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王子王子,女,毕节市委党校,教师。

目前,国内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研究日益深入,已有的文献从人口预期寿命、养老金支付压力、企业竞争力等角度论述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合理性,提出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建议也比较中肯[1]。延迟退休在我国养老保险面临巨大支付压力的背景下成为关注热点,但是其中大部分对于延迟退休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较少从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角度去入手分析延迟退休所带来的利弊。退休是人生中从工作状态转向非工作状态的一个重要转折,期间会伴随着社会角色、经济地位、人际环境和生活模式的急剧变化,加之处于退休年龄阶段的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处于由成熟逐渐走向衰老的时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本来就容易引发他们的负面情绪的产生,在退休这一系列状态的转变中更容易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冲击,致使他们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偏常态的行为[2]。这些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或心理障碍,会严重影响着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所以研究延迟退休所带来的影响,不能够忽视对心理健康的研究,我们无论是对社会学的研究还是对经济学的研究,最终都是为了人民所服务的,所以应当把延迟退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放到研究的第一位。

一、延迟退休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延迟退休对于“离退休综合征”的缓解

退休对中老年人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便是离退休综合征。离退休综合征是一种老年期典型的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疾病。是指退休的老年人在退休后对环境适应不良而引起的多种心理障碍和身心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其心理特征表现主要有:孤独、空虚、自闭、忧郁、固执、焦虑和失落感,体力、精力明显减退,自卑心理严重,心神不定、喜怒多变,且有行为难以自控的症状。严重时患者对事物毫无兴趣和活力,懒散乏力,不爱活动,反应慢,达到麻木迟钝状态,心理上老化现象加快,从而促发多种生理疾病,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甚至发展成为老年痴呆症[3]。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延迟退休有助于缓解“离退休综合征”,或者说有利于推迟此症的发病时间。

社会心理学提出,对退休老年人健康增益的作用机制有两种假设:①主效应模型(The main-effect model)认为,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无论个体目前的社会支持水平如何,只要增加社会支持,必然导致个体健康状况的提高。②缓冲器模型(The buffering model)认为,社会支持仅在应激(Stress)条件下与身心健康发生联系,它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家庭成员的支持、同事领导的支持、朋友的支持、社会的支持,但是我们每个人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于工作和家庭状态,这就代表着家庭的支持和同事的支持是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延迟退休也是延长缓冲器的缓冲时间,使得中老年人有更多的时间去调整和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并且延迟退休有助于增加中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对象,以及人际交往的圈子,和谐的人际关系本来就是缓解“离退休综合征”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扩大的人际交往圈,有利于老年的在退休后,更好的面对和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当退休人员的人际交往扩大,当面对问题时就更有可能用积极正面的应对方式去面对压力,比如和朋友倾诉、寻求家庭或者社会的帮助等,但是人际交往范围狭窄的退休老人,由于没有倾诉的对象,或者说可以求助的对象极为有限时,更容易用自责、幻想等逃避的应对方式来面对问题。常用自责和幻想的应对方式不利于老年人缓解心理压力,从而也不利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提高[4]。这是因为自责和幻想的应对方式是指向内部要求,即指向个体的内部感觉和情绪。比如有些退休老年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够得到有效及时的社会支持,就会责怪自己的衰老,不能够像年轻的时候一样有效的处理问题,从而对退休产生更强烈的抵触情绪和自责感,这种自责、内疚的心理也会使老年人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从而诱发其他躯体疾病以致过早衰亡。所以,延迟退休是在已有社会支持水平的基础上,全面的增加了社会支持,而且是大量的社会支持,并且有效的增长退休适应的“缓冲期”,这有助于提高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更有利于在延迟退休的同时延迟“离退休综合征”的来临。

(二)延迟退休减少“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老年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症(Alois Alzheimer),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延迟退休可能减少患老年痴呆或其他痴呆症的风险。法国政府下属卫生和医学研究所调查42.9万名法国退休人员健康和保险纪录,发现退休越晚,患痴呆的风险越低。相比60岁退休的人,65岁退休人员患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的比例低14%。截至2010年12月,这些调查对象平均已退休12年。卫生和医学研究所2013年7月15日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阿尔茨海默氏病人协会国际大会上发表了这份报告。卫生和医学研究所研究主任卡萝勒·迪富伊说:我们的数据明确显示,较晚退休能显著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这符合“用进废退”理论。这说明延迟退休极大程度的调动中老年人的大脑参与到工作用脑中来,以此来预防老年痴呆。来自法国政府健康研究机构INSERM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用脑的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低。研究团队分析了逾429000名雇员的数据,这些人多数是店主和工匠。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志愿者平均年龄为74岁,这意味着他们平均退休12年。研究团队发现,其中近3%的老年人患有痴呆症。研究人员还发现,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患痴呆症的风险越低。为了排除智力下降导致志愿者提前退休的可能性,研究人员对患痴呆症的老年人退休后5年内和10年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智力下降不是导致退休的原因。这项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了大脑的利用率,有效地缓解了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二、延迟退休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一)延迟退休和“中年危机”的冲突

延迟退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老年人退休后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也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心理学上将40~65岁定义为中年期,人到中年生理心理方面会有这样一些特征:生理功能会出现某些衰退,力量、协调性、体能逐渐下降;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下降;多数人性格有一定改变[5]。在心理学上,对于中年的定义并不是狭义的,即我们生活中通常所理解的“四十而不惑”,心理学对于中年期的定义是一个动态的指标,如果一个人心理年龄比较年轻,那么他的中年期很有可能会到60岁,甚至65岁才开始计算。而“中年危机”是指,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时常超负荷运转,精神时刻处在紧张状态;因为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一对夫妇要照顾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缺少运动等都是造成“中年危机”的主要元凶,因此中年人罹患疾病甚至猝死的情况经常会发生。但是由于近年来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生活的丰富,以及人们对养生的关注日趋热络,“中年危机”的高发期也由40~50岁渐渐转变到45~60岁。我国原有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即可退休,正是“中年危机”的过渡期,退休消除了工作压力,极大地缓解了“中年危机”所带来的心理和身体危害,但是延迟退休,就极有可能加大工作所带来的压力,也加重“中年危机”所造成的危害。社会心理学的撤退理论认为,随着个体健康、体力的衰退与社会角色的丧失,变得越来越少参与社会活动逐渐退出社交活动[6]。但是撤退之形成并不是个体单方面的活动,而是个体自身和社会大众双方面的撤退。以个体自身来说,由于无法适应现存社会中的角色、人际关系、价值体系等,唯有采取撤退策略来保护自己,始能得到以自我为中心的成熟与满足。另以社会互动观点来看,认为个体老化后因无力对社会有所贡献,便需退出社会,让年轻人取而代之,以维持社会体系之延续[7]。所以在社会心理学看来,退休是一种老年人自我保护的撤退机制,延迟退休是用一种强制的手段来剥夺老年人的撤退和自我保护,不但不能够帮助老年人面对退休的压力,反而会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

(二)延迟退休不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众所周知的,老年人最主要的一个心理特征就是“固执”。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指出:“固执是精神过程的停止性”。也是人格偏离群体的一种特殊心理表现,其主要特征如下:自满自信、思维刻板、敏感多疑、嫉妒苛刻、情绪冲动异常等。这种停滞性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运动很难从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状态,属于神经系统的障碍,既是心理缺陷,也是一种病态。青年人和中年人的固执,可造成反目、恋人分手、夫妻不和睦、人际交往紧张,而老年人的固执,则是导致各种疾病的诱因[8]。这就说明,进入中老年期之后,随着年纪的增大,固执的程度也会越深,而老年人的心理运动状态也会很难从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状态,所以延迟退休并不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老年人从工作状态转变到退休状态本身就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和缓冲,随着老年人的年纪日渐增加,如果延迟退休,只会使得老年人的转变越发困难。角色理论认为,要适应退休需要完成角色转换,即抛弃成年人扮演的典型角色,而取代以老年人的新角色,如职位上的角色,转变到退休后的情感性角色[9]。这种角色的转换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越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是固执,这种角色的转换越是困难,所以延迟退休在这一点上极其不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生命全程发展—过渡理论认为退休打破了以往的生活习惯与节奏,个体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调节,需要对退休引起的改变进行重组与适应,而这给个体带来各方面的心理压力[10]。年纪越大,这种生活习惯与节奏感的重组就越为困难,延迟退休为这种调节和整合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和障碍。活动理论认为老年人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非强制性角色,这种非强制性角色是有利于老年人的精神状态的,甚至可以说是和精神状态呈正相关关系的[11]

三、个体意愿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延迟退休对于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利也有弊,但是是什么造成了这样迥异的差距,笔者认为这最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客观造成的,而是主观因素所导致的。也就是说中老年人本身对于延迟退休抱持着一种怎样的态度,对于其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许多研究发现,即人们对退休后社会关系改变、社会参与度减少,以及与社会隔离等方面的担心是非常强烈的。导致退休焦虑感产生因素有退休是否自愿有关。研究表明,自愿退休者比非自愿退休者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较少的认知失调,非自愿退休者比自愿退休者在其退休生活中会经历更多的负性情感和需要更长的适应时间。另有研究发现,与非自愿退休者相比,自愿退休者具有更高的情绪满意度、更多的意义感和更好的自我意象,非自愿退休是导致适应不良和心理问题的重要风险因素。

退休人员在心理上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①期待期:自愿退休的人常以积极的心情期待退休的到来。不愿意退休或被迫退下来的人,他们的心情和态度往往相反,他们希望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或者宁可调个工作单位或换个工作岗位,也不愿意退休。他们有的担心退下来后地位下降或经济收入减少;有的希望通过继续工作,能和人保持正常的交往,担心退休后,生活过于单调、孤独等。②退休期:指退休者离开工作岗位很短暂的一两天或一周内的时间。老年人在此期间的心理活动及其表现是十分复杂的。愿意退休的人,尤其是已经为自己退休后找到了新的岗位的人心情舒畅,不愿意退休的人,此时比较沉闷,或爱发牢骚,易动肝火。③适应期:退休初期,从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有较广泛的人际交往与社会关系,转变到家庭生活较为狭窄的环境,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生活节律和内容,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少人可能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如情绪烦躁、抑郁、空虚而无所事事,又无所适从。闲散的生活内容平淡而单调,也是一种使人心情不安的负担,影响身心健康。个别人,特别是对退休缺乏思想准备的,可能出现焦虑或抑郁性神经官能症,表现为睡眠不好、纳食不香等。这是退休老人最难忍受的困难时期。但是,一般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便能逐渐习惯或顺应下来,转向新的生活秩序。④稳定期: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适应期,退休老人一般都能清醒地认识到退休是任何一个就业人员必须经历的时期,形成一套与退休角色相适应的生活模式,明确什么是自己期望的,什么是不应苛求的,什么是应做的,什么是不应做、力不从心而不可为的等。总之,不管原来对退休愿意与否,满意还是不满意,经过退休期、适应期,总是慢慢习惯下来,适应下来,转而过着平静而稳定的退休生活。

综上所述,延迟退休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程度决定于个体自身是否出于自愿的情况。延迟退休和个体自身对退休所抱持的意愿呈负相关。如果自愿退休的老人一般对于延迟退休持反对态度,面对延迟退休的强行规定,可能会打破他本来已经做好的退休准备和生活规划,打乱生活节奏,造成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本身不愿意退休,或者没有做好退休准备的老人,会对延迟退休持赞成的观点,面对延迟退休可能会如蒙大赦,暂时缓解退休前的惶恐不安,有一些时间来为退休的生活做准备和积极地调整,更有利于退休后的心理调适。关于延迟退休对于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其结论无论是对心理健康有益还是有害,其实更多的是取决于个体自身的意愿,面临退休的老年人是否愿意延迟退休直接影响了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所以延迟退休的争议,是否应该更多地从面临退休者本身的意愿出发去进行分析,值得我们更深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娟.我国调整退休年龄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6(3).

[2]孟苏.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态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

[3]李爱红.体育活动对离退休综合症的干预模式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4(3).

[4]陈立新,姚远.老年人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西北人口,2006.

[5]张世宇,胡蕾.浅谈中年危机及其应对策略[J].法制与社会,2007(6).

[6]BALTES, P B.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of life-sp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on the dynamics between growth and decline[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7(23).

[7]BENSON ROSEN, THOMAS H. JERDEE, ROBERT O, et al.Effects of Performance Appraisal Format, Age and Performance Level on Retirement Decisions [J]. Journal or Applied Psychology,1981(6).

[8]王加祥.老年人的心病-固执[J].大众卫生报,2007(5).

[9]CHEUNG S K,STEPHEN Y K.Effects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on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of mutual-aid organization members[J].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2000(5).

[10]宁宁.退休老年人心理状态的调查研究新进展[J].华西医学,2009(3).

[11]邹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