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创新与实践: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成果集
- 俞爱群 秦艳梅
- 3967字
- 2024-12-21 21:52:47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探讨
学生姓名:黄婧雅
指导老师:秦艳梅
摘要:商业银行体系是服务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具有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功能。我国商业银行已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其发展战略。互联网金融,通过掌握传统金融体系所具备的功能,对商业银行产生一定的冲击。互联网金融正在瓜分传统银行业的市场,包括存款和客户。对于商业银行业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一块新的领域、新的蓝海和新的竞争高地。只要做得好,商业银行很有可能在互联网金融的平台上再造一个新的银行模式。本文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对如何开展互联网金融、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如何占领市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金融模式 金融创新
互联网的发展和产生都离不开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科技进步的推动,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危机,同时也带来了生机。互联网金融是在社会需求推动下的新时代发展产物。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是2012年提出的概念。互联网金融一般指货币的融通,所谓货币融通,是指资金在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融通转移的过程。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支付、信息处理及资源配置是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支柱。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弹性很大、极富想象空间的概念,其兴起有深刻的背景。这些背景中,有些是全球性的,有些则是我国所特有的。
第一,互联网对许多不需要物流的行业都产生了影响,金融也不例外。第二,整个社会走向数字化。第三,一些实体经济企业积累了大量数据和风险控制工具,可以用于金融活动,如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公司。第四,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些低效率或扭曲因素为互联网发展创造了空间:(1)长期以来,我国的正规金融企业未能有效地满足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需求,与此同时,民间金融(或非正规金融)因其内在局限性而导致风险事件频发;(2)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大量消费信贷需求,其中有很多不能从正规金融企业那里得到满足;(3)在存款利差受保护的情况下,银行利润高,各类资本都有进入银行的积极性;(4)受管制的存款利率经常超不过通货膨胀率,股票市场多年来不景气,再加上政府近年对购房的限制,老百姓的投资理财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5)在IPO管理体制下,股权融资的渠道不畅通;(6)证券、基金、保险等的产品销售渠道受到商业银行的限制,因此有动力拓展网上销售渠道。
我国的金融资源长期集中在国有部门。未来十年内,可预见的趋势是,大量金融资源将从国有部门转移到私营部门。金融资源分配格局的变化,也会促进金融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
中国的互联网创业中,最常见的模式叫做C2C(copy to cChina),就是说当美国等发达国家出现一种互联网服务的新模式时,中国会迅速地出现相应版本(例如,雅虎催生了搜狐,google催生了百度),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也基本上遵循了这一规律,同时又有我们自己独特的创新与发展。根据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业务功能,将互联网金融的中国模式归为四类:支付平台型、融资平台型、理财平台型、服务平台型。
二、开展互联网金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市场及收入减少
随着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及理财产品的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理财产品业务及中间业务都面临着新的竞争。(1)以支付宝为首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企业,参与互联网及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的受理、货币汇兑等众多业务支付环节,对银行中介业务收入产生较大的影响;(2)当前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分流了银行机构部分的中小微客户,对致力于中小微信贷业务的中小银行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3)2013年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元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品受到人们的追捧,除了互联网营销的巨大效应、方便灵活的存取方式和便捷舒适的使用体验等优势外,最根本的还在于目前我国的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倒挂,使得货币市场收益率高于商业银行长期存款利率成为可能,从而使商业银行在产品市场中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力,其方便灵活的操作方式在年轻人及上班族的群体中颇受青睐。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认识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业可能因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影响发生竞争格局的改变。一些互联网企业已不满足只做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而是凭借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的优势,直接向供应链、小微企业信贷等融资领域扩张,未来可能冲击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抢夺商业银行客户资源、替代商业银行物理渠道、颠覆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不足有以下三点:(1)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把金融创新提高到是战略认识上来看,没有真正的把金融创新作为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来看,都是把金融创新当作是补充和推动银行发展的策略行为,没有认识到转变经营模式,增加银行利润的重要意义。(2)自主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缺少对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一种创新产品开发出来后没有有效的法律制度加以保护和认定,就会很快的被其他银行所复制模仿,使产品开发银行预期利润会降低。因此银行不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搞创新,使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3)缺乏金融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阻碍了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离不开高素质人才,优秀的人才是金融创新的基础。一般商业银行的员工知识结构老化、业务单一、缺乏创造力,开发人员基本都是专业计算机人员,不熟悉业务,缺乏金融知识,不具有开发创新产品复合型知识。
(三)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困扰着互联网金融的最大问题。据调查,目前80%的网站都存在安全问题,很多投资者在互联网上投资泄露了自己的很多个人信息,并且在投资支付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对投资者来说有很大的风险。网络安全问题有:(1)截获、篡改传输数据。目前商业银行还没有自己专用的传输光钎,利用先育网络系统通过公网传输大量的数据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截获或篡改。(2)窃取敏感数据。银行通常采用软件加密来包保护文件数据,而软件加密最大安全隐患就是无法安全保存加密密钥。加密密钥一旦被取得,攻击者就可以轻易地获得敏感数据。
(四)法律制度及监管处于真空状态
目前,有关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还很不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相关机构的准入原则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法律能覆盖互联网金融的所有业务。在监管方面,由于我国的监管模式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而互联网金融属于互联网和金融领域的交界之处,所以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仍处于真空的状态:(1)金融监管体系无法完全覆盖,互联网金融管理分散。互联网金融监管处于法律真空地带,央行和银监会都无法确定权限实施监管。(2)互联网金融监管手段欠缺。互联网金融交易虚拟化、交易对象的全球化和交易时间的缩短、交易频率的加快给监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监管手段已经不能适用了。
三、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对策
(一)重新审视金融战略,构建网络思维
商业银行用互联网思维来做金融,深化电子银行创新,有效结合运用互联网进行市场拓展,提高用户体验来激发和拓展用户需求势在必行。金融服务结合互联网优势,通过多种渠道,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全方位服务,才能跟上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步伐。
(二)创新传统业务、拓展客户和渠道
商业银行可以开展与互联网社区、电子商务等企业的合作,从而掌握数据通道来源,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信息应急处理机制和金融保密机制,有效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保障新形势下金融业务的持续稳定运行。
(三)促进智慧网点建设及产品创新
网络时代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数据化,智慧网点的特点如下:流程优化且高效;客户洞察与营销;网络互连;全方位宣传;资源整合。智慧网点主要依托于数据仓库和大量的数据分析,着力于改善客户体验,整合网点各项资源。商业银行借助后发优势,进行全面转型,坚决执行网点转型举措,必将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网点品牌和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应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特征及LBS(位置服务)、语音识别服务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探索新兴计算理念、终端技术与移动支付的融合创新。
(四)加强网络网站的监管及修复
通过提高网络技术手段解决用户的网络安全问题,保护客户的私人信息,提高网络支付安全。为了保障网络银行的安全运行,该系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安全性设计。(1)客户合法性检验,建立客户合法性检验机制,客户在操作其帐户时,必须提供客户号和相应的密码,密码只有客户知道,也只有客户能进行修改。对公客户的身份认证由IC卡实现;(2)安全的数据传输。采用SSL协议实现重要信息在In-ternet上的传输安全控制,提供如下安全保证:①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在Internet上传输的客户资料和帐户信息是经过加密的。②传送数据的完整性。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偶然或恶意的更改。③交易双方的身份认证。客户和银行能够互相确认对方的身份。④交易的不可否认性。客户和银行都不能对达成的交易矢口否认;(3)银行内部网络的安全。在Web服务器和Internet之间设置防火墙系统,将银行内部网和Internet进行有效隔离。采用网络安全管理软件。制定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五)制定相关法律及监管制度
对于互联网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着手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制度的制定及完善。中国证监会主席长刘士余曾说过,“发展互联网金融,应注意防范风险,两个底线不能碰、不能击穿:一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二是非法集资。”因为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相当缺失,要想做好相关的监管工作,必须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才能实现。金融监管机制建设要全方位展开,包括金融要素价格、基础设施、退出机制和保护机制等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要全面深化。
参考文献
[1]谢平.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李文龙.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EB/OL].(2013-6-15)[2014-7-5].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yh/gcl-891201306/t2013061534818.html.
[3]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融手册[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点评:
1.适用性评价:选题适合大学生科研训练使用。
2.论点与论证过程评价:论文观点正确,论证过程基本符合逻辑。
建议更加有逻辑性地整合下列资源:互联网及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成因、现状、模式)、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正面、负面)、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采取的对策等。
赵秀池 张 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