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后期制作计划

2.1 后期制作工作流程简介

后期制作的工作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 后期制作工作流程

2.1.1 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是对后期制作工作的一种通盘考虑。计划的制定不一定要白纸黑字地一一列出来,实际上是依靠后期制作的经验积累,对即将展开的工作流程的预判。例如,选择HDW-790P高清摄像机拍摄,就会使用HDCAM磁带记录,可选HD W-2000录像机采集。选择Apple作为后期编辑工作站,可选Final Cut Studio 3编辑软件,对应Apple ProRes 422编码格式,采集、编辑、渲染、输出都围绕此编码格式进行。采集高清素材,还是经下变换的标清素材应根据素材的长度和最终画面的输出格式而定,同时也可以预计出需要的硬盘容量。制定计划应遵循两个原则:规范性和目的性。因为后期制作中使用的设备很多,操作的步骤很长,任何误操作都有可能导致不易察觉的问题,直至累积到不可挽回的错误。因此遵循规范原则,可以简化操作和避免错误。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有章可循或者更容易排查出错误。后期制作技术总是在不断地发展,新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也许遵循规范未必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制作的目的——将最好的画面呈现给观众是不会变的。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制作的效果再好,方法再便捷,却不能输出最终的高质量画面,那么一切操作都是无意义的。遇到问题时,以能够输出高质量画面为最终目的,有助于打开突破口,少走些弯路。

2.1.2 设置

这里所说的设置是指采集和传输素材前的设置。在设置过程中,需要根据之前制定的计划,将硬件加以连接,对硬件和软件进行调试,组成完整的后期制作系统。设置的繁简程度取决于前期拍摄的方式。比如使用存储卡的机型(摄影机或摄像机),可以直接将素材复制到工作站的磁盘中,可以跳过硬件设置;而使用磁带存储的机型,就需要用到录像机,还要考虑是否连接采集卡,以及后期软件的采集功能是否能识别到信号等问题。另外,设置工作还要完成对磁盘上工作区域的划分,哪些空间用来储存素材、哪些空间用来储存项目文件等。设置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前期拍摄素材的安全性以及后期制作中取用素材的便利性,尽管并不复杂,但却是不容忽视的工作。

2.1.3 采集、传输

采集是指将摄像机拍摄后存储在磁带上的素材通过录像机和采集设备传输到后期工作站磁盘上的过程。传输是指将拍摄后存储在存储卡或磁盘上的素材转换为可供后期编辑软件识别的素材,并保存到后期工作站磁盘上的过程。尽管操作的方式不同,但是采集和传输的目的都是将摄像机拍摄的素材转换为可供后期软件编辑的素材。采集与传输的素材有可能就是用来输出最终画面的素材,也可能只是用于剪辑的参考画面素材,这需要在制定计划阶段就确定好。

2.1.4 编辑

编辑或称剪辑,是将画面与声音按照制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有机地分剪、排列和组合,以完整的影像形式展示给观众的制作过程,是对画面的二次艺术创作。根据创作的需要,有可能使用到格式和画质不同的素材,因此在剪辑中需要对这些素材或是进行格式的统一,或是取长补短,取其可用之处。

2.1.5 音频混合

声音创作与画面创作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好的声音可以起到烘托画面气氛、辅助叙事、渲染情绪、串联剧情等诸多作用。对于声音有较高要求的短片作业,应交录音专业同学在音频制作系统上单独制作,对声音进行修饰,在适当的位置添加音效和铺入音乐等。

在将参考画面交给录音师时,应保证画面为“剪定稿”。因为混音后再对画面进行修剪,有可能剪断音效和音乐,造成声音不连续。即使在混好声音后需要改动画面位置,这种情况也很常见,也应与录音师保持良好的沟通,节省制作的反复时间。

2.1.6 调色

调色有两个主要的作用:一是色彩校正,即将前期因为拍摄造成的画面偏色,校正为正常的、符合播出标准的颜色;另一个作用是将画面颜色和影调调整为创作要求的色彩和影调风格。专用调色软件要比剪辑软件中的调色滤镜具有更强大的颜色调整功能,但是和音频混合一样,使用调色软件如COLOR调色时也需要画面为“剪定稿”。因为调色后的素材为渲染素材,即根据剪辑的长度重新生成的调色后的固定片段,不像原始素材可以延长片段的头和尾。

2.1.7 输出

输出是将剪辑和调色好的画面与混合好的声音输出为便于储存和传播的、播放设备支持的形式,如磁带、视频文件、DVD或者是逐渐普及的蓝光光盘等。尽管播放环境千差万别,但是在输出视频和音频时,仍然需要尽可能地考虑到这些情况,以达到使观众观赏到高质量影像的目的。

2.2 后期制作方法

摄像机的种类繁多,存储方式千差万别,各家推行的编码格式不计其数,然而根据拍摄素材的储存方式进行分类,无外乎磁带类和数据类两大类。磁带类在采集视频时又可以分为需要采集设备和不需要采集设备两种。

2.2.1 HDCA M和Digital Betacam的后期制作计划

图2-2 采集系统

HDCAM为高清磁带,Digital Betacam为标清磁带,都属于需要录像机和采集设备的磁带。判断方式很简单,因为这两类磁带所使用的录像机没有与非线性编辑系统连接的接口,因此必须通过外置采集设备或内置采集卡提供的接口与计算机相连。搭建采集系统的连接方式如图2-2所示,将录像机的数字输出口(SDI OUT)与采集设备的数字输入口(SDI IN)相连,BNC数字接口可以同时传输视频和音频信号。将采集设备与工作站通过FireWire(火线)连接,如果采集设备是插入主机的采集卡,则省略了这一步骤。将录像机数字输出口和音频输出口分别接入监视器和音箱的输入口,作为监看和监听的手段。通过录像机连接音箱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某些监视器没有还音功能;另一方面是因为使用采集设备进行采集的过程中无法通过工作站上的音箱实时监听。图2-2中粗箭头表示信号传输的方向,细箭头表示9针遥控线的控制方向。

1.高画质采集与制作计划

所谓“高画质采集”是指采集时选择高质量的画面作为素材,编辑、调色和输出都以这个画面作为素材进行制作(见图2-3)。这样做的好处是制作流程简单,画面基本上满足“所见即所得”,很容易发现画面中如穿帮、噪点过高等问题。缺点是对工作站的性能要求很高,添加转场、特效和运动都有可能影响实时回放的效果,增加渲染的时间,占用硬盘空间大,不适合长片制作。

图2-3 高画质采集制作流程图

步骤如下:

(1)按图2-2所示搭建好采集系统后,将磁带放入录像机。在录像机的带仓位置会标注可以使用的磁带类型,例如HD W-1800既可以播放HDCAM又可以播放Digital Betacam。

(2)将录像机的输出口与采集卡的输入口连接。高清录像机有高清HD和标清SD两种接口,采集高清画面时必须接到HD区域的输出口。

(3)将采集卡的输入端设为高清格式(HDCAM)或标清格式(Digital Betacam),具体参数如图2-3所示。

(4)使用Final Cut Pro7作为非线性编辑软件。为项目建立文件夹、划分储存采集素材的磁盘空间、项目的保管和备份空间,并建立新的项目和序列。

(5)使用ProRes 422(HQ)系列编码格式采集素材,注意区分1080i25对应高清格式,PAL对应标清格式。在这里所说格式均为中国的标准。

(6)对素材进行剪辑,并添加效果。

(7)添加音效和音乐。对于声音有更高要求的制作,需要在音频工作站进行混音,再导入Final Cut Pro7。

(8)如需调色,从Final Cut Pro7将项目发送至调色软件Color,使用Color进行调色。

(9)将Color调色后的文件发送回Final Cut Pro7,输出最终的视频。因为输出视频的方式多样,因此在单独章节中讲述。

2.下变换采集与制作计划

“下变换采集”是指将高清格式采集为低质量标清格式,然后进行编辑(见图2-4)。剪辑定稿后,通过离线文件和时间码重新采集(回批)高清格式素材,再进行调色和输出。这种方式是影视制作中广泛采用的制作流程,占用系统资源少,剪辑中添加特殊效果非常便利。缺点是低画质剪辑时需要导演和剪辑师对最终画面效果有一个预估。而且,低画质下不易发现画面的瑕疵,增加了回批这一步骤,回批过程中也会出现错误,并且需要前期拍摄保证时间码连续。

步骤如下:

(1)按图2-2所示搭建好采集系统后,将磁带放入录像机。

(2)将录像机的高清输出口或标清输出口与采集卡的输入口连接。

(3)将采集卡的输入端设为高清格式或标清格式,视录像机所接输出端口而定。

(4)使用Final Cut Pro7作为非线性编辑软件。为项目建立文件夹、划分储存采集素材的磁盘空间、项目的保管和备份空间,并建立新的项目和序列。

(5)使用PAL ProRes 422(proxy)编码格式采集标清低画质素材。

(6)对素材进行剪辑,并添加效果。

(7)添加音效和音乐。对于声音有更高要求的制作,需要在音频工作站进行混音,再导入Final Cut Pro7。

(8)生成离线文件,建立批采集列表。

(9)重新搭建采集系统(因为采集系统和编辑系统通常不一样)。

(10)将磁带放入录像机。

(11)将录像机的高清输出口与采集卡的输入口连接。

(12)将采集卡的输入端设为高清格式。

(13)使用Final Cut Pro7的采集功能。

(14)使用ProRes 422(HQ)编码格式采集高清素材。

(15)如需色彩校正或调色,从Final Cut Pro7将项目发送至调色软件Color,使用Color进行调色。

(16)将Color调色后的文件发送回Final Cut Pro7,输出最终的视频。因为输出视频的方式多样,因此在单独章节中讲述。

三种下变换采集方式比较见表2-1。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录像机输出高清信号,然后利用采集卡的“下变换”功能,将高清信号转为标清信号,通过工作站的标清采集设置进行采集。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录像机输出高清信号,采集卡直接将高清信号输入到工作站,由工作站的标清采集设置将高清信号采集为标清素材。第三种方式是通过录像机输出标清信号,采集卡和工作站都使用标清设置采集。

图2-4 下变换采集制作流程图

比较三种方式,优先推荐第三种。因为第三种方式操作简单,占用工作站的资源少,不易发生错误。例如,在电视电影《天秤》的制作工作中,工作站的内存条接触不良造成内存减少,但当时并没有发现。采用前两种方式试采集的过程中,发现监看、监听的画面和声音都没有问题,但是采集的素材声音有延迟,而使用最后一种方式采集则素材没有问题。可见通过高清录像机输出标清信号的下变换采集方式对工作站的性能要求最低。

表2-1 三种下变换采集方式比较

注意: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和编码格式的丰富,采用高清低画质的采集方法逐渐实用化,即采用1920×1080的分辨率,但是降低了画面质量,其码率与标清普通画质的码率相当。采集过程中将采集卡设置为高清格式,Final Cut Pro7的采集设置采用1080i25 Apple ProRes 422(proxy)编码格式,其他操作包括回批方式与下变换采集与制作无异。当然,标清素材也可以选择更低的画质编辑。

2.2.2 HDV和DV

HDV和DV可以不通过采集卡进行采集,这是因为HDV/DV录像机可以通过FireWire(火线)直接与工作站相连。

搭建采集系统的连接方式如图2-5所示,将录像机FireWire接口与工作站的FireWire接口相连,FireWire连接线既作为视频和音频信号的传输线,又作为遥控录像机的信号线。将录像机复合输出口接入监视器,监视器作为监看画面和显示录像机调整菜单之用。由于采集过程中,通过采集窗口的设置可以听到参考声,所以将音箱连接到工作站。图2-5中箭头表示信号传输的方向。

图2-5 基于Fim Wire的采集系统

HDV/DV采集制作流程如图2-6所示。

图2-6 HDV/DV采集制作流程图

1.HDV采集与制作计划

步骤如下:

(1)按图2-5所示搭建好采集系统后,将录像机设置为HDV模式。将磁带放入录像机。

(2)将录像机与工作站用FireWire接口连接。

(3)使用Final Cut Pro7作为非线性编辑软件。为项目建立文件夹、划分储存采集素材的磁盘空间、项目的保管和备份空间,并建立新的项目和序列。

(4)使用HDV 1080i50采集高清素材。这里的“HDV”是编码格式。

(5)对素材进行剪辑,并添加效果。

(6)添加音效和音乐。对于声音有更高要求的制作,需要在音频工作站进行混音,再导入Final Cut Pro7。

(7)如需色彩校正或调色,从Final Cut Pro7将项目发送至调色软件Color,使用Color进行调色。

(8)将Color调色后的文件发送回Final Cut Pro7,输出最终的视频。因为输出视频的方式多样,因此在单独章节中讲述。需要指出,HDV不支持“编辑至像带”的方式输出,如果输出到磁带上,需要使用“打印至视频”功能。

2.DV采集与制作计划

步骤如下:

(1)按图2-5所示搭建好采集系统后,将录像机设置为DV模式。将磁带放入录像机。

(2)将录像机与工作站用FireWire接口连接。

(3)使用Final Cut Pro7作为非线性编辑软件。为项目建立文件夹、划分储存采集素材的磁盘空间、项目的保管和备份空间,并建立新的项目和序列。

(4)如果画幅为4∶3,使用DV-PAL格式采集标清素材。如果画幅为16∶9,则使用DV-PAL变形格式采集标清素材。

(5)对素材进行剪辑,并添加效果。

(6)添加音效和音乐。对于声音有更高要求的制作,需要在音频工作站进行混音,再导入Final Cut Pro7。

(7)如需色彩校正或调色,从Final Cut Pro7将项目发送至调色软件Color,使用Color进行调色。

(8)将Color调色后的文件发送回Final Cut Pro7,输出最终的视频。因为输出视频的方式多样,因此在单独章节中讲述。

2.2.3 E OS 5D MarkⅡ和RED O NE

EOS 5D MarkⅡ(后文简称5D2)和RED ONE都以存储卡为存储介质,素材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因此在按存储方式划分的后期制作计划中归属于数据类。对于磁带类的存储方式,知道磁带的类型就能够判断采用何种方式采集,而数据类的存储方式则不能简单地以存储卡的类型作为判断依据。例如,5D2和RED ONE均使用CF卡,而5D2使用H264编码,RED ONE使用REDCODE编码,文件和文件夹的保存路径也不一样。通过读卡器将存储卡中的数据复制到硬盘中后,则素材文件彻底和存储卡的类型无关了。通常非线性编辑软件都不能很好地支持数字摄像机的编码格式,但利用厂商提供的编码转换插件或是其他编码软件,可以把编码转换为非线性编辑软件可以支持的格式。这种重新编码的过程与“采集”方式相对应,称为“传输”。与采集相类似,这种转码的方式可以采用等画质转换,也可以进行更低分辨率和画质的转换,以便于在较低性能的工作站上进行编辑以及添加更多的特殊效果。在调色和输出之前,还必须将低质量画面替换为高质量画面。由于素材都是以独立的文件进行存储的,所以其唯一的联系纽带就是文件名称。因此,如果转码后保证文件名与原始文件的名称相同,或者借助其他软件使转码前后对应的文件名称相同,将使制作的选择更灵活,选择余地也更大。

1.EOS 5D MarkⅡ传输与制作计划

传输与制作流程如图2-7所示,“数字”序号为高质量制作方式,分支中“数字′”序号为下变换制作方式。下变换定义见第17页“2.下变换采集与制作计划”。

图2-7 EOS 5D MarkⅡ传输与制作流程图

选择MPEG Streamclip作为转码工具有如下优点:

(1)对文件夹和文件的存储位置没有特殊要求(相对于FCP7中的“记录与传输”功能)。

(2)支持批量转码。

(3)不改变文件名称。

(4)输出QuickTime文件时采用Final Cut Pro7内部编码,兼容性好。

(5)格式丰富,选择余地大,编码速度快。

步骤如下:

(1)将存储卡中的素材文件通过读卡器复制至硬盘,并建立素材夹。已知编码为MOV封装的H264格式。

(2)使用MPEG Streamclip作为转码工具,并为转码后的文件建立输出文件夹。

(3)选择编码格式为1080P25 ProRes 422(HQ),即1920×1080图像分辨率,25帧/秒逐行扫描,高质量ProRes 422编码。

(4)使用Final Cut Pro7作为非线性编辑软件。为项目建立文件夹、划分项目的保管和备份空间,并建立新的项目和序列。

(5)对素材进行剪辑,并添加效果。

(6)添加音效和音乐。对于声音有更高要求的制作,需要在音频工作站进行混音,再导入Final Cut Pro7。

(7)如需调色,从Final Cut Pro7将项目发送至调色软件Color,使用Color进行调色。

(8)将Color调色后的文件发送回Final Cut Pro7,输出最终的视频。因为输出视频的方式多样,因此在单独章节中讲述。

分支如下:

(3′)选择编码格式为PAL ProRes 422(proxy),即720×576图像分辨率,25帧/秒,最低质量ProRes422编码。

(4′)使用Final Cut Pro7作为非线性编辑软件。为项目建立文件夹、划分项目的保管和备份空间,并建立新的项目和序列。

(5′)对素材进行剪辑,并添加效果。

(6′)添加音效和音乐。对于声音有更高要求的制作,需要在音频工作站进行混音,再导入Final Cut Pro7。

(7′)由于转码后的文件名与原始素材文件名相同,因此可以通过重新链接媒体的方式将H264编码格式的文件作为剪辑好的素材。

2.RED ONE传输与制作计划

传输与制作流程如图2-8所示,“数字”序号为高质量制作方式,分支中“数字”序号为下变换制作方式。

图2-8 RED ONE传输与制作流程图

选择RedRushes作为批量转码工具,ClipFinder作为自动修改文件名工具。RED ONE存储目录如图2-9所示,包含REDCODE编码的R3D文件和4个文件名与之对应的QuickTime代理文件,代理文件名“_”后的英文缩写“F、H、M、P”分别表示“全、高、中、低”四种分辨率。由于Final Cut Pro7只支持导入代理文件,而使用转码工具后的文件名不带“_”后的英文,所以如果需要“回批”代理文件,还要通过ClipFinder这个改名工具为文件添加上后缀英文。

图2-9 RED ONE存储目录

步骤如下:

(1)将存储卡中的素材文件通过读卡器复制至硬盘,并建立素材夹,必须以英文或数字命名素材夹。已知存储目录中每个文件夹都包含RED ONE编码文件和QuickTime代理文件。

(2)使用RedRushes作为转码工具,并为转码后的文件建立输出文件夹,文件夹必须以英文或数字命名。

(3)选择编码格式为1080P25 ProRes 422(HQ),即1920×1080图像分辨率,25帧/秒逐行扫描,高质量ProRes 422编码。

(4)使用Final Cut Pro7作为非线性编辑软件。为项目建立文件夹、划分项目的保管和备份空间,并建立新的项目和序列。

(5)对素材进行剪辑,并添加效果。

(6)添加音效和音乐。对于声音有更高要求的制作,需要在音频工作站进行混音,再导入Final Cut Pro7。

(7)如需调色,从Final Cut Pro7将项目发送至调色软件Color,使用Color进行调色。

(8)将Color调色后的文件发送回Final Cut Pro7,输出最终的视频。因为输出视频的方式多样,因此在单独章节中讲述。

分支如下:

(3′)选择编码格式为PAL ProRes 422(proxy),即720×576图像分辨率,25帧/秒,最低质量ProRes422编码。

(4′)使用Final Cut Pro7作为非线性编辑软件。为项目建立文件夹、划分项目的保管和备份空间,并建立新的项目和序列。

(5′)对素材进行剪辑,并添加效果。

(6′)添加音效和音乐。对于声音有更高要求的制作,需要在音频工作站进行混音,再导入Final Cut Pro7。

(7′)从Final Cut Pro7导出序列的XML表。使用ClipFinder导入XML表,软件会根据选择将文件名改成与QuickTime代理文件一致的名称,然后导出XML表。再使用Final Cut Pro7导入XML表,这时剪辑好的素材已变为QuickTime代理文件。对比制作流程图,尽管看起来RED ONE和5D2操作步骤差不多,但是使用ClipFinder需要做很多设置,因此实际操作要复杂得多。后文会有详细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