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整脊医术(修订版)
- 杨大力 杨大冬 杨福申
- 59字
- 2021-04-04 17:11:19
第四节 高血压
一、病因与病机
目前的医学尚没有找到高血压产生的确切原因。我们从临床观察发现,血压与颈椎错位有密切关系。美国的杰克逊(杰克森)指出刺激脊神经可产生与刺激交感神经相同的症状。所以外伤或落枕引起颈椎椎体错位,脊柱失衡,产生骨赘增生,刺激神经根及分布在关节囊和项韧带上的交感神经末梢,以及椎管内脑膜降支,会引起心律失常、心绞痛和血压升高。因此,血压升高与颈椎椎体错位有密切关系。临床实践证明,高血压实际上是交感型颈椎病的一种症状。
是否所有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都是颈椎错位引起的,不能太绝对,但至少有些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升高与颈椎有关。
目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主要学说有神经学说、肾源学说、内分泌学说三种。现在我们又提出颈椎错位学说。从结果上看,颈椎错位学说还是属于神经学说范畴的。
(一)神经学说
已知长期反复的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可以引起高血压。刺激在大脑内形成兴奋灶,使皮层对下丘脑和延髓等处的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失常,血管收缩的神经冲动占优势,引起小动脉紧张度增强,血压升高。此神经反应最初为暂时性,频繁发生后强化而持久。此外,微血管还发生适应性结构改变,管壁增厚。结果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血压持续升高。正常人血压常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进行调节。如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压力感受器、传出和传入神经、神经元、血管平滑肌等出现异常,则调节功能障碍,血压逐渐增高。
从临床观察看,错位的颈椎椎体、增生的骨赘,刺激交感神经,使其兴奋而血压升高。临床曾遇到血压反复上升的患者,整复好错位的颈椎椎体后,血压即恢复正常。
(二)肾源学说
试验证明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在血液内肾素将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再经肺循环中转化酶的作用,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于中枢,增加交感神经冲动发放,或直接收缩血管,还刺激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引起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成为体内调剂血管阻力与细胞外液的重要机制。而后两者又是决定血压的主要因素,肾缺血时肾小球旁细胞血液灌注压低,早期肾素分泌增多。高血压病中多数病人血浆肾素活性水平正常,少数病人减低或增高。恶性高血压时肾素增多。故可部分解释肾性高血压的发生,但在高血压病重的意义则尚未明确。
(三)内分泌学说
肾上腺素增加心排出量,去甲肾上腺素缩小动脉,皮质醇、去氧皮质酮、18-羟去氧皮质酮等盐激素使水钠潴留,都可使血压增高。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等均可出现高血压。但高血压病患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并未增多,或轻度增多而不足以解释血压的增高。高血压病时,交感神经冲动增加,肾上腺髓质活动增加,可能与高血压的维持有关。肾上腺皮质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的作用已如前所述。部分高血浆肾素及高血醛固酮的高血压病人可以此作为一种解释。低血浆肾素及高血容量者推测由16-β-羟脱氢异雄酮起作用。
目前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我们认为高血压的病因可以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但在这诸多因素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这个主要因素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因素,这就是因颈椎椎体错位所引起的刺激交感神经的作用。高血压早期周身细小动脉痉挛,日久管壁缺氧,呈透明样变性。小动脉压力持续增高时,内膜纤维组织和弹性纤维增生,管腔变窄,加重缺血。随着细、小动脉硬化和血压升高,各脏器发生继发性改变。其中以心、脑、肾为最重要。
1.心 血压升高后左心室负荷加重,心肌肥厚与扩大。病情进展可以出现心功能不全。持久的高血压有利于脂质在大、中动脉内膜的沉积,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如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则心肌缺血,加重上述心脏的变化。
2.脑 脑小动脉硬化常见。如伴有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造成脑软化。痉挛的血管壁可发生营养性坏死,而形成微小动脉瘤,如破裂可引起脑出血。普遍而急剧的脑小动脉痉挛与硬化使毛细血管壁缺血、通透性高,致急性脑水肿。
3.肾 肾细、小动脉硬化。肾小球细动脉玻璃样变性和纤维化,引起肾单位萎缩、消失。严重者致肾衰竭。
这里叙述高血压后期的病理改变,只是希望不要出现这种情况,应当在早期把血压降下来。目前用化学药物降压不但达不到理想目的,长期服药还有不良反应。相比之下,整脊整复错位颈椎,把血压调整到正常,是有利健康的好办法。
二、临床表现
(一)常见症状
1.头部表现 常见头痛、头晕,甚至引起脑血管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导致脑出血,多在体力或脑力紧张活动时发生。起病急,有面瘫、失语、头痛、呕吐、嗜睡、昏迷等。在脑血管硬化的基础上,也可发生脑血栓,但起病慢,多在休息时发生,可逐渐出现肢体麻木,失语或偏瘫,但意识清醒。
2.心脏表现 长期高血压引起心脏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以后可发生左心衰竭,体检发现心尖冲动呈抬举性,心浊音向左扩大。心尖区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反映主动脉扩张和相对性主动脉瓣狭窄。出现心力衰竭时,可听到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肺底部啰音。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及劳损,晚期有心律失常。X线检查见左心室肥大,主动脉弓延长弯曲。
3.肾脏表现 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有蛋白、管型和红细胞;晚期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4.眼底改变 早期视网膜动脉痉挛,动脉变细(Ⅰ级);后发展为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 (Ⅱ级);再发展会有眼底出血或絮状渗出物 (Ⅲ级);晚期会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Ⅳ级)。
(二)临床分型
1.按发病原因 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在某些疾病中,高血压只是其临床症状之一,此种高血压称为症状性高血压。高血压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或高血压。临床所见高血压,多属于原发性高血压。
2.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 高血压病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
(1)缓进型高血压病:早期多无症状,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症状与血压升高未必一致。从整脊学角度看来,这是急性损伤期的现象,这时候是整脊治疗的黄金时期,此时的血压只是暂时性升高,还没有出现器质性病变。
(2)急进型高血压:也称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人的1%左右。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就是急进型。多见于中青年。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多在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状。视力多迅速减退,眼底见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盘水肿。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减退。有氮质血症。也可出现心力衰竭或高血压脑病。病程发展迅速,死亡原因多为尿毒症。
临床上所谓的高血压危象,是指血压急剧升高引起的严重临床表现,主要为恶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脑病。不管急进型高血压多么急,多么危险,并非从开始就有这种临床表现,在此以前总有一段时间,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只有一些轻微症状。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抓住前面的这个时期把疾病治愈,不要等到后期再去抢救。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很重要。
三、诊断
(一)脊柱特点
高血压患者,从整脊角度分析,应属交感型颈椎病范畴。正如前面分析颈脊神经受压或受刺激,会产生与交感神经受压的相同症状一样。高血压应以颈椎下段,即第4、5、6、7颈椎椎体受压发病多见。
(二)诊断标准及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期
高血压是指临床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正常人的血压有一定的波动。1979年我国采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正常人的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成人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5mmHg,临界高血压指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
1.第一期 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表现。这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最佳时期。如果通过整脊把血压降下来,就不会出现后面的危险情况。
2.第二期 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肥大;眼底检查,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增高。此期患者,通过整脊治疗,尚有一定效果,属最后有效期。
3.第三期 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肾衰竭、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或不伴有视神经盘水肿。
四、治疗
(一)治疗原则
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整复颈椎相关椎体的错位。颈椎整复必须先外敷苦参洗剂,外敷时间在50~70分钟之间,不能过短,经外敷苦参洗剂后再进行手法整复。复位是要摸准错位的椎体及错位方向,手法要轻,不要追求一次完全复位,如复位不成功可在下一次适当延长敷药时间后再复位。
(二)适应证
1.颈椎病引起的高血压。
2.非药源性高血压。
(三)禁忌证
1.药物引起的高血压。
2.心脏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慎用。
(四)手法治疗
1.病人体位 病人取端坐位,双手下垂,两目平视。
2.术者体位 术者紧靠患者立于身后。
3.操作步骤
(1)外敷苦参洗剂40~60分钟,病情重、患病时间长则延长敷药时间,反之则缩短时间。
(2)按第一章第四节颈椎整脊法对患者进行手法整复。
4.疗程 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3~6个疗程可以治愈。疗程与疗程间休息3~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五)注意事项
1.术者在手法操作中,切忌暴力猛扳,以免损伤神经等组织,造成患者的不良反应。
2.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为了防止停止口服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应随着整脊治疗逐步减少药量和服药次数,直至停止服药。停止服药后,需要再治疗1~2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五、疗效
对一期患者,据临床接诊统计97例,有效率超过90%;随着病情加重而治愈率降低。第三期患者和急进型患者,临床未接诊过。
六、典型病例
王某某,女,51岁。就诊时头晕、头胀、血压偏高。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大,检查第4~7颈椎椎体偏歪。手法治疗2周,血压恢复正常,X线及手法检查颈椎恢复正常。停止治疗,观察1年,未见反复。
姚某某,男,46岁,大庆采油工人。头昏、头胀,患高血压多年,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大,当地医院确诊为二期高血压。检查第4~7颈椎椎体偏歪。经整复两周,血压恢复正常。X线及手法检查颈椎恢复正常。观察1年,未见血压异常。
七、背景资料
据1979年我国普查资料,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9%,多数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东方地区比西北地区高;与20年前相比,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渐有增高,但与欧美多数国家患病率在10%~20%相比,则相对较低。高血压是常见病,如此高的发病率,已成为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重要因素,应当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