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书是以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数据包络分析理论、战略联盟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我国现行的所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①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效率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②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揭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③论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网络构建方法,分析我国现行中外合作办学总体项目的社会网络特征;④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问卷调查筛选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效率评价及优化的指标体系;⑤运用DEA方法,分析影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效率的因素;⑥构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效率优化的复合式路径模型。

1.2.2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理论意义:

(1)为合作办学项目研究开辟了更广阔的研究视角。本书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机理分析,发现中外合作办学的“多单位、多业务”合作特点,即多个学校与多个专业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化特征,基于上述特征构建了社会网络矩阵,进一步丰富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理论研究视角。

(2)为合作办学效率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方法。本书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解决了对现行中外合作关系的复杂分析;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得出的效率关系与社会网络关系构建了合作办学效率的网络模型,并结合敏感性分析揭示投入要素对产出效率的影响。此外,本书还将支持向量机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为适合参与合作项目的学生主体选择提供了判别方法,用相关向量机法为判别适合合作办学的高校提供了方法借鉴,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效率优化提供先进的方法。

(3)为合作办学项目的效率优化提供新思想与新概念模型。为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效率最优化,本书基于社会网络的理论提出了战略联盟策略,并结合主体选择与高校选择方法构建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效率优化的复合式路径模型,为未来合作办学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1)为合作办学项目效率研究提供了可视化辅助研究手段。本书分析了中外合作高校的社会网络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图谱生动地揭示中外合作办学关系特征和合作办学效率关系特征,此可视化手段使研究结果深入浅出,易于进一步分析与理解。

(2)为合作办学效率评价研究提出了重要的分析手段。本书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黑龙江省的合作办学项目效率进行研究,并结合敏感性分析,发现影响合作项目效率产出的主要投入要素。该方法为教育部以及教育中介机构提供了可靠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效率评价方法,对其他形式的合作办学研究也均适用。

(3)为合作办学项目效率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判别方法。支持向量机与粒子群优化算法为高校招收适合合作办学的学生提供了判别方法;相关向量机的方法为教育部批准高校进行合作办学与高校选取合作办学对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判别方法。此外,这两种判别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方面的教育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