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给散户的9个忠告
- 永良
- 1266字
- 2020-06-24 17:16:31
忠告1 散户要修炼一颗平常心——炒股就是炒心态
好的心态对于股票投资至关重要,这也是投资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好的心态包括理智、自信、独立思考以及足够的耐心等。
态度决定一切
在2008年美国总统的大选活动中,我听到了最有趣的故事是罗姆尼问妻子安妮:“在我们都还年轻的时候,在你最狂野的梦里,是不是也没有想到我会竞选美国总统?”没想到,安妮的回答是:“亲爱的,我最狂野的梦里没有你!”
在1967年我们第一次涉足财险和意外险业务的时候,我们最狂野的梦里也没有我们现在的成就。
——巴菲特致股东函(2007)
巴菲特的这段话,虽然很诙谐但是仍然能够体现出大师的成功心态,敢于自嘲。善于自嘲,往往是理性乐观的心理表现,对待股市的良好态度也是成功投资者的必备武器。股市涨跌无常,人的心理因素在股市操作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从1967年开始,巴菲特就已经把超过15%的年收益率视为“了不起”,把超过20%的年收益率看做是“不可能持续”,当超过40%时被列为“哈雷彗星撞击地球”。显然,巴菲特的梦不够狂野,也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天文爱好者。
42岁的姜先生因为前些年投资股市差点血本无归,所以他曾经发誓不再涉足股市,但是面对“牛市”行情,再加上看到朋友投资股市获利,所以将自己用于买房子的20万元拿出来投资股市,第一天的大涨行情让其喜上眉梢,但是第二天,随着股市创下10年来单周最大跌幅,姜先生的神经也开始紧张起来,就连在开车时都不时走神。
像姜先生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不少新股民更是“想赢怕输”心态严重,导致每天神经紧绷,正常的工作都受到影响。实质上是我们太辛苦了,看看投资大师巴菲特的轻松心态,反而给他带来了惊人的财富。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生理上的差异是很小的,然而股票投资活动的结果却表现出天壤之别。面对同样布满风险的股市,有的人好像与风险绝缘,总是赚得盆满钵满,有的人却好像被风险缠身,钱是越炒越少。
有的人因炒股成为百万富翁,有的人却因炒股倾家荡产。许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体验,事前对行情有准确的分析,制定了科学的投资策略,甚至设置了止损点,但由于没有良好的心态,好的投资机会也会与你失之交臂。
心理学家发现,股市盈亏的秘密是人的心态。因为你的态度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股市实践反复证明,积极心态是规避风险获得财富的“护身符”,而消极心态则是获得财富的“丧门星”。要成为股市中的赢家,固然需要很多方面的素养,比如,技术分析能力、基本分析能力,但是,心态却是最根本的,没有良好的心态,分析能力再强,也不会成为股市的赢家,相反,即使分析能力一般,只要有积极的心态,也不会在股市中吃大亏。
投机心理要不得
总有一天伯克希尔会有机会把大量的资金再次投入股市,这点我们确信无疑,但是,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不知何处?不知何时?”当然,要是有人想问你为什么现在股市如此疯狂,请记住另一首歌:“笨蛋总是会为不合理的事找理由,而聪明的人则避而远之。”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9)
当某一只股票价格暴涨时,人们听得最多的就是“一夜暴富”的神话,什么卖羊肉汤的都赚了几十万元,拉三轮车的也买了奥迪等传闻不绝于耳。很多人以为投资股市是一个易暴富的行业,越来越多的人前赴后继地加入这一行列,但是绝大多数人对这一特殊行业实际相当陌生。对于“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警语也当成了耳边风。人们都心存投机心理,想从暴涨的股市里大赚一笔。结果,从“奴隶”到“将军”的很少,多数成了“烈士”。当然,也不乏一些走运的人偶尔赚到了钱。但是,很不幸,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赚了。不知道怎么赚的,自然也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赔,总是心存侥幸,自然赚少赔多,自己被套牢。
其实,炒股本是投资并非投机,必须明确区分这两个词,才能把握好正确的心态,做好股票投资。
投资指的是长期持有股票,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结合现在的市场发展情况,只要是持有股票一年以上的就可以算作是投资了。而投机则是股民通过二级市场的差价获取收益,持有股票期限相当短,甚至短到只支持一个交易日。一夜暴富对于绝大多数人是个梦想,真正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微乎其微,不要奢求自己的5万元能在一夜间变成50万元,想要投资股市,就要长期持有,选准股票坚持下去,所有的财富都是累积出来的。
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10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10分钟。”巴菲特还说:“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是永远。”巴菲特习惯于听取所属公司的经理人员汇报经营成果,而不是公司股票的短期行情。他认为,只要有潜力的公司权益资本预期收益令人满意,公司管理层诚实能干,股票市场并未高估该公司股票,他就很愿意无期限地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当然,有时候,巴菲特也会卖掉那些价格合理或被低估的股票,这是由于他需要一笔资金购买其他低估程度更高或者低估程度相同但他更了解的公司的股票。
从投资历史也可以看出,能够在股市长期发展中取得好回报的,一定是那些长期持有好的企业股票的人。万科最大的个人持股者叫刘延生,1991年前后,他总共买了400万股,10多年这些股票一直伴随着万科成长,2007年时他手上的这部分股票市值已经突破了20亿元。很多时候,“坚守”是比“买入”更加考验投资成熟度的操作。能够在股市低迷时坚守优质股票的投资者都是有思想的,更是有毅力的。
2008年3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巴菲特投资股市的收益约为25%,2006年和2007年,中国股民选一只好股并持有,收益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但巴菲特数十年来可以做到平均每次投资收益这么高,而我们的投资者却不能。正因为他长期持有股票,直到该股达到制高点,才断然割舍。虽然他每次的收益不高,但因为没有投机心理,能够让自己逐渐积累财富,他获得的是最后的成功。巴菲特的股票投资策略启示投资者,即使在投资领域,“长相厮守”也远胜过“露水情缘”。
不要在不了解股票的时候,就贸然进入,每次花一点钱去买股票,每次都在祈祷老天能够眷顾自己,能够赢利。但是,即使你略懂股票,不去花心思研究,那么,上帝是不会原谅你的懒惰的。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建立良好的心态,靠的不是心理培训,而是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放弃那些关于投机暴富的不切实际的幻想,真正遵循价值投资的客观规律。毕竟,和消息、概念比起来,这些规律才是最可靠的。
战胜贪婪和恐惧
在大众贪婪时,你要缩手;在大众恐惧时,你要进取。当人们忘记“二加二等于四”这种最基本的常识时,就该是脱手离场的时候了。
——巴菲特在《财富》杂志上的讲话(1999)
人有生活上的陋习,做投资时一样有投资的陋习。生活上的陋习有不守时,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贪小便宜,在公众场合讲粗话等。投资也会养成一些陋习,这些陋习甚至可以将投资结果完全改变,由成功彻底转为失败。
在投资陋习中,最为严重的两种是贪婪和恐惧。贪婪和恐惧不仅是人类的大敌,更是股市的大忌。在绝境之时恐惧,在顺境之际贪婪,这些都是人性中的糟糕弱点,但很多人明知道自己存在这些弱点,却无法克服自我,最终也无法取得成功。而那些能够理性、客观地把握市场,在渺茫中自信,在顶峰时急流勇退的人,才能成为成功的投资者。
2007年盛夏,全球股票市场正是火热时期,当时世界能源危机也在持续,就在“中国石油”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赚钱公司的时候,巴菲特却分七次将其所持有的中石油H股股票,在7~9月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全部抛售了出去。
就在巴菲特卖出股票的三个月内,中石油H股股价在他12元的减持价上,又飙升到了20元。这让巴菲特的形象大损,曾经一度遭到世界各国知名证券投资者的嘲笑,他们认为巴菲特是头脑发热的投资人。
但是,正当人们疯狂购入中石油H股,陶醉于未来绽放的美好情景中时,股市行情却发生了惊天逆转,全球股市在2007年7月演绎了最后的疯狂之后,股价开始急速下降。截至2009年元旦,美国股市从14000点跌到8000点,中国股市更是惨不忍睹,指数跌去70%,中石油H股的股价最后竟降到7元,甚至还有一段时间跌到了4元。
为什么巴菲特能够在绝大多数投资者疯狂和贪婪之时,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就是因为巴菲特从来不贪求太多,他心中很清楚,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收益越大,风险自然越大,这是个不变的规律。人们不能心存幻想,不能心存侥幸,贪求太多,反倒什么都得不到。
当然,反之,投资股票本来就是一个存在风险的事情,如果过于强调风险,凡事裹足不前,处处恐惧,就很容易错失投资时机。特别是在熊市的时候,我们有很多人一直盯住熊市中的不利,专注于股市中让人沮丧的信息,而忽略了此时其中的一些“有利”信息,结果判断就受恐惧感的影响而发生了扭曲。其实,即便在熊市,股价也会有上下浮动,瞅准时机熊市也能赚钱。每当股价下跌,变得便宜了,这时大家竞相购入,价格定然上升。
巴菲特在2000年中石油香港上市跌破发行价、最低1.10港元的低迷恐惧时刻,独具慧眼地发现了中石油的价值所在,买入23.48亿股,不久股价上升,他从中获利,这就是个生动的例子。
要想提高自己在股票市场的赢利概率,就要戒除恐惧心理。越是恐惧,结果越是输得更惨。我们既然投资股市,就要把资金当成筹码,不要再回头望。只要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分析、研究、运用适当的投资战略,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即使是亏,也会亏得心安理得,知道将来一定会有机会重新赚回来,不会每次都亏。
总之,心是投资的主宰,戒除了贪婪和恐惧的心态,没有了思想上的束缚,心灵自然会更加明澈,我们在买卖股票时,才能保证思路正确清晰,看事情更加客观。
有自制力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同样还面临这一项挑战,在有限的世界里,任何高成长的事物最终都会自我毁灭,如果在成长的基础较小的情况下,那么这项定律就会偶尔会被暂时打破,但是在基础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好戏就结束了,高成长最后就会被自己束缚。
——巴菲特致股东函(1989)
无限增长是不可能的,巴菲特曾经说过,他的投资行为,没有超出常人的能力范围。巴菲特之所以成功,与他强大的自制能力是分不开的,他从来不参与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
投身股市,自制力是极为重要的。很多投资者出现失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明白投资的原理,而是在于有时虽然明白的道理却做不到,根源就在于缺乏自制力。
比如一次,巴菲特参加了一场户外高尔夫运动,在三天内一杆进洞的成绩为零。于是,巴菲特的高尔夫球友们决定同他打一个赌:如果他不能一杆进洞,只需要付出10美元;而如果他做到了,可以获得20000美元。当场的每个人都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巴菲特拒绝了,他说:“如果你不学会在小的事情上约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上也不会受到内心的约束。”
在40年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正是因为蔑视和回避了众多的市场诱惑,他才能躲过20世纪60年代的“电子风潮”,躲过20世纪80年代的“生物概念”“垃圾债券”,也躲避了20世纪末的“网络闹剧”。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投资是一种自由度很大的投资行为,没有人监督、管理和限制你的操作,很多投资行为靠自己的决策和实施。具体到操作上,我们要依据客观现实控制自己的投资行为,不要让投资行为反过来控制自己的投资思路;在情绪上,要排除股市涨跌的影响、排除个人盈亏的干扰,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胜不骄、败不馁,这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在思维上,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可以运用反向思维,但不能人云亦云,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维;在节奏上,不需要像蜜蜂那样忙个不停,股市具有独特时令季节和快慢节奏,投资者在对整个大势走向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要懂得准时参与、适时休息;在选股上,对于一些可能获取暴利,但风险奇高的个股要注意回避,如即将退市的股票等。稳健的投资者应该注意“安全第一”,不要参与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炒作。
此外,也不要给自己订下很高的赢利目标,因为过高的赢利目标会带来一定心理压力,而科学的投资目标能帮助你保持愉快的情绪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无论是低买高卖还是高买更高卖,他们都必须维持独立的思维,为了与众不同而做和大众相反的事是极其危险的。他们必须有合理的解释为何大众可能不对,同时预见采用相反思维所将引致的后果。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于“集体思维”,但投资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果大多数人都看好某股票,他们都已按自己的能力入场,还有谁来买股使股市继续升得更高?反之,如果大多数股民不看好股市,他们都已经脱手出场,那么股市的继续下跌区间也已不大。你如果随大流,则你将常常在高点入市、低点出市,你只能成为失败者。
但现实生活中能像巴菲特一样做到这一点的投资者不多,很多投资者在投资中往往都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当然,要培养自制力,就必须在平时投资时多思考,只有多想想国家的宏观面、股市所处的区域,才能更清晰地认识、理解这一市场。看大势赚大钱,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具备一种全局的战略性的投资眼光。
盲目跟风输多赢少
看到我们超高的报酬率,肯定大多数的投资者都会忍不住高喊着口号勇往直前。如果考量去年股市情况的话,你会发现任何一个投资人都靠着股票的飙升而大赚一笔。殊不知经过股市的狂风巨浪,又有多少人能够安全到达彼岸呢?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7)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羊也跟着跳了下去,紧接着,第三只、第四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让自己陷入骗局遭受失败。
“羊群效应”也很容易出现在我们人类身上。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在进行投资时,很多投资者很难排除外界的干扰,往往人云亦云,别人投资什么,自己就跟风而上。
“随大流”是人们的习惯,特别是在股市,这种现象更是随处可见。股市能够增加财富的效应,让很多人觉得遍地是黄金,发财的关键在于眼光和信息,于是,“宁可犯错,也不能错过”成为许多散户共有的心理,他们推崇身边的投资高手,盲目迷信各种来源的小道消息。张大妈就是盲目跟风的受害者。
“你说,我是存到银行,还是买股票呀?”刚刚拿到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折,张大妈难掩兴奋的心情,询问邻居小李。看到周围很多人都通过炒股赚了不少钱,张大妈也跃跃欲试。
对股票一窍不通的张大妈选择向小李求助,因为她知道小李没事的时候经常玩股票。小李兴奋地支持张大妈炒股,说自己可以全权代劳。于是,从开户到选股,张大妈全权委托给了小李。然而,看到小李给自己选的股票价格连续5天下跌,张大妈傻了眼。
隔壁的老王也遇到了同样的状况,他说去年小李帮他选的一只股票现在已经退市了。这下可好,老王和张大妈都不停地抱怨小李没眼光。
听了两人的抱怨,金融专家钱教授说:“亏了也不能怪别人。投资决策得自己拿,投资风险也得自己担,不能光听别人的。”
这可给新入市的张大妈上了生动的一课——投资要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享收益。
的确,别人赚钱,你不一定赚钱。别人说好,对于你可能就不适合。巴菲特从不盲目跟风,他有自己的看法。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现了所谓的网络概念股,一些亏损、市盈率极高的股票一沾上网络的边便立即身价倍涨。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他称自己不懂高科技,没法投资。1年后全球出现了高科技网络股股灾,人们这才明白“不懂高科技”只不过是他不盲目跟风的借口。
但是,巴菲特不跟风,崇拜巴菲特的股民却跟风严重。“听别人推荐”和“随大流”是新入市者中普遍存在的两类现象。很多新手尚未掌握基本的投资知识就急于投资,并对周围一些获得较好收益的投资者、专业证券机构存在“崇拜心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都出现了仅听别人推荐就购买一只股票或追随大多数人购买同一只股票的情况。这正是投资者对自己的判断、决策能力缺乏信任的表现。要想树立自己对投资决策能力的自信,投资者就必须学习并掌握相关投资理财的知识。在不懂的情况下,或者没有深入研究时,最好不要盲目跟风。
现在“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已经被众多投资者所接受,甚至于追捧。虽然巴菲特的确创造了惊人的投资回报率,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证明了其投资理念值得广大投资者去研究、学习。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尤其是中国的投资者,往往对其投资理念理解不够深入,更多地纠结于巴菲特又投资了哪些股票,盲目跟风严重。拿中国香港为例,近些年来,中国香港有不少股票都和巴菲特联系上了,凡是被传巴菲特投资该股票的,其大盘皆有不错表现。但是,这些消息扑朔迷离,有很多甚至就是纯粹的炒作。所以,投资者在面对巴菲特入股相类似的传闻炒作时,切不可盲目跟进,需在详细了解、分析相关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后,再理智分析传闻属实的可能性,从而正确选择投资方式。即便传闻是真,也要考虑巴菲特买入时和现在价位的差距,根据自身的实力来决定。
另外,现在坊间流行的小道消息也同样值得投资者戒备。随着网络的普及,2007年以来入市的多是一些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新股民,他们最喜欢从各种网站的股票、基金论坛上捕风捉影,有的人甚至愿意花不菲的价格购买“机密信息”——这样就使很多人陷入了炒股只炒“代码和简称”的误区,一不知道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二不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只是凭借一些似有似无的小道消息贸然投入自己辛苦积攒的资金,结果损失惨重。对于这种小道消息带来的“羊群效应”,投资者还是避而远之为好。
冷静面对股市动荡,不要头脑发热,人云亦云。真理有时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的,当大部分人都疯狂购买所谓的“热股”时,不要再跟着去投资了,因为下一步的趋势就是变冷。很多人喜欢盲目地跟风随大流,因此导致了投资失败。要想在投资行业取得成功,必须先把基本功练好,学会利用市场信息去买进或者卖出,而不是随风向而动。
多份耐心,收获更多
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主要是反映在我们把股票市场当成是财富重新分配的中心,而钱通常由积极分子手中流到了有耐性的投资人那里。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1)
巴菲特是“能赚钱”的典型,而他能赚钱的原因,在于能够长期坚持投资理念,不因市场诱惑而改变。巴菲特认为,“投资要有耐心等待,只有等‘市场先生’犯错误,股票被严重低估时才买进。”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需要很大的毅力,因为比买入和卖出更加困难的是等待,这个等待可能是非常漫长的历程。特别是看到别人轻松地快速赚钱,自己却一股不买,确实需要耐心。
巴菲特1973年和1974年进入股市,大量低价买入股票前,曾经耐心等待了三年之久。
1970年上涨3.9%,1971年上涨14.6%,1972年上涨18.9%,股市一路牛市,竟然持续了长达三年。终于1973年下跌了14.8%,1974年又大跌26.4%,这时,巴菲特高呼:投资股票的好时候到了。他“趁火打劫”大量买入,1975年股市大涨37.2%,1976年又大涨23.6%,巴菲特两年分别轻松大赚21.9%和59.3%。
1982年8月到1987年8月,标准普尔500指数从最低的102点上涨到最高的338点,5年上涨3倍以上,又出现一个大牛市。
看到这种情景,巴菲特在1987年初致股东的信中警告说:“当我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整个华尔街还没有意识到一丝恐惧,反而到处充满了狂欢的气氛。是啊,有什么能比赶上一个大牛市更让人兴奋的呢?虽然公司的业绩增长已经缓慢不前,但大牛市的股价却照样狂涨,涨幅已经远远超过了企业的业绩涨幅。要知道,股价的增长不可能永远超越公司业绩的增长。”
巴菲特陆续把手中的股票卖掉,静静地等待下一个投资机会。1987年10月19日,股市暴跌,道琼斯指数一天下跌508点,与前日收盘相比一天下跌超过30%,创下历史上最大跌幅。巴菲特平安躲过了这一劫。
但就在1987年10月,股市暴跌后不久重新反弹。1987年底除了永久性持有的三只股票和短期套利持股之外,巴菲特并没有任何投资举动。他相信,市场先生一定会给他机会的,一旦机会成熟,就大量投资。
市场先生终于在1988年兑现对巴菲特的承诺,巴菲特瞅准时机,在1988年和1989年间,先后大量买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累计买入13亿美元,而在10年后,其买入的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升值到134亿美元,一只股票就赚了100多亿美元。
这些生动的实例,让我们看到了巴菲特的耐心。这份耐心,这份执着成就了“股神”巴菲特。
但是,我们很多股民通常一入市,总是迫不及待地想买进股票,没有考虑股市是否正处在高风险期,也没有考虑此时的股价是否偏高。等到买完股票,就一心盼着它快快上涨。若发现股票稍有下跌,就方寸大乱,失去耐心,急着出售。随后,又去买正在涨价的股票,但是,往往刚买进热股,股票就开始大跌,结果损失惨重。
其实,股市都有这样一个规律,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涨过了头,就一定要回档进行强制性调整,然后再重新上涨;跌得过多,也必然会调整,随后上升。
另外,股市中有这样一个规则,有一些大户炒作某只股票,为了顺利吃货,就会集中力量,在股价涨跌的节骨眼上售出股票,将股价压低,这样很多散户会被吓跑,大户就可以用低价买入,然后重新拉抬。所以,股票下跌时股民要多一分耐心,等待一下,看清形势,如果是整个大势真正转坏,再出售也不迟。稍有点风吹草动,或一些小道消息,耐心持股,即便被套牢,也一定会有机会解套。
有时候,股市就是一次耐心大考验,谁能多一分耐心,谁就能够赢利。缺乏耐心,频繁买卖,常常得不偿失。
为了能够让自己有耐心等待,巴菲特办公室里都没有安装电脑,也没有股市行情机。另外,巴菲特办公室远在偏僻的奥马哈小城,远离纽约华尔街,少了很多喧哗,多了几分平静。心平才能气和,这样思路才能更加清晰。我们也可以让自己所处的环境变得宁静一些,让自己的心情恢复平和,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晰,更加理性。
遇到亏损不要沮丧自责
如果任何人想要研究1964年伯克希尔资产负债表的健全性,那么,他将得到和臭名昭著的好莱坞大亨一样的答案:“放心好了,所有的负债都会如假包换。”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4)
由于投资涉及个人利益的得失,投资者因此长期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如果赢利,还有一点满足感聊以自慰;如果身处逆境,亏损不断,甚至连连发生不必要的失误,很容易头脑发胀失去清醒和冷静。此时,最佳的选择是抛开一切,离市休息。等休息结束时,暂时盈亏已成过去,思想包袱也已卸下,相信投资的效率会得到提高。做股票需要有健康的心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得失,这样才不会让情绪影响自己的决策,才能更容易作出正确客观的决定,扭转逆势,重获新生。
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不失误,况且股市涉及方方面面,变化瞬息万变,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可能导致出人意料的损失。即便是股神巴菲特,也同样投资失误过。
巴菲特自我披露,2008年是他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来状况最差的一年,公司净收入下滑62%,账面损失达到9.6%,账面价值损失115亿美元。而造成这样巨大损失的原因,是自己未能预计到国际能源价格在2008年下半年时急剧下降,以至于他在油价接近历史最高位时,增持了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康菲石油公司的股票。
此外,巴菲特还坦言他在投资爱尔兰银行时犯下错误,出资2.44亿美元购买的两家爱尔兰银行的股票,到2008年年底,股价都纷纷狂跌89%。他戏谑道:“我的投资组合原本想实现一个‘便宜的买卖’,但形势的演变超出想象。当市场需要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决策迅速采取行动的时候,我还在啃自己的拇指。”
可见,没有永远不失败的投资者。要把眼光放长远,经过冷静分析,认为自己的股票还有可能重新升值,就坚决持有。如果发现还会下降,那就果断售出。要给自己犯错的机会,只有经过失败,自己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才能为以后的成功做好思想准备。想要成功就必须付出代价。所以,几次的失败,不要看得太重,这是很平常的事情。
另外,我们心中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成败的标准。不要随着市场股价的下降,就立刻抛售。有些人认为下降60个点算亏损,有人的股票即便下降80个点,也不认为是亏损。所以,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标准,这样,自己做决定持有还是售出时,就有了一个衡量的标准,不容易频繁地患得患失,影响情绪。
此外,还要有自救措施。必须在开始的时候就考虑周全些,谨慎些,不要一下子把全部资金投入进去,手头经常留有数量较大的备用资金。“如果经济状况欠佳,那么,第一步要减少投入,但不要收回资金。可以先投石问路。当重新投入时,一开始投入数量要小。”巴菲特如此告诫投资者。
最后,在理财时,使用自己的闲散资金,不要把应急的资金,或者保命的资金全投入到股市里,这样,哪怕损失,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难获利
有效控制情绪,能让我的投资收益再提高30%。
——巴菲特
投资者就算具备了投资股市所必备的财务、会计等能力,如果他们在不断震荡的市道里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那么也就很难从投资中获利。
投资人若想建立面对股票市场的正确态度,就必须在心理和财务上作好充分准备,因为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上下震荡,投资人不仅在股价上升时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以沉稳的情绪来面对股价下跌,有时甚至是猛烈下跌的局面。若你有那样的心理素质,那么可以说你已经具备了99%领先其他投资人的心理素质,“真正的投资人从来不会被市场形势所迫而轻易卖出自己看好的股票,也不会关心短期的价格走势”。
在中国股市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抱牢你在低价位买进的绩优股票是非常的重要!而事实上,在中国股市这个非完全市场化的股票市场中,听消息、跟庄炒股票的非理性投机反而是最普遍的投资模式。许多人根本不对上市公司进行哪怕最简单的基本分析,只要一听说有消息就疯狂地买入或卖出。这样的情况在股市中经常发生。
在股票市场中,有些股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们往往不从主观心态上找败因,反而诅咒专家太歹毒,怪罪股评家预测失误,甚至埋怨政府突发利空消息,生气上市公司业绩不佳。但是,他们从未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在同样的市场条件下,还是有人赚到不少钱呢?
股票市场每天都充满各式各样的诱惑,要抵御这些诱惑,长期走自己既定的投资道路,就要靠是自身强大的自制力和自信心。贪婪、恐惧、幻想、奢望这些人性的弱点驱赶着一批又一批的股市弄潮儿置身股海,但最终游到大洋彼岸的却没有几个人。很多散户都沉迷于各种复杂的图表之中,因此经常要忍受着被自己选中的潜力股掀翻。
人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巴菲特认为,挑战股市心魔,确为极难之事。他说:只是希望自己与众不同,根本没有用。身为投资学家,我深知仅仅告诉某人要如何行动是不够的。
在股市中,什么都是容易变化的。因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变化着;行业兴衰轮流交替的;国内外经济气候是瞬息万变的;政策措施也是经常调整变动的;黑马股也是变化得眼花缭乱的;股价也是随机漫步般地;股民的心态也是随时变动的。
股市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赛场,战胜对手的前提就是先要战胜自己。可是现实中,好多投资者不是首先战胜自己、控制自己,而是都走在尽心钻研如何去战胜市场、战胜庄家这条虚无缥缈的不归路上,岂不知市场是永远不可战胜的,庄家也只是一个低位消化别人,高位被别人消化的一个投资体,股市的成败其实都在于自身。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身处股市中,我们必须在战胜市场之前战胜自己,不要过度迷信自己,要尽量避免常见愚蠢的错误,保持自制,保持理性的投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