)场内外道路两旁的绿化 常用树冠整齐的乔木和亚乔木以及某些树冠呈锥形、枝条开阔、整齐的树种。需根据道路宽度选择树种的高矮。在建筑物的采光地段,不应种植枝叶过密、过于高大的树种,以免影响自然采光。

(4)运动场的遮阴林 在运动场的南侧和西侧,应设1~2行遮阴林。多选枝叶开阔,生长势强,冬季落叶后枝条稀疏的树种,如杨树、槐树、枫树等。运动场内种植遮阴树时,应选遮阴性强的树种。但要采取保护措施,以防家畜损坏。

二、科学合理设计鹅舍和配备设备

根据工艺设计要求,在选择好的场地上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后,可以设计鹅舍,确定鹅舍规格,绘制鹅舍建筑详图。鹅舍设计的目的是冬暖夏凉,空气流通,光线充足,便于饲养管理,容易消毒和经济耐用。

(一)鹅舍的类型及特点

鹅场的鹅舍主要有雏鹅舍、后备鹅舍、肥育舍、种鹅舍以及孵化室等,鹅场性质不同,鹅舍的种类就不同,对鹅舍的要求也不同。如商品肉鹅场只需要雏鹅舍和肥育舍,或雏鹅-肥育舍;种鹅场就需要雏鹅舍、后备鹅舍和种鹅舍,不同鹅舍的要求如下。

1.雏鹅舍

雏鹅舍主要饲养3~4周龄以内的雏鹅。对雏鹅舍的要求如下。一是保温隔热。屋顶和墙壁选择导热性小的材料,并达到一定厚度。为增加保温性能可内设天花板。二是舍内干燥。为保持舍内干燥,地面应比舍外高25~30厘米,最好用水泥或砖铺成,以利于冲洗、消毒和防止鼠害。三是采光通风良好。窗与地面面积之比一般为1∶(10~15)。舍内空气流通而无贼风。

雏鹅舍的按屋顶形式分类有双坡式、半坡式和平顶式等,生产中双坡式屋顶较为常见。另外,为降低基建投入,有的使用塑料大棚。

雏鹅舍的建筑面积根据育雏方式、饲养密度、饲养数量和饲养鹅的类型、周龄而确定。鹅舍内分割成多个小栏,每栏面积12~14米2,可容纳雏鹅100只。每座雏鹅舍容纳500~1000只雏鹅比较适宜,如果饲养1000只雏鹅,则需要120~140米2的雏鹅舍。

雏鹅舍的宽度一般为6~10米,长度根据雏鹅舍的面积和场地情况确定,房檐高2~2.5米,如果还饲养中鹅,可适当加高,有利于通风换气。鹅舍正前面设置喂料槽和戏水池。雏鹅舍见图2-2。

图2-2 平面雏鹅舍内部示意图

2.后备鹅舍

后备鹅舍也称青年鹅舍。育雏结束,鹅的羽毛开始生长,对环境温度抵抗力增强,鹅舍的保温要求不高。因此,后备鹅舍的建筑结构简单,基本要求是能遮挡风雨、夏季通风、冬季保暖、室内干燥。规模较大的鹅场,建筑后备鹅舍时,可参考雏鹅舍。在南方只要建简易的棚架式鹅舍就可以了。要求鹅舍能做到遮雨、挡风,北方地区还要注意防寒。鹅舍下部能适当封闭,防止敌害。上部敞开,增加通风量,夏季特别注意散热。南方至40日龄后,可半露宿饲养,因此,鹅舍外应有舍外水陆运动场,鹅舍与陆地运动场面积的比例在1∶2以上。每栏鹅群可扩大到200~300只,舍内密度大型鹅6~7只/米2,中小型鹅8~10只/米2

3.种鹅舍

鹅舍有单列式和双列式两种。双列式鹅舍中间设走道,两边都有陆地运动场和水上运动场,在冬天结冰的地区不宜采用双列式。单列式鹅舍冬暖夏凉,较少受季节和地区的限制,故大多采用这种方式。单列式鹅舍走道应设在北侧。种鹅舍要求防寒,隔热性能要好,有天花板或隔热装置更好。屋檐高1.8~2.0米。窗与地面面积比要求1∶(10~12)。特别在南方地区,南窗应尽可能大些,气温高的地区朝南方向可以无墙也不设窗户。舍内地面用水泥或砖铺成,并有适当坡度(高出舍外10~15厘米),饮水器置于较低处,并在其下面设置排水沟。较高处设置产蛋箱或在地面上铺垫较厚的垫料以供产蛋之用,鹅舍外有陆地运动场和水上运动场。每栋种鹅舍以养400~500只种鹅为宜。大型种鹅每平方米养2~2.5只,中型种鹅每平方米养3只,小型种鹅每平方米养3~3.5只。

种鹅舍也可用秸秆搭建的大棚。大棚坐北朝南,前墙高度1米左右,后墙高度以不碰头为宜。大棚四周可以使用玉米秸、高粱秸围起或挂上草帘,并保证不透风(用草泥抹糊或内衬塑料布)。冬季种鹅舍地面铺上3~4厘米厚的垫料,经常翻晒和更换补充垫料,保持垫料洁净。大棚饲养种鹅的饲养密度以2~3只/米2为宜。

塑料温室大棚式鹅舍坐北朝南建设,跨度一般为6~10米,四周围栏高1.0~1.2米,支撑大棚可用空心砖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为2.5~3米。大棚可以采用半坡式(见图2-3),也可采用双坡式(见图2-4)。

图2-3 半坡式塑料大棚鹅舍

图2-4 双坡式塑料大棚鹅舍

建设大棚的材料可选用钢筋、水泥等,顶部覆盖塑料薄膜、编织布、草帘等。大棚夏天拉开塑料薄膜卷帘、加盖遮阳网等于是个凉棚,冬季放下塑料薄膜卷帘加盖草帘就成为一个暖圈,冬暖夏凉,为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种鹅舍外须设陆地运动场和水上运动场。陆地运动场的面积应为鹅舍面积的1.5~2倍,周围要建围栏或围墙(花墙),一般高80厘米。周围种植树木,既可绿化环境,又可在夏季作凉棚。在陆地运动场与水面连接处,须用块石砌好,用水泥做好斜坡,坡度约为25°~35°,斜坡要深入水中,与枯水期的最低水位持平。水上运动场的面积应大于陆地运动场,周围可用竹竿或渔网围住,围栏深入水下,高出水面80~100厘米(最高水位时)。

现在许多地方的鹅场没有水上运动场,但应当扩大陆地运动场的面积,并在运动场上设置嬉戏池(可以用水泥抹底抹壁,也可以用塑料布铺设。避免水向下渗)。

4.肉用鹅舍和填鹅舍

肉用鹅舍的要求与雏鹅舍基本相同,但窗户可以大些,通风量应大些,要便于消毒。肉用仔鹅采用笼养和网上平养时房舍应适当高些。仔鹅育肥期间,每小栏15米2左右,可养中型鹅80~90只。有些地区,饲养量较多时,常采用行栅、草舍、塑料大棚等简易鹅舍,这种鹅舍多采用毛竹、稻草、塑料布和油毛毡等材料制成,投资少、建造快,夏天通风,冬天保暖,是东南各省常用的建舍方法,饲养效果甚佳。肉用仔鹅后期育肥要求环境安静,光线暗淡,通风良好。平养育肥密度为大型鹅种3~4只/米2,中小型鹅种5~8只/米2。舍中栏圈单位应小些,一般以每群20~50只为宜,不应超过100只。为提高育肥效率或特殊需要育肥(如肥肝生产填肥),最好选择离地育肥。离地育肥应保证通风、饮水供应充分。对肥肝生产还可实行单栏饲养。

(二)鹅舍的主要结构及其要求

鹅舍是由各部分组成,包括基础、屋顶及顶棚、墙、地面及楼板、门窗、楼梯等(其中屋顶和外墙组成鹅舍的外壳,将鹅舍的空间与外部隔开,屋顶和外墙称外围护结构)。鹅舍的结构不仅影响到鹅舍内环境的控制,而且影响到鹅舍的牢固性和利用年限。

1.基础

基础和地基是房舍的承重构件,共同保证畜舍坚固、耐久和安全。因此,要求其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防止鹅舍因沉降(下沉)过大和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引起裂缝和倾斜。

基础是鹅舍地面以下承受畜舍的各种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的构件,也是墙突入土层的部分,是墙的延续和支撑。它的作用是将畜舍本身重量及舍内固定在地面和墙上的设备、屋顶积雪等全部荷载传给地基。基础决定了墙和畜舍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同时对畜禽舍的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对基础的要求:一是坚固、耐久、抗震;二是防潮,基础受潮是引起墙壁潮湿及舍内湿度大的原因之一,故应注意基础防潮、防水,基础的防潮层设在基础墙的顶部,舍内地坪以下60毫米,基础应尽量避免埋置在地下水中;三是具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如条形基础一般由垫层、大放脚(墙以下的加宽部分)和基础墙组成,砖基础每层放脚宽度一般宽出墙60毫米;基础的底面宽度和埋置的深度应根据畜舍的总荷重、地基的承载力、土层的冻胀程度及地下水位高低等情况计算确定。北方地区在膨胀土层修建畜舍时,应将基础埋置在土层最大冻结深度以下。

2.墙

墙是基础以上露出地面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屋顶和自身的全部荷载传给基础的承重构件,也是将畜舍与外部空间隔开的外围护结构,是畜舍的主要结构。以砖墙为例,墙的重量占畜舍建筑物总重量的40%~65%,造价占总造价的30%~40%。同时墙体也在畜舍结构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据测定,冬季通过墙散失的热量占整个畜舍总散失热量的 35%~40% ,舍内的湿度、通风、采光也要通过墙上的窗户来调节,因此,墙对畜舍小气候状况的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各种墙的功能不同,故在设计与施工中的要求也不同。墙体必须具备:一是坚固、耐久、抗震、防火;二是结构简单,便于清扫消毒;三是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墙体的保温、隔热能力取决于所采用的建筑材料的特性与厚度,尽可能选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保证最好的隔热设计,在经济上是最有利的措施;四是防水、防潮,受潮不仅可使墙的导热加快,造成舍内潮湿,而且会影响墙体寿命,所以必须对墙采取严格的防潮、防水措施,墙体的防潮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用防水耐久材料抹面,保护墙面不受雨雪侵蚀;做好散水和排水沟;设防潮层和墙围,如墙裙高1.0~1.5米,生活办公用房踢脚高0.15米,勒脚高约为0.5米等。

3.屋顶

屋顶是畜舍顶部的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主要作用是承重、保温隔热、防风砂和雨雪。它是由支承结构和屋面组成。支承结构承受着畜舍顶部包括自重在内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给墙或柱;屋面起围护作用,可以抵御降水和风砂的侵袭,以及隔绝太阳辐射等,以满足生产需要。

对屋顶要求:一是坚固防水,屋顶不仅承接本身重量,而且承接着风砂、雨雪的重量;二是保温隔热,屋顶对于畜舍的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都有重要意义,屋顶的保温与隔热的作用比墙重要,因为屋顶的面积大于墙体,舍内上部空气温度高,屋顶内外实际温差总是大于外墙内外温差,热量容易散失或进入舍内;三是不透气、光滑、耐久、耐火、结构轻便、简单、造价便宜,任何一种材料不可能兼有防水、保温、承重三种功能,所以正确选择屋顶、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对于保证畜舍环境的控制极为重要;四是适宜的屋顶高度,畜舍内的高度以净高来表示,净高指舍内地面至天棚的高,无天棚时指室内地面至屋架下弦的高,一般地区净高3~3.5米,严寒地区为2.4~2.7米,在寒冷地区,适当降低净高有利保温;而在炎热地区,加大净高则是加强通风、缓和高温影响的有力措施。

4.天棚

天棚又名顶棚、吊顶、天花板,是将畜舍与屋顶下空间隔开的结构。天棚的功能主要在于加强畜舍冬季的保温能力和夏季的防热能力,同时也有利于通风换气。天棚上屋顶下的空间称为阁楼,也叫做顶楼。一栋 8~10米 跨度的鹅舍,其天棚的面积几乎比墙的总面积大 1 倍,而 18~20米 跨度时大 2.5 倍。在双列式鹅舍中通过天棚失热可达36%,而四列式鹅舍达44% ,可见天棚对畜舍环境控制的重要意义。但生产中,许多鹅舍很少设置天棚。

对天棚的要求:保温、隔热、不透水、不透气、坚固、耐久、防潮、耐火、光滑、结构轻便、简单。无论在寒冷的北方或炎热的南方,天棚与屋顶间形成封闭空间,其间不流动的空气就是很好的隔热层,因此,结构严密(不透水、不透气)是保温隔热的重要保证。如果在天棚上铺设足够厚度的保温层(或隔热层),将大大加强天棚的保温隔热作用。

常用的天棚材料有胶合板、矿棉吸音板等,在农村常常可见到草泥、芦苇、草席或塑料布等简易天棚。鹅场使用塑料布或彩条布设置天棚经济实用,保温效果良好。

5.地面

地面的结构和质量不仅影响鹅舍内的小气候、卫生状况,还会影响鹅体及产品的清洁,甚至影响鹅的健康及生产力。

地面的要求:坚实、致密、平坦、稍有坡度、不透水、有足够的抗机械能力和抗各种消毒液和消毒方式的能力。

6.门窗

对鹅舍门的要求是一律向外开,门口不设台阶及门坎,而是设斜坡,舍内与舍外的高度差为20~25厘米。

窗与通风、采光有关。所以对它的数量和形状都有一定的要求。通过窗户的散热占总散热量的25%~35%。为加强外围护结构的保温和绝热,要注意窗户面积大小。窗户要设置窗户扇,能根据外界气候变化开启。生产中许多鹅场采用的花砖墙作为窗户给管理带来较大的麻烦,不利于环境控制。

(三)鹅舍的设计要求

1.墙体的设计

(1)墙体设计 设计墙体要考虑其保温隔热意义,特别是雏鹅舍,需要较高的温度,如果墙体保温隔热性能不良,影响舍内温度的维持和稳定。

墙体的厚度。根据热阻值的要求计算,东北、西北地区成年鹅舍应采用24墙体,雏鹅舍应采用24墙体加8厘米的保温层;其他地区成鹅舍可采用24墙体,雏鹅舍24墙体加5厘米的保温层。墙体的结构多种多样,厚度不一,其保温隔热性能也就不同。不同的地区应根据气候特点确定墙体的结构和厚度。如有的采用双层钢板中间夹聚苯板或岩棉等保温材料的板块,即彩钢复合板作为墙体,保温隔热效果较好。

(2)墙体高度 地面饲养墙体高度一般为2.5~3米左右。

(3)过梁或圈梁 过梁是设在门窗洞口上的构件,起承受门窗洞口以上重量的作用。圈梁一般设在墙体顶部,采用钢筋砖混凝土结构,高度为25~30厘米;宽度与墙体保持一致。圈梁配筋(注:纵向4根12毫米钢筋,箍筋为6毫米,间距200毫米)。

2.屋顶的设计

屋顶对于舍内小气候的维持和稳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屋顶面积大于墙体,单位时间屋顶散失或吸收的热量多于墙体,另一方面屋顶的内外表面温差大,热量容易散失和吸收,夏季的遮阳作用显著,如果屋顶设计不良,影响舍内温热环境的稳定和控制。在设计、结构和选材上要保证达到一定的热阻值。

(1)屋顶形式 屋顶形式种类繁多,畜舍建筑中常用的见图2-5。

图2-5 按屋顶形式区分的鹅舍样式

(2)屋顶的材料和结构 屋顶的材料和结构对鹅舍的保温隔热效果影响最大,是鹅舍建造中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屋顶材料有瓦泥、混凝土、草、石棉瓦、彩钢复合板等。保温隔热性能较好和卫生的屋顶是彩钢复合板(彩钢中间夹有5厘米厚的聚乙烯泡沫塑料)和泥瓦(靠近屋顶内层设置一层石膏板或彩条布,上面有5厘米厚的草泥,最外层挂小青瓦或石棉瓦)结构;有的是混凝土预制(或预制板)的平顶式或砖、混凝土形成的拱式屋顶,这样的屋顶保温隔热性能较差,夏季需要对屋顶进行适当处理,如涂白、或在上面覆盖30~50厘米秸秆、稻草或种植爬行植物覆盖等。最好不要使用单层石棉瓦或单层彩钢瓦作为屋顶。

3.通风设计

通风换气是环境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风是指气温高时,加大气流流动,使动物体感到舒适,以缓和高温对家畜的不良影响;换气是指在密闭舍内,引进舍外的新鲜空气,排出舍内的污浊气体(水汽、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等),以改善舍内空气环境。

(1)自然通风设计 自然通风分无管道通风和有管道通风。前者经开着的门窗进行,适用于温暖地区或温暖季节;后者适用于寒冷季节的封闭舍。自然通风的动力是风压(是指大气流动时,作用于建筑物表面有一个压力。当风吹向建筑物时,迎风面形成正压,背风面形成负压,气流从正压流入,由负压流出,形成自然通风)和热压(当舍内不同部位的空气因温热不匀而发生密度差异时,即当舍外温度较低的空气进入舍内,遇到由鹅体放散的热量或其他热源,受热变轻而上升,于是在舍内进屋顶天棚处形成较高的压力区,而由屋顶的通气口或空隙排出,舍内下部空气稀薄,舍外较冷的空气不断入内,如此反复形成自然通风)。

夏季利用窗户进行通风换气;冬季门窗封闭,需要设置自然通风系统,可以在窗户上面设置进气口,在屋顶上设置排风口,进入舍内空气下沉,受热后上升,然后通过排气口排出。

(2)机械通风设计 机械通风的动力是电动风机,鹅舍常用的风机是轴流式风机。机械通风方式主要有正压通风(通过风机将舍外的新鲜空气强制输入舍内,使舍内气压增高,舍内污浊空气经风口或风管自然排出的换气方式。当鹅舍不能封闭时可采用)和负压通风(通过风机抽出舍内空气,造成舍内空气气压小于舍外,舍外空气通过进气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的换气方式。生产中常采用,但鹅舍必须封闭)。

根据风机安装位置,负压通风又可分为横向通风和纵向通风。由于纵向通风风速提高(平均风速比横向通风风速提高5倍以上)、气流分布均匀、节能(风机数量少,总功率低,运行费用低)以及有利于场区维持良好的小气候,所以,生产中多采用纵向通风。

风机和进气口的布置见图2-6。

图2-6 纵向通风风机和进风口布局

说明:①图2-6(a)表示是鹅舍的长度在60米以内可以将风机安装在一端墙上或紧邻端墙的侧墙上,进气口在另一端墙或紧邻端墙的侧墙上; 图2-6(b)表示的是鹅舍的长度在60米以上可以将风机安装在二端墙上或紧邻端墙的侧墙上,进气口在中部侧墙;②负压通风风机应安装在污染道一侧端墙或侧墙,风机距地面高度为0.4~0.5米或高于饲养层,纵墙上安装风机,排风方向与屋脊成30°~60°角。

4.光照设计

光照不仅影响鹅的生长发育,而且影响仔鹅培育期的性成熟时间和以后的产蛋情况。培育期光照时间过长,鹅性成熟时间早,种鹅开产早,产蛋小;产蛋期光照时间不足会使鹅产蛋减少。光照控制是要保证鹅舍内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数符合要求,并且光线均匀。鹅舍一般采用自然光照与人工补光相结合。

① 自然光照设计。自然采光是指太阳光通过鹅舍的开露部分进入舍内达到照明的目的。自然采光取决于窗户的面积,窗户面积越大进入舍内的光线越多。但采光面积要兼顾通风、光照、保温隔热因素合理确定。采光系数是衡量与设计鹅舍采光的一个重要指标[指窗户的有效面积与鹅舍地面面积之比,即1∶×。鹅舍的采光系数为1∶(11~12);雏鹅舍的采光系数为1∶(10~15)]。影响鹅舍自然采光的因素主要有畜舍的方位(坐北朝南方向,舍内光线较好)、舍外情况、入射角(鹅舍地面中央一点到窗户上缘或屋檐所引的直线与地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入射角的大小对光线进入舍内有影响,入射角越大,越有利于光线进入舍内。为保证舍内得到适宜照度,入射角一般不少于25°)、透光角(鹅舍地面中央一点向窗户上缘或屋檐和下缘引出的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夹角。透光角越大,越有利于光线进入舍内。为保证舍内得到适宜照度,透光角一般不少于5°)、玻璃、舍内反光面和舍内设施及笼具构造与布局等。

自然光照设计的任务是合理设计采光窗的位置、形状、数量、面积,保证鹅舍的自然采光标准,并尽量使其照度均匀。

第一步,确定窗口位置。见图2-7,可以根据入射角和透光角来计算窗口上下缘的高度。

图2-7 鹅舍的入射角和透光角

H1 =tgα·S1

H2=tg(α-β)·S2

要求α≥25°,β≥5°, 即α-β≤20°

则:           H1 ≥0.4663S1

H2 ≤0.364S2 

第二步,窗口面积计算。按采光系数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A——采光窗口总面积;

K——采光系数;

Fd——舍内地面面积 ;

J——窗扇遮挡系数,单层金属窗0.80,双层0.65,单层木窗0.70,双层0.50。

第三步,确定窗的数量、形状和布置。窗的数量应首先根据当地气候确定南北窗的比例,然后再根据光照均匀和房屋结构对窗间墙宽度的要求来确定。炎热地区,南北窗的比例是(1~2)∶1,冬冷夏热和寒冷地区为(2~4)∶1。

窗的形状也关系到采光和通风的均匀程度。卧式窗有利于长度方向采光均匀,而跨度方向则较差;立式窗则相反。

【例】一栋鹅舍共13间,间距3米,净跨度为8米,则每间净面积24米2。其采光系数标准为1∶(10~12),如采用单层木窗,遮挡系数为0.7,进行采光设计。

第一步,窗缘高度。

H 1 大于等于0.4663×4=1.865米

H 2 小于等于0.364×4=1.456米

南窗高度确定为上缘1.95米,下缘高度0.75米, 窗高1.2米。

第二步,窗户总面积。

2

根据河南气候特点,北窗与南窗面积相同,则每间鹅舍南北窗为3.5 × 1/2=1.75米2

第三步,窗户形状与布局。南北窗宽度确定为0.8米,设置两个,则面积为:1.2 ×0.8 ×2=1.96米2 ,稍大于标准,可以满足要求。

② 人工照明系统设计。

第一步:计算鹅舍光照需要的总流明数。

注:利用系数是表示光源发射的光线与畜禽接收光线的比例系数,它受到舍内建设及安装结构与清洁度的影响。未粉刷、无天花板、无罩光照系统利用系数为0.25,粉刷的、清洁有反光罩的为0.60,一般清洁和反光罩为0.5左右;维持系数是指光照设备清洁和能否正常使用等,常在0.5~0.7范围内。

如一个面积100米2的种鹅舍,光照强度10勒克斯(lx)。安装带罩的白炽灯光源,利用系数0.5,维持系数0.7,代入上式,则:总流明=2857.2(流明)

第二步:灯泡规格和数量确定。根据鹅舍的实际情况确定光源的种类和规格,再根据不同光源的发光量(见表2-2)计算光源的数量。

表2-2 不同规格光源的发光量

为了保证鹅舍光照均匀,可以适当增加光源的数量,降低光源的规格(功率)。上例中如果选用40瓦白炽灯,其发光量为810流明,需要的灯泡数量=总流明数÷每个灯泡的流明数=2857.2÷430=6.6只≈7只

第三步:光照系统的安装和管理。灯的高度直接影响到地面的光照强度。一般安装高度为1.8~2.4米;光源分布均匀,数量多的小功率光源比数量少的大功率光源有利于光线均匀。光源功率一般在40~60瓦之间较好(荧光灯在15~25瓦之间)。灯间距为其高度的1.5倍,距墙的距离为灯间距的一半,灯泡不应使用软线。如是笼养,应在每条走道上方安置一列光源;灯罩可以使光照强度增加50%,应选择伞形或蝶形灯罩。

(四)鹅舍的配套及规格

1.鹅舍的配套

鹅舍的配套就是根据不同阶段的占舍时间,确定各种鹅舍的配套比例或数量,以保证鹅群的正常周转和提高鹅舍的利用率。

(1)种鹅场鹅舍的配套 种鹅场的鹅舍主要有雏鹅舍、仔鹅舍和种鹅舍。种鹅的利用年限一般是3年,每年需要育成1/3的存栏种鹅。仔鹅舍年周转2次,则仔鹅舍和种鹅舍的配套比例是1∶6。即饲养6000套种鹅,每栋存栏1000套,则需要6栋种鹅舍和1栋后备鹅舍。

(2)商品肉鹅场 商品肉鹅场的鹅舍与饲养制度有关。一段制饲养,只需要雏鹅-仔鹅舍,年周转3次;二段制饲养,需要雏鹅舍和仔鹅舍(或肥育舍),其比例是1∶2(即1栋雏鹅舍,2栋仔鹅舍),雏鹅舍年周转10次,仔鹅舍周转5次。

2.鹅舍规格的确定

鹅舍规格即是鹅舍的长宽高。鹅舍规格决定于饲养方式、设备和笼具的摆放形式及尺寸、鹅舍的容鹅数和内部设置。平养鹅舍因为不受笼具摆放形式和笼具尺寸影响,只要满足饲养密度要求,长宽可以根据面积需要和场地情况灵活确定。

如一种鹅场的种鹅舍,每栋饲养种鹅1000套,公母比例为1∶4,需要公鹅250只,则舍内共容纳1250只鹅。采用地面平养,饲养密度2.5只/米2,则鹅舍的饲养面积为500米2。鹅舍宽度确定为10米,则长度为50米。鹅舍南北向,内设1米的后走廊,东西贯通。舍内设置5个9米×10米的单元(鹅栏),每个单元的南北墙上各开一个门,门宽1米。另外鹅舍的入口可设值班室和饲料间。

鹅舍前檐高2米,后檐高1.8米,墙体根据气候特点设计。舍内地面为水泥地面,比运动场高10~25厘米,由北向南倾斜。前檐长1.2米,这样可以防刮风下雨时雨水进入鹅舍,同时可以防止前檐下的饲料槽日晒雨淋。舍内靠走廊处设置产蛋箱90个(每个50厘米宽,留门处不设置)。

运动场宽10米,运动场场上檐下靠墙设料槽一个,每个单元长8米。水泥地面与水池相连,内高外低向水池方向倾斜。水池宽5~10米,深40~50米,靠运动场一边设置50厘米的斜坡,坡度30°,深入水池。运动场与水池结合处有一宽50厘米的明沟,上面用漏缝水泥板或塑料网覆盖,缝隙的方向应与明沟的流向一致,以利污水等进入明沟。沟底有10°的坡度,以利污水排出。各鹅舍明沟均汇入鹅舍一端的总明沟,总明沟由南向北流入粪污处理池,总明沟宽0.5米,由南向北倾斜,坡度为10°~15°。运动场靠水池一边植树遮阳或搭凉棚。

前一栋种鹅舍与后一栋鹅舍的水池间有30米间距,以利于防火、防疫。中间可以植树、种植牧草和苗圃。在每栋鹅舍入口处,即走廊的东(或西)端建一个消毒池,宽1.5米左右,进出鹅舍必须经该处消毒。

(五)常用的设备用具

1.育雏保温设备

我国农村群众常用的育雏方法,就是利用塑料薄膜、箩筐或芦席围子作挡风保温设备,依靠鹅自身的热量相互取暖,通过覆盖物的开合来进行调温。

(1)自温设备

① 草窝。用稻草编织而成,一般口径60厘米,高35厘米左右,每窝关初生雏15~20只。草窝可以另外做盖,也可以用麻袋覆盖。草窝既保温,又通气(空气可以缓慢地流通),是理想的自温育雏用具。

② 箩筐。分两层套筐和单层竹筐两种。两层套筐,用竹篾编织而成,由筐盖、小筐和大筐拼合为套筐。筐盖直径60厘米,高20厘米,用作保温和喂料用。大筐直径50~55厘米,高40~43厘米。小筐的直径略小于大筐,高18~20厘米,套在大筐的上半部。两筐底均铺垫草,筐壁四周用棉絮等保温材料,每层可关初生雏鹅10只左右;单层竹筐。筐底及四周用垫草等保温材料,上面覆盖筐盖或其他保温材料。

③ 栈条。长15~20米,高60~70厘米,用竹编成,供围鹅用。栈条一般在春末夏初至秋分这段时间,作鹅自温育雏用具。

(2)加温设备 育雏期间需要人工加温,加温主要有如下设备可供选择。

① 煤炉供温。指在育雏室内设置煤炉和排烟通道,燃料用炭块、煤球、煤块均可,保温良好的房舍,每15~25米2设置一个煤炉。为了防止舍内空气污染,可以紧挨墙砌煤炉,把煤炉的进风口和掏灰渣口留在墙外。这种方法优点是省燃料,温度容易上升;缺点是费人力,温度不稳定;适用于专业户、小规模鹅场的各种育雏方式(见图2-8)。

图2-8 煤炉供温示意图

② 保姆伞加温。形状像伞样,撑开吊起,伞内侧安装有加温和控温装置(如电热丝、电热管、温度控制器等),伞下一定区域温度升高,达到育雏温度。雏鹅在伞下活动,采食和饮水。伞的直径大小不同,养育的雏鹅数量不等。目前保姆伞的材料多是耐高温的尼龙,可以折叠,使用比较方便。其优点是育雏数量多,雏鹅可以在伞下选择适宜的温度带,换气良好;不足是育雏舍内还需要保持一定的舍内温度;适用于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见图2-9)。

图2-9 保姆伞加温示意图

③ 烟道加温。可在舍内地面上方架设烟道,雏鹅活动在烟道下,为了保温在烟道上设置护板;雏鹅也可饲养在烟道上面的网面上。这种烟道可使用任何燃料,也根据舍温调整烧火次数,以保证适宜的舍温。

④ 热水热气加温。大型鹅场育雏数量较多,可在育雏舍内安装散热片和管道,利用锅炉产生的热气或热水使育雏舍内温度升高。此法育雏舍清洁卫生,育雏温度稳定,但投入较大。

⑤ 热风炉加温。热风炉是以空气为递质,以煤炭或油为燃料的一种新型供热设备,其结构紧凑合理,热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操作方便。全自动型具有自动控制环境温度、进煤数量、空气进入、热风输出,自动保火、报警,高效除尘等性能特点。

2.通风设备

鹅舍的通风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1)自然通风 主要利用舍内外温度差和自然风力进行舍内外空气交换,适用于开放舍和有窗舍。利用门窗开启的大小和禽舍屋顶上的通风口进行。通风效果取决于舍内外的温差、通风口和风力的大小,炎热夏季舍内外温差小,通风效果差;冬季禽舍内外温差大,通风效果好(见图2-10)。

图2-10 自然通风示意图

(2)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是利用风机进行强制的送风(正压通风)和排风(负压通风)。常用的风机是轴流式风机。风机由外壳、叶片和电机组成,有的叶片直接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有的是叶片轴与电机轴分离,由传送带连接。风机和进气口的位置见图2-6。

3.照明设备

鹅舍必须要安装人工光照照明系统。人工照明采用普通灯泡或节能灯泡,安装灯罩,用以防尘和最大限度的利用灯光。根据饲养阶段采用不同功率的灯泡。如育雏舍用40~60瓦的灯泡,育成舍用15~25 瓦的灯泡,产蛋舍用25~45瓦的灯泡。灯距为2~3米。鹅舍的光源布置要均匀。

4.饲喂和饮水设备

应根据鹅的品种类型和日龄配置大小和高度适当的喂料器和饮水器,要求所用喂料器和饮水器适合鹅的平喙型采食、饮水特点,能使鹅头颈舒适地伸入器内采食和饮水,但最好不要使鹅任意进入料、水器内,以免弄脏。其规格和形式可因地而异,既可购置专用料、水器,也可自行制作,还可以用木盆或瓦盆代用,周围用竹条编织构成。现将大型鹅、雏鹅用的喂料器和饮水器大小规格列于表2-3,供参考。

表2-3 大型鹅、雏鹅用喂料槽、饮水器尺寸 

注:鹅40日龄以上饲料盆和饮水盆可不用竹围,盆直径45 厘米,盆高12厘米,盆面离地15~20厘米;种鹅所用的饲料器多为木制,圆形如盆,直径55~60厘米,盆高15~20厘米,盆边离地高28~38厘米;也可用瓦盆或水泥饲槽,水泥饲槽长120厘米,上宽43厘米,底宽35厘米,槽高8厘米;育肥鹅用木制饲槽,上宽30 厘米,底宽24厘米,长50厘米,高23厘米。

5.其他用具

(1)围栏 软竹围可圈围1月龄以下的雏鹅,竹围高40~60厘米,圈围时可用竹夹子夹紧固定。1个月龄以上的中鹅改用围栏,围栏高60厘米,竹条间距离2.5厘米,长度依需要而定。

(2)产蛋箱 一般生产鹅场多采用开放式产蛋巢,即在鹅舍一角用围栏隔开,地上铺以垫草,让鹅自由进入产蛋和离开。

良种繁殖场如作母鹅个体产蛋纪录,可采用自动关闭产蛋箱。此箱高50~70厘米,宽50厘米,深70厘米。箱放在地上,箱底不必钉板,箱前开以活动自闭小门,让母鹅自由入箱产蛋,箱上面安装盖板,母鹅进入产蛋箱后不能自由离开,需集蛋者在记录后,再将母鹅捉出或打开门放出鹅。

(3)运输笼 运输笼用作育肥鹅的运输,铁笼或竹笼均可,每只笼可容8~10只;笼顶开一小盖,盖的直径为35厘米,笼的直径为75厘米,高40厘米。

(4)孵蛋巢(筐) 有些鹅就巢性很强,每产完一窝蛋就自己就巢孵化。有些农户利用就巢性设计孵蛋巢进行天然孵化。常见的孵蛋巢有两种规格:一为高型孵巢,上径40~43厘米,下径20~25 厘米,高40厘米,适用于中小型品种鹅;另一种为低型孵巢,上下径均为50~55厘米,高30~35厘米,适用于大型鹅。一般每100只母鹅应备有25~30只孵巢。孵巢内围和底部用稻草或麦秸作垫物。在孵化舍内将若干个孵巢连接排列一起,用砖和木板或竹条垫高,离地面7~10厘米,并加以固定,防止翻倒。每个孵巢之间可用竹片编成的隔围隔开,使抱巢母鹅不互相干扰打架。孵巢排列方式视孵化舍的形状大小而定,力求充分利用,操作方便。

设计和建造巢箱或巢筐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用材省、造价低;二是便于打扫、清洗和消毒;三是结构坚固耐用;四是大小适中;五是能和鹅舍的建筑协调起来,充分利用鹅舍面积来安排巢和箱;六是必须方便日常操作;七是母鹅居住在里面能感到舒适;八是能减少母鹅间的相互侵扰;九是有利于充分发挥种鹅的生产性能。

三、配套隔离卫生设施

没有良好的隔离设施就难以保证有效的隔离,设置隔离设施会加大投入,但减少疾病发生带来的收益将是长期的,要远远超过投入。

(一)隔离墙(或防疫沟)

鹅场周围(尤其是生产区周围)要设置隔离墙,墙体严实,高度为2.5~3米或沿场界周围挖深1.7米,宽2米的防疫沟,沟底和两壁硬化并放上水,沟内侧设置15~18米的铁丝网,避免闲杂人员和其他动物随便进入鹅场。

(二)鹅舍的清洗消毒设施

为做好鹅场的卫生防疫工作,保证家禽健康,鹅场必须有完善的清洗消毒设施。设施包括人员、车辆的清洗消毒设施和舍内环境的清洗消毒设施。

1.人员消毒设施

对本场人员和外来人员进行消毒。一般在鹅场入口处设有人员脚踏消毒池,外来人员和本场人员在进入场区前都应经过消毒池对鞋进行消毒。在生产区入口处设有消毒室,消毒室内设有更衣间、消毒池、淋浴间和紫外线消毒灯等,本场工作人员及外来人员在进入生产区时,都应经过淋浴、更换专门的工作服和鞋、通过消毒池、接受紫外线灯照射等过程,方可进入生产区,紫外线灯照射的时间要达到15~20分钟。

2.车辆清洗消毒设施

鹅场的入口处设置车辆消毒设施,主要包括车轮清洗消毒池和车身冲洗喷淋机。

3.场内清洗消毒设施

鹅场常用的场内清洗消毒设施有高压冲洗机、喷雾器和火焰消毒器。

(三)独立的供水系统

有条件的鹅场要自建水井或水塔,用管道接送到鹅舍。

(四)场内的排水设施

完善的排水系统可以保证鹅场场地干燥,及时排除雨水及鹅场的生活、生产污水。否则,会造成场地泥泞及可能引起的沼泽化,影响鹅场小气候、建筑物寿命,给鹅场的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场内排水系统多设置在各种道路的两旁及鹅舍的四周,利用鹅场场地的倾斜度,使雨水及污水流入沟中,排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排水沟分明沟和暗沟,明沟夏天臭气明显,容易清理。明沟不应过深(<30厘米);暗沟可以减少臭气对鹅场环境的污染。暗沟可用砖砌或利用水泥管,其宽度、深度可根据场地地势及排水量而定。如暗沟过长,则应设沉淀井,以免污物淤塞,影响排水。此外,应深达冻土层以下,以免受冻而阻塞。

(五)设立卫生间

为减少人员之间的交叉活动、保证环境的卫生和为饲养员创造比较好的生活条件,在每个小区或者每栋鹅舍都设有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