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2 投资决策要在能力圈内——不熟不做,不懂不买

投资者成功与否,与他是否真正了解这项投资的程度成正比。巴菲特在经营合伙公司期间,常有客户给他打电话,提醒他关注一些股票。但巴菲特每次的回答都一样:“这些股票我不了解,也不懂,我不会去买我不了解的股票。”

不要超越能力圈边界

投资者真正需要的是有正确评估所投资企业的能力,并不需要成为每个行业都懂的专家。投资者只需在你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正确评估几只股票就够了。每个人的能力圈有大有小,但大小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在哪里。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6)


巴菲特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不了解所有行业的经营状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熟悉哪些行业,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投资者只需在自己熟悉的能力圈范围内挑选有价值的股票就可以了。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力有限,所以谁也不可能成为每个行业都知晓每个行业都精通的专家。有些人觉得因为自己不了解所有行业所有才投资失败,但巴菲特觉得,是否了解所有行业的发展状况并不那么重要,关键在于你要在自己熟悉的能力圈内投资。只要你的投资范围不超越自己的能力圈边界,那么懂不懂其他行业的知识对你的投资一点都没有影响。其实投资者要做的很简单:首先了解自己熟悉哪些行业,确定自己的能力圈范围有多大,然后在能力圈的边界内寻找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在合适时机买入。

巴菲特是世界知名的投资专家,但巴菲特也并非对每个行业都精通。巴菲特曾经不止一次表示过,他对分析高科技公司不在行。1998年高科技股票风靡全球。在当年的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股东们问巴菲特是否打算投资高科技公司,巴菲特幽默地说:“这也许很不幸,但答案是不。”巴菲特说,他很崇拜安迪格鲁和比尔·盖茨,但是他不会购买英特尔和微软的股票。他觉得自己不了解高科技这个行业。

巴菲特说,在分析可口可乐公司时,他可以理性地预测出可口可乐公司未来10年的现金流量;但在分析这些高科技公司时,他无法预测出这些高科技公司未来10年的现金流量。如果连未来的现金流量都预测不出来还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巴菲特认为这就不是投资而是赌博了。虽然很多人都在高科技投资上赚了很多钱,但巴菲特不会嫉妒,也不会沮丧。他觉得不懂高科技并不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情。术有专攻,每个人有每个人擅长的领域。既然高科技不在他的能力圈范围内,那么他愿意远离高科技股票,而是继续和那些他了解的公司打交道,在自己有明显优势的领域内发挥自己的投资才能。

既然连股神巴菲特都无法精通所有行业,那么我们普通投资者也不必为了自己无法了解所有行业而沮丧。只要我们坚持只在我们的能力圈范围内投资,我们的投资风险就会更小,获得丰厚回报的可能性就更大。

业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个教训:只有优秀的马搭配技术高超的骑士才能取得好成绩。如果马不好,再厉害的骑士也没有办法。像伯克希尔纺织公司也是才能兼备的人在管理,但很不幸的是他们面临的是流沙般的困境。如果将这些人放在资质更好一些的公司,我相信他们应该会有更好的表现。

——巴菲特致股东函(1989)


巴菲特认为,判断一家公司是否优秀,首先要分析的就是公司的业务。只有拥有好的业务,公司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很多人觉得公司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层。他们觉得一家公司只要拥有足够优秀的管理层,就可以转亏为盈,好上加好。以前巴菲特也这么觉得,后来经过伯克希尔纺织公司的教训后,巴菲特开始意识到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业务。业务就像赛马场里的马,管理层就像赛马场的骑士。如果想要在赛马场上赢得比赛,先决条件是必须有一匹好马。优秀的马配上技术高超的骑士,能够取得非常优秀的成绩;优秀的马配上技术一般的骑士,也能够取得比较不错的成绩;如果没有一匹好马,再优秀的骑士也无法发挥他们的本领,就像巧妇为无米之炊一样,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是成绩也不好,反而坏了骑士的好名声。

巴菲特生平投资第一个错误就是买下伯克希尔纺织厂。而巴菲特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巴菲特没有把公司的业务看得很重要。其实当时巴菲特已经觉得纺织业是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即便改进机器会促使商品生产率大幅提升,但好处只会落在客户身上,而厂家捞不到一点好处。在经济繁盛的时期,纺织业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而在经济衰退期,纺织业就只能够赔钱。虽然巴菲特也任命了非常出色的管理层,可还是无法扭转乾坤。最终因为长期亏损,巴菲特不得已关闭了伯克希尔纺织厂。巴菲特后来这么描述他对伯克希尔纺织厂的投资:“首先我所犯的第一个错误,当然就是买下Berkshire纺织的控制权,虽然我很清楚纺织这个产业没什么前景,却因为它的价格实在很便宜而受其所引诱。”

巴菲特收购斯科特公司也说明了业务的重要性。1986年,伯克希尔公司收购斯科特公司时,该公司拥有22个不同的业务,主要业务是世界百科全书、寇比吸尘器和空气压缩机,当时账面价值为1.726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花费了3.152亿美元收购了该公司。也就是说伯克希尔公司用1.426亿美元的溢价购买了斯科特的业务价值。后来的事实证明巴菲特的眼光没有错。被伯克希尔收购后,斯科特公司的经营业绩越来越好,原来就很高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又有了新的突破,让伯克希尔公司赚取了丰厚的回报。巴菲特后来非常自豪地说,通过支付这些溢价能够收购到一家业务简单易懂、发展前景良好的公司是非常值得的。

企业要发展,业务是根本。具有发展前景的业务是企业的饮水之源。投资者进行投资时,一定要首先观察企业的业务,然后再考虑其他因素。

业务内容首先要简单易懂

作为一名投资者,我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一些业务简单易懂又能够在5~10年内持续发展的公司股票。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现能够符合这样标准的公司并不多。所以一旦你真的碰到这样的公司,那就尽自己所能买最多份额的股票。当然在这期间,你要尽可能避免自己受到外界诱惑而放弃这个准则。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家公司股票10年以上,那就最好连10分钟都不要拥有它。当你慢慢找到这种盈余总能积累的投资组合后,你就会发现其市值也会跟着稳定增加。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6)


巴菲特认为,越是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其经营业务通常都越简单易懂。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的企业时,最好选择业务简单易懂的企业。

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发现,经营赢利能力最好的企业,通常是那些现在的经营方式与5年前或者10年前几乎完全相同的企业。美国《财富》杂志的调查结果也验证了巴菲特的话。在1999年至2000年期间,《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只有25家企业达到了这样的业绩:连续十年的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达到20%,并且没有一年的股东权益回报率低于15%。这25家企业在股票市场上也表现优异,其中有24家都超越了标准普尔500指数。令大家讶异的是,这25家企业中,只有几家企业是高科技和制药业,其他企业都是从事着普通的业务,出售着普通的产品,而且它们现在出售的产品几乎和10年前的产品没什么两样。

很多人会觉得纳闷,简单易懂的业务,人人都能做,怎么还能够产生高额利润呢?在巴菲特看来,非凡的经营业绩,几乎都是通过平凡的事情来获得的,重点是企业如何能够把这些平凡的事情处理得异乎寻常地出色。通俗地说,就是在平凡的事情中实现伟大的成就。像这些优秀的企业,它们几十年来只专注于某一领域,自然它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来改善生产技术、服务、生产设备等,它们的产品自然也会变得更加优秀。而且,它们的产品年代越久,就有越多的人了解它们,它们的品牌效应就会越明显。

业务简单易懂是巴菲特对投资企业的要求之一。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大多都是业务简单易懂又极具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像可口可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可口可乐公司的业务非常简单:可口可乐公司采购原料后,制成浓缩液,然后卖给装瓶商。装瓶商再把这种浓缩液和其他成分配合在一起,制成可口可乐饮料卖给零售商。就是这么简单的业务,让可口可乐公司每年赚取了巨额利润。就连遭遇金融危机的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都获得了高达58.1亿美元的利润。

经营业务越简单的企业,越可能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在选择投资企业时,投资者最好先从那些业务简单易懂的企业下手。

业务复杂会加重你的风险

像担保债务凭证这种过于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是造成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我和芒格曾经说过,这些金融机构将商业操作弄得太复杂了,使得政府监管者和会计准则都无法阻止这些金融机构冒这么大的风险。这种缺乏控制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惨重后果,例如贝尔斯登的倒闭,而且很有可能带给金融业更多损失。

——巴菲特致股东函(2008)


巴菲特认为,企业经营的业务越简单易懂越好。太过复杂的业务容易造成不可预测的危险。

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的金融机构造成了高达3000多亿美元的损失。但巴菲特认为,这样的损失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咎于金融机构本身。在过去的时间里金融机构发行了很多过于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像担保债务凭证这个产品,投资者如果想弄明白其业务内容,就至少需要阅读75万字的报告。这样这些复杂的产品大大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系数。但是由于它们过于复杂,使得政府监管者和会计准则无法监控到这些风险性,才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巴菲特说,在伯克希尔公司里,是绝对不允许发生这种事情的。为了避免风险,巴菲特在选择投资企业时,都不会选择特别复杂的业务。巴菲特说,他曾经读过一份金融公司的业务报告。这份报告主要是向政府部门和普通投资者介绍这家金融机构的操作过程。但这份报告多达270页。巴菲特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列在空白纸上。等看完最后一页,巴菲特发现他竟然列了25页问题。最后他实在失去了耐心,把笔一扔,决定再也不投资这个股票了。巴菲特之所以不碰高科技,也是因为他觉得高科技太复杂了,投资风险太大了。

巴菲特认为,如果某项业务的不确定因素很多,那么该业务的投资成功率就会很低。如果某项业务只有1个不确定性因素,而这个因素的成功概率高达80%,那么这项业务的投资成功率就是80%;如果这项业务有2个不确定性因素,而每个因素的成功概率都是80%,那么这项业务的投资成功率就是64%;以此类推,不确定性因素越多,这项业务的投资成功率越来越低。巴菲特觉得,如果某项业务的投资成功率很低,即使该业务有再高的投资回报率,他也不会进行投资。

1998年伯克希尔公司打算投资一个锌金属回收项目,项目内容就是将地热发电产生的卤水中的锌提取出来进行回收利用。本来这是一个巴菲特非常看好的项目,利润率很高,项目内容也简单。可是在真正实行的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总是一个问题接着另一个问题出现。常常刚解决完这个问题,又有一个新问题跑出来。这令巴菲特非常不满。经过全面的衡量利弊,最终巴菲特觉得投资成功率太低,放弃了这个很赚钱的项目。

如果企业经营的业务过于复杂,企业运营的风险就比较大。而且过于复杂的业务,投资者也不太容易搞明白。所以投资者尽量远离那些经营业务复杂的企业为好。

你要能理解它的新型业务

在这个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遍布全美的机队可以使我们的客户受惠无穷。我们能够提供其他公司无法提供的服务,所以我们也能够大幅度降低飞机停在地面的时间。我们还有一个让客户无法抵抗的诱惑,那就是我们提供的飞机种类非常多,有波音、湾流、Falcon、Cessna和雷神。而我们那两个竞争对手却只能提供自己生产的飞机。通俗地说,Netjets公司就像一位治病的医生,能够根据病人的情况对症下药。而其他两个对手就像那种卖祖传膏药的江湖郎中,无论病人是什么病况,开的药都是那一贴膏药。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8)


巴菲特认为,如果投资者想投资某一个企业,那么就必须了解该企业的业务。如果该企业经营的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新型业务,投资者也要认真去了解它,根据它的价值来判断是否值得投资,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猜测直接肯定或否定这项投资。

巴菲特在1998年致股东函里提到了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企业主管飞行公司。该公司从事着一项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新型业务。企业主管飞行公司总裁RichStantulli最先想到这种新型业务的可能性,所以在1986年开展了这一业务,开辟了一个新兴行业。这项新型业务主要是出售专用飞机的一部分所有权给客户,然后帮助所有权人维护和保养机队。

顾客可以购买企业主管飞行公司中任一机型的飞机的部分所有权,也可以购买好几个机型的部分所有权,然后顾客可以根据部分所有权协议每年使用所选择飞机飞行一定的时间量,同时享受公司提供的优质服务。例如某个顾客拥有三种类型的飞机的1/16所有权,那么顾客就可以拥有每架飞机每年50个小时的飞行时间。企业主管飞行公司这项业务让顾客使用飞机像使用出租车一样方便。当顾客想使用飞机时,只需提前几个小时通知企业主管飞行公司,企业主管飞行公司就会根据顾客需要就近安排飞机供顾客使用。

巴菲特第一次听说企业主管飞行公司(当时叫Netjets公司),得益于H.H.Brown鞋业的经理人。

H.H.Brown鞋业的经理人非常满意Netjets公司的业务,而且他觉得该公司非常符合伯克希尔公司的收购标准,于是他把Netjets公司的总裁介绍给巴菲特认识。第一次见面,巴菲特就被这个业务深深吸引了,他立刻购买了霍克1000型飞机1/4的所有权,也就是每年可以使用该飞机飞行200小时。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巴菲特深深被Netjets公司的服务、安全和便利所折服,最终巴菲特收购了这家公司。

一项新型业务,可能是有前途的业务,也有可能是没前途的业务。如果碰到从事新型业务的企业,投资者要在认真了解该新型业务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投资。

重视业务的运作者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利润并不是来自像香烟或电视台这些拥有特殊经济形态的产业,相反我们的企业都只是来自像家具零售、糖果、吸尘器和钢铁仓储这种非常普通的行业。我们可以这么说,这些来之不易的报酬,靠的并不是先天的产业优势,而是这些企业优秀的经理人杰出的表现。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0)


巴菲特认为,经营什么业务对企业的发展固然很重要,但是什么人在经营这个企业对企业的发展一样非常重要。不一样的经理人自然会把企业带向不一样的未来。

巴菲特在1990年致股东函里提到,1990年伯克希尔公司的非保险业务的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高达51%。对于这些普通的行业取得这样的好业绩,巴菲特认为,这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这些公司的经理人的杰出表现。

波珊珠宝公司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1990年美国零售业总体来说都相当惨淡,尤其是那些单价昂贵的商品销售业绩更是惨不忍睹。可是波珊珠宝公司的业绩不仅没有下滑,反而增长了18%。连巴菲特都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因为美国大多高级的珠宝店都是私人经营的。而弗里德曼并不是在为自己经营珠宝店,只是在为伯克希尔公司服务,却取得了这样高的成长率。除了纽约的Tiffany珠宝店以外,也就是弗里德曼负责的波珊珠宝公司业绩最好了。

波珊珠宝公司之所以取得这么高的经营业绩,一方面是因为奥玛哈当地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非常高。但由于奥马哈及其周围地区人口只有600万,所以奥马哈地区为波珊作出的业绩并不是非常多。为了扩大销售量,弗里德曼开始开拓非洲中西部地区的市场。这个地区的客户有些慕名而来上门选购,有些则通过邮购方式购买珠宝。邮购客户通常都会自己指定一些品质和价位,比如选购单价一两万美元的绿宝石,然后波珊珠宝公司就会送上5到10个不同的花色品种供顾客挑选。1990年,波珊珠宝公司共寄出1500种这样的组合,每种组合的价格高低不等,从1000美元到几十万美元都有。就这样,波珊珠宝公司用极少的销售成本换来了高额的经营业绩。

当然了,也不是谁申请要买珠宝,波珊就会把珠宝寄过去,这样的风险太大了。波珊珠宝公司通常都会从熟人郑重推荐的名单中选择一部分寄珠宝过去。而这熟人推荐制度早在波珊珠宝公司刚成立不久就开始推行了。这种制度效果非常好,至今波珊珠宝公司都没有出现过珠宝寄出去收不回来的情况。

一个企业能够成为优秀的企业,只有好的业务是不够的,还需要再配上优秀的管理层。所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也要注意观察所投资企业的管理层是否优秀,这点非常重要。

亲自对企业进行考察了解

我和芒格都对世界百科全书非常感兴趣。事实上,我读他们的书已有25年历史,现在连我的孙子也拥有一套。所有的老师、图书馆与读者都称赞它为最有用的百科全书,而且它比同类型的其他书卖得便宜。这种质优价廉的产品,促使我们愿意以按照该公司提出的价格进行收购,即使近几年直销业的表现并不太好。

——巴菲特致股东函(1985)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应该对其所投资企业的业务非常了解。但这种了解并不是听取别人的道听途说,而是自己亲自去进行考察。

有些投资者认为专业的管理人员或者金融分析师见多识广,觉得这些人提出意见一定很理性,其实不然。格雷厄姆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石油专家死后上天堂,却被上帝告知天堂没有位置了。于是他对着天堂的门大喊,地狱有石油,结果就有几个石油专家从天堂出来下了地狱。上帝觉得这位石油专家很聪明,正待夸奖他时,这位石油专家却说,我也要下地狱去,他们都下去了,说不定地狱真有石油呢。由此可见,道听途说是行不通的,只有亲自考察才正确。

巴菲特向来都是亲自考察所投资的企业。1985年伯克希尔公司投入3.2亿美元收购了斯科特公司。在进行收购之前,巴菲特认真了解了斯科特公司的业务。斯科特公司最主要的业务就是世界百科全书。而世界百科全书对于巴菲特来说,太不陌生了。因为他和搭档芒格平常就对世界百科全书特别感兴趣。在阅读世界百科全书的过程中,他发现世界百科全书的的内容和编排的质量非常高。当然也不仅仅他这么认为,这本世界百科全书被所有的读者评选为最有用的百科全书。由此可见,这本书的声誉很好。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卖的价格比其他同类书的价格还低。高质又低价的产品,自然人人都喜欢。世界百科全书的销售额比其他4家同行加起来总的销售额还要多,大约占斯科特公司总销售额的40%。

当然,巴菲特也没有忽视斯科特公司的其他业务。除了世界百科全书外,斯科特公司还经营着克比家护系统、空气压缩机、瓦斯炉等16项业务。而这些业务在其行业中也大多处于佼佼者的地位,能够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这些业务年销售额在7亿美元。

另外巴菲特也没有忘记考察斯科特公司的管理层。毕竟,巴菲特是想收购一家企业加一个优秀的管理层。虽然在决定收购前,巴菲特并没有见过斯科特的总裁拉尔夫舒伊。但是拉尔夫舒伊已经在该公司当了9年的总裁。巴菲特从斯科特的9年经营业绩中就慢慢了解到拉尔夫舒伊是个非常出色的管理者。

正因为巴菲特对斯科特公司的一切都非常满意,所以他按照斯科特公司提出的价格3.2亿美元收购了斯科特公司。事实证明巴菲特的投资眼光没有错。斯科特公司后来屡创佳绩,为巴菲特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巴菲特说收购的成功正是建立在亲自考察业务的基础上的。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不要被别人的话语所左右,一定要自己亲自考察想要投资的企业。只有自己亲自考察过的,才是最真实的。经过自己考察后再进行投资,这样的投资风险是最低的。

获取公司治理的真实信息

我们旗下的这些事实在是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可以特别提出报告的,所谓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剧烈的变动通常是不会有特别好的绩效的。当然这是与大部分的投资人所认为的正好相反,大家通常都将最高的市盈率给予那些擅长画大饼的企业,这些美好的远景会让投资人不顾现实的经营的情况,而是一味地去幻想未来可能获得的利润。对于那些爱做梦的投资人来说,任何路边的野花都会比邻家的女孩更具有吸引力,不管后者是多么的贤惠。

——巴菲特致股东函(1987)


巴菲特以自己所经营的公司为例,说明了一种情况,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如果公司的经营没有什么可以重大的变故对于投资者来说,反而是一种有利,但是为了了解我们所投公司的运营状况,以化解我们的投资风险,我们必须及时获取关于公司的真实信息。

一般来说,最真实的公司信息当然来源于我们对公司的实地调查,但是这种方法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走访每一家公司,我们可以借助下面两种方法来获取相对准确的公司信息。

1.充分利用你的经纪人

虽然,经纪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的会向投资者推荐不好的股票,但是,如果掌握了适当的方法,我们可以从经纪人那儿了解到很多关于公司的真实信息,下面这种对话模式就值得借鉴。

经纪人:“我们正在推荐某公司的股票,我们刚刚把它列入推荐买入股票名单上。”

投资者:“你认为这只股票属于哪一个类型?周期型、缓慢增长型、快速增长型还是其他类型?”

经纪人:“绝对是快速增长型。”

投资者:“增长有多快?最近收益的增长率是多少?”

经纪人:“我一时说不上来,我可以帮你查一下。”

投资者:“谢谢你。你查看增长率时,能不能帮我查一查这只股票当前市盈率和历史市盈率数据。”

经纪人:“没问题。”

投资者:“是什么原因让你们认为现在是购买该公司股票的好机会?这家公司的市场在哪里?目前公司有赢利吗?它未来将如何扩张?它的资产负债情况如何?如果不增发新股稀释每股收益的话,它如何为增长进行融资?公司内部人士在买入自家公司的股票吗?”

经纪人:“我认为你所提到的这些问题中很多都在我们公司分析师所做的研究报告中得到解答了。”

投资者:“请帮我复印一份,我会仔细看完后再还给你,同时,我也希望得到一张最近5年该公司股票价格走势与收益走势并列的图。如果有股息的话,我想知道股息的情况,我想知道他们是否总是按时派发股息。在你查找这些资料时,请帮我再查一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情况。还有,你们公司的分析师跟踪研究这只股票有多长时间了?”

经纪人:“就这些问题了吗?”

投资者:“看完报告后我会再告诉你,可能我得给这家上市公司打个电话问问……”

经纪人:“不要耽搁太久,现在是买入的最佳时机。”

投资者:“现在就买?就是现在这个10月份就买吗?你知道马克·吐温曾说过:‘10月是投机股票特别危险的月份之一,其他特别危险的月份包括7月、1月、9月、4月、11月、5月、3月、6月、11月、8月和2月。'”

通过这种对话模式,你可以从你的经纪人那里获取最大量的公司信息。

2.给上市公司打电话

给你想投资的或已投资的上市公司打电话,也不失为获取公司真实信息的好方法。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都会比较高兴有机会与股东交流对公司的看法,如果是一家规模比较小的上市公司,说不定还有机会和总裁交谈呢。

在给公司打电话之前,你最好准备几个问题,最好不要一开始就问“为什么你们公司的股票在下跌”。一上来就问为什么股票会下跌,马上会让对方认为你不过是一个初入股市的菜鸟而已,根本不值得认真对待,随随便便敷衍一下就行了。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上市公司自己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它们的股票会下跌。

我们可以谈论一下公司的收益,但是直接询问“你们公司未来收益是多少”就像一个陌生人问你的年薪是多少一样很不礼貌,要想让对方容易接受,就得问得委婉巧妙:“股市对贵公司明年的收益预测是多少呢?”

但是,公司未来的收益很难预测,即使分析师们的预测差别也很大,就连公司自己也不能确定它们未来的收益到底会是多少。

因此,你真正应该从投资者关系部门了解的东西,你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估计是否合理,可以探询一下公司对你对公司未来预测的反应如何。你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推理和预测是否合理,这些预测能否实现。

如果你在询问问题时表明你自己已经做了一番研究工作,那么沟通效果就更好了。比如:“我从去年的年报中看到贵公司减少了5亿元的债务,那么你们未来的债务削减计划是什么呢?”这肯定会比你问:“你们对于债务未来有什么打算?”会让他们更加认真严肃地予以回答。

即使你对公司的发展并不清楚,你也可以通过询问两个一般性的问题来得到一些信息:“今年公司发展有哪些有利因素?”“今年公司发展面临哪些不利因素?”他们也会由此告诉你的很多有用的信息。

也有可能你会从公司听到一些不利消息,比如,劳动力成本增加,公司主要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出现了一个新的竞争对手,或者人民币升值使公司利润减少。如果你正在交流的是一家服装制造公司,你可能发现今年推出的服装系列并不好卖,仓库里已经堆满了存货。

投资者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分析一下交流中所获得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你会发现从电话所得知的信息可以进一步对投资者的判断给出进一步证明,公司的实际情况比原先更好或更差,这些信息对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是非常有价值的。

分析企业经营业务时要做到精益求精

和星辰家具的交易有个非常有趣的故事。通常每当我们涉足一个原本不熟悉的行业时,我都喜欢问下新加入的合作伙伴:“你们这行业中还有没有像你们一样的优秀的企业?”1983年我们收购内布拉斯加家具中心时,我就问过B夫人这个问题。当时她告诉我,美国其他地方还有3家优秀的家具零售商。可惜的是,在当时它们都没有出售的意愿。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7)


巴菲特认为,为了更好地投资,投资者在考察想要投资的企业经营业务时,一定要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细节,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1997年伯克希尔公司收购星辰家具公司。当时,创立于1912年的星辰家具,总共有12家家具店,其中10家在修士顿,一家在奥斯丁,另一家在布莱恩,每家的经营业绩都非常喜人。当谈到收购星辰家具公司的过程时,巴菲特非常激动。因为这桩收购案例充分体现了巴菲特收购企业时不求最好,只求更好的招数。

巴菲特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当他涉足一个原本不熟悉的行业时,他总会询问他的新合作伙伴一个问题:“你们这行业中还有没有像你们一样的优秀的企业?”可千万别小瞧这个问题。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让巴菲特收购了很多优秀的企业。星辰家具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1983年巴菲特开始涉足家具行业,他收购了内布拉斯加家具店。当最后和B太太洽谈收购协议时,巴菲特就询问B太太,在家具零售业,有没有其他像内布拉斯加家具店这样优秀的企业。B太太告诉巴菲特,在美国其他地方还有3家很优秀的家具零售商可以考虑收购。不过令巴菲特惋惜的是,当他和那3家公司洽谈时,当时没有任何一家愿意出售。令人没想到的是,多年之后这三家家具店中的威利家具公司有了出售的意愿。于是B太太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巴菲特。巴菲特非常高兴,因为他不但喜欢该公司的经营业绩,而且也非常欣赏该公司明星经理人比尔蔡德,所以巴菲特立刻抓住这个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很快就和威利家具公司谈好了这笔交易。同样地,巴菲特又问了比尔蔡德和问B太太一样的问题,比尔蔡德的推荐名单中有一家和B太太推荐的一样,那就是星辰家具公司。虽然当时星辰家具公司不愿意出售,但巴菲特已经把星辰家具公司深深记在了心里,他一直在等待合适机会。

在巴菲特收购威利家具公司一年之后,所罗门公司的董事长告诉巴菲特,星辰家具公司有出售的意愿,而且该公司的总裁兼最大股东沃尔夫想和巴菲特见个面。巴菲特非常激动,终于让他等到了收购的机会。于是很快巴菲特就和沃尔夫见了面。经过两次短暂的会晤后,他们就谈妥了所有的交易。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投资者准备投资某个企业时,可以了解一下,在这个行业里是否还有和这家公司一样优秀甚至比它更优秀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