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滢《实验心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3版)
- 圣才考研网
- 8字
- 2020-06-24 17:23:57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1章 引论
1.怎样理解实验心理学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
答:心理学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从根本上讲,都是实验科学,实验乃科技之母。实验心理学是将实验研究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各个领域的一个心理学分支,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具体分析如下:
(1)认知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但是,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内部的心理过程,只能依靠输入和输出的东西推测内部发生的过程。因此,认知心理学特别依赖于实验方法。
(2)构造主义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都运用实验室实验法,主要研究与生理心理学相关的感觉、注意、知觉等,只是他们分别强调研究心理的构造和心理的机能。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是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尽管没有采用严格的实验验证,但弗洛伊德本人是个实证论者,认为每一件事情都有原因,试图在对梦的解析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从而建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4)人本主义心理学,也不是仅仅在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中产生的,而是在做了大量调查工作之后,才得出的结果。
19世纪中叶开始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这对于心理学来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百多年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实验的方法不仅用来研究心理过程,而且用来研究个性和意识,甚至用于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因此,研究心理实验方法的实验心理学,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由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也要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所以,实验心理学也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
2.实验与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实验的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在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它能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因果性的说明。观察的方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通过直接观察或者借助仪器观察而搜集事物信息的方法。
实验法与观察法的不同之处在于:
(1)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观察只能等待所要观察的事物出现时才能进行,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察。
(2)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观察法则不能。
(3)实验法所得资料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观察法所得资料不易进行定量分析。
3.什么叫做自变量的混淆?怎样避免自变量的混淆?
答:(1)自变量混淆的定义
自变量混淆是指由于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从而导致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变化的现象。
(2)避免自变量混淆的方法
避免自变量混淆的方法应从刺激的控制方法和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两方面进行考虑。
①刺激的控制方法
a.对于自变量必须给以清楚的操作定义。
b.检查点的确定,对于连续的自变量,所选检查点的数目要足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一般为3~5个。
c.自变量的范围,对于连续的自变量,选择检查点的范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d.对呈现仪器的控制。
②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
a.用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b.用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c.用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
d.用随机化法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随机化法不会导致系统性偏差,能够控制难以观察的中介变量(如动机、情感、疲劳、注意等)。
4.举出几个实验范式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应用,提出它们的理论设想。
答:实验范式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它的设计一般是为了使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以及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或新提出来的概念。
典型的实验范式有:
(1)斯楚普测验(stroop test)
①在斯楚普测验中使用一系列颜色词,但词义与书写该词的颜色不匹配。例如,“红”字用绿色写。实验中当要求被试尽快说出字的颜色时,被试常常自动地首先把字读出来了,这就是颜色命名的过程与读字过程的竞争。由于阅读是一种自动化过程,因此人们倾向于先读字,这样,字义的自动加工过程就干扰了有意的颜色命名的过程。
②斯楚普测验最初是研究言语过程的一种实验范式。后来研究者通过稍加改动将它广泛应用于个别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大脑左右半球差异等领域。近年来,人们又将斯楚普范式应用于记忆、无意识知觉的研究中。
(2)加工水平效应(the level effect of processing)
①非随意学习中,要求被试回答有关单字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要求进行不同水平的加工。后来的记忆成绩是不同水平加工的函数。深层的有关意义的加工导致最好的保持,其次是语音的加工,最差是字形的加工。
②加工水平效应主要运用于记忆研究领域。
③Craik等人认为,短时记忆中复述的性质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机械复述(即死记硬背)对回忆帮助不大,只有涉及意义的复述才会导致良好的记忆。加工水平范式正是上述思想的体现。
5.怎样理解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不似物理学的规律?
答:以认知心理学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1)认知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主要潮流曾大大推动了心理学的前进,但是认知心理学仅强调用计算机程序来类比人的心理过程,即仅仅从软件层次上来进行类比,而不涉及硬件,不涉及产生心理过程的大脑。这表明它遵循的是信息论的思想,即只强调信息本身,而认为信息的载体是无关紧要的。这是一种只强调形式而不重视物质本身的倾向或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已获得成功,它对物理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都给予统一的描述和解释。但是,几十年来,这种方法已使人工智能不时陷入困境,它应用于心理学的局限性也愈来愈明显。
(2)在知觉、注意、表象、记忆等基本过程中常常出现对立的观点和流派而看不到解决的前景。心理学可能应当从生物学中得到启发。生物学的知识依赖于对千百万种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研究,每种生物生存的环境又千差万别。因此,仅仅在最抽象的和质的水平上才能谈论生物学的最一般的规律,许多生物学的规律都只适用于单一的物种。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既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又受人的大脑的约束,因而人的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过程。因此,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不似物理学的规律。