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争斗依旧

◎十月革命的政治宣传画

◎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青年党人革命

1877年,从克里米亚战争中恢复元气的沙俄帝国再度拿奥斯曼土耳其开刀,史称“第十次俄土战争”。此战后,双方在圣斯特凡诺正式签订条约,承认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独立,保加利亚则成为俄国管辖下的自治国家。沙俄并没有就此收手。不断获得莫斯科鼓励的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巴尔干国家最终于1912年爆发了全面争取独立的“巴尔干战争”。随着1913年5月30日《伦敦条约》的签署,战败国土耳其丧失了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此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趁势介入巴尔干的纷争,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土两国再度兵戎相见,结果两败俱伤,两大帝国双双倒台。或许正是因此,土耳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始终保持中立,即便苏联陷入战败边缘时,也未越雷池一步。冷战时期,面对身为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莫斯科方面颇为重视,不惜重金扶植库尔德工人党在其后院点火。冷战结束后,俄土关系虽然有所好转,但缘于地缘政治的纷争从未淡出过政治家的视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俄罗斯谋求重新塑造其大国地位以来,格鲁吉亚战争、克里米亚半岛重回俄罗斯怀抱都昭示了俄罗斯在黑海地区的雄心,出兵叙利亚更在土耳其的侧后打入了一个楔子。以上种种都催生着俄土爆发又一轮正面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