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赚小钱靠勤奋,赚大钱靠智慧

“公司对于整个研发流程的考核一是考潜力的增长,二是考对公司的贡献。潜力的增长是对未来的贡献,现在的贡献就是收益,对整个大团队的考核必须兼顾到这两方面。对每条产品线的考核由你们来考虑,不要太偏重利润率,要明确公司给你的目标是什么,给你什么样的资源,要围绕目标来考核。如果说光网络今天不赚钱了,不要光网络了,结果也无法使交换机进步。公司连续10年画一个大饼给你,要保证10年这个大饼都是存在的。我们要均衡发展,今天不赚钱的项目也要加大投入,今天赚钱的项目要加大奉献。我们希望长远的生存下去,短期生存下去对我们来说是没有问题,因此,评价要从长远角度来考虑。”

——任正非

想赚钱,首先对钱产生兴趣

如果要说最赚钱的公司,华为肯定无法进入前三名,但是如果说谁是最喜欢钱的公司,那么华为绝对榜上有名。事实上,很多公司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通常会表现出内敛的一面,总是千方百计解释自己并不是为了赚钱而发展壮大的,但是华为却丝毫不掩饰自己对金钱的渴望和野心。任正非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华为之所以不断壮大,就是为了挣到更多的钱。”

实际上从华为的发展来看,公司一直以来都是围绕着钱来转动的,正是因为喜欢钱,因为对钱的兴趣足够浓烈,华为才能够不断实现扩张的野心。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华为不断扩张自己的市场,从国内走向国外,从东南亚走向非洲,从非洲走向欧洲。很显然,哪里有钱挣,华为就会将脚步停留在哪里。在任正非看来,华为需要嗅出金钱的味道,然后及时跟着资本走。

作为华为的掌门人,任正非毫不掩饰自己对于金钱的喜爱,他觉得一个人应该要有所追求,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该懂得如何去追求更多的金钱。这显然和他早年贫困的生活有关,在《我的父亲母亲》这篇文章中,任正非详细描述了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那时候贫困的家庭环境让他吃了不少苦,饥饿更是成为了全家人挥之不去的阴影,正是因为对贫困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他才更加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穷人最缺乏什么,那就是野心,说得更加生活化一些,那就是对于金钱的渴望。任正非很早就对别人说:“有一天我会成为有钱人的,会成为真正能赚钱的人。”当他开始拥有更多赚钱的渴望时,他内心的激情和动力已经抑制不住了。当任正非来到深圳的时候,被这片土地上的生机所吸引,他很快对资本产生了兴趣,毕竟在这个充满欲望的城市里,没有人能够抵挡住金钱的诱惑,就是在这个时候,“干出一番大事业,挣到更多的钱”这样的想法开始被激发出来,这也成为了任正非获得成功的关键。

从个人的经历中,任正非慢慢了解了人性的需求,他知道人人都希望自己有钱,但是希望自己有钱和喜欢钱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希望自己有钱”含有更多宿命的成分,就像那些普通工作的人一样,他们更多时候只是被动地接受一笔工资,钱多了很开心,钱少一点也无所谓,只要能过日子就行。而“喜欢钱”则含有更多的主动性,这些人对于钱更加执著,更加热爱,也更加敏感,这种热爱实际上会激发一个人的斗志。所以任正非开始想办法调动员工的欲望,开始让员工喜欢上钱。

在某一年的年终奖颁奖大会上,任正非对着台下的员工说:“我希望我们的员工能够对钱产生饥饿感,希望你们每看到一分钱都会说:‘这会是我的。’”实际上,华为每年都在给员工涨工资,而且每年都想办法提高职员的待遇,不仅如此,员工能够在公司分得一定的股份。很多人都觉得华为这样做只是为了笼络人心而已,实际上华为有着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让员工对金钱产生更大的兴趣,让他们不再满足于赚钱养家凑合过日子的生活状态。那时候公司有一个很特别的口号,那就是“让每一个员工都买得起别克车”,当员工意识到自己可以有机会挣到更多的钱,可以去买房子买车子的时候,他们无疑会爆发出更大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会很快作用在工作上。正因为如此,华为的员工往往是最拼命、最努力、最积极的,而他们所能获得的报酬也会越来越高。

事实上,任正非给华为灌输的最基本策略就是赚钱,毕竟商人都是以利益为重的,而对于利益的重视程度,对于金钱的兴趣大小,直接决定着他们所能获得利润的多少。很显然,在任正非看来,只有对利益和金钱更为看中的人,最终能够创造的财富才会更多。

任正非生意经

有人说你喜欢钱,钱才会喜欢你,其实这是一种资本定律,因为当你想要赚钱的时候,这种强烈的欲望会产生一种控制力和动力,这时候你就会产生更加强大的个人力量来把握赚钱的机会,你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来赚钱。看看巴菲特、索罗斯那些人,他们之所以能赚钱,就是因为对钱非常感兴趣,他们对于金钱内在规律以及金钱游戏非常着迷,而且能够从这种游戏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曾经有人问巴菲特:“为什么你那么富有了,还要去炒股。”巴菲特笑着说:“因为我喜欢股市中冒险的快感,喜欢挣到钱的那种满足感。”

正因为他们喜欢钱,热爱钱,非常享受赚钱的感觉,所以财富才会源源不断地在他们手中积累起来,从而形成了富可敌国的金钱帝国。而今天,又有多少企业家和创业者是真正源于对金钱最纯粹的热爱呢?很多企业家爱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能够占有多少钱,而并不关心自己的赚钱手段,并不享受赚钱的过程,对于钱,他们更多的是一个数字概念,而不是一种纯粹的喜欢。

有人曾经说:“如果地上掉了60美元,那么比尔·盖茨也绝对不会弯下腰捡起来,因为当他弯腰的那一刻实际上能够创造比这60美元更大的财富。”可是盖茨却亲自站出来澄清了这个不实的传言,他说地上的钱足以引起他的兴趣,如果自己连这些钱都不愿意去捡起来,实际上表现出的是对钱不负责任的态度。试问一个对钱不关心、不负责任的人,又怎么能够真正挣到大钱呢?

其实,对于一个想要成功的商人来说,对于一个想要挣到更多财富的企业家来说,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胃口,要懂得增强对金钱的欲望和兴趣,当你意识到自己需要金钱的时候,当你狂热地喜欢上金钱时,你会更加执著地追求财富,会更加主动地寻找创造财富的机会。在这一方面,任正非或者华为显然已经为那些创业者和企业家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有梦想就了不起

1987年,一个朋友找到任正非,让他帮助自己倒卖一些程控交换机。当时很多企业都在做程控交换机生意,而且都收获了很大的利润,看到这样的设备有利可图,他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不久,任正非用他手上仅有的2万多元资金注册了深圳华为公司。

当时公司没有充足的资金,缺少先进的技术,也没有自己的产品,只有十几个人跟着自己一起倒卖交换机。此时,任正非渐渐萌发了自主研发程控交换机的想法。不过当时的技术都被国外垄断,而形形色色的倒卖活动严重阻碍了程控交换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任正非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举步维艰。

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任正非仍然提出了自己的伟大梦想。他说20年后全球的通信制造行业将会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而华为将会成为其中之一。当他提出这个梦想时,没有几个人认可他,可是20年之后,华为已经成为了通信领域内的领导者。很多人都认为任正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实际上他更像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家,正因为有梦想,他才比同行们走得更远,才会比其他人获得更大的成功。

相信很多跟随任正非的老员工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件小事,在1991年的时候,华为公司仍然在艰苦的环境中研制程控交换机,当时进展缓慢,很多人都不确定是否能够获得成功,何况此前已经有过多次失败的经历。而这一次是否能够研制成功将直接关系到华为的命运。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任正非可以打破困境,也并不看好华为的前景,但是任正非却显得信心十足,他还时不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生活。

那时候他的身边围着一群热血青年,他们都很有干劲,任正非对他们诉说了自己的远大理想,他说只要华为能够生存下去,那么员工们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任正非说将来要保证给员工们买房子,而且一定要选择朝南而且阳台很大的房子,等到钱快要发霉的时候可以拿出来晒一晒。在当时那种困难的条件下,任正非说出这样的话,听上去像是痴人说梦,但有梦总比没有梦要好得多。

在之后的某次员工大会上,任正非再一次强调了自己的这个梦想。当时他问台下的员工:“2000年以后,华为最大的问题会是什么?”当时很多人都回答不知道,任正非笑呵呵地说:“是钱多得不知道如何花,你们家买房子的时候,客厅可以小一点,卧室可以小一点,但是阳台一定要大一点,还要买一个大耙子,天气好的时候,别忘了经常在阳台上晒钱,否则你的钱全发霉了。”

当时听到这话,员工们都只是呵呵一笑,把这当成一个美好的心灵安慰而已,但是谁能够想到在十几年之后,很多人真的有了坐北朝南带大阳台的房子,而且他们的工资几乎是行业内最高的,他们的奖金也是最丰厚的,和国内其他同行相比,他们真的成了不缺钱的一群人。

纵观华为的发展,很多重大突破都是由最初一个小小的梦想开始的,可以说华为本身就是一个造梦场,而它自己只是依靠这些梦想不断壮大和发展下去。当华为还只是一颗种子的时候,它就想象着成为参天大树了,等它慢慢成长起来后,又开始憧憬着能够成为覆盖全世界的通信帝国。正因为这样,这个当初资本只有2万元的小公司,从蜗居深圳开始走向世界,至今这个庞大的通信企业仍以每分钟一英里的速度扩张。

任正非生意经

当人类想要像鸟一样飞翔的时候,有人发明了飞机;当人类想要像鱼儿一样在水下自由遨游,有人便发明了潜水艇;当人类梦想着可以随时随地千里传音的时候,电话以及手机应运而生。可以说,每一个伟大的事业都是由小小的梦想开始的,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常常就建立在那些梦想之上,正是因为梦想推动了生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任正非看来,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是一个能做梦也敢于做梦的人,他必须对未来有一个更为理想化的构想。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好的创业者,就需要拥有梦想,有梦想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去实践它,就会想办法把梦想变成现实,而这就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现在的很多企业家更加务实了,但是也缺少了敢于做梦的魄力,多数人都专注于眼前的市场,专注于当前的利润,专注于当下的项目,缺乏一个更大规模的计划。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克鲁吉认为,与30年前相比,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更加快,而这直接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失去了资本时代的狂热心态,他们对于未来的定位显然要比30年前的企业家更低,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出现的能够改变世界的企业越来越少了的原因。

用任正非的话来说,就是现在的创业者缺少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他们也许更加理智,但是也更容易被束缚在现实之中。比如说在二三十年前,很多企业家都提出了成为“世界第一”或者“改变世界”的口号,但现在企业家的口号越来越少,梦想也正在慢慢消失,而一个缺少梦想的企业家无疑是缺少魄力的,一个缺少梦想的企业则是缺乏活力和上进心的。

有梦想不一定就能获得成功,但是有梦想,你能够获得成功的机会会更大,你也有机会走得更远。有句广告词说:“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一个人应该有梦想,而当你的梦想越大时,你最终所能达到的成就很可能也会越高。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任正非出生于贵州省一个小县城的农村家庭,当时家中有兄妹七个,加上父母一共九口人,要想养活这样一个大家庭,负担可想而知。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尽如人意,再加上那个年代的中国贫困落后,粮食严重缺乏,全家人常常饿肚子,因此任正非对于饥饿的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在任正非上高中的时候,由于用以充饥的粮食不够,他常常没有心思专心念书,那时候他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大白面馒头。即便如此,他也不敢随便拿家里的存粮来吃,因为他明白只要自己多吃一点,那就意味着父母和兄弟姐妹将会一起挨饿,所以很多时候,他只能咬牙坚持下去。

到了高三的时候,为了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念书,饥肠辘辘的他只能将米糠和菜揉在一起烙成小饼吃,这样的食物毫无营养。任正非的父亲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可是在那个饥荒的年代,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粮食可吃,一家人经常要靠野菜、南瓜、菜根和野果子来充饥。等到高考临近的时候,母亲才稍微改善了一下任正非的伙食,而那也只不过是早餐增加了一个小玉米饼而已,但这已经是任正非所能享受到的额外待遇了。

考上大学之后,家里的经济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而父亲因为政治原因常常被带走问话。任正非后来回忆说,有一次他听说父亲被关进了牛棚,就连夜赶回家。因为没来得及买票,他在火车上被造反派毒打了一顿,最后在半路上被赶下了车,任正非最终只能步行回家。父亲见到他后劝他回学校,然后留给他这样一句话:“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以后有能力要帮助弟妹。”后来任正非回到了学校,尽管当时的社会环境很不好,但是他依然在动荡和艰苦的环境中修完了所有课程。

毕业之后,任正非开始参军,此后14年的军旅生活同样非常艰苦,他被部队派往贵州安顺地区,建造战略大后方的军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当时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工作任务却很大,但是任正非和战友们都无怨无悔,始终坚守阵线。正是军队生活锻炼了任正非的吃苦精神,也提高了他的意志力,从而使他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回想起那段贫困艰难的岁月,任正非常常会陷入到沉思当中,尽管他说一个国家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人再去面对那样的生存环境,但是他对于那段艰苦的生活经历还是心怀感恩的,因为他坚信一点:只有比别人吃更多的苦,才能够成为比别人更加成功的人。正是因为经历过那样艰辛贫困的岁月,因为自己是从那种苦日子中坚持过来的人,任正非才能够始终保持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够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惧艰险、坚持到底,最终获得成功。

事实上,在华为创业之初,公司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而且也面临了很多的危机,但就是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任正非依然保持乐观,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说自己和员工们已经吃了那么多苦,绝对没有任何理由不获得成功。

任正非将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定义为华为精神,为了宣扬和传播这种精神,他曾经当面赞美勤劳苦干的市场部员工:“没有他们含辛茹苦地艰苦奋战,没有他们的‘一把炒面,一把雪’的奋斗精神;没有他们在云南的大山里、在西北的荒漠里、在大兴安岭风雪里的艰苦奋斗;没有他们远离家人在祖国各地,在欧洲、非洲的艰苦奋斗;没有他们在灯红酒绿的大城市,面对花花世界而埋头钻研,就不会有今天的华为。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

实际上正是因为任正非吃过苦、能吃苦、善于吃苦,他才会成为中国商界的教父级人物,正是因为他和自己的员工都崇尚苦干精神,都具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华为才能够不断壮大和发展,才能够成为世界通信设备企业的领头羊。

任正非生意经

苦难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苦难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营养素,而那些能够迎接苦难,能够接受并主动去吃苦的人,往往可以获得更快的成长,也可以变得更加强大。商界同样不能跳出这样的定律,那些能够吃苦、懂得吃苦的管理者最后都成长为业界的成功人士。

李嘉诚曾经在码头当过苦力,宗庆后曾经放过牛,柳传志也曾经在农场里面干过活,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吃了不少的苦,而且工作时间超长,正因为这样,他们的人生阅历也更加丰富,他们的意志力也要更加强大。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份调查研究,调研小组发现那些社会精英人士和成功人士,实际上在工作中花费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工作者高出40%~70%左右,他们所遭受的挫折也要比正常人高出25%,这是一组非常惊人的数字,可以说这些成功人士往往更加勤劳,他们的经历也更加坎坷曲折,遭受的苦难也更加多一些,而这显然是他们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都注重创业者的能力、资本、技术、名望、社会关系等等,却很少关注创业者的软实力,比如创业者的心态、个性,创业者是否具备各种优秀的品质,而其中吃苦耐劳是很重要的一个品质。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想要让自己的生意更加出色,那么你首先要忍受创业的艰辛,要懂得去忍受那些压力和苦难,要更加勤奋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只有这样,你对挫折才会有更大的承受能力,对事业才会有更多的感悟和理解,对于成功才会有更多的渴望。

目标指引管理的方向

任正非不止一次地表示,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管理,因为技术、人才和资本等要素可以得到,而管理却是中国企业的硬伤。他曾经说过中国5000年来根本就没有产生过诸如IBM、惠普、微软这种有强大影响力的大企业,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国并没有什么合适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能够支撑这样庞大的企业。

而在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中,任正非认为任何一种管理方法实际上都是为绩效服务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司发展的目标,于是,他开始推行目标管理方法,即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目的是实现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的业绩。所以他更加注重以目标来引导管理的方法,期望通过目标来合理管理和控制整个组织的发展。

任正非曾经提出“上层做势,基层做实”的理论,在他看来,高层的管理者的工作主要是制定工作目标,然后将工作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而部门的功能在于推动目标的实现,并进行监督和考核。也就是说上层制定的企业目标最终要分配到每一个部门,最终被消化掉,而各部门能否顺利完成这些目标,能否达到组织的要求则成为关键。

为了进一步完善这种方法,任正非在华为内部推行了绩效责任制,所有的干部要签订绩效承诺书,公司会统计前一年工作成绩,统计完成的工作指标,然后对新一年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标,包括客户满意度、人均销售收入、销售订货、销售发货、销售净利润等指标。公司将这些指标进行分解,下一层的干部则要对自己管理的部门负责,因此要对完成这些指标立下“军令状”,等到一个财政年度结束之后,公司会依据这名干部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而责任评估则直接影响到对干部的使用情况。

在绩效考核中,一般分为持平、达标和挑战三个等级,不同的级别将直接决定考核的结果。此外,绩效考核通过量化目标、团队合作、项目效果、客户服务、部门建设等考核来实现。

任正非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审核哪些干部是具备真才实学的,哪些干部是能够创造更大收益的,他说:“不打粮食的干部都要下台。”因为像那些责任承担不好的、业务素质不高的干部只会浪费公司的资源,只会造成机会的流失,而且还会影响团队的竞争力和战斗力。公司为了维持正常的发展,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需要淘汰那些不合格的人,需要纳入那些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任务的干部。

这种绩效导向制度实际上也是目标管理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责任,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奉献精神、团队感召力、指挥能力、管理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同时能确保每一个部门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并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任正非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企业家,他不希望自己的干部或者员工四处找借口。绩效通常最能说明问题,而且也是一种最为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法,通过目标的制定、分配和实现情况,任正非能够更好地将所有的部门整合起来,确保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保证华为更加合理快速地发展壮大。

任正非生意经

1954年,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这本书中首次提到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在德鲁克看来,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个人,并不是有了工作后才制定目标,恰恰相反,而是先制定目标,然后才开始进行工作。因为只有确定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一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而企业的一切手段也需要由目标来展开。德鲁克认为一个领域内没有目标,那么就会成为管理的盲区,所以领导者一定要通过目标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公司要将大目标分解为各个部门的小目标,然后管理者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用目标来引导管理的方向,这种特殊的方法实际上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得企业有了更多的保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目标管理实际上就是一种责任制,能够使员工的目标、部门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这样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有很多企业在制定发展策略和管理方法的时候,常常会陷入一种盲目状态,他们通常是先工作,然后再制定目标,这样显然会造成预期收入不高、士气不高、归属感下降、不公平感增强、敬业程度降低、协作失调、人才浪费等不良后果,对于企业的发展也非常不利。任正非通过目标来引导管理的方向,自上而下地制定目标,然后通过控制,自下而上地实现这些目标,这样做实际上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率,可以确保每个人都具有更加明确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内容,团队的目标容易一致,而且团队合作和团队向心力也会得到提升,这样能够充分地将个人和组织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的水平。

实际上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团结合作的优秀团队,希望有一大批忠诚且有积极性、主动性的员工,这不仅是对员工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非常合理的管理方法来进行辅助。通过推行目标管理的方法,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能够发现自己的员工对企业更加忠诚,发现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更为明确,发现企业的发展更加平衡合理,而这恰恰是管理的目的所在。

管理者最需要情商而非智商

美国的媒体曾经将任正非和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相比,认为两个人都是伟大的企业家。但两个人其实有所不同,严格说起来乔布斯的天赋更好,是一个高智商的人才,而任正非却显得很中庸,并没有明显的智商优势,但是任正非却是一个高情商的人。

事实上很多人都对任正非有误解,认为他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也不喜欢抛头露面,因此情商肯定也不高,但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熟悉任正非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任正非虽然不喜欢和外界打交道,但是却乐于和客户来往,乐于和自己的内部员工进行沟通交流。

沟通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情商高低的重要指标,任正非显然具备了超高的沟通技巧。在华为发展之初,由于需要拉拢更多的客户,不喜欢外出的任正非做出了改变,他主动去见公司的客户,甚至还跑到县城一级的地方拉业务。当时很多客户趾高气扬,根本就不给任正非面子,也看不起华为公司的业务,但是每一次任正非都能够凭借自己的语言天赋和个人魅力感染到对方,最终使对方非常爽快地答应合作。关于这一点,相信很多和任正非合作过、交流过的客户都有过切身的体会,有人还称他为“天才的外交官”。

即便是在公司内部,任正非也十分喜欢和员工们在一起交流,公司也常常召开内部交流会,大家坐在一起探讨发展。尽管他一直推行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可是员工们仍旧非常信任他。任正非十分注重和员工的关系,因为他明白企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员工,员工才是能帮助他实现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有一件小事可以体现任正非的人格魅力,当时有个员工因为工作压力而患上了抑郁症,任正非竟然亲自写信给他,对他进行开导,这种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公关能力实际上证明他是一个非常善于沟通的领导和管理者。

除了沟通能力,意志力也是衡量管理者情商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完善自我意识,如何承受压力和挫折,这些都是情商的表现。在这一方面,任正非显然更具有发言权。他出生贫苦,但是贫困艰难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力,他对于危机的处理能力也非常出色。在华为的发展过程中,他曾经遭遇过很多挫折,遇到很多困难,也经历过各种失败,但是每一次,他都能够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并最终能够咬牙坚持下来,获得了成功。

在管理方面,任正非也并非是铁石心肠的人,尽管他主张对员工进行严格要求,但实际上,他曾在多种场合表态,华为公司应该做到无为而治。他认为一个良好的企业应该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也就是说企业不需要通过人为控制,也能够达到既定的目标,企业内部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自动循环机制,从而进一步摆脱人才、技术、奖金、制度的限制,达到自由管理的状态。任正非通过无为而治进一步淡化了企业家和管理者个人的影响力,确保企业发展更加规范,同时也赢得了员工们的爱戴,这一点和他主张企业家要消除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如出一辙。

从各个方面来看,任正非都是一个高情商的管理者,同时他也更加注重情商的培养和提高。很显然,在他看来,情商要比智商更加重要。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任正非,认为他拥有洛克菲勒那样庞大的野心,却偏偏冷静得出奇;他不善于和外人打交道,但是个人魅力却始终吸引别人,他是中国商界的“精神教父”,这个精神教父恰恰是对任正非高情商的最佳描述。

任正非生意经

在过去,很多人认为管理就是指挥,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强制要求和约束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但事实上,管理涉及的范畴很广,涉及的层次也很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管理学理论的完善,以往那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宜现代企业了。相反,管理中应更多地考虑人性化的元素。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想要做到“以人为中心”,那么就要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要懂得更加合理地利用和调度人力资源。简单来说,管理者需要懂得和员工进行有效协调和沟通,需要更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这样才能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才能确保管理的效率。

正因如此,现代企业对于管理者的情商要求更高。情商很高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克制自己情绪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情商高的人也更能够轻松处理那些比较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冲突矛盾。此外,情商高的人,其决断能力更加出色,意志力更加坚定,而那些高智商的人才通常都很敏感,思虑很多,这样反而会陷入纠结之中。

当然,智商也很重要,那些高智商的管理者可能更具创造力,对于业务的理解能力也更高,反应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更强,掌握相关技能的速度也很快。可是,就管理方面而言,情商显然更加重要。毕竟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意志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些是现代企业对于管理者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管理者都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很多人认为:“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是情商,大约占据了85%,而智商对人的影响只占15%。”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这样,美国总统布什说:“你能调动情绪,就能调动一切。”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人员,首先就要懂得处理好和下层人员的关系。这就要求要创造一个团结、和谐、有战斗力的团队,同时还要确保及时调整个人状态,如果情商不够,那么实际上就可能会破坏团队的化学反应,会影响整体的工作状态。

在今天,一个创业者,一个企业家要想变得更加聪明优秀,要想成为一个更加出色的管理者,并将自己的团队管理得更加井井有条,那么重点绝对不在于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智商,而是要尽量提升自己的情商,因为情商才是影响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关键要素。

经营理念决定成败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华为公司刚刚起步,那时候的华为不过是一个力量弱小的小公司。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存活下去,而存活的基础就是尽可能地保持经济效益,所以公司的经济效益一直是任正非关注的重点,是放在经营的首要位置的。

随着经济效益的增加,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任正非意识到,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以经济效益为首的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时代发展了,华为想要生存下去,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就需要做出良性变革。

这时候华为的经营理念开始发生变化,它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是追求优质的服务也就是“客户化导向”的商业模式,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为供应商提供网络设备,探索一项新的技术、开发一项新的产品,或者是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又或者是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华为公司始终保持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

第二就是保持核心竞争力,无论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华为始终坚持认为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它为企业进入多样化市场提供了可能性,也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此华为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企业文化,需要以此来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孤立地来看待华为的经营模式并不科学,或者说这只是狭义上的经营理念。实际上,在引导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任正非更多地考虑到了经营和管理的有机结合。2001年,任正非首次提出了“均衡发展”的概念,这时,华为实际上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经营理念,那就是保持均衡的发展。而任正非每次在谈到企业的发展时,重点都会放在“均衡发展”上,他说华为不会因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经营理念,华为始终会将均衡发展的经营理念放在第一位。

任正非之后进行了补充,他认为“均衡是生产力最有效的形态”,同时将“通过持之以恒的改进,不断增强组织活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不断提高人均效率”作为华为的核心价值观。

到了2005年,任正非再次梳理了华为的发展战略,他将这些战略规划和发展理念总结成四点:第一,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第二,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赢利能力;第三,持续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第四,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通过这个战略,华为的经营理念更为丰富,已经做到了经营和管理的均衡,做到了内部变革和迎合外部的均衡。这个时候华为的均衡策略已经成熟起来,其经营理念也开始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系统,实现了客户价值、管理效率、工作效率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它在个体层面,实现了个人能力与工作职责的动态均衡;在组织层面,实现了部门经营目标与管理效率的动态均衡;在公司层面,实现了功与利、经营与管理、组织战略目标与组织能力的动态平衡。任正非将其称为“华为模式”,而这正是在不断的跌爬滚打中摸索出来的。

20多年过去了,华为始终能够做到平衡发展,在兼顾经济效益的时候,又注重社会效益,在追求短期利益的时候,又能够保证长远利益的获得,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并成为了世界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由此可见,任正非当时的经营理念是完全正确的。

任正非生意经

有家制鞋公司去非洲考察,发现那里的人不穿鞋,于是就做出了非洲不适合生产和销售鞋子的经营理念,结果只能无功而返。可是另外一个制鞋公司却认为没有穿鞋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喜欢穿鞋或者不需要穿鞋,而且还能从没有人穿鞋中推理出没有人在此卖鞋,因此自己先入为主就能把握住商机。最终这家发现商机的制鞋公司获得了成功。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经营理念决定成败的案例,面对同样的市场,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经营理念直接导致了企业的成功与失败。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获得进步和发展,为什么有的企业总是举步维艰,为什么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企业能够长期发展下去,而有的企业则是昙花一现,没有办法做到可持续发展。事实上,这和你的能力、实力、技术、资源、人才很可能没有什么关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你的经营理念。经营理念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企业开拓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经营理念是否正确,往往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打开市场,决定了它是否能够赢得市场竞争,可以说经营理念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经营过程中,很多企业还不注重树立合理的经营理念,因此常常会陷入发展的误区。比如,在过去的几十年,很多公司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都坚持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结果反而走入死胡同中,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限制,而那些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企业,往往获得了良性的发展,并且越做越大。

经营理念不同,企业的发展结果也就大不相同,大禹治水,疏而导之,他采用的是疏导和引水的策略,所以成功地解除了水患,如果采用传统的“围堵”方式,也许可以暂时控制水患,可是一旦水位升高,就会造成更大的威胁和破坏。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寻找科学的经营理念。它关乎着市场和企业文化,也关乎着企业的战略规划,它直接决定着企业将要怎么做,以及会面临什么样的结果。

当然,在摸索的过程中,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不要盲目去借鉴和抄袭别人的经营模式,也不要纯粹地复制别人的发展模式。为了确保经营理念的正确,也使得企业的发展能够更加顺畅,企业家应该打破思维传统,不要过于死板和太过短视,更不要唯利是图。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高瞻远瞩,具有更加开放的思维,突破思维的局限,尽量从全局去看待问题,将问题看得更深更远。只有这样,才能制定符合自己长远发展的经营理念。

没有不用心就能做成的生意

随着华为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到了2013年,华为全年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400亿美元,而在20多年前,它还是一个注册资金只有2万元的小公司,发展处处受到制约。在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华为的发展道路非常艰辛,但是任正非和全体员工却愿意用心经营,愿意努力坚持下去,最终将生意越做越大,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并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和华为创立于同一年代的公司,现如今有很多已经销声匿迹了,还有很多仍然处于挣扎状态,这些企业当年也曾风光无限,但如今的境遇和华为却大相径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它们并没有像华为那样用心去经营管理,最终被市场所淘汰。有人说这是发展模式问题,可是在华为成功之后,很多公司妄图复制华为的模式,但最终没有一家企业可以获得华为式的成功,因为即便是在复制模式的时候,它们也没有用心,这种单纯的模仿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在任正非看来,一个不能用心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做不成大生意的。任正非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人若无名,专心练剑。”在创业之初,他就是那么干的。那时候的华为公司只是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小公司,完全淹没在深圳密集的工厂中。任正非非常了解华为的现状,认为它根本就不具备任何竞争力,既然没有华山论剑的资本,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埋头苦干,关起门来一心一意去提高自己。

那时候的华为面临着人才短缺、技术匮乏、资金不足等诸多问题,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但是任正非并没有气馁,而是咬牙坚持下去,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资金时,任正非和几个高层不仅没有任何薪酬,还要倒贴,甚至不得已时要去借高利贷;没有技术设备时,他们就用土办法来解决,尽管过程更加烦琐复杂,但是只要能够生产和测试设备的性能,那么任正非和员工都愿意去尝试。那时候他和员工们经常夜以继日地搞研发、搞生产,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上,因为大家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生产出属于自己的机器设备,拥有自己的交换机。

正是因为足够用心,任正非慢慢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华为公司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在1991年的时候,公司还是靠借贷来维持运转,而到了1992年,华为生产的交换机大批进入市场,产值很快突破了亿元大关,利润也上升到了千万元,这给华为带来了发展的希望。

任正非一路走来,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也没有想过改行,他是一个非常执著的人,一旦开始自己的事业,肯定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肯定会用心去经营和管理。无论外界环境多么恶劣,外面的诱惑有多么大,自己遭遇多大的困难,任正非始终保持冷静,用心去做好自己的生意,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将华为一步步做大做强。

任正非生意经

很多人认为做生意,只要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有资源就行了,却不知道在付出自己的成本后,还需要付出自己的真心,要更加用心去做好这件事,将它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对待,而不仅仅是当成赚钱的手段。比如用心经营、管理,积极结交人脉,认真制定发展战略,即时处理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努力实践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用心呢?第一,要专注,华为之所以获得成功,在于它一直专注于通信领域,而没有去觊觎利润更高的房地产,没有去拓展其他业务。反观中国的一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追求多元化的发展,而这种多元化实际上只是一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公司虽然挣了更多的钱,但是精力、人力、物力都被分散了,更重要的是领导者很可能会因为不够用心、不够专注,从而导致企业主营业务出现问题。

第二,要坚持,一个用心的领导者,一个用心的企业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无论创业之路多么坎坷,都能够坚持下去,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任正非创办华为以来,从来没有因为遭遇挫折而妥协过,更没有因此而放弃,在他看来,一个人如果想要办好事业,就要具备能够忍受一切磨难的强大意志力,就要尽力去坚持。很多创业者有很好的想法,也有很好的发展模式,可是一旦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挫折和失败,就可能半途而废,这样显然难以做成大事业。

第三,要有一流的执行力,想法好并不代表企业的发展也会很好。因为好的想法、好的理念只有执行下去才能够变成好的结果,才能够带来最现实的效益。在任正非看来,执行力才是做出好成绩的关键,只有具备强大的执行力,才能够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正如一句话所说:一流的想法加上三流的执行力,永远也比不上三流的思想加上一流的执行力。

第四,要有激情,一个用心的人总是拥有饱满的激情,无论工作如何枯燥,无论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他都能够保持旺盛的斗志和乐观的心态。有激情才会有坚持,有激情才会有创造,而这些恰恰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品质。

任正非正是因为用心才打造出了一个强大的华为,对于今天绝大多数创业者和企业家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也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有句老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个人只要有心,只要肯用心,那么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够努力去做到最好,当他努力做生意的时候,相信也是无往而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