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

人生中有高潮,也有低谷;生命中有彩色,也有灰色,甚至是黑色,有一些可以与人分享,但总有一些需要我们独自面对。尤其作为女人,更需要有一种独自面对的姿态。父母终将老去,呵护不了你全部的岁月。你要成为吸引爱人关注的人,而不是时时、处处以他为中心,围着他转。女人啊,要做一棵大树,独自面对风雨,不要依赖任何人,一个人也能光芒万丈,一个人也能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学会用独立的姿态面对生活吧,勇敢、睿智、成熟将会成为你的本钱。

世界太吵,需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曾经有团队作过这样一份调查,随机找到1000位学历、职业都各不相同的女性,然后发给每人一张白纸,让她们依次写下自己人生中曾经遇到的困难和不如意之事。有关这份调查的答案五花八门,女人们思索的时间也非常短暂。有人说,自己遇见的最大阻碍,是没有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有人说,自己之所以混得普普通通,是因为长得不够漂亮,得不到更好的工作机会;还有人说,自己缺乏名师指路,所以一直没有找到人生的目标;而一些已婚的女人则认为,结婚前没有睁大眼睛,没看清枕边人的种种缺点,是自己一生最后悔的事情。

在这一次调查中,80%以上的女人将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归结为外在因素,只有不到20%的人认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接下来,做问卷的人又针对这20%的女性,提出了如下问题:请问,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这一次,女人们思索的时间稍微长了一些。有些人犹豫着写下“需要减肥”“学会化妆、打扮”等字样;有些人沉思良久之后,认为自己理应更勇敢主动一些;还有一些人,则觉得自己应该继续“充电”学习,在未来的晋升中夺得一席之地。

在这近200人中,唯有一个看上去温柔沉静的女孩儿,在纸条上写下:“我现在不能立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对自己还有一些疑问。现在,我需要一点时间,和自己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

且不说这个女孩儿写下此答案的用意是什么,现如今,无数攻略都在教女人怎样打扮得更加漂亮,怎样说话做事更有分寸,怎样铆足力气冲向事业的更高峰,甚至怎样用尽心计去寻找一个好的伴侣,却鲜有人提醒世间女子,在做这些事情之前,应该静下心来,站在镜前好好看看自己。

镜前的这个女子,她的眼中为何会流露出迷茫之色?她在前进的道路上是否尚有疑惑未解?她对现在的生活可否真心满意?她可知自己即将去往何处,又将以何种方式到达彼岸?

独立的女子,一定会流露出对自己坚信不疑的眼神,但这“坚信不疑”的前提,应该是对自己的充分了解和信任。古人常说:人生若能得一知己,则百死而无憾。可见对于人生而言,“知己”实在重要、难得。可在许多时候,读懂他人容易,了解自己却甚是困难。对于女子而言,读懂自己这回事儿,往浅了说,是了解自己梳什么发型合适,穿什么衣服漂亮,化什么样的妆得体;往深了说,则是客观评价自己的性格、行为,知道什么可为,如何为之,甚至可以发现自己究竟还有多少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

从这点来看,女人要读懂自己,客观最重要。许多时候,我们想的事儿和真正做出来的事儿,是不大一样的。年轻女子最易犯的毛病就是过于高估或是低估自己,而这种对自己错误审视的外在表现,就是自暴自弃,又或是极度高傲,这都是没有好好认识自己造成的。

青春期的女孩太容易受到诱惑,她们心思细腻,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往往分不清幻想和现实,既天真又迷惘。这样的女孩纯真、可爱,却也不够独立。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中的有些人不会忽然“开窍”。

贺舒婷在她那本名为《你凭什么上北大》的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件事。

在她高一的时候,日子过得浑浑噩噩,上课不是睡觉就是聊天、看漫画,甚至把老师气哭。到了高二之后,她突然奋发图强,换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对待人生。但那时,她也只是单纯地觉得,自己一辈子不该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下去。

努力一段时间后,贺舒婷在一次月考中考了年级第12名,她觉得还应该更努力些,不过这个成绩也算差强人意,起码比高一的时候要好得多。

当时,在贺舒婷的班上有一个瘦瘦小小的女生,她戴着一副黑边眼镜,整日趴在书桌上刻苦学习,无论什么时候,她总是班里第一个来,最后一个离开的人。贺舒婷并不喜欢这样的学生,她对这个女生一直持有一种莫名的排斥情绪。她总觉得,这样的女生只知道死读书,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自己不过没有她那么勤奋,自然没有她那么好的成绩。

直到有一天,贺舒婷从班主任的口中听见了这样一段话:“有些人以为自己很聪明,看不起那些刻苦的同学,总觉得人家是先天不足。可是我想说,你只是懦弱!你不敢尝试!你不敢像她一样地去努力,因为你怕自己努力了也比不上她!你不去尝试,是因为害怕失败……”

这句话就好像一记猛锤击中了贺舒婷内心最脆弱的地方——“懦弱”。她发现,班主任的话很有道理。长久以来,她一直自甘堕落,一直不敢铆足劲学习,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勤奋,不想勤奋,而是自心底里感到害怕,害怕自己没有天赋,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达到既定目标。

贺舒婷决定尝试着改变这种现状,当了解了自己的真实内心之后,她依然不敢给自己一个确切的承诺,而是给了自己一个月的限期,一个月后,若是所有的努力能够得到回报,她才敢敞开心扉,面对真实的自我。

现在,当人们再见贺舒婷时,可以从她的双眸中见到坚定的目光,从她的嘴角见到自信的微笑,她的脸庞虽略显青涩,但听其谈吐,已能隐约窥见一种特别的独立精神。

女人若能静下来好好倾听自己,便能更加准确地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的女人无论遇到什么麻烦,都会微笑着努力解决,因此也甚少对生活产生不满;这样的女人会有更多的时间和心情去反思人生,去追寻更广阔的天空,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人生是一场和任何人无关的修行

还记得“小婉君”金铭吗?在她十来岁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她会走上演艺道路,可金铭作出了一个让大家惊诧的决定——当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数年之后,金铭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梦想的大学。见证了她的聪慧和努力之后,大家都习惯地称她为“才女”,并对这个梦想着成为外交官的“童星”充满了期待。然而,毕业之后,金铭却再次没有按照周围人的期望选择她要走的路,她经过充分思考,重新选择了从事演艺事业,并主动要求到煤矿文工团工作。

新的工作让金铭有了更多的全新体验,这些珍贵的体验,她的其他同学从未有过。她曾下到距离地面大约500米的井下为矿工师傅们演出,也曾在国外的演出中兼任数门外语的翻译,还主动要求饰演一些极具挑战性的角色,比如变态杀手。

很显然,曾经稚气的“小婉君”已经长成一个颇具韵味,并令人惊艳的大姑娘。她的身上,始终散发着与其他女星完全不同的知性气息。金铭似乎从不愿按照他人的期许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这完全基于她对自己的充分了解,以及对自我气质的完全掌控。

金铭认为,她的童星生涯给她的人生带来了颇为丰厚的体验。关于这点,她是这样对外界说的:“我童年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很多。同年龄的孩子在玩的时候,我在工作。但是我所体验到的东西,是他们成长之后,或者说大学毕业、工作之后,要很多年才能积攒到的。”

金铭真正做到了“我的人生我做主”。若说人生如戏,金铭在这段戏中也完全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角色,而她的独立、知性、优雅,也成为她较其他演员更独特的标志。

人生是一场和任何人无关的修行,这绝不该仅仅是句空话。女性之美,也实不该千篇一律,一个大花园中,百花齐放才更绚烂可人,若是单有一丛牡丹,或是一片玫瑰,美则美矣,然时日久了,难免让人审美疲劳。在充分读懂自己之后,学会提升自我,应该成为每位女性的必修课。

所以,每一个女人,都应将自己当作人生的主角,细心品味角色,挖掘角色潜力,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与此相反,女人若是将自己当作人生配角,总觉得自己微乎其微,随着时间的流逝,便会真的逐渐失去个性,成为他人故事中的陪衬。

无论你拥有如何精致的脸庞,如何完美的身材,都需要不断发掘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灵性,并一定要在精神上创建一个独立的自我。

那些内心强大的女子,拥有真正与男人一样的平等独立之思想。她们中的有些人,也许没有大房子和豪车,没有合意的结婚对象,甚至被人称作“黄金剩斗士”,但她们所做的每件事都随性、合意。这样的女人,并不会因为钱而嫁给自己不爱的男人,也不会因为世人的目光离开所爱的男人,更不会为了追随身外之物扭曲自己的心灵。

因此,无论你是否会拥有一位护花使者,让自己独立都是生命中的首要之事。独立的女人不但可以修炼出完美的气质,还可将各种负面情绪抵挡在外,最终活出最真实、最迷人的自我。

缘聚缘散,坦然视之

电影《廊桥遗梦》的女主角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为女人们上了一堂关于取舍的精彩课程。电影中,已婚的弗朗西斯卡与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爱得难舍难分,在丈夫的车上,她险些下车奔向罗伯特的怀抱,但最终为了孩子忍痛选择了分手。多年之后,弗朗西斯卡过世了,在遗嘱中,她要求儿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在与罗伯特相恋的桥畔。弗朗西斯卡在爱情与家庭的权衡中,舍弃了爱情,将一生奉献给了家庭。影片最感人的就是这理智的放弃,因为舍得放下的女人,比舍得付出的女人,更让人佩服。

婴儿降生之后不断地“得到”:得到生存权利,得到独有的名字,得到一个小小生存空间,得到母爱、父爱,得到亲人的抚养与关怀,得到亲朋好友乃至邻居的疼爱与关注,得到属于自己的“财产”——玩具,得到爱好与兴趣,得到小伙伴,得到读书的机会,在家庭经济能力许可范围内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上学之后还可以得到一个准社会角色,得到尊严。步入青年后得到青春,得到异性的垂青,得到志同道合的知己,得到锻炼的机会。进入社会之后得到一份工作,得到属于自己的住所,得到一个爱自己的异性,得到家庭,得到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越来越少,“失去”登场,一点点地取代“得到”,你开始抱怨人生的不美满。首先失去年华与容貌,然后失去理想与梦想……中年之后“失去”更是接踵而至:失去青春,失去健康,失去激情,失去冲动,失去好奇,失去锐气,失去快乐……直至失去自我,变为生活的奴隶。

谁能说清何为得何为失呢?得与失在我们心中,只有一线之隔。我们以为“得”就是得意,以为“失”就是失意。

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意在其中。秦王统一六国,兼并天下,也能失意于其间。大约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增加,也不觉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苦,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

人生没有绝对的事。在某些时候,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而且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要多。

英国伟大诗人弥耳顿,最杰出的诗作是在双眼失明后完成的;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自己的才华用到极致的奇人。他们被称为“世界文艺史上三大怪杰”,一个是盲人,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

他们之所以有那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常心,不计较利害得失。科学家贝佛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于逆境下作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其实,“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正视现实。不要感叹命运多舛,命运向来都是公正的,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当你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此说来,得意何尝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尝不是得意之故呢?

人生最大的得意或失败,都无法由自己来左右。人生最大的“得”,应该是“生”,从父母那里得到生命,不就是最大的“得”吗?若没有这个“得”,就没有以后的“得”,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应该是“死”,当这一刻来临,我们将随之失去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不是最大的“失”吗?这最大的得与失,我们尚且无法掌握,又还有什么得失好计较呢?

现实中,很多女人为了得到完美的婚姻,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了雕塑家,把男人当作纯白的原材料。

就算是最有智慧的近乎完美的女人,尽管手中有刀和颜料,心中有理想,有偶像作参照物,一样雕刻不出完美的男人:他不是太有钱就是太没

钱,不是学问多得迂腐就是胸无点墨。太有钱,会让感情增加诸多不确定因素;没有钱,爱情大厦会坍塌。迂腐就是呆,学问太浅又会被时代淘汰。

林青霞和秦汉的爱纠缠了将近二十年,最终还是分手了。林青霞说:“因误会而相识,因了解而分手。”她再也无法把秦汉雕刻成她心目中的男人了,经历了几次分分合合,她一直没有放弃对秦汉的塑造,可是,秦汉依然是秦汉。所以,她选择了放弃。而她的现任丈夫,服装大亨邢李塬,不需要她做雕塑家,只需要她负责一世的美丽和做好女儿的母亲即可,所以,她很幸福。

女人都喜欢“求全责备”,实际上往往是“求全则毁”。是你的,不必力争,自会得到;不是你的,即使千方百计取得,也会随风而逝。如果刻意而为,既荒废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何苦!

没有人能一直得到,正如没有人能一直失去。既然人生充满得失,何不从缺憾中体味圆满?

没有分离的思念,怎能领略相聚的幸福?

没有经历过被出卖的痛苦,怎能领会忠诚的可贵?

没有品尝过失败无奈的滋味,又怎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没有遭遇病魔的袭击,怎能体会健康的重要?

在纷纷扰扰人世间,能够拥有,能够相聚,彼此忠诚,长相厮守,不正是一种圆满吗?

女人,应该学会享受孤独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不甘心孤独的生活了,每天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生怕自己一旦有空闲就会患得患失。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孤独有时也是人生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享受孤独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享受孤独呢?不同的女人,有不一样的答案。

有一些女人从热闹的大街上,来到空无一人的田野,欣赏迎着太阳开放的花儿,小草在自由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这个时候就会感觉到清新的宁静;有一些人远离了家庭琐事,来到安静的沙滩上,捡着自己喜欢的鹅卵石,觉得非常开心;有的人从吵吵嚷嚷的聚会中走出来,来到小树林,躺在草地上,感受微风和泥土带来的清凉;有一些女人在失恋的时候,爬上泰山,静静地坐在岩石上,看着浮云流动;也有一些人喜欢关紧大门,一个人在房间听音乐聊天、玩游戏……

很多人都在抱怨人生太孤独。但当自己学会享受孤独之后,就不会再害怕孤独。这个时候就会觉得孤独不再苦闷,反而让自己看到了真实的自己。

享受孤独,其实也就是享受人生,享受生活。人生下来原本就是孤独的个体,这个世界本就是“孤儿院”,我们最后都要学会享受孤独。

在古代,人们崇尚“慎独”。这是儒家修养的一种高境界,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个是你自己有一种想法没有去实施,别人就不会知道;另一个是做的事情别人不知道。

凡是那些“慎独”的人都是能成大事的人,也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自律性很高的人,他们能在孤独的时候去思考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孤独的时候,享受宁静又有意义的时光就是“慎独”带给我们的快乐。

许多人抱怨生活压力太大,感到烦躁,埋怨不得清闲。于是,追求清静成了许多人的梦想,但同时又害怕孤独。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只要能暂时放下心中的惦念,真心体味,孤独也是一种清静,而且这种清静更有价值。

孤独是一种享受。在这喧嚣的尘世之中,要保持心灵的清静,必须学会享受孤独。孤独就像个沉默寡言的朋友,在清静淡雅的房间里陪我们静坐,虽然不会给我们谆谆教导,却会引领我们反思生活的本质及生命的真谛。孤独时我们可以回味一下过去的事情,以明得失;可以计划一下未来,未雨绸缪;可以静下心来读点书,让书籍来滋养干枯的心田;可以和爱人一起去散散步,弥补一下失落的情感;还可以和朋友聊聊天,古也谈,今也论。

孤独对于女人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感受。当我们想要躲避它时,表示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它的存在。此时,不妨关上门窗,远离外界的喧闹,一个人独处,细心品味孤独的滋味。坐在桌前,焚一炉檀香,冲一杯咖啡,翻一本喜爱的图书,感受久违的纸墨清香。当然,如果你愿意,尽可以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那里沉思,思考人生,回忆大脑中存储的一切。如果你愿意,可以什么也不想,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待上一会儿,让大脑暂时处于休眠状态。

孤独正像梁实秋先生所描绘的那样:孤独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孤独。在这孤独中,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孤独对于女人来说是知心好友。在心烦时,它不会打扰我们,也不会对我们有所求。热闹需要外求,而孤独随时与我们同在,在我们需要时,它便轻轻地来到我们身边,静静地听我们倾诉。它能为我们保守秘密,虽然它无言无语,却能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它不会对我们指手画脚,却能让我们以更加自信的步伐迈出人生的下一步。

孤独,是一首诗,一道风景,一曲美妙的音乐。所以有位哲人认为:其实孤独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所有人类的不幸,都是起始于无法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房间里。

做一个不特立独行,不妥协于世的女人

奥黛丽·赫本是英国著名的女演员,她一生一共获得了五次奥斯卡女主角提名。1998年,她被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三名。

但奥黛丽的一生算不上幸福美满。她出生在富贵的家庭中,母亲有皇室血统,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她家境殷实。但是因为父母性格不合致使他们经常争吵,在她六岁那年,父亲丢下了她和母亲,还有另外两个哥哥。在缺失父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奥黛丽一生的遗憾和阴影,这对她以后的婚姻有很大的影响。

之后,整个欧洲都陷入了战火中,简单来说,她的童年就是在缺失父爱和战火中度过的,并伴随着食物匮乏和病痛的折磨。

对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是侵略者的一贯做法,德国纳粹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占领了所有的学校,开除了很多“不合格”的教师,教科书都换成了宣传德国纳粹的教科书,学生们被逼着学习不喜欢的德语和德国史。在这个时期的奥黛丽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寄托,那就是音乐。她在音乐中忘记战争的痛苦。虽然德国禁止了非德国和非奥地利音乐,但很多音乐大师的作品是没有被禁止的,这些音乐给奥黛丽带来了精神慰藉。

音乐也擦亮了奥黛丽梦想的火花,这让她在艰难的环境中露出了笑容。战争结束之后,奥黛丽开始了自己的芭蕾舞梦。但很不幸,战争已经让奥黛丽错过了最佳学习时期,而且她的身高超出了芭蕾舞演员的要求。芭蕾舞老师告诉她,她没有办法学习芭蕾舞了。

奥黛丽这个时候并没有妥协,而是在悲痛中思考自己应该走什么路,在认真思考了很多天之后,她决定走上演员这条路。奥黛丽是一个不特立独行,不妥协于世的女人,之后她也走进了婚姻,也顺利怀上了孩子,但不幸的是,这个孩子不小心流产了。这让喜欢孩子的奥黛丽悲痛不已。她开始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拍摄电影上,在工作中忘记痛苦。

奥黛丽说:“珍惜生活,不管发生了什么,不管遇见谁,都要享受这次经历。我认为,过去的经历让我懂得珍惜现在。我不愿在对将来的忧虑中蹉跎眼前的时光。”

奥黛丽的笑容是最美丽的笑容,是不特立独行,不妥协于世的笑容,在战争之中她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在得知梦想无法实现的时候,她坦然接受,开始寻求下一条道路。她在这条路上绽放出了自我,她不仅长得漂亮,也活得漂亮。

保持本色的女人是独立的,她们从来不会忽略自己的存在,她们会静下心来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听从内心的女人,并不是自私的表现,而是对自己本色的一种保持。她们会发掘自身潜在的魅力,无论是鲜明的个性,或是独特的气质。她们只听从内心对自己的安排,而不被别人的议论所左右。

在美国,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女主播,她刚走上社会的时候选择了当一个影视演员,因为她认为这样可以让很多人喜欢她,可她怎么演都演不好,只能给人跑跑龙套,后来一位导演问她:

“你从小的梦想是什么?”

“小时候我想当个主持人。”

“那你为什么选择了来演戏?”

“我认为这样更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不,孩子,你错了,当一名主持人同样可以受到大家的欢迎。”

她听了导演的教诲,决定保持本色,做了一名主持人。结果她成了纽约当时最受欢迎的女主播。

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保持自己的本色,那么,不管走到哪里,你都是落落大方的,像雪地上的阳光清新明亮。那时,最耀眼的明星就是你。

当你准备为爱而改变的时候,当你决定听从大多数人的意见的时候,请你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吧,只有这个声音才是最值得你倾听的,因为这是你魅力的源泉。

聪明女人不会刻意去自我标榜,她们尊重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即使人人都在追逐同一种标准,聪明女人也会只听来自内心的声音,这才是她们的风格和魅力。

才华,是“独立”最华丽的衣裳

才华可以让女人永远美丽,因为它是女人最华丽的衣裳。女人要多读书,让书籍滋养心灵,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美丽的女人。

有人说:“书,是女人最好的饰品。”因此,无论有多少个理由,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期待精彩人生的女人,是一定要看书的,而且看得越多越好。因为书会使你从骨子里提升品位,教你如何做一个知性女人。

从《京华烟云》到《青花》,温婉的赵雅芝一直光彩照人,有谁想到生于1954年的她那时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呢?岁月流逝,风韵犹存,那份婉约的书卷气,令人怦然心动,仿佛她真是那西湖岸边的白娘子,可以演绎不老的美丽。

在娱乐圈里说到知性美,无疑要提到刘若英。她不仅是歌手,亦是创作人,她作曲、写歌,还尝试文学创作。她虽没有非常漂亮的脸蛋,却像她的绰号“奶茶”一样,美得含蓄而富有韵味。

注重内在知识的丰富、智慧的修养对女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每天多读一点书,你的心灵便会多得到一点滋润。红颜易逝,但智慧可以永存。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书籍更是女人的最佳滋养品。读书带给女人思考;读书带给女人智慧;读书会使女人空荡荡的漂亮大眼睛里变得层次丰富、色彩缤纷;读书教会女人在笑的时候笑,在忧伤的时候忧伤;读书还使女人明白自身的价值、家庭的含义,明白女人真正的美丽在哪里。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培根在《随笔录·论读书》中写出了读书的益处。晚清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借用三句宋词概括了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由此可见,读书学习只有甘于孤独,不怕孤独,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能到达“灯火阑珊”的境界。

作家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一文中说到女人化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的化妆是涂脂抹粉,表面上的工夫;第二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保证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这样她的皮肤会得以改善、精神充足;第三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乐观生活、心地善良。因为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才是女人永远美丽的根本所在。

喜欢读书的女人,内心是一幅内涵丰富的画,文字可以书写性情、陶冶情操。喜欢读书的女人常常是有修养、有素质的女人。一个女人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她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表露出来的优雅气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岁月的流逝可以带走姣好的容颜,却无法带走女人越来越美丽和优雅的心灵。书籍,是女人永不过时的生命保鲜剂。

如果给整个世界的美丽打十分的话,没有女人,那将失掉七分色彩;女人有十分美丽,但如果远离书籍,将失掉七分内蕴。读书的女人是美丽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的内容会化成营养滋润着女人,由此女人的面貌开始焕发出迷人的光彩,那光彩优雅而绝不显山露水,那光彩经得起时间的冲刷,经得起岁月的腐蚀,更加经得起人们一次次的细读。正因为如此,你将不再畏惧年龄,不会因为几丝小小的皱纹而苦恼。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颗属于自己的智慧心灵,有了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会书香四溢。

书是女人永恒的情人,它不弃不离,始终如一,永远都在奉献,从不索取回报。才华是女人保持个人魅力的法宝,让皱纹迟到,让青春不老,是每一个女人心中的梦想。让女人青春不老的法则就是:多读书,让心态年轻起来。一个与时代同步的女人,一定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人,书会让她从内而外都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有才华的女人是美丽的,美得是那么的别致,即使不施脂粉也是优雅淡泊、气度不凡;读书的女人是成熟的,追求物质上的简单生活,灵魂中却有繁杂的要求。这样的女人身上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因为她知道什么可以放弃,什么必须坚守。只有成熟的女人,才独具内在气质和修养,才会有自信,才会有岁月遮盖不住的美丽。这是从内到外统一和谐的美丽,是岁月也无可奈何的美丽。

读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内涵,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读书应当从何处开始呢?

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有些书籍或者也可能给你一种提示,指明方向,但要取得真正的进步,还是要靠自己继续修炼。同时,也没必要迫于当时的潮流去读一些晦涩的,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书,与其盲目跟风,不如找些你自己喜欢的书来读。

女人们天生感性,不爱读晦涩难懂的哲理书、残酷的军事书、枯燥的营销书,也是情有可原。其实只文学一类,读通了,也大有天地。只要细心去体味,文学之中也不乏人生哲理、征战攻伐。文学是一个窗口,女人可以通过它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

著名女作家毕淑敏说:“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显出来了。”

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是女人立世的根本,不管你的理想是在事业上的成就还是在家庭中的位置,智慧和内涵都是最好的基础。

魅力女人总是充满书卷气息,有一种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品位,有一种无须修饰的清丽、超然与内涵混合在一起,像水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迷人。女人一定要书香气十足,多读好书。

岁月会为有才华的女人带来皱纹,却夺不去她的睿智和善良;岁月会为有才华的女人带来白发,却带不走她内在的魅力和修养。岁月可以夺走一切,却夺不去那颗宽厚、智慧、纯真、善良而又骄傲的心,在人生旅途上,读书的女人会走得更加从容,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