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文化之路:新传播视阈下的企业文化传播和企业形象构建
- 曹月娟 胡勇武
- 1990字
- 2021-04-05 06:52:43
理论创新篇
第一章 文化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打开思维的桎梏
“文化”一词源于西方拉丁文“culture”,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15世纪后,逐步延伸使用,对文化的理解扩大至人的精神思想、社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在中国各类古籍中,对文化的解释为,“文”即文字、文章、文采等,又指礼仪文化、制度文化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从社会角度,古代,“文化”又指对教化百姓的一种礼乐制度。西汉刘向在《说苑》中说:“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面的文化更多可以理解为“教化”的意思。又比如南齐王融在《曲水诗序》中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而如今,随着国际组织对文化含义越来越重视,中西两种说法也有所差异,但也存在共同点。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文化”一词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理解,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据人种志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泰勒的这种说法后来又经过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著《文化论》一书,指出:“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这概念包容着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我们亦将见,社会组织除非视作文化的一部分,实是无法了解的。”同时,还把文化分为物质和精神的两种,即所谓“已改造的环境和已变更的人类有机体”两种主要成分。之所以英国人类学家有这样的理解,是因为英国人类学是用结构功能的观点来研究文化的。
对“文化”的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有着显著的特点,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级,在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习得的思想、感觉和活动的方式。文化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知识、技能、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的过程。他强调,文化只有在社会结构发挥功能时才能显现出来,如果离开社会结构体系就观察不到文化。又比如法国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从行为规范和模式的角度给文化下定义。他提出:“文化是一组行为模式,在一定时期流行于一群人之中,……并易于与其他人群之行为模式相区别,且显示出清楚的不连续性”。从这些西方学者的思维中可以看出,西方人对“文化”的理解是建立在社会群体、生活方式、功能习惯之上的。因此,也可以说,他们认为文化就是社会、文化就是生活方式,同时又表现出“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
中国传统的“文化”与西方传统的“Culture”在词义上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中国传统对“文化”的理解强调的是人类的社会活动,更偏重于精神领域,基本上也就是定义“文化”是属文的,表示一种精神现象或是内涵思想等方面的意思。更多的应用在精神文化、艺术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领域。由于这种对“文化”的定义不同,对文化的思维方式、理解方式、思维角度等方面也产生不同,导致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文化”的应用领域也存有较大的差异。在这种理解下,“文化”在思维上就受到了局限,如一把椅子,如果在椅子上有个图案或是什么造型之类的,就觉得这条椅子有文化的存在;又如这把椅子的材料是带点历史文化痕迹的,就觉得椅子具有很浓厚的文化气息。相反,一条非常简洁或是用不锈钢、玻璃等现代材料来制作的椅子,就觉得过于工业味没什么文化可言。对于生活各方面也是如此。如有知识的人才是有文化的人,而社会其他劳动阶层就觉得他们是没文化的。从当今社会一些现象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文化”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误读现象,甚至包括相关学术界及教育界也存在这类现象,以至于对国内外的文化研究大部分都停留在文化差异的表现分析上,并没有对世界各国文化发展路径做详细的研究和论证。
而事实上,当代社会已经说明了,在各阶层各领域都存在着文化现象:农民工有农民工的文化;保安有保安的文化;朋友、家庭之间也都有文化;爱情、友谊等都存在文化。换言之,只要有传播信息的现象存在,就会有文化的产生。只不过,各方面的文化有区分而已。由于西方社会对“文化”的理解是建立在广泛性社会现象的基础上的,因此,西方的“文化”现象已经普及到社会各个群体之中,形成了全民的普遍意识,不需要刻意强调“文化”的重要性。而我国部分“文化”领域学者则误认为,西方只是注重科技创新或是科学发明,而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文化”渗透的本源现象。所以本书强调要真正地了解“文化”,首先要对文化的起源、发展、推动、演变等因素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客观的分析。在未来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时,如何引起“文化”的思考,在事实层面及思维层面的广泛意识,是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