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与对策研究
-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联合课题组
- 2351字
- 2024-12-21 07:32:49
第一章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给成都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及周边国家的现实需求,将重塑和调整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改变国内生产力布局,使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得以在更大的腹地展开,形成内外联动、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地处国家两大战略交会点和接合部的成都,是沟通“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核心节点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
一 两大国家战略改变宏观经济区位,成都由“后方变前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经历了沿海开放战略、由沿海经济特区向内地推进、全面开放的演变过程。宏观经济区位变动的主要特征是,东部沿海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西部内陆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后方和腹地,资源要素主要是向东而去。“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向西开放和国内东、中、西协调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区位,塑造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会点的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四川省首位城市,将直接受惠于两大国家战略,大幅缩短连接世界的时空距离,深刻改写自身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从西部内陆城市转变为向西、向南开放的支点城市,获得向西进发的新路径,成为向西开放的“龙头”,从传统后方变为前沿(见表1—1)。
表1—1 成都由“后方变前沿”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区域开放前沿
向西开放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旨在提升沿海和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更加注重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扩大内需与扩大开放相结合、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大开放相结合、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相结合,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成都定位为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和长江上游开放高地,建设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将成都确定为重点打造的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之一。国家战略对成都的定位和要求,使成都成为向西开放和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布局的重点城市。从内陆后方变为前沿门户,为成都发挥比较优势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区域开放前沿的独特区位,有利于成都以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为总体目标,加强东中西部的分工合作,积极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重要的支撑点,并与“一带一路”的战略互动,打造新的经济支撑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有利于成都进一步集聚先进要素,提升对外交通枢纽功能,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产业对接融合,深化国际交往,在西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成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主阵地。
(二)区域合作前沿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化解恶性竞争、产业趋同、市场壁垒,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区域合作发展旨在从体制上打破行政壁垒,逐步扩大国内、国际开放范围和领域,消除限制区域之间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实现区域协同、协调、快速发展。一般而言,区域合作包括如下功能:一方面,它能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各种资源和要素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它有利于消除区域间的过度竞争,进而减少因过度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
《愿景与规划》指出,共建“一带一路”要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资源整合与一体发展,把成渝城市群打造成为现代产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和长江上游开放高地,建设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对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成都发挥区域特大中心城市的带动示范作用,探索区域合作改革创新带来先行机遇。成都将获得改变区域合作的传统思维,变“参与”为“引领”,在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中大胆探索、实现突破的实践空间,成为我国区域合作发展的示范城市,我国跨洲际、跨行政区域、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支撑。区域合作的前沿地位,有利于成都扩大互动合作和开放,发挥推动长江上游城市群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主动打破行政体制壁垒,促进区域之间的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区域市场的一体化,加速区域产业互补融合发展,在西部地区区域合作发展中担当重任。
(三)区域发展前沿
西部地区是我国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承载空间,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着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质量,也关系到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进展,综合交通运输网骨架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上升,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已显著高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潜力巨大。
《愿景与行动》提出,要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强两大经济带间的战略互动,发挥成都战略支点作用,逐步将成都培育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成都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等产业领域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发挥成都在成渝城市群中的引擎带动和支撑作用,推动成都天府新区创新发展,把成渝城市群打造成为现代产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两大国家战略明确了成都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成都面临着领先发展顺利进入新常态的历史机遇。成都战略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巨大,具有建设成为区域对外开放的国际通道和枢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的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区域发展前沿的定位,有利于成都增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分工协作,促进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走在全国前列。
二 两大国家战略重塑经济地理格局,成都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区域发展战略,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为了克服和解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过程中遭遇到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而提出的。受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区域协调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两大国家战略的推进与实施,将有力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我国打造新的战略增长极,显著增强区域之间的连接性,促进更大范围的区域协同发展,对中国区域发展格局起到总体优化和战略提升的作用,有助于形成内外统筹、南北互动、东中西协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成都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创新资源丰富、承载能力较强、开放程度西部领先,有条件、有平台、有基础实现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把成都建设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带来了重大机遇(见表1—2)。
表1—2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经济支撑点
促进世界经济繁荣与平衡发展,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战略意图。《愿景与行动》提出,要依托成渝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成都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依托长江中上游地区广阔腹地,增强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能力,提升成都中心城市功能和国际化水平,发挥引擎带动作用和支撑作用,把成渝城市群打造成为现代产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和长江上游开放高地。
作为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成都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是我国对外贸易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为成都抢先占据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全面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经济支撑作用带来了重大机遇。成都获得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以“天府新区”国家级开发区为载体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将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探索建立产业转移跨区域合作机制的政策保障。成都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产业协同发展、联动发展的步子将迈得更快。这将有利于成都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促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改革服务业发展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和业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巩固和提升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二)创新支撑点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引领和驱动。《愿景与行动》提出,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指导意见》提出,要在统筹考虑现状和优化整合科技资源的前提下,布局技术研发平台,运用市场机制探索建立新型科研机构。具体措施包括:推动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改革;要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培育若干领军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形成新兴产业,推动生产组织、企业管理、商业运营模式创新。
成都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试点城市,具有宜居宜业和科教资源富集的环境优势,在科技、制度和文化等领域具有创新基础和条件,将在两大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创新支撑作用。这为成都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战略空间,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创新门户、全球知名的区域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带来战略机遇。“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将进一步增强成都吸聚高层次人才和投资主体的能力,使各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得到全面激发,加快形成跨界融合升级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城市创新功能。这有利于成都建设内陆自由贸易区,培育和打造全域自主创新示范区,调动和发挥科技和文化引领要素活力,构建综合创新生态系统,增强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效应。
(三)生态支撑点
提升区域生态承载能力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愿景与行动》提出,生态安全关系全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倡议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另外,还提出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分工协作,按照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生态环境容量和主体功能定位,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和集聚发展,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廊道,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
成都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同时也是长江上游重点开发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都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示范带的重要构成,将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生态支撑作用。成都面临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机遇,将加快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等制度创新实践。这有利于成都大胆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在开展资源环境税费改革试点、碳排放权和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实施森林生态补偿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产能过剩的市场化机制,建立促进建筑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环保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探索绿色企业信贷倾斜等方面,在全国形成先行示范。
三 地处两大国家战略的接合部和交会点,成都成为战略叠加枢纽
从空间走向来看,“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沿现代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以中心城市为节点,横跨亚欧非大陆的空间网络;长江经济带是沿长江黄金水道,覆盖包括四川省在内的11个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带状发展空间。成都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成渝城市群的双核之一,历史上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南北丝绸之路的连接点。在地理空间上,成都不仅是“一带一路”的核心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更是沟通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和核心腹地。由此,成都从一个西部内陆城市转变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跃升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叠加枢纽(见表1—3)。
表1—3 国家两大战略叠加枢纽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东西通道枢纽
东西通道建设是我国加快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构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内容。其重要作用在于打通亚欧经济通道,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世界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实现运输便利化。《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要加快建设成都等14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成连通重点区域、中心城市、主要港口和重要边境口岸的高速公路网络。另外,还提出要建设城际交通网络,优化整合向西国际物流资源,提升“蓉新欧”等中欧班列国际运输功能,建立中欧铁路通道协调机制,增强对中亚、欧洲地区进出口货物的吸引能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成都发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现实优势,建设国际性东西通道枢纽,增强城市聚集辐射能力带来跨越发展机遇。在提速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提升东西国际通道能力,发挥内陆开放口岸的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使成都获得了快人一步的先机。这将有利于成都对接开放通道,提升在沿江交通运输大通道中的支撑能力,提升欧亚大陆桥国际运输大通道的连接能力,构建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进一步提升“蓉欧快铁”、“中亚国际班列”等国际通道运力和口岸集聚作用,把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开发开放优势。
(二)国际航空枢纽
国际航空枢纽的形成是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构建高效便捷的航空物流通道是国家两大战略的要求。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将打通亚欧航空通道,促进亚欧商品贸易、信息技术、人才资源、人文合作、文化交流、能源等重要经济社会发展要素间的自由高效流动,实现高附加值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有效推动亚欧两大经济圈以及经济腹地市场深度融合,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国、各地区、各省市之间经济、社会政策协调,为我国在国际范围内和国内各省之间开展更加广泛的区域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掘市场潜能,促进投资、消费,释放区域协调发展红利。
《愿景与行动》提出,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的互联互通,构建高效便捷的航空物流通道。《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强化成都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推进航空网络建设,完善航线网络,提高主要城市间航班密度,增加国际运输航线,深化空域管理改革,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依托空港资源,发展临空经济,加强航空与水运、铁路、公路、管道的有机衔接,建设和完善能力匹配的集疏运系统。成都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都第二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已于2016年5月27日开工建设,由此,成都也将成为我国内陆地区唯一拥有双机场优势的省会城市。按照“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战略要求,成都不仅要具备航空枢纽的功能,而且要在构建高效便捷的航空物流通道中发挥支撑作用(见图1—1)。这将为成都打造西部地区门户枢纽机场和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强化空中丝绸之路的核心支撑功能带来战略机遇。
图1—1 成都:区域性航空枢纽
(三)亚欧铁路枢纽
亚欧铁路枢纽是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与对外联系沟通的载体。通过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提升货物运输便利化水平的同时,降低商品贸易和运输成本,促进资源要素和贸易市场一体化,更加注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加注重与沿线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见图1—2)。
图1—2 成都:国际区域性铁路枢纽
《愿景与行动》倡议,加快建设中亚、中欧铁路和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网络,加快经济带内区域资源的流动,进一步提高市场配置效率。《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要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建成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从而形成快速高效的铁路通道。要求成都进一步提升国际区域性铁路枢纽功能,构建以成都为中心、辐射中西部、连接国内外的铁路交通体系,形成内部贯通、外部连通的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增强集散能力。地处沟通“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特殊地理区位,使成都成为国家铁路通道、快速铁路网和国际性区域铁路枢纽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为成都建成亚欧铁路枢纽带来重大契机。
成都在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方面仍面临许多挑战。第一,成都深居内陆,既不沿江,也不沿边,更不沿海,发展开放型经济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区位劣势。第二,经济转型升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创新驱动有待加强,自我发展能力有待提升。第三,区域产业同质化,成都与周边城市产业同质性大于差异性、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发展定位部分重叠与趋同。第四,内陆开放竞争激烈,中西部城市各建各的铁路站场和保税区、各建各的“对欧贸易桥头堡”,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第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都江堰灌区保护对成都市的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资源不足,资源能源利用粗放,城市生活污染日益加剧,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