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调解纠纷、处理牢骚的方法

当前,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矛盾日益暴露,群众之间的纠纷也随之增多。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共同维护安定团结的发展环境,是目前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调解纠纷,党支部书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周密调查,搞清纠纷的原因。既要了解纠纷的起因、经过、现状和趋向,又要了解纠纷各方的观点、理由、要求和动向,等等。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纠纷双方的详尽分析,把握本质,从纷繁复杂的事实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2)要坚持原则,以理服人。调解纠纷,忌带私心。应坚持党性原则,力求公正无私,以理服人。要排除干扰,尊重事实。只有依据事实,对照政策,秉公办事,才能以理服人,达到教育人、团结人的目的。

(3)要因势利导,因人制宜,讲究调解纠纷的方式、方法。一是春风化雨式。在处理纠纷时,要以关怀、爱护为出发点,通过感情的交流,引起心灵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再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做到情通理达,圆满解决纠纷。二是现场解决式。对不太复杂的纠纷,在调查情况告一段落后,即把纠纷双方一起找来,当面锣对面鼓,把矛盾揭开,当场解决。三是“平分秋色”式。在特定的条件下,对一些无原则的纠纷,可采取平分秋色、一概而论的处理方法。四是缓冲处理式。调解纠纷的时机尚不成熟时,可先把纠纷双方的情绪安定下来,然后再选择机会处理。五是彼此退让式。就是通过协商,迫使矛盾的双方各自退让一步,达成彼此可以接受的协议。六是高温加热式。对矛盾时起时伏,长期纠缠不清的纠纷双方,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措施,进行“高温加热”,限期令其改正,从而达到安定团结的目的。七是“抑相制将”式。在调解纠纷过程中,为了缓和矛盾,对纠纷一方高标准,严要求,让其充当顾全大局的“蔺相如”,以其宽宏大度的高姿态来感化“廉颇”,使其幡然悔悟,知错改错,实现“将相和”。八是以退为进式。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有时为了缓和矛盾,顾全大局,在说清事理之后,可对纠纷双方的要求作出一些不损害大原则的妥协或让步。

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因此被封为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他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心中很是不服,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经常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如此举动后,便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

人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往往会产生烦闷的情绪,这种情绪积淀得多了,便会说抱怨的话,也就是发牢骚。党支部书记如果能够正确认识牢骚,认真分析牢骚产生的根源,并针对牢骚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工作,就会减少牢骚的发生。

(1)要认真分析牢骚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牢骚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对领导不满而发牢骚,如领导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以权谋私,等等;有的是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发牢骚,如担子重而回报少,等等。只有分析牢骚产生的原因,找出牢骚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2)要心胸开阔,以宽容的精神对待牢骚。既然是牢骚,话就不可能顺耳,有时甚至还会很难听。作为党支部书记,听到难听的牢骚话,切莫心存不满,而应敞开心胸,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来对待;切莫气急败坏,而应以冷静、理智的态度认真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求恰当的方法来解决牢骚所反映出的问题。

(3)掌握处理牢骚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学会耐心倾听。耐心倾听,既可让发牢骚者有宣泄的机会,又能有了解问题症结所在的途径,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其次,要注意引导启发。发牢骚者多是心有症结,气郁在胸,以致心理状态失衡。因此,应该顺应发牢骚者的这种心理需要,用引导启发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调整心态。

(4)要善于利用有积极因素的牢骚。牢骚并非都是消极的,有许多牢骚是有积极因素的。这些有积极因素的牢骚背后,蕴含着的是希望国家、社会、组织更美好的愿望。因此,一定要善于利用有积极因素的牢骚。

毛泽东处理“牢骚”

当年毛泽东同志在陕北边区工作时,一次天降大雨,雷鸣电闪,劈死了当地老乡的一头毛驴。一个老乡借机发牢骚说:“咋不劈死毛泽东!”边区公安局认为这真是反动之极,就把这个老乡抓了起来,毛泽东同志闻讯却让放人,说他这样说必有其中的道理。一问之下,原来是边区农民负担过重,于是毛泽东同志就批示将公粮从20万担减至16万担。在认真反省了征粮过多、群众负担太重的问题后,边区中央政府及时抓了开展大生产运动和实行精兵简政两件大事,密切了边区干群关系、军民关系,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5)要注意预防牢骚的发生。首先,必须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铲除这一滋生牢骚的温床。其次,要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与群众沟通联系。再次,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牢骚多是因为有问题却得不到解决而产生的。因此,我们要预防牢骚,就必须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问题解决了,自然就不会产生牢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