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梦降临: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

昔日的城垣令人惊奇,

如今,命运将它捣碎,

只剩下一堆断瓦残砖。

巨人般的神力烟消云散,

房顶塌落,

高塔倾颓,

碉堡坍毁,

废墟上冰冻粼粼。

随着岁月流逝,

御敌的屏障只有残迹犹存。

——一首不列颠诗歌


关于罗马帝国撤离后的不列颠历史,我们现在主要的参考资料有修道士吉尔达斯的《不列颠的毁灭》、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以及汇编而成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

在罗马人的统治下,不列颠享受了大约3个世纪的和平。但在公元3世纪末,盎格鲁-撒克逊人得知了不列颠的繁荣富庶后,开始入侵并劫掠这座岛屿,“这些蛮族人喜欢破坏和劫掠,正如他们喜欢屠杀和暴行一样,他们经过一处,把所有的东西都掠走,留下的只不过是闪闪的火光和凄凉的废墟”。

入侵的蛮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以及朱特人。成书于公元2世纪,由托勒密所著的《地理学》一书首次记载了撒克逊人。在其笔下,撒克逊人是居住在辛布里半岛(日德兰半岛)最狭窄地区的部落,而盎格鲁人则通常被认为是塔西陀所著的《日耳曼尼亚志》中提到的盎格利夷人,朱特人则是同书中提到的欧多塞斯人。他们都是日耳曼诸部落的支系,生活在北海沿岸,崇奉大地之母纳尔土斯。

纳尔土斯崇拜

公元2世纪,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丹人开始南下,进入日德兰半岛,从而与盎格鲁-撒克逊人发生了冲突。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早期史诗《远方游客》中就记载了这段历史。当时的盎格鲁领袖名叫奥法,他在年幼时便建立了功业,即使是勇武有力的丹人国王阿勒维奇也不能在战场上挫败他,他还用剑在艾德河口位于今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境内。划定了边界。在史诗中,这场战役被这样吟唱道:“除非等到更应被纪念的一年,除非等到愈加黑暗的一日,再不会有这样的恶战。”

在长期的部落战争中,许多部落因为被征服而融入其中,盎格鲁-撒克逊人由此日益强大。从公元3世纪开始,随着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迁徙,原先生活在易北河与埃姆斯河之间的考契人与弗里斯兰地区的弗里西安人先后被其征服。之后,他们又跨过了莱茵河进入高卢地区。根据高卢史学家的记载:“他们是天生的海盗,是最凶残的敌人。”随着他们的迁徙,更多部落加入其中,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为了遏制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侵扰,罗马帝国在沃思湾至南安普敦之间的东南海岸沿线修建了许多城堡。4世纪初,罗马帝国甚至在伦敦和约克这两座城市入海口的河岸也建立了防御工事,这条防线被称作“撒克逊海岸防线”。但是面对蛮族的不断冲击,防线很快便千疮百孔。在公元367年的战事中,主持防线的撒克逊海岸伯爵被蛮族杀死。不列颠行省当时防务空虚,为了应付不断入侵的蛮族,帝国中央政府将原本的驻军逐步撤离以充实高卢和意大利的防务。虽然在行省居民的陈情下,帝国两次派遣大军赴援不列颠,击败了入侵的蛮族,但是为了保卫帝国本土,罗马军队很快再次撤离。见罗马军团撤离,蛮族又一次冲入边界,肆意劫掠。

霍诺里乌斯皇帝的爱好

最后,罗马皇帝霍诺里乌斯不得不发布诏书,要求不列颠人自己保护自己。“罗马人明白地告诉不列颠人,今后无法再为保护他们进行如此艰难的跋涉。罗马人还吩咐他们自己拿起武器,学会同敌人作战,这些敌人正是由于他们胆小怕事才显得如此强横。”

但这一诏书的颁发,却导致了不列颠人的分裂。一时间,不列颠人恢复了原有的部落体制,各自选举出许多国王,原先的罗马官员纷纷被驱逐。“不列颠人选举国王,不是依据上帝的法令,而是依据他们比常人更为残忍的天性。这些国王在没有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之前,就死于内斗,因为本性更残忍的人将会被选为国王。假如任何人显得比别人更温和、更敬重真理,人们就会把武器像指向入侵者一样指向他。”那些国王从通奸到谋杀无恶不作,有一位名叫马格罗库努斯的不列颠国王,他不但杀死了自己的叔叔,篡位称王,而且还霸占了自己的儿媳。

分裂进一步削弱了防卫实力。公元410年和公元429年,撒克逊人两次攻破防线,深入不列颠内地。与此同时,来自北方的皮克特人Picts,意为“有文身的民族”。和斯科特人(Scots)也不断入侵不列颠行省,到处烧杀抢掠。“他们就像收割庄稼一样,横冲直撞,砍杀和践踏眼前的一切”,“可怜的不列颠人被敌人(皮克特人和斯科特人)砍得血肉模糊,就像绵羊被野兽活活撕裂那样”。

不列颠居民在送往帝国的第三次求援陈情书中,发出了这样的哀鸣:“野蛮的敌人把我们驱赶到海上,大海又把我们驱赶到敌人面前。面对着大海和敌人,我们要么被杀死,要么被淹死。”但此时帝国自身都难保,被称作“上帝之鞭”的匈人(Huns)已经兵临城下,而在高卢和西班牙,巴高达运动再度兴起。最终,不列颠人不得不向盎格鲁-撒克逊人寻求庇护。

此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开始大规模向不列颠拓殖。到5世纪中叶,约有10余万盎格鲁-撒克逊人迁入并定居于此。据编年史记载,受当时的不列颠国王沃蒂根即《不列颠诸王史》中所提到的发现梅林的那位国王。的邀请,一支盎格鲁-撒克逊雇佣兵在亨吉斯特的率领下来到不列颠同皮克特人作战,条件是得到东南地区的一块土地。他们很快便击败了皮克特人,同时也发现了不列颠人的虚弱。在他们的指引下,更多的部族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入,“凶残的撒克逊人为人类和上帝所痛恨,来到岛上就如狼群进入羊圈”。在刀光剑影和熊熊烈火中,映出的是一片悲惨景象:城市被摧毁,教堂被焚烧,人们不是死于战火,就是成为野兽的食粮。根据高卢历史学家普罗斯珀的记载,公元441年,“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种种灾难和厄运的不列颠人被撒克逊人征服”。

根据记载,亨吉斯特将他的女儿嫁给了沃蒂根,双方缔结了姻亲关系。沃蒂根死后,其子沃蒂默即位。在亨吉斯特安排的一次宴会上,沃蒂默受邀带领300名当地显贵出席,双方约定不携带武器。但当不列颠人烂醉如泥时,亨吉斯特突然发难,将沃蒂默扣为人质,其随从人员全部被杀。为了换取自由,不列颠王只得割让一大块土地作为赎金,盎格鲁人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建国,从而奠定了肯特王国的基业。

根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公元456年,亨吉斯特在克雷福德大败不列颠人。此役中,他杀死了4000人,并占领了肯特,残存的不列颠人不得不逃往伦敦。公元465年,他再次率军在威佩兹弗利奥特大败不列颠人,12名不列颠小国国王被杀。在其进攻下,“不列颠人逃避盎格鲁人犹如避火”。许多不列颠人被迫逃离家园,渡海来到大海对面的布列塔尼地区。直到9世纪,他们才建立了布列塔尼公国,成为法兰西国王的附庸,到了15世纪末则被法国国王征服。

5世纪后期,高卢地区的盎格鲁-撒克逊人遭到了法兰克人的沉重打击,其拓殖地被法兰克人占领,同时还被迫缴纳了大量的贡金。他们一旦停止扩张,内部危机立即加剧。为了减轻领地减少带来的人口压力,盎格鲁-撒克逊人开始大举涌入不列颠。

在涌入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中,彻迪克和其子金里克是另外两位重要领袖。公元495年,他们率领部下在不列颠登陆,并征服了不列颠西部地区,建立了威塞克斯王国。在公元508年的一场战斗中,彻迪克和金里克率军大破不列颠人,不列颠战死5000人,连国王纳坦利奥德也在战场上被杀。彻迪克和金里克乘胜追击,残存的不列颠人只得退守巴顿山。在此危急之时,斯卢尔斯国王亚瑟率部驰援,大破盎格鲁-撒克逊人,迫使其放慢了征服的脚步,从而为不列颠人赢取了一代人的和平,亚瑟也因此役成为不列颠人的民族英雄。但在比德所著的《英吉利教会史》中,带领不列颠人在巴顿山取得大胜的是一位罗马人安布罗修斯·奥里安努斯,时间也提早了20多年。吉尔达斯(?—570年)则称巴顿山战役发生在其出生的那一年,到他写下《不列颠的毁灭》已有44年。

盎格鲁-撒克逊战士

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征服不列颠的过程中,许多小王国匆匆崛起,然后又匆匆灭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在《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作者的笔下,不列颠的土地上战乱不息,到处都是征战与杀戮,市镇被毁,耕地减少,许多带着王冠的头颅被砍下,不列颠的大地上满目疮痍。在战火中,原先罗马人留下的痕迹除了笔直宽阔的罗马大道外尽被抹去,哈德良长城沿线的农田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原先人烟稠密之地成为群狼栖息之所。罗马化的凯尔特社会崩溃了,人口剧烈下降,一直到11世纪,人口仍只相当于罗马统治时期的一半。那时的游吟诗人这样吟唱道:“鲜血在大地流淌,荒芜的土地上满目凄怆。”著名的史诗《贝奥武甫》就反映了那个充满暴力与动荡的时代。当时的人们认为复仇将会“赢得光荣,即使死亡也在所不惜”。经过一系列的混战后,最终有7个国家在诸国争雄中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东盎格利亚、诺森伯里亚、麦西亚、威塞克斯、苏塞克斯、埃塞克斯、肯特王国。英国历史上的“七国时代”就此掀开帷幕。而现在的“英格兰”(England)一词就来源于盎格鲁人,意思为“盎格鲁人的土地”。

6世纪40年代,一场瘟疫袭击了不列颠西部和北部地区,这场瘟疫再次沉重打击了不列颠人,许多人死于疾病,连国王也不能幸免。盎格鲁-撒克逊人再次乘虚而入,在金里克的带领下,威塞克斯王国将领土扩张至泰晤士河上游地区。在公元577年的迪勒姆战役中,不列颠人再次损失惨重,3名小国国王战死,盎格鲁-撒克逊人占领了格洛斯特、塞伦切斯特、巴斯等地,割断了不列颠人之间的联系。直到公元592年的“沃登古冢”之役,不列颠人取得了一场久违的胜利,这才遏制了威塞克斯王国继续扩张的步伐。不过不列颠人已经难以挽回败局,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打击下,不列颠的大部分区域被征服,幸存者退入威尔士山地内,继续抵抗。

在列国纷争中涌现出了一系列的霸主,他们被称为“布雷特瓦尔达”(Bretwalda)。根据比德的记载,6世纪末到7世纪间,不列颠的土地上先后出现了7位霸主。第一位取得盟主地位的是苏塞克斯国王艾拉,第二位是威塞克斯国王查乌林,第三位是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第四位是东盎格利亚国王雷德沃尔德,其余三位都是诺森伯里亚的国王,他们分别是埃德温、奥斯瓦尔德和奥斯威。

到8世纪中后期,麦西亚国王奥法(757—796年在位)建立了霸权,他先后在战场上击败了肯特王国和埃塞克斯王国的军队,兼并了他们的土地,迫使其成为藩属。同时,他还通过阴谋颠覆了东盎格利亚王室,吞并了该国。当时东盎格利亚国王埃塞尔伯特向奥法的女儿艾尔弗瑞达求婚,奥法假意答应,并邀请埃塞尔伯特前来赴宴。埃塞尔伯特不知有诈,兴高采烈而来,结果被奥法所杀,紧接着奥法便出兵该国,将其吞并。建立霸业后,奥法使用了英格兰王的称号,盎格鲁-撒克逊诸国皆匍匐在他的霸权之下。他的威名甚至远渡重洋传入查理大帝的耳中。在查理大帝写给奥法的信中,他将奥法称为自己“最亲爱的兄弟”。查理大帝还承诺,对从不列颠来的朝圣者,将允以安全通过,不予留难,而其中从事贸易者,只要缴纳关税,也将予以保护,而且无论他们在法国何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都可向国王及其法官申诉。只是麦西亚的霸权并未长久。公元796年7月29日,奥法去世,他的儿子埃格夫里斯在位仅5个月也随之去世,没有形成完备政权机构的王国顿时陷入了权力倾轧之中。历任国王或死于民变,或被篡位,麦西亚王国从此一蹶不振。其敌国诺森伯里亚人这样幸灾乐祸地写道:“父亲所造的孽现在降临到儿子头上。”

6世纪时的不列颠

最后,统一英格兰的历史使命落到了威塞克斯人身上,在一系列贤能君主的带领下,他们削平群雄,最终结束了“七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