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焚书之书
- (德)福尔克尔·魏德曼
- 843字
- 2021-04-05 10:03:09
理查德·贝尔–霍夫曼
Richard Beer-Hofmann
理查·贝尔–霍夫曼(Richard Beer-Hofmann, 1866—1945)于1897年给他的小女儿写了一首诗歌:
米尔雅姆的摇篮曲
睡吧,小宝贝,天色已晦!
看啊,太阳也累,
在山后红光中消退。
你啊——还不知进退,
还将眼睛往光和影转推——
睡吧,你的日光仍丰沛,
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请入睡!
最后一段:
睡着了吗?——米尔雅姆我的小宝贝,
我们是你严实的岸,
一旁深深流淌,澎湃而来存在的血,
父亲们的鲜血,骚动不安,
在我们之内。谁仍觉孤单?
你是我们的生命——他们的生命是你——
米尔雅姆,我的生命,我的孩子——请安睡!
这首摇篮曲是理查德·贝尔–霍夫曼最为人知的作品。背负使命,继续传承,将犹太的遗产往下延写,这是贝尔–霍夫曼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很重要的标记。他是为了荣耀施尼茨勒(Schnitzler)和霍夫曼施塔尔(Hofmannsthal)而组的少年维也纳团体的会员,书写行文蓄意优美的中篇小说。1896年他写信给特奥多尔·赫茨尔(Theodor Herzl),表达对其出版的书《犹太人之国》(Der Judenstaat)的看法:“终于又有一个人,不把犹太血统背景看成负担或者不幸,而是引以为荣,以这个古老文化合法的遗产为傲。”
他把犹太古老的故事或传说改编成新剧本,例如《雅各布之梦》(Jaákobs Traum, 1918)以及《青年大卫》(Der junge David, 1933),都在舞台上获得成功。虽然他早期在世纪交替之时,致力于唯美主义,他剧作的语言,以及他的小说和大部分的诗歌,在今天看来,还是很难,非常难,他的情感隐晦又慷慨昂扬。他说,他在小说《格奥尔格之死》(Der Tod Georgs, 1900)中,“想替唯美主义者准备结束的方法”。可惜没有完全成功。
贝尔–霍夫曼逃到纽约倒是成功了。他的夫人,为了他而接受犹太教信仰成为犹太人,在逃往美国的路上,死在瑞士。他的女儿们在纽约给这个老人准备了旧式奥地利风格的住所。死前不久,他重拾早期摇篮曲的风格,代表他生命意义的风格,写道:“如果我不再是我,而且,当阅读德文的人认为我是他们中的一个,那我就应该是德国诗人中的一个。但是有一点我还是遥遥领先——我有一长串的先祖可以仰赖依靠,虽然他们经历所有形式的压迫非难,但是从来没有牺牲和放弃他们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