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效率评价及优化研究
- 尹玥
- 1307字
- 2024-12-21 23:23:37
前言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与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关系密切。鉴于此,国家在制定相关的战略性资产的时候,都会把教育这个知识产业考虑进去。但是,我国目前的教育投入非常少,教育的产出也出现了一定的瓶颈,这就使得教育的发展滞后、人才缺失。就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来说,国家资金上的支持比较少,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资金渠道狭窄,中外合作办学吸引了国外的先进教育体制,带来更强的师资力量和资金投入,弥补了我国教育资源投入的不足。自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来,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范围逐渐扩大,迄今已经有22个省份的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本科教育项目,并且卓有成效。目前的中外合作项目也逐渐从本科教育扩展到研究生教育甚至其他的合作办学领域,但是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有些项目体现出效率低下、合作浮于表面的问题,因此,对中外合作项目效率评价及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书以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本书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中外合作办学的社会网络模型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效率的社会网络模型;用数据包络分析理论对黑龙江省的部分合作项目的效率进行评价,并验证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社会网络特征和项目效率的网络特征。本书深入地剖析了我国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的特点,丰富并完善了中外合作办学效率评价及优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为高校未来中外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首先本书界定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内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效率评价及优化的内涵,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并剖析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效率的社会网络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的社会网络特征及合作办学项目效率的网络特征,为中外合作办学效率研究找到基本的分析视角。
其次,本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省份与合作国家、引进合作的高校与合作专业、教育输出国与输出专业三个方面构建了中外合作办学的社会网络模型,从基于省份与基于国家两方面建立了耦合关系的社会网络模型,构建出中外合作项目的效率与教育输出国家的社会网络模型,为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实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再次,本书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2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案例研究,对合作效率与教育输出国家的社会网络模型予以例证。
最后,综合上述分析,本书从战略联盟、主体选择与高校选择三方面构建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效率优化的复合式路径模型。路径模型一的战略联盟分为外部联盟(即与海外高校形成的联盟)和内部联盟(即本国高校形成的联盟)两部分。外部联盟又细分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部联盟细分为地域联盟、区域联盟和专业联盟。这些联盟可以使合作办学的投入资源共享,产出效率提高。路径模型二的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选择运用支持向量机与粒子群优化相结合的算法,来判别适合参加中外合作项目的主体(学生与教师)。路径模型三的高校选择运用相关向量机算法判别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囊括了合作办学各方面因素,从而提高了合作办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