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家有公主,培养女孩的优雅气质

  • 养育女孩
  • 静涛
  • 5769字
  • 2017-09-19 10:30:30

不说脏话,不干出格的事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越不让孩子做什么,她们就偏偏喜欢做什么。比如我们不想孩子吸烟喝酒,她们就偏偏做给我们看。我们不希望孩子满口脏话,她们就非要说给我们听。也许,你会说,叛逆期的孩子都这样。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俗话说,养成好习惯难,改掉一个坏习惯更难。如果我们把这些都解释为叛逆期惹的祸,我们就可以不用费尽心思地管孩子了,这是教育的一大误区。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她们没有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我家孩子刚上初中没几天,什么都还没有学会,坏毛病倒添了不少,现在她几乎一张口就带脏字、动不动就会骗我,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呀?”

一个妈妈这样问我。为此,我问了很多孩子,问她们为什么总是说脏话,没想到她们竟这样告诉我:“说话时带脏字是一种潮流,如果有谁说话时一本正经,就会被人嘲笑为‘土老帽’‘假正经’。”

十几岁的孩子是最爱赶时髦的,但当她们把说脏话也当作一种时髦时,这说明她们的是非观存在严重的问题。在这种观念下,她们不会觉得说脏话有什么不雅,更不会因为自己说脏话而感到难为情。所以,要想改掉孩子的这些坏毛病,家长先要让她建立正确的是非观。

孩子的是非观,需要我们适时引导。孩子说脏话,家长不在意;孩子说谎,家长还不在意,在这样的家教环境中,孩子就会变得为所欲为,而到那个时候,家长想后悔都来不及了。因此,从现在开始,不管孩子的坏习惯有多么顽固,家长都要态度坚决地帮助她彻底改掉。

每个孩子都可能会犯错,关键是,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次,孩子带同学来家里玩。在她们聊天的时候,我无意间听到孩子每说一句话都会带脏字,但当着孩子同学的面,我什么都没说。等客人走后,我把孩子叫到面前,严肃地对她说:“你跟同学说话时怎么老是说脏话呀?妈妈是怎样教你的?”

“妈妈,我们班同学都这样说话。”

“我不管别人怎样说话,我只知道,我优秀的女儿不能那样说话!”我坚决地说。

见我没有完全否定她,孩子没说话,但低下了头。“你是不是觉得妈妈太苛刻了?就这么点小事还干涉你?”为了彻底解决问题,我问女儿。

女儿点了点头。

“说脏话是很不好的习惯,一个人的前途很有可能就毁在一个坏习惯上面,更何况说脏话已经上升到道德的高度。你不希望自己是个道德败坏的孩子吧?”我耐心地给孩子讲着道理。

那天以后,我再也没听到女儿讲脏话。

坏习惯永远都是孩子成长的障碍,对于还没定型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她们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帮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大人都不可避免,更不用提孩子了。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多一点的宽容和耐心,少一点严厉和打骂。打骂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加恐惧,更加不敢告诉家长事实的真相。相信孩子,给孩子一次自省和补救的机会,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要比打骂有用得多。作为家长,不妨放下你的威严,放下你手中的棍棒,耐心一点,使得孩子认识到自己犯的错误。

文明礼貌:家长要做好榜样

文明礼貌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的友好关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养的水平。《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明确地规定了中小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各地还相应制订了中小学生礼仪常规,对这些规定家长都应督促孩子认真遵守。少儿时期是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早把孩子培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家长首先要教孩子学会礼貌用语:

对父母、老师和其他年长者要称呼“您”,不能直呼其名;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吻说“请”“劳驾”,而不能用“喂”“哎”呼之;

当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说“谢谢”,而不能认为这种帮助是理所当然的;

当别人感谢时,要说“别客气”,而不能以“恩人”“功臣”自居;

当妨碍了别人或给别人带来麻烦时,要说“对不起”“麻烦您了”“请原谅”,而不能不表示歉意,更不能说“活该”;

当别人赔礼道歉时,要回答“没关系”或“不要紧”,而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能不依不饶、无理取闹;

在街头巷尾碰到同伴、长者,要说“您好”,而不能低头侧身装作没看见;

与别人分别时要说“再见”,而不能只顾自己走开,毫无表示。

文雅的谈吐必须与得体的举止相匹配。因此,家长在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的同时,还应坚持不懈地培养其得体优雅的举止。

需要让孩子知道并遵守的行为规范有:

站立时挺胸收腹,双肩平放不摇晃,两臂下垂不揣兜,腿部不颤动;

遇到熟人要打招呼;

遇到有人问路,要热情地告诉他;

进入别人房间,要先轻轻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去,不能随便推门进入;

到别人家拜访要预先通知,并注意时间,一般不在吃饭和午睡时间去,尽量避免妨碍人家的正常生活;

夏天不赤胳膊或穿短裤去串门,任何季节都不能身着内衣或睡衣到别人家,或在家这样子接待来访客人;

客人来访时要主动让座,倒茶时要双手捧上,会客时坐姿要端正,不要左靠右歪,双脚不要叉开太大或跷“二郎腿”,也不能随意摇摆或晃动;

与人谈话时,不挖鼻孔、抠耳朵、剔牙齿、搔痒痒、脱鞋袜、抠脚趾;

在别人家做客,不乱翻人家的橱桌抽屉和书籍、用具,不随便吃人家的东西;

就餐时,不在客人和长者之先动筷,不在菜盘中翻拣,餐具要轻拿轻放、减少碰撞,吃东西时不发出很响的咀嚼声;

动用他人物品,必须先经他人允许;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时要道歉;

在公众场合,咳嗽、打喷嚏、吐痰需要用手绢或卫生纸掩住口鼻,不能冲着别人。

为培养孩子形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起码在上述方面给孩子以示范。

培养女孩的日常社交礼仪

日常交往是培养孩子礼仪的绝好机会。生活中的你来我往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人来访,或到别人家做客时,家长就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节假日是人们交往的密集期,也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时期。

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在客人的夸奖声和递过来的一包糖果或一件玩具中,孩子会认识到这的确是一种乐趣。客人进屋后,可以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

客人走时家长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和××说再见,有空再来!”即使是家长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领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让孩子在回访中体验礼貌地回应是很实际的礼仪练习。在家长指导着孩子按了门铃之后,要和孩子在门口安静地等待直到主人开门。进门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记着让孩子说声“谢谢”。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环境中更是如此,告诉孩子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时记住不要打扰大人谈话,玩过之后,记着让孩子把东西放好。

接听电话是透视一个家庭是否具有礼仪的一个窗口,所以要借助这一载体,适时地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

教育专家提出了九条基本礼仪要求,可供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借鉴——

(一)孩子接电话的时候要学会说“你好”“请问”“请等一下”这样的礼貌用语。

(二)接电话时声音要放轻一些,不要在电话中大声嚷嚷。

(三)接电话时要有问有答,回答问题时要大方,不可以长时间不回应对方的问题,也不要在不知如何回答时,把电话一扔跑到别处去。

(四)大人打电话时,孩子不要在一旁插嘴或抢话筒。

(五)打电话时要先报上自己的名字,并说明要找的人。

(六)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接电话。

(七)挂话筒时,要轻拿轻放,不可以摔话筒,或重重地挂电话。

(八)接打电话时,要学会说“再见”,然后再挂电话,不要只管自己讲完就挂电话。

(九)要注意打电话的时间,通话时间不可太长,也不要选择太早或太晚的时间打电话,以免影响别人的休息。

为孩子挑选舞蹈特长班

舞蹈起源于劳动,与文学、音乐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

舞蹈活动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动作的协调、灵活,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而且可以丰富、抒发、表达情感,起到良好的健身、健心作用。舞蹈对人们(表演者、欣赏者)的心态、生理、情感、品德等多方面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如何为孩子挑选舞蹈特长班?

第一,掌握孩子的真实舞蹈水平。

对此,给家长介绍两个简单的方法:第一,自己目测一下孩子腰腿的软开度。测试腰时,因为孩子从未学习过舞蹈,一定要用卧式来测试;测试腿时,可采用坐式来测试。第二,给孩子一段音乐让她自由起舞,观察她的节奏感、表情和动作协调性。掌握了自己孩子的这些基本信息后,家长要再听听孩子的意见,有必要时去请教一下学习舞蹈的专业人士,然后再决定给孩子选择哪种类型的舞蹈特长班。

第二,对几个舞蹈特长班进行比较。

多作比较,自然就会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学习任何一项学科,启蒙都是最重要的。家长有必要多考察几个特长班,并同老师及学生家长进行交谈,为孩子选择具有启蒙性质的舞蹈特长班。

第三,不妨先试课。

有的特长班提倡透明教学,家长可以先带着孩子体验一下,看看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这主要从两方面来观察:

(一)要看该教师上课是否正规。舞蹈课不是教师想怎么上就怎么上,而是每堂课都应有固定的套路。此外,一般舞蹈课的顺序是基础训练—技巧训练—表现力训练—新课教学,当然各个年龄段的班的教学内容是不一样的,前两项一般家长是看不出好坏的,家长关键要看的是教师在教舞蹈表演时是否认真、讲的语言孩子是否听得懂、教师是否跳得好。有好多孩子学了一两年舞蹈了,竟然跳不出来一个完整的舞蹈,这是因为有的教师为了不累,一堂课的大多数时间都是让学生练基本功和技巧,只有快下课时才领学生简单地学习一些舞蹈的小组合。这样的舞蹈班当然是不能选的。

(二)要看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人品。有的老师自己跳得很好,可是根本就不会教或不用心教,所以家长领孩子试课时要看教这个班的老师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课堂的能力。当然,教师的表演能力也很重要,老师跳得好,学生模仿起来效果也会更好。

给女孩接触音乐的环境

音乐是一门灵动的艺术,更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的世界丰富多彩,人类任何复杂的情感都可以在音乐中找到相似的感受。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

音乐能够开发儿童的智力。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证实,接受音乐训练的儿童的智商明显高于其他同龄儿童;日本幼儿开发协会证明,给孩子听《莫扎特小夜曲》能使他们更加活泼聪明;美国国会议员及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高级主管中,近90%在幼年受过音乐教育。

另外,音乐还有助于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和提高,并对其一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倾听音乐可以发展孩子的感觉和知觉,提高对于节奏、音色、音高、力度等的辨别力,提高对于旋律、情感和音乐结构的感知,而感知的发展是孩子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同时,音乐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在不断倾听、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如何让孩子接近音乐?

第一,让家庭沐浴在音乐中。

当我们去一家好的餐馆时,我们注意到由于音乐的围绕让室内有了不一样气氛。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添加音乐,使我们的家庭变得更加温馨。同时,在家中播放一些音乐作为背景,相当于让孩子在无意中上了一堂音乐课。正如孩子小时候不懂得她们周围交谈的内容,她们或许同样不懂得周围的音乐,而这种方式恰恰可以让她们在潜移默化中领悟音乐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融入到她们的理解中。

第二,和孩子一起聆听音乐。

就像阅读时我们需要精读一些文章,也需要泛读一些文章,听音乐也是一样。“让您的家庭沐浴在音乐中”便是“泛读”的过程,而“和孩子一起聆听音乐”是指集中注意力与孩子一起欣赏音乐,可谓是“精读”的过程。

挑选一些您真正喜欢的音乐,尽量挑选一些短小的,和孩子一起听,并共同探讨。讨论各自喜欢音乐的什么地方,它使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它是什么颜色……把你们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出来,不必担心是对还是错、音乐术语是否准确,或别的什么东西。家长要努力向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息:我热爱音乐,并想和你一起分享。

第三,和孩子一起感受现场音乐。

对于喜欢音乐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可以和经历、感受现场音乐相提并论。演奏者及他们的乐器、观众、灯光等,都是这一盛事的一部分。这些足够使孩子们激动不已。

所以,如果孩子已足够大,就应尽力时常带她去参加音乐会。

带女孩多见见世面

请看两个教育故事:

第一个故事:

杜琴是一个挺聪明的女孩,可就是不踏踏实实学习。老师和杜琴的父母给杜琴作过多次思想工作,杜琴都听不进去,仍然我行我素,想学的时候学一会儿,不想学就把学习的事儿扔到脑后不管了。

然而,初一暑假结束回学校后,杜琴仿佛变了一个人,不再像以前那样爱玩了。现在不用谁在旁边督促,杜琴都会自觉地学习。是什么使得连老师、家长都无能为力的杜琴转变了学习的态度呢?在老师的追问下,杜琴说:“暑假父母带着我来了个全国城市游,每到一个城市,父母都会带我去参观当地的大学,并给我作详细的介绍。旅游回来,我感到我的思想成熟了许多,原来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原来大学是那样的神圣,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到高等学府去深造。而要考上大学,我从现在起就得好好学习。”

第二个故事:

瑾妍是一个爱计较得失的孩子,利用假期,父母带她到山区农村去体验生活。回来之后,这个孩子在日记上这样写道:“看到全国还有那么多的孩子上不起学,我觉得自己学习的机会真的很可贵。看到全国还有那么多的人生活在痛苦之中,我自己的那些小利益又有什么值得计较的?我要努力让自己快点成长,长大后我一定要为那些贫困地区的人们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随着孩子已慢慢长大成人了,思想也渐渐趋于成熟,对任何事都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带她去旅游,她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会像事例中的这两个孩子一样,积极地进行人生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加快孩子成长脚步的好方法。

如果有条件,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旅行,旅行除了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之外,还会让孩子收获很多课堂以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