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大金融:新常态下的互联网金融革命
- 纪海 蔡余杰
- 274字
- 2024-12-21 08:04:05
1.3 BAT三巨头的互联网金融布局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别看只调换了一下文字的顺序,但内在的含义——“互联网”属性却有了显著的区别。前者注重人才,后者注重钱财;前者核心为用户,后者核心为组织;前者依靠金融技术与数据,后者依靠资金与牌照;前者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产品进行包装,后者只讲利率、收益率、年限方案;前者信息对称、交易公平,后者信息不对等、交易环节不透明。
而将这些属性集于一身的企业就是我们要讲的主角——BAT三巨头。它们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想要在金融领域大展拳脚,未来的互联网金融格局也将随之而变(见图1-9)。
图1-9 BAT三巨头的互联网金融布局对比
1.3.1 百度:积极布局PC+移动端入口优势
2013年10月底百度金融中心推出的首款金融理财产品“百发”正式亮相,随后而来的一系列金融产品表明了百度布局金融的野心。以下是百度推出的几款主要金融产品(见图1-10)。
图1-10 百度的主要金融产品
百度2008年便己经推出与多家银行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同时也是百度金融牌照的主体。
百度钱包:百度于2014年4月15日推出了手机支付业务品牌“百度钱包”,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另一个搜索巨头谷歌推出的“Google Wallet”。
百度金融中心:支持用户的信用卡申请业务,着力打造消费者与传统金融的入口平台。
百度理财:首发项目为“百发”,以高收益率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打响了百度进军互联网金融的首战。目前支持百度理财B、百发、百赚、百赚180天、百赚365天、中证500、沪深300等众多理财产品。
除这几项个人金融理财产品之外,百度还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百度小贷”、针对金融客户的“金融知心”。前者类似于阿里推出的面向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阿里小贷;后者下分理财、贷款、保险三种业务,实现了用户流量与金融机构的无缝对接。
2013年7月10日百度获得支付牌照,相比于阿里在电商领域的霸主地位,百度的互联网金融将如何突围?其布局互联网金融的底牌又将是什么?
百度依靠搜索引擎在PC端与移动客户端的流量入口优势以及庞大的用户规模支撑,使百度金融业务得以轻松展开,也相对容易地获得了组织机构的流入。百度为用户推出的云存储服务“百度云”使得百度钱包API获得巨大优势。百度推广平台上80多万的中小企业用户则是百度金融小贷业务的重点对象。
不同于阿里借助收购天弘基金实现流量闭环的方式,百度更开放地为金融机构提供售卖基金产品的平台,直接面向消费者。欲将信息流转换为商流的百度电商没有获得明显成效,这次想要由信息流转换为金融流的互联网金融是否能够成功?从大的层面上讲,相对容易实现。
电商需要营销、仓储、物流、售后等环节,还要承担卖家分散化的成本消耗,考虑用户形成的消费习惯等,这些问题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被很大程度地削弱。阿里的余额宝虽然在短时间内吸收了大量资金但是并未形成足够的品牌优势,百度还有很大的机会迎头赶上。鉴于此,百度金融的成功机会很大,而且百度还有两个领先的优势(见图1-11)。
图1-11 百度做金融的两个主要优势
①移动端的优势
腾讯在移动端的领先地位由来已久,阿里在这方面则显得弱一些。百度在移动端可以借助搜索引擎以及开发新应用工具的优势,而且百度还有其他两家所没有的重要底牌——百度地图。
截至2014年10月,百度地图的用户量达到3.7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5年1月份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讨报告》显示:百度地图在手机地图用户市场份额中以63.7%的比例牢牢占据榜首。这方面的优势可以让百度获得宝贵的大数据战略资源。
地图与支付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本地生活服务的两个核心点,微信使腾讯在支付上领先了一小步,但是百度在地图上却是领先了一大步。腾讯地图就目前看来很难有起色,百度通过入股糯米网加紧O2O布局,当下移动支付成为百度的主攻方向。
在本地化生活服务方面,手机支付宝是阿里的核心优势,其他一些零散的投资阿里并没有取得多大成效。百度在本地生活服务上还有很多机会,百度钱包与百度金融将会成为百度进军本地生活服务的两大重要武器。
②数据与技术优势
在阿里的金融战略中,“大数据”分析是重要的一环,大数据应用是完成信用评估及余额宝资金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百度(全网搜索引擎)与腾讯(QQ、微信)在数据方面也拥有巨大的优势。借助于用户的搜索信息发掘出有用价值,搜索引擎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阿里拥有的数据是最直接的交易信息,百度和腾讯也通过各自的渠道能够获得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可以使用的数据,最终鹿死谁手还要看谁能把这些数据用好。
1.3.2 阿里巴巴:从服务企业到个人,数据是核心资产
发出“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豪言的马云,短短两年时间打造出了阿里互联网金融宽广浑厚的布局(见图1-12)。马云的“金融+平台+数据”战略,用实际行动展示着阿里金融的发展思路。
图1-12 阿里的主要金融产品
支付宝:2004年建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为用户提供支付及理财服务。2014年第二季度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
余额宝:支付宝打造的年化收益率在4%~5%之间的余额增值服务。开创了以互联网技术封装货币基金的先河。截至2014年12月31日,余额宝规模达到了5789.36亿元。
基金业务:控股天弘基金。
小额贷款:重庆阿里小贷、浙江阿里小货。当前有30多万家小微企业从中受益,累积贷款超过1000亿元。
担保公司:重庆商城融资担保,其服务对象主要为重庆中小企业。
保险业务:三马(马化腾、马云、马明哲)联合创建的中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
淘宝理财:与富国基金、广发基金、建信基金等将近50个合作伙伴合作的理财产品交易平台。
阿里崛起于中小企业的B2B服务,这些企业对信贷也有着很大的需求,如果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这部分需求将会为阿里带来巨大的收益,因为阿里拥有足够的资本。相关统计显示:2013年3月底,阿里的流动资金就有50多亿美元,腾讯有40多亿美元;百度在收购完91无线后流动资金降至30亿美元。小额信贷将会增加现金流的经济附加值。
阿里的金融业务战线很长,千亿级别的规模涉及了证券、基金、保险、信托、银行等金融业融资渠道。而百度首发的小贷业务总规模也就几亿元。
但是阿里的金融重心逐渐由企业向个人转移。余额宝未推出之前,其信用支付就于2013年3月下旬开始内测,在这期间主要解决的是优化业务流程、改善信用评估、加强风险控制及相关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最终阿里的信用支付没有获得成功,但余额宝却出人意料地打开了局面,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理财方式。其实阿里的初衷并非是收购天弘基金,也没想到余额宝会有如此大的能量。阿里的初衷在于借余额宝增加支付宝的账户价值,进一步吸引用户流量,提高支付宝在移动终端的使用率。
阿里给余额宝的定位是产品的运营需要,而当今业界主流开发产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支付宝在安全、便捷、体验等方面有着其他同类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它给了金融领域的企业一个启示——那些理财领域的小白群体对于理财有着巨大的热情。
阿里下一步将会围绕满足用户的需求来开发产品,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阿里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见图1-13)。
图1-13 阿里做金融的三大主要优势
①电商+支付寡头
具体包括由阿里角色带来的用户流量、资金流、金融背景、企业用户资源、口碑等。
②信用数据
收集企业的交易信息并对小微贷款的信用进行评估;对客户的数据进行动态监控,规避风险:利用用户信用记录进行金融支付等。阿里一贯沿用的信用体系在金融中也必将大放异彩。
以往收集信用评估资料要耗费巨大成本,当然伪造信用评估资料的代价也很高昂;互联网的信用评估成本相对低一些,相对应的伪造成本也低,这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淘宝商家利用漏洞所进行的刷钻行为。
③消费数据
通过收集消费者的交易数据,运用云算法对用户的消费行为进行预测,从而为余额宝的资金配置进行指导。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推出淘宝基金指数,从而实现用户与金融产品的无缝对接。
当然阿里还可以借助之前投资的新浪微博进行推广运营,比如微博上微博达人的信息传播能力、用户的动态变化收集、社会化数据发掘等。
在PC端阿里可以说是占尽了优势,本地化生活服务的移动端则充满了变数,能否像在PC端那样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还要看下面这个移动端“大佬”是否会失误。
1.3.3 腾讯:“广撒网多捞鱼”战略
腾讯的“广撒网多捞鱼”战略使得我们在许多行业都能见到腾讯的身影,在互联网金融浪潮袭来时,腾讯更是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更何况腾讯还有排名第二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财付通。以下为腾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见图1-14)。
图1-14 腾讯的主要金融产品
财付通:开发目的是为了服务腾讯拍拍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腾讯支付的基础。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统计中,处于绝对优势的是支付宝,占市场份额的50%,第二名为占据市场份额20%的财付通。
微信支付:移动财富通APP应用,基于财付通的微信支付。
保险业务:作为“三马”之一,自然少不了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另外财付通与中民保险网共同建立的“保险超市”,依托腾讯移动端的入口优势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
基金业务:富国中证50、泰达中证50、华泰柏瑞量化基金等一系列指数产品。
股票领域:收购益盟操盘手后不久,又推出了腾讯操盘手,开发炒股软件等。
其他业务:腾讯与华夏、广发、易方达等基金公司展开深入合作,推出了多款理财产品。
如今的腾讯更显稳重,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虽然做了一番布局,但目前观望的态度居多。互联网金融领域尚属一片蓝海,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企业都跃跃欲试,寻找机遇。目前互联网金融业务中P2P当属对企业挑战最大的业务,涉及面复杂、风险难以控制,不过P2P业务具有的社交属性使腾讯在社交上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这是腾讯进军P2P领域过程中阿里与百度所不具备的一大优势。
在中小企业的小贷业务上腾讯没有多大优势可言,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企业资源及相应渠道,在小贷业务的市场运营上腾讯也尚属“小白”级别。但是在个人支付产品、金融理财产品、企业客户服务上,腾讯有几张竞争对手颇为忌惮的底牌(见图1-15)。
图1-15 腾讯做金融的三大优势
①用户基础及渠道
这给腾讯带来社会化支付、金融理财产品的开发、产品的推广营销以及客户的维护等方面的优势,为腾讯在未来发展成一个对接消费者与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交易平台奠定了基础。
②社交数据
将QQ、微信等产品中的海量数据加以利用,可以发掘出潜在价值从而完成预测,腾讯的基金指数便是代表之作。
③微信
如果说微信为腾讯打下了移动支付的江山,那么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微信也将会大放异彩。
腾讯成功的经验在于让一些人先去试水,一旦有可操作性腾讯便迅速出击。“临大事而惧,陈立而后就列”,腾讯以谨慎的态度、充足的准备和严谨的思考实现了在完美复制基础上赶超前者的壮举。哪怕是腾讯对互联网金融尚处于观望态度中,腾讯的步伐也没有停下来,“三马联合”“指数基金”“参股民营银行”等行动有条不紊、准备十足。
如今再看马云所说的“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这个“我们”实际上是包含了腾讯、百度还有其他相关领域的企业。互联网金融如果发展起来势必会影响到传统金融企业的利益,显然这些传统金融行业也不会坐以待毙。
目前传统金融企业也都在寻找合伙伴,当然这个选择是多样化的。这样也可以形成良性竞争,防止出现垄断行为,消费者从中可以获益。随后而来的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合作将会为互联网金融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