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根茎子实类(2)
- 名老中医李乾构亲授食疗秘方:药物卷
- 李乾构
- 4970字
- 2017-07-26 15:10:21
西洋参与中国人参市场:据史料记载,中国人参是在宋代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1642年,塞姆德·阿尔活龙根据商人的描述撰写了关于人参的报告。1697年,鲍德伦教授在法国科学院首次宣读了关于中国人参医疗作用的论文,使欧洲人认识到人参的药用。法国牧师雅图斯在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县曾见到人参,以“关于远东植物人参”为题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1714年英国皇家协会会刊上。论文记述了中国人参的外部形态和用途,并附有人参图。论文传到一位住在加拿大魁北克的法国传教士拉弗多神父手上,他仔细研究了从中国寄去的人参植物标本,认为当地森林与远东地区人参产地的自然环境相近,应当有人参存在。于是雇用印第安人到加拿大南部蒙特利尔的森林中去寻找人参,于1716年终于发现了与人参类似的植物。这种植物就是西洋参。不久在加拿大东南部、美国东部也找到了野生的西洋参。受东方市场高额利润的吸引,一时掀起人工采挖西洋参的热潮,并大量投入市场买卖,与我国人参市场竞争。
西洋参在我国栽培成功:西洋参原产加拿大、美国,1948年江西庐山植物园曾从加拿大引过西洋参的种子,并试验成功,但未能扩大发展。真正的引种驯化工作始于1975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全国进行多点试验,取得引种试验成功。1980年吉林集安收获了4年生引种西洋参。此后,吉林、北京、河北等省市建立了西洋参种植基地,使引种产量逐步扩大。国产西洋参现已引种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北京、河北、山东、陕西、云南和福建等地。栽培西洋参一般5~7年收获。药材商品有两种:原皮参——不去外皮,粉光参(去皮参)——刮去外皮。吉林省的栽培西洋参还有红果(吉洋l号)、黄果(吉洋2号)等新品种。
西洋参与人参功效异同:人参甘温,大补元气,西洋参甘凉,补气养阴,润养五脏,而无温燥上火之弊端,被视为补药中之上品。清光绪二十一年前后,慈禧常有脾虚夹湿之疾,太医考虑调摄不宜燥烈,常以西洋参、党参同处一方,外感风热需用人参时也代之以西洋参,在拟定服用香砂养胃丸时,有时也以西洋参取代党参或人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有:“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代之。”
生晒参代替西洋参:生晒参百余元一千克,而一千克西洋参的零售价约为2400~3000元,二药药性相似,是否可用生晒参代替西洋参呢?生晒参,味甘性平,不温不燥,既能补气,又能养津,最适宜津液亏乏而口干舌燥和气血不足而无力的人服用。生晒参性味功效与西洋参相似。平素体质虚弱或老龄人进补、益气养阴时可用生晒参代替西洋参,但人参不可随意代替西洋参。
专家提醒
1.西洋参和中国人参虽然同科同属,但在药性功能上有很大差异。西洋参的化学成分与人参不同,因此形成西洋参与中国人参在医疗功效和应用上的差异,二者各有特色,不可替代。
2.西洋参反黎芦。
3.西洋参性属寒凉,能伤阳助湿,中阳衰微及胃有寒湿者不宜多服。
4.感冒咳嗽或急性感染有湿热者,也不宜服西洋参。
5.曾有口服西洋参致过敏反应1例的报道,应适当注意西洋参不良反应。
6.西洋参为益气养阴药,婴儿、身强力壮的青壮年,以及元气不虚、形症俱实的患者,忌用西洋参。
党参
——补气健脾
主要成分:甾醇类、糖苷类、生物碱、含氮成分、挥发性成分、三萜及其他类成分、磷脂、多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或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脾、胃、肝、肺经。
功效主治:补中益气,生津养血,润肺化痰,和胃止呕。
主治肺燥咳嗽、胃虚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风湿痹痛、脱力劳伤及病后体虚等症。
用法用量:10~30克,水煎服,亦可入丸、散、膏剂。
或煮食或浸酒服。
【药用验方】
党参牛肉汤:牛肉500克,党参30克,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生姜10片,红枣10粒。制法:以上汤料洗净后,一起放在汤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慢火煮2小时,调味后可食用。本方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温中的作用。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营养不良者,或产后贫血等症。
党参鸡蛋羹:明党参30克,当归15克切细,煎水300毫升,鸡蛋2个,打碎与药液搅和均匀,在饭锅上蒸熟食。本方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适用于体乏无力、贫血头晕等症。
党参炖羊肉:羊肉500克,党参30克,当归30克,红枣10粒,陈皮5克,生姜10片。羊肉出水,洗净,切成块;陈皮浸过,去白;红枣去核。将各用料一起放入汤锅中,加适量清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约煮两小时,调味即可食用。本方具有益气补血、温中散寒、理气开胃的作用。适用于虚劳羸瘦、畏寒肢冷、头晕乏力等症。
党参升压汤:党参30克,黄精20克,当归15克,枳壳15克,升麻10克,天麻10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具有补益气血、驱风宁神的作用。主治眩晕乏力等症(贫血性、感染性、直立性、原因不明性低血压服党参升压汤有较好的疗效)。
党参升白汤:潞党参30克,黄芪20克,花粉20克,鸡血藤30克,水煎二次,取300毫升,分3次温服,连续30天。本方具有补益气血、升高白细胞的作用。主治由肿瘤放疗、化疗所致的造血功能障碍、白细胞减少等症。
【传说趣事】
党参出上党:党参的“党”为地名,为古时上党的地名,即今山西省长治市及长子、屯留、壶关、潞城、黎城、襄垣、平顺等七县一带地方,属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之南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分设三十六郡,设有上党郡。唐武德初年,将上党改为潞州。
党参与人参功效异同:党参与人参均为补中益气要药。但党参的补益作用次于人参,故一般补益剂中,大凡用人参补气者,皆可以党参代之。由于党参较人参补益力弱,故用量宜大,一般可为人参用量的2~3倍。人参补气,无补血之功;党参为气血双补之佳品。尤其可贵之处,党参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
专家提醒
1.党参最适用于虚寒证,实证热证不宜应用党参。
2.党参反藜芦,党参与藜芦不能同用。
3.党参常用量为10~30克。但用量过大(每剂超过60克)有可能出现心前区不适和心律不齐,其症状在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黄芪
——补气固表
主要成分: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三萜皂苷、核黄素、叶酸、有机酸、香豆素、β谷甾醇、胡萝卜苷,羽扇豆醇、单糖、多糖、氨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P、正十六醇、胆碱、甜芳碱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
功效主治: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退肿,托疮生肌。主治肺脾气虚咳喘、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气虚自汗、气虚水肿尿少、气血虚所致疮疡难溃或溃久不敛、气血不足之贫血、气虚血滞之偏枯等症。
用法用量:15~30克,水煎服,大剂量可用至30~60克。
亦可入丸、散、膏剂。固表止汗,利水托疮用生黄芪;补气升阳用蜜炙黄芪。
【成分功效】
黄芪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在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方面表现出多种生理活性。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增强,促进各类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及成熟过程,促进骨髓造血功能。黄芪煎剂可显著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DNA合成,加快有核细胞分裂过程,明显提高小鼠血浆和组织内cAMP和cGMP的含量,促进蛋白质更新。黄芪对人及动物有利尿作用。对肾毒血清性肾炎大鼠,黄芪粉能显著减少尿中蛋白量,使肾脏病变减轻。黄芪还能增强体质和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改善心脑及肝肾功能的作用。
【药用验方】
北芪炖鲈鱼:鲈鱼l条(重约500克),黄芪30克,料酒、精盐、葱段、姜片、生油、鸡精少许。制法:将黄芪浸润洗净切片。将鲈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入油锅煎至金黄色,锅中注入适量水,加入鸡精少许,再加入黄芪、料酒、盐、葱、姜,旺火烧沸,撇去浮沫,改为小火炖至鱼肉熟烂,拣出黄芪即成。具有补气养血、健脾行水的作用。适用于脾虚食少、乏力、眩晕、心悸、健忘、面色无华,还用于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慢性白细胞减少症、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意外、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及周围神经麻痹等症。
补虚正气粥(《圣济总录》):炙黄芪30克,人参3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制法:先将人参、黄芪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入砂锅煮沸,后改用小火煎成浓汁,取汁后,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取二汁,去渣,将二次煎汁合并,分两份于每日早晚用粳米加水适量一起煮粥。粥成后,加白糖调味,稍煮即可。每日1剂,连服l周。本方具有益气固本的作用。适用于年老体弱、元气不足、面色白、身倦肢乏、动则自汗、易于感冒、大便溏薄等症。久服大补元气、延年益寿。
黄芪茶:生黄芪15克,大枣10枚。水煎代茶饮。本方具有增强体质,增强人体肌表的防御功能,提高预防外感性疾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感冒的人,有较好的防治感冒作用。
黄芪补血饮:黄芪30克,当归10克,山慈菇10克,甘草5克。将上述药材一并放入砂锅内,文火煮沸约30分钟后去渣取汁备用。本方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适用于肿瘤术后气血虚弱而头晕眼花、体乏无力等症。
补气升陷汤:黄芪6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升麻10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葛根15克,枳壳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3个月。本方具有补气升陷的功效。主治内脏下垂等症。
益气补血汤:黄芪30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茯神15克,鸡血藤30克,生姜、大枣、炒白术、陈皮各10克,砂仁3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本方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主治气血不足之贫血,症见面色苍白、乏力神疲、动辄心慌、头晕目眩等症。
补气止汗汤: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杭芍15克,浮小麦30克,桑叶20克,生姜、大枣、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周。本方具有补气止汗的功效。主治气虚自汗等症。
益气清热汤:黄芪30克,龟版15克,青蒿10克,功劳叶15克,当归10克,甘草6克。先将黄芪、当归、龟版用沸水煎煮30分钟后,再放入青蒿、甘草、功劳叶煎10分钟,取药液300毫升分早中晚温服。本方具有补养气血、清虚热的功效。主治无明显原因的低热、功能性低热等症。
【传说趣事】
黄芪名称的缘由:相传古时有一位名老中医,名叫戴糁,擅长针灸,为民解除疾痛,受到老百姓的称赞。他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而献身。老人形瘦,面黄肌瘦,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芪”。
黄芪的别名称“王孙”:唐代诗人王维在《山中送别》诗中的诗句曰:“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里的“王孙”并非指人,而是指一味中药——黄芪。
黄芪治遍身水肿医案:清·陆以湉《冷庐医话》记载一例医案,海宁许珊林治山阴王某患肿胀,自顶至足皆肿,气喘声嘶,大小便不通,危在旦夕。许大夫用黄芪四两,糯米一酒杯,煎一大碗,病人服完而喘平,小便大通,肿亦随消。继加祛湿平胃之品,调治两月后,独脚面有钱大一块肿胀不消。后来更换了医生,极力诋毁前面所用方法,改为迭进祛湿猛剂,竟使病人渐至危殆。许大夫仍以前方挽回,服用黄芪至数斤,最终使脚面之肿全消而愈。许大夫单用黄芪就治愈了王某的遍身水肿,正是因为黄芪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黄芪治愈王太后中风案:《新唐书·许胤宗传》中记载:许胤宗在他初任新蔡王处兵参军之职时,有王太后患中风病,口噤不能讲话,脉象沉得几乎摸不到。许胤宗精于医道,认为太后所病为阳气虚,气血不能流通,由于已不能进汤药,就用黄芪、防风二味药煎出几十斛热汤,置于太后床下,以药之蒸气熏口鼻、皮肤。御医们如法使用,顿时满室药味弥漫,一昼夜许,王太后逐渐苏醒,能够言语,后来渐渐痊愈。这则故事则说明,黄芪治气虚血滞引起的中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疗效显著。
专家提醒
1.黄芪味甘性温,宜于气虚阳微患者。若表实邪盛,湿毒内蕴,气机壅滞,痰食郁结,疮疡肿毒初起及其他阳证和实证,均不适宜用黄芪。
2.黄芪适用于脾胃虚弱的食欲不振者,若因饮食过多而引起食积证的食欲不振者不宜用黄芪。
3.注意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应用。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蜜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
4.黄芪中含糖类及淀粉类较多,应注意防潮、防蛀、防霉,应放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